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世家再醮记 >

第122章

世家再醮记-第122章

小说: 世家再醮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玫心中松了口气,笑着命丹娘将她扶起来:“傅母是卢娘子所托之人,从小照顾阿实长大,若不能与我彼此信任,只会让阿实难过罢了。他心里难过,我们又哪里能好受呢?倒不如将误会都化解了,好好相处。”
    “王娘子说得是。”卢傅母应道。
    王玫心里很清楚,她是位固执的老人家,当然不可能经过这么一席话便完全放下成见。不过,眼下她已经服了软,便已经是个不错的开端了。毕竟,任何信任的建立,都需要时间来累积,她们之间亦不例外。于是,她便换了个话题,道:“自归宁以来,我一直忙碌得很,倒忘了问卢傅母最近可过得习惯,在忙些什么。”
    “王娘子早便吩咐过,一切随点睛堂的例,与在崔府时也没什么差别。”卢傅母回道,“只是……许是老身年纪大了,小六郎身边人也齐全,竟是不能帮他做什么。不论去何处,他都不教人跟着,老身实在有些担心。”
    王玫望了怀里的崔简一眼,见他转了转眼睛,猜到他想通过避开卢傅母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便柔声道:“阿实,不是让你身边至少留着两个小厮么?若没有人随着你,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
    “他们一直跟着。”崔简回道,“原本卢傅母也想跟着,但我觉得她年纪大了,实在不适合天天随着我到处走动,便让她安心待在房里歇息。”
    “阿实心善,这般安排也是对老人家的体恤。”王玫疼爱地捏了捏他的脸颊,正色对卢傅母道,“阿实是小郎君,正该多走多动才是。卢傅母便安心罢,他身边既然带着人,就不会有危险。”不待卢傅母再分辨,她又道:“我仔细想过了,七岁大的小郎君出门,也万没有带着傅母的道理。日后,卢傅母便只管打理阿实房里的事就是了。”
    “小六郎如今年纪尚小,房里的事也并不多……”卢傅母忙道。
    “怎么不多?别看他小小年纪,衣食住行、进学、武艺,要操心的事情多着呢。”王玫道,“我光是想他的食单,便得费不少心思。不过,他一直很喜欢,便是费再多心思也值得,我也舍不得交给旁人。这样罢,我也总有管不过来的时候,不如……卢傅母便替我管着阿实的衣裳罢。虽说咱们家不缺针线上的人,但他的四季衣裳,还是自己的婢女做着才放心。听闻卢傅母的针黹功夫很是不错,若能将桃娘杏娘几个教出来,多少人家的小郎君都会羡慕咱们家阿实呢。”
    说罢,王玫又一叹,仿佛惋惜一般道:“也是我的女红学得不到家,便是想亲手给阿实、四郎做衣裳也有心无力。只能画几个样子,让卢傅母、桃娘、杏娘你们来操心了。想来,阿实也很想试试傅母做的新衣裳罢。”
    “嗯!傅母说过,我阿娘的女红就是她教的!听说我小时候的衣裳也都是傅母做的!”崔简接话接得十分欢快,半是埋怨半是兴奋道,“母亲只会做中衣……说要给我的中衣,也不知做得怎么样了。”
    “偏你记得这么清楚。”王玫戳了戳他的额头,无奈道,“最近不是忙么?过些日子再说罢。”
    崔简叹了口气,稚嫩的小脸上露出无奈之色,望向卢傅母道:“傅母看,我连新衣裳也穿不上了。”
    母子两个你来我往,默契得很。不过几句话,便将做衣衫的事都交给了卢傅母。小家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凭卢傅母与四个贴身侍婢,光是忙着做四季衣裳就已经占据了她们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了。没了空闲,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便是再想做些别的,大概也有心无力了。
    卢傅母怔怔地望着亲昵的母子俩,眼微微发红,垂首道:“王娘子说得是。老身便领了这差使,必教咱们小六郎天天穿得精精神神的。”
    “有劳傅母了。”王玫笑道。今日开诚布公的沟通能如此见效,一则是她捅破了岌岌可危的信任关系,坦诚相待的缘故;二则是崔简机灵体贴,配合得当的缘故。想来即使没有崔渊在一旁坐镇,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想到此,她搂着怀里的小家伙,笑道:“咱们家阿实,一个就顶得上别人家里好多个了。”想想太子、魏王那两个熊孩子,再看自家的孩子,怎么都觉得又骄傲又自豪。数量多又有何用?若是个个质量低,反倒是祸家、败家的根源。
    崔渊虽不知她正在腹诽什么,闻言也微微一笑,毫不客气地答道:“也不想想,他是谁的儿子。”
    “……”见他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王玫与崔简不由得相视一笑。
    次日,崔渊便接到真定长公主别院传来的消息,说是杜荷将他和崔滔击鞠那日换过的马都送了过来。一场击鞠下来,少说也须得换上五六次马。两人加在一起,便是十来匹了。不愧是城阳公主的驸马,莱国公(杜如晦)的爱子,真是财大气粗。价值几百万钱的宝马,眼也不眨地便送了出来,可真是大手笔啊。却不知魏王得知此事之后,会不会多给他挑几张书画?
