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婚纱照的陷阱 >

第42章

婚纱照的陷阱-第42章

小说: 婚纱照的陷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悖饩偷煤煤眉焯肿约毫恕;褂校愀鄣慕鹑谝到缭谌谌胫泄诘亟鹑谝刀酝饪殴痰耐保褂Ω靡宰约旱氖谐√逯啤⒐芾砭椤⒓际跸冉肮勰罡镄碌确矫娴挠攀贫灾泄诘亟鹑谝刀酝饪诺母鞲龇矫娼写葱拢员憬徊酱诘亟鹑谝刀酝饪诺纳钊敕⒄埂M闭庖参愀劢鹑谝翟谀诘亟鹑谝悼殴讨械姆⒄勾丛焯跫!   
    总之,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可能会比以往的时间表要快得多,这就需要香港人有更为敏锐的眼光来把握这些机会。同时,香港业界还应该以自己的优势尽早地融合到这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只有抢占先机,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001年8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1节 香港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面对美国经济所受到的严重创伤,面对美阿战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出美国在所难免。那么,这股巨大的国际资本将流向哪里?美国《华尔街日报》等不少财经媒体纷纷指出,由于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成功申办奥运会,加上中国近期来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大量的国际资本将流向中国。但是,据现有的资料表明,中国经济的利好并非如外界所分析的那样乐观,特别是制度缺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比军事行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大,加上中国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可以说,近期内国际资本不会像国外的经济分析员所称的那样会大量地涌入中国,但香港由于其天时地利,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首先,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实际不会比外国经济分析员所认为的那样好,但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不会由于“9·11事件”的发生而有多少减弱,而且如果政策适当,仍然能够借助加入WTO更上一层楼。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还十分封闭,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支撑。因此,“9·11”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正因为中国经济受外界影响不大,而香港又背靠中国内地;国际资本若想进入中国内地,就会以香港为它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或通过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其次,美阿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与欧洲要面对更多的由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这次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其结果如何同样是十分不确定的。但香港的情况则与此迥然不同,一则中国一向与阿拉伯世界很少冲突,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由美国与阿富汗战争引起的风险在香港发生的几率十分小。因此,国际投资者希望将资金投向安全的国家和地区,香港应该是首选。    
    再次,香港不仅较为安全,而且它是除欧美发达国家之外,市场体制最为自由,法制体系最为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不会因为制度因素使得资本流动难以进行。    
    正因为以上种种条件,“9·11”事件之后,奉行“安全第一”的国际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香港股市。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香港股市以07%的跌幅跑赢了全球股市,而美国股市下跌了56%,与美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股市,跌幅则更大,分别为1538%、88%、1403%。因此,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放缓,美国企业将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难以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率。这就使得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香港的股市。总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量的国际资金会流入香港,香港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2001年10月)    
    如何确立两地资金互为流通的体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民众金融资产越积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了7万亿元大关,个人外汇存款也在800亿美元以上,加上其他金融资产大致达到10万亿元之多。尽管就中国政府现行政策来看,最大幅度地引进外国资金仍然摆在优先的地位,外国资金大量地流入也是不争之事实,但是个人的金融资产没有合适的投资途径也是不争之事实。目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大多数存入在回报率极低的银行体系,少数进入股市。在国内个人金融投资方面,居民可选择的投资余地十分有限。如何扩展内地民众的投资渠道,减轻国内大量资金剩余的压力,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了。    
    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股市问题重重,但不可否认,目前它仍然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市场,特别是在2000年世界各国股市的一片萧条中,它却能够一枝独秀,其成长率也拔世界股市的头筹。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市场,对香港投资者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而且由于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振之影响,香港经济一直表现不佳,股市的成绩也不够理想。面对早些时候红红火火的中国股市,有不少香港投资者也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尽管两地民众有资金相互流动的迫切需要,但由于受国内资本管制的限制,国内的剩余资金根本无法进入国外合适的投资渠道,香港资金除了进入B股之外,也不能进入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对于香港与国内的资本市场来说,两地的资金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无论对香港还是对内地居民来说,都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内地大浪费。最近,香港政府正在向中央政府建议如何引导内地的资金进入香港股市,让香港的资金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当然,按照现行的政策及法规,要达到这个目标会存在许多政策上的障碍。但是,任何政策都是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是当时的约束条件下所考虑的结果。如果约束条件改变了,环境不同,这些条件是否合适应该对它重新加以研究。还有,任何政策及法规都是不完全的,在现行政策的约束条件下,同样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破除双方互通的障碍。    
    最近,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江建熙在香港的一次讨论会上表示,国内管理层正在考虑成立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QDII)机制,以容许内地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对于香港投资者是否可以往内地投资,他表示,亦考虑成立外国机构投资者(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QFII)机制,届时香港投资者便可往内地投资股市。而QDII是在资本账项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容许本地投资者往海外投资的一种机制,任何往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人士,均须通过这类认可机构进行,以便国家做出监管。    
    如果这种制度真正能够落实实施应该是两地资金能够互通的重要一步。为了保证其制度能够尽早推出,并能够有效地运作,香港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帮助内地来确立其QDII和QFII制度。对其制度设立目标、合格机构投资者认可资格、运作方式、运作监管等方面都需有较为详细的论证。只有在技术方面的障碍扫清之后,其政策方面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容易与中央政府沟通的。这或许是解决两地资金互通的重要一步。    
    (2001年10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2节 2002年内地民企仍将蜂拥来港

