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心中有爱 >

第32章

心中有爱-第32章

小说: 心中有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场
上班后,大家都各自忙自己的,黄晓婉正在写新年后第一期板报的导语,这时陈清平走进来。
陈清平:晓婉呀,给你看看这个,(说着陈清平把一份红头文件递给黄晓婉,她一看是任命她为厂党委工作部部长的文件,她抬起头来,惊讶的看着陈清平)你一会就应该收到了,这是上边的意见,企业两部,一委,一办合并成一部,工作都纳入统一管理。刚才我们开了个紧急党委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由你任这个部长。
黄晓婉:那武策和老许怎么办?
陈清平:我已经和他们谈过了,老许已经到点了,他到设备科的电工室去了。武策身份比特殊,所以,我们让他选择,可以到车间做顾问,明年他也到点,能在车间干点啥就干点啥吧;再一个就是留在党委工作部做一名干事,养老。他在考虑。这也是没办法,以前咱们下来的中干也没有特殊照顾的,咱们也不好开这个先例。你说这算什么事,本来企业党的工作就处在弱势,现在这么一减编不就更完了,自己都不重视自己谁还能重视你呀?
黄晓婉:书记,这是大势所趋。企业毕竟是以经营活动为主,党委的作用只是保驾护航,可有的单位党委这一块的工作人员就有百,八十号人,负担确定不轻,我到同意这样。统一管理,不是不重视,重要的是我们得找好自己的位置。那多余的科员呢?
陈清平:也许你说的对。都已经做了安排,都充实到生产一线。(黄晓婉点点头)你准备一下吧,是不是得换办公室了。这屋太小。(说着他也环顾着办公室)
黄晓婉:不用吧。
陈清平:还是换吧,我看武策那屋不错,你就搬到那个屋吧。
第19场
陈清平走后,黄晓婉来到武策的办公室,他一个人正座在那儿发呆,一看黄晓婉进来,也没动,也没吱声。黄晓婉在他对面坐下。武策又看了看她,
武策:你这是来上任的吗?
黄晓婉:你想好了怎么办吗?(不看他)
武策:为什么来关心我?你不恨我?
黄晓婉:(嘴角挂着一丝不屑的笑)冲你或者说冲你对我过去所做的种种,我都没理由过问你的事。但是,我和王师傅在一起呆了三年,以我们的交情,我不能看到她为你难受。我希望你能留下来,尽管现在到车间看似好看,但是明年以后,你就不会那么好看。车间管理的严,你又没技术,打杂你不觉得你太老吗?留下来,可能现在觉得没面子,但这里毕竟和车间不同,也相对自由。你想清楚,如果你想留下来可以去负责老干部工作,搬到我那屋,让小刘和你一个屋。老干部工作事不多,剩下的时间搞点政策研究不是很好吗?还求啥呀,我话都说在这儿了,何去何从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黄晓婉站起身往外走,就在她要开门时)
武策:晓婉,谢谢你。对于过去我所做的一切我向你道歉。
黄晓婉:不用。(说完她走了)
武策无话可说,能说什么呢,今天这一切让他看明白了,他败给了黄晓婉,而黄晓婉在过去八年多里没像自己低过头。今天的选举证明自己的威信远不如她。还是听她劝老老实实留下来,毕竟知道自己过去行径的人没有,黄晓婉又不会乱说。到了今天他不得不佩服她,是呀,他对她用过各种计量,都没能让她倒下。到了她辉煌时,居然还能收留他,想到这儿,他自嘲的笑了,并且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第20场
黄晓婉已经换完办公室,她坐在原来武策的位置上,只是她仍然用着自己原来的桌椅,现在她一个人正在静静的看书,陈清平这时走进来。
陈清平:搬完了?看什么书呢?(黄晓婉一笑把书递过去,陈清平用眼睛一扫《资本论》,也笑了)怎么想起看这本书。
黄晓婉:我发现咱们宣传科还真有点好书,我已经翻了马恩全集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现在没事就翻翻这个,以前总觉得这种书让人沉闷,其实是没用心看下去的关系,实在不错。
陈清平(并没有接黄晓婉的话,而是说):考虑过下面的工作怎么作了吗?
黄晓婉:大至想了一下,组织部门就两大块,组织发展和对党员的思想教育,这些计划定下了,让他们去做就可以了;我认为工作的重点还在宣传上,企业的精神、文化都要靠宣传来实现;领导干部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也不能乎视;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做点真实的宣传工作;老干部那块我就想交给老武,让他自己定计划,自己组织,我不想过多过问,有事和我说一声就行。(陈清平听着黄晓婉的话不时的点着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得加强政治修养和理论基础。(说话时她笑着扬起手中的书)
陈清平:你想的很全面,不过还有个消息我想透露给你,明年年底老郝可要退休了,纪委书记一职就会空出来,那时你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黄晓婉面有惊色地看着书记)是呀,原来老武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他是十多年的组织科长,虽然能力一般,但是谁也说不出他不是。本来这次我还以他和你有的一争,出乎我意料的是党委会会一边倒。我没想到呀!十多年了,怎么会没人帮他说话?这是不是说明他的处事和为人上还是有问题的?(黄晓婉嘴角挂上一丝无奈的笑,是的,她无法向这个资深的党委书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另一面。)我更没想到的是,他会选择留下来,要是我宁愿到车间去。
黄晓婉:理由就是我是小辈?(脸上仍然挂着笑)我到觉得他留下来才正说明他是明智的(这回是陈清平面有惊色)。理由很简单,车间过渡一年,那一年后呢?他一没技术;二没特长,工人们会领他的情吗?那时,他给人打杂岂不更难堪?在这儿,毕竟大家都很熟,谁还会和他计较?守一块工作养老也不错,现在难堪,过几天人们就会淡忘了,谁还能天天说:瞧,老武多没面子。况且,这几年下来的中干也不止他一人。我要是他也这么选择,行政楼的人怎么也比工人的素质要高些。