    怀着如此美好的期望,崔渊嘴角含笑,带着王玫、崔简去别院里看马。
    到得别院马厩时,远远就见里头挤挤攘攘的。一溜体态健硕的突厥马扬着脖颈,或嘶鸣,或紧张地踏着小步,或悠闲地啃食豆料。崔渊一眼就认出他相中的那匹通体乌黑的母马,笑对崔简道:“你去瞧一瞧,看它与你是否有缘。若是它也中意你,往后它就是你的坐骑了。”自家小家伙已经七岁了,也到了该修习骑术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让他选匹小马,再慢慢适应。
    崔简眼睛发亮,快步走到马厩边,小心翼翼地抓起一把豆料,伸到那匹马的嘴下。只见那母马斜了他一眼,似乎有几分鄙视他的矮小。他却不愿意放弃,仍是固执地伸着手,也睁圆了乌黑的眼睛望着它。一人一马,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对峙起来。
    王玫忍俊不禁,轻嗔道:“你倒是不担心阿实的安危。”
    “放心罢。他习武也已经有一两个年头了,身手灵活得很。”崔渊安慰道,望向正立在马厩前的崔滔。崔滔见他们一家人都来了,似笑非笑地摸着下颌上的短髭:“咱们击一回鞠,就得了十几匹宝马,可真是划算得很。”
    “下一回便没有这样的好事了。”崔渊回道,“不过,我也没料到,只是要一匹马而已,他居然舍得送出十几匹。”
    “什么‘没料到’。”崔滔轻嗤道,“你当我不知你最近给魏王放的消息?今天收了马,明天你想要的字画说不准就送上门了。”
    闻言,崔渊仍是面不改色:“收太子的礼,不收魏王的礼,岂不是厚此薄彼。且他们若弄不清我的喜好,送些没意思的过来,收礼也收得不爽快。”
    “啧,阿爷总说我脸皮厚得很,如今看来,我却是远不如你的。”
    “子由,你实在是太谦虚了。”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试茶道

暮春微雨,如雾如烟,随风飘荡着;轻轻敲打在半开的窗棂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时重时轻、时近时远,浓重而清新的雨意渐渐逐去城池内外的污浊气息;甚至将人们胸臆之间的郁气也涤荡得干干净净。
    上好的银霜炭在红泥小火炉中燃烧起来,时不时噼啪作响,没有生出任何烟火之气。火炉之上;放置着一个精致的花鸟纹铜釜。一双纤纤素手;正轻轻掰碎茶饼,均匀地洒在铜釜中。不多时,铜釜便烧得红了,而烘烤过后的茶饼,也溢出了清淡而苦涩的香气。
    崔渊轻嗅着这淡雅的香味,挑眉浅笑:“九娘是如何想到;要将这茶饼烤一烤的?”