    2001年,对香港人来说,内地民营企业真是一个萦绕在心中难以解开的困惑。一方面,内地民企蜂拥来香港上市,为香港金融市场增添了不少活力;另一方面,内地民企运作的不规范、没有诚信,使得许多人对它们敬而远之,使得如格林柯尔、欧亚农业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迅速蒸发。解开这种困局,对于繁荣香港金融市场内地民企融资困难、转换其经营机制、面向国际市场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内地民企融资困难早已是不争之事实,国内银行70%的信贷资金及证券市场上市基本上为国有企业所持有。对于这些,尽管政府做了一些改变和努力,如逐渐改变国内证券市场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做法,允许民企也可以在证券市场融集资金,但是中国的市场庞大、企业多,许多有活力的民企要想等到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仍然是一个十分漫长或困难的事情。目前,正在等待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有几百家。而这几百家企业仅是内地几十万家企业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不少民企尽管觉得自己很有发展前途,但是要排上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队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了。因此,面对着这样一个困惑,不少内地民企,一定会另辟蹊径。可以说,只要内地证监会在政策上放开(如内地证监会对申请人只做安全性审查,不做实质性审查,后者由香港相关部门以香港法律与标准进行),那么内地民企就会蜂拥而至来香港上市。    
    现在问题是,内地民企来香港上市如何为香港投资者所接受。可以说,从民营企业的特性来说,无论它是上市还是不上市,本身就具有十分不确定、风险高的特性,特别是那些以家族为特征的民企上市公司的高风险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从家族公司的交易特点来看;家族公司的交易合约期限长而且具有不确定性;交易种类多且其重要性与范围在不断变化;偶发因素多,许多合约安排不明确;合约内各元素是彼此高度相依,价格无法被用来当成加总合约元素的加权数;因合约未明确,造成许多交易无法达成账面平衡;合约执行的内在性等等。这样的合约安排特征不仅表现为家族上市公司的绩效上的低效率,而且表现为家族企业是通过上市来聚敛财富,对中小投资者的财富进行掠夺。内地的民企是这样,香港及美国的民企也是如此。    
    因此,对民企来香港上市,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内地民企要成为公众公司,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就得有换位思维,就得改变那种仅是为了掠夺中小投资者财富而上市的想法,而是要成为中小投资者进行有效投资的方式。就得由以往的老板变为上市后公司的打工者,中小投资者是老板。如果民企高层管理者能够以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为目的,让广大投资者获得好的回报,那么公司的股价才会上升,高层管理者的利益也会实现。    
    总之,内地民企来港上市2002年会有起色,香港证监部门应该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内地来港上市的民企更要以诚信法则为依归,既为自己,也为内地其他企业开辟一条有效的融资之路。    
    (2002年1月)    
    香港引进内地资金不应过急    
    自内地B股市场对内地合法投资者开放,带动香港H股红筹股飙升之后,如何引进内地资金,如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是香港财经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最近,无论是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向属下多个财经部门发出指示,还是任志刚、沈联涛和财经事务局官员频繁到北京访问,都把重点放在如何引进内地资金、如何争取更多内地企业到港集资的问题上。    
    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关键就在于香港的腹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就在于香港如何与内地经济建立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总体思路来说,香港政府部门这样做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