陈清平:也对呀,不过我觉得你们俩好像不怎么说得来,很少见你和他在一起闲谈。
黄晓婉(尴尬):可能我们不太适合在一起闲谈。我是随和,但人家始终高高在上。
陈清平:所以,现在没有谁能和你争纪委书记一职。但是,这一年你得和群众,领导搞好关系,从这次党委会看推荐你应该不是问题,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小心,别到局里来考核时再出现意外。
黄晓婉:我明白。书记那您看我应该在哪方面再加强些?
陈清平:你的工作和素质我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厂里总有一些你的传言,而这个传言起因是什么,我不得而之。不瞒你说,我也观察过你,但我没发现你哪有出格的地方。想来想去可能就是你凡事都能弄出动静,所以有点召人。今年的工作最好你只在后台,让手下人出面,沉静下来看看还会不会有什么。
黄晓婉(露出一点得意的笑):今年仍至今后应该都不会有了。
陈清平:那么自信?
黄晓婉:是呀,传言大多出自机关,下边工人知道什么,现在行政楼的风气也比我刚上来时好多了。愿意关心人,打听人隐私的人该走的也都走了。(其实她心里明白,关于她的传言不外两类,一类是猜疑她有背景,一类是武策给她制造的,而现在这两个因素在她看来都已经被她化解了,她也暗自庆幸自己之前犹豫之间劝武策留下来,还帮了她。她相信武策以后非但不会再骚扰她,而且还会始终感激她。)
陈清平:外部环境是好些了,但还是应该多注意的好。
黄晓婉:好的书记,我听您的。
第21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又到了春天,北方的四月初窄暖还寒,枯木还未逢春。这天,黄晓婉照例坐在办公室写东西,她遵从陈清平的教导,很少出面组织什么事,自己经常是坐在办公室里写点理论性文章寄给杂志社。今天也是如此,就在这时,陈清平和姜笑面带怒色的推门而入,还真把她吓了一跳。她惊讶地站起身来,还没等她说话,陈清平先说话了。
陈清平:赫厂长突然带着厂里十五个技工和技术员辞职了。我们已经把这个情况上报局里了。你以最快速度写一篇报道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批判。
黄晓婉:他带走了厂里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三个人目光聚到一起)
姜笑:是的,有几个型号的。
黄晓婉:那就是说他有剽窃之赚,让我以什么为主题报道?
陈清平:目前局里还没拿出意见,也只能是批判。
黄晓婉:厂里都知道这事了?
姜笑:几乎都知道了。
黄晓婉:这样,我中午写一篇指责性稿子,然后明天看看局里什么意见,如果局里态度坚决我就立即就出一期板报。你们看行吗?
陈清平和姜笑(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同时说:只能这样了。
陈清平:我到找局里去申请给他开除党籍,开除厂籍处理,否则这个口子一开,那我们这个厂子不就完了。
姜笑:是呀,这事还真得书记你出面。(说完俩人离开黄晓婉办公室。)
黄晓婉并没有向他们那么冲动,她坐下来,她了解赫厂长,她在厂办时,这位负责生产的厂长给他的印象是头脑灵活,思维机敏,说话幽默的人,她一直很敬重他。她在想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她想不出来,但是她必须得尽她的职责,于是她拿出笔和纸,却迟迟不知道如何下笔。
第22场
昨天中午的报道在职工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惊。有指责的,有骂娘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已经是90年代了,出这种事很正常。今天黄晓婉一上班就听到大家仍在谈论这事,她告诉党委工作部的人不要评论,也不要发表意见,所以现在只有她的部门是安静的。这时陈清平走过来,
陈清平:局里已经同意咱们的要求可以开除他党籍和厂籍,还可以做个反面教材进行宣传,你们是不是准备一下。
黄晓婉:板报内容已经准备完了,大标题是:让企业蛀虫无安身之地,下边是我写的一篇评论,还有几个部门写的来稿,正好在把厂里的决定加进去,这样就形成了破坏集体、破坏职工利益者必须负出代价这么个氛围。
陈清平:行,越快出来越好。这影响太坏了。
黄晓婉:书记您坐会儿,我布置下去,中午就能出来。(陈清平点点头坐下来,黄晓婉拿着板报底稿走进另一间办公室,只一会功夫黄晓婉就回来了。)
黄晓婉:书记,你生气了?
陈清平:是愤怒,因为他身份不同,而且还一下挖走那么多人。
黄晓婉:书记,(她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陈清平)有几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讲?
陈清平:啥时在我面前还学会慎重了,有话就说。
黄晓婉:从昨天到现在我就在想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而且还出在一个厂级领导身上,这说明什么?
陈清平(看了看她,仿佛在认真思考):你问的好呀,我想我们这些人谁都没去想这个问题,就是指责他。我想,应该是两方面因素处成的,一是,他始终对姜笑有意见,尤其是姜笑的一些工作方法,他接受不了,失合算是第一诱因吧;二是,利益。听说他到一家私企任经理,不仅说了算,而且工资也很高。
黄晓婉:书记,您说,这要不仅仅只是一个开头,我们该怎么办?
陈清平:(吃惊)哎——但愿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黄晓婉:我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