    正手执香箸的王玫将长长的香箸在他跟前晃了晃:“各种香饼不都得用炭烤着;才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么?我总觉得这茶饼或许也可以试上一试。”说着;她便用香箸小心地拨弄起了茶饼,不教它们烤得焦了。
    经过一番炙烤后;茶饼的香味仿佛被激发出来了一般;漫溢在室内。王玫便将铜釜取下来,放凉之后,将里头的碎茶饼分成了两半。一半她收进了专门的茶盒之中,另一半则倒进了茶碾里,用瓷杵细细碾碎了。
    因气力不足,才碾过一两遍,她的额头上便沁出了一层细汗。崔渊见了,将这差使揽了过来:“须得碾成什么样?”
    “脂粉状。”王玫道,“越细越好。”
    研漂颜料时也需碾得更碎才好漂出几等颜色,崔渊自是娴熟得很,很快就碾出了均匀且细密的茶粉。青绿色的茶粉盛在茶碾之中,衬托着雪白的瓷杵,显得格外雅致漂亮。坐在另一侧的王珂看得微微眯起眼,忽然道:“而后便可煮茶了?”
    王玫颔首,笑道:“多谢阿兄愿将酿酒的山泉水分给我。”说罢,她便又换了个茶釜,将一小坛山泉水倒进去。水初沸的时候,加些许冷水压一压;待二沸之时,便一边顺时针搅动沸水,一边撒下茶粉,再加些许冷水;三沸时,茶汤上的浮沫随着鼓动的水起伏,此时便算是煎成了,应立即将茶釜端下来。
    “阿兄、四郎尝一尝罢。”王玫将茶分别倒进备好的青瓷茶碗里,低声道。其实,这煎茶之法,与她先前所见崔渊煮茶的过程并无太大的差别。只是,她事先将茶饼烤出了香气,彻底碾碎成茶粉,又不加任何佐料罢了。
    因而,崔渊、王珂也并不觉得十分意外。两人端起茶碗,闻着气味,缓缓地啜了一口。
    “味道如何?”王玫问道。这样的煎茶,她在后世时曾屡次听闻,却不曾品尝过。虽然比那滋味一言难尽的茗粥味道好些,但毕竟苦涩浑浊,仍然不合她的口味。不过,这也许是她煎茶的技巧太差的缘故。换了旁人,说不定煎出的茶汤就十分可口了。
    “什么都不加,反倒别有风味。”崔渊放下茶碗,看着上头的浮沫,“不过,九娘这煎茶之法,还须勤加练习。”
    “不仅茶沫浑浊不均匀,举手投足也欠缺风雅。”王珂则更直接了些,“不加任何佐料,让我想起了子竟你的水墨山水。正因只有黑白二色,才更显得出尘不凡。这茶或许也是如此,单饮反而清淡许多。”
    “茶亦能入药。作单方,比胡乱加佐料,更有解腻清肠胃之效。”王玫接道,又将装了山泉水的铜壶放在红泥小炉上烧开。她特意剩下一半炙烤过的茶饼没有碾碎,就是想泡茶。不过,她本来便是对茶艺一窍不通的俗人,也只听闻过一道水、二道水之类的说法,实际却从未尝试过。比起煎茶,泡茶的技艺也同样生疏,更没什么讲究。得了几碗茶后,她便又让王珂、崔渊尝了尝。
    “啧,没想到,冲泡出来,反倒是苦涩之后隐有回甘之味。”崔渊叹道,忍不住接过了王玫手中的铜壶,长袖微拂,风度潇洒地沿着茶杯倾倒着开水。他分明从未泡过茶,但姿势动作却如行云流水,仿佛早便做过千遍万遍一般,令人看得转不开眼去。“若将茶作药,不加佐料之煎茶或许更合适些。不过,若将茶作浆水日常饮用,倒是泡茶之法味道更好。”
    “是呢。阿实和二郎都喜欢泡茶,觉得煎茶太苦了。”王玫心里感叹着他的无师自通,“改日我再去问问观主,茶饮究竟有何养生功效。咱们日日饮酪浆、果浆,有些人家又习惯加糖饴,所食所饮,口味都未免太重了些,正需要换一换。”
    “若这茶饮确实有益养生,咱们家便换成饮茶罢。”王珂道,“以茶待客,或煎茶或泡茶,便如同温酒、烧酒一般,也别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