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婚纱照的陷阱 >

第38章

婚纱照的陷阱-第38章

小说: 婚纱照的陷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丶5牵庵皇俏侍獾囊桓龇矫妗!   
    另一方面,香港优秀专业人才的输出同样是带动香港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一步。因为,人才的输出并不仅是“纯粹输出”,仅是给输出地带去所需要的技术、经验、管理方法等,而是会把所获得的收益、信息、经验及人脉关系等都带回香港。而这些东西也正是香港企业、香港的人才向内地发展及深入扩张最重要的资源。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台湾省的新竹科技园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世界最好的高新科技园,就在于早年流向美国的大量台湾人才回流的结果。如果没有当年台湾省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要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有人会说,台湾当年的人才流向是从制度势差低的地方流向势差高的地方,而现在如果香港专才流向内地则是反方向的,即从制度势差高的地方流向制度势差低的地方。其实,这关系并不大,只要存在制度势差,就存在比较优势,就存在经济利益与机会。过去20年中,香港大量的企业北移不就是在利用这种制度势差优势吗?    
    现在的问题是,香港的专才是否愿意流向内地发展。从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澳洲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于2001年1、2月间,访问香港8所大专院校共320名学生,了解他们对职业的准备及展望,当中发现只有2%受访者表示会考虑毕业后在中国内地工作,八成六仍希望留港发展。但台湾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台湾104人力银行(104tw)日前公布的“求职者西进调查”显示,高达六成四的民众有意赴大陆谋生,其中二成五一的意愿极强。    
    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别?是内地没有发展的机会吗?非也。不仅台湾的青年已经认识到中国内地未来的发展,而且实际,目前内地的一些精英青年,他们的薪资水平、生活水准早已不逊于香港的青年了。香港的青年之所以很少有人向内地发展的意愿,问题并不在于内地在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开发西部后,会给香港带来无限商机,关键在于香港青年心态上的不足及能力上的缺陷。    
    笔者曾多次指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影响香港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国际环境竞争如何激烈,并不在于内地经济发展的潜力大小,问题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无法担当起未来香港经济繁荣的重任。因为目前在糖罐中长大的香港青年早已丧失了前辈们那种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断开拓的精神,他们多半会无所事事、贪图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笔者在香港大学几年,看到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多,偌大一个图书馆,各种设备条件那样现代化,但多数时候都是人不多。这与内地大学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长大的青年,他们怎么愿意到内地去发展呢?    
    还有香港的大学生往往把自己的优势理想化为:较高的英文水平、较强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有较宽的国际视野,因此,他们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具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其实,一些人可能是如此,但多数则不尽然,他们多半是把自己理想化。香港大学的学生曾与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英文进行过比试,结果并不如北京大学的学生。实际上目前不少香港的年轻学生的能力各方面与国际大都市所需要的人才相比相去甚远。不仅如此,他们主要是缺少向内地发展的能力。比如讲普通话,由于以往的短视,不少人对学普通话多不屑一顾,目前能讲好普通话的香港青年不多。比台湾青年大为逊色。这也给他们向内地发展增加了一些困难。    
    可以说,随着内地经济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香港青年向内地去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并不是他们愿意不愿意去的问题,关键是他们有没有到内地发展的能力。如果香港青年能够调整心态上的不足,在能力上增长,内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可以说,在内地与香港专业人才大规模流动之时,也正是香港走向新繁荣之日。    
    (2001年3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76节 香港人北上置业的趋势

    近年来,面对香港楼市的一蹶不振,香港政府相继出台了减建居屋、减少居住供地、放宽预售楼限制等促进香港楼市繁荣的措施。但是从近期政府一连串“救市”的措施来看,政府房屋政策已经到了药石乱投的地步,港人对香港楼市的前景更是惘然。但是在香港北面周边地区,特别是深圳,地产开发商早已把眼光关注到了港人,大揽港人生意,甚至提出了“10年百万港人置业计划”。同时,随着连接深圳的“区域快线”纳人香港新建铁路计划,在未来的10年里,港人北上置业可能成为一个难以阻挡的潮流。港人为什么会舍近求远、舍便利求繁复呢?其实这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首先,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由于两地约束条件不同,目前北上的物业与香港的物业价格上相差甚远,一套面积、质量、居住环境基本相同的物业,在北上购买仅及香港的1/10。当然吸引港人的绝不仅仅是楼价,广阔的空间、住宅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对住惯了高楼、看惯了繁华的香港人来说,难以拒绝这种回归自然的诱惑。    
    其次,居住理念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经济正在发展和上升的时期,人们更多的是如何努力工作,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仅为其次,但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迁往市区的边缘地区居住,以享受更佳的居住环境,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目前,这种居住理念的时尚也正在影响着港人,香港的不少中、高收入者都有意愿到内地城市的边郊度过他们的周末。最近,远离深圳市区的东海花园、深圳华侨城等高档项目的热销则代表了一种居住理念的转变。看看深圳华侨城,不仅坐拥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四大主题公园,占地近5万平方公里(60%以上的绿地),而且住宅多是依山而建,自然风貌尽显其中。对一个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来说,到此度过周末岂有不惬意之感呢?    
    再次,在以往,由于交通、通关上的不便利,港人北上置业会望而生畏。但是,从近期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内地政府,还是香港政府,都在为两地经济融合或一体化创造种种便利条件。交通规划上,在2000年5月公布的香港未来16年铁路发展蓝图中,有一由市中心直达文锦渡或落马洲的新过境铁路线,预计其铁路从香港到深圳只要运行15分钟。这条“区域快线”一旦完成,一定会刺激港人到内地居住,增加内地楼盘对港人的吸引力。再加上香港政府将要实施24小时通关计划的消息早已在广东一带传得沸沸扬扬,这些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两地楼市一体化的远景。    
    还有,香港越来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香港人退休后如何安度晚年,可能是未来10年中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试想,在目前,老年人退休后,其收入、生活基本稳定,一般会选择一个自然环境好、居住安逸、物价水平低的地方,北上近郊可能是他们的理想选择。可以说,未来10年,香港老年人退休后北上置业也是一个不小的潮流。    
    据有关统计,2000年港人在北上置业颇为壮观,在广东省内置业有12000~14000单位,约占香港楼交易总量的40%,其中半数在深圳购买。在深圳皇岗口岸一地盘目前销售十分红火,该项目去年10月开盘以来,已经完成销售的65%。置业国际的研究发现,去年香港人北上置业特点有:一是购买物业者为一般阶层为主,其扩展迅速;二是在深圳置业选择楼花的多,估计超过80%;三是多以人民币按揭;四是多半对面积100平方米大小的较感兴趣。可以说,“香港上班,内地居住”的消费模式已初露端倪。    
    面对这样的一种趋势,不仅对香港的楼市会造成不小的冲击,而且会改变香港人的消费与生活模式。香港政府要做的,不是如何来制止民众的作为,而是如何顺市场之势引导民众,如何来保护民众的利益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不受到侵犯。    
    (2001年2月)    
    香港可分得内地出版业开放一杯羹    
    时下,香港经济低落,急得政府与民间像热锅上的蚂蚁,晕头转向,四处出击,寻求短平快项目,希望尽快找到摆脱香港困境的灵丹妙药。其实,香港经济2001年突然如此直落而下,受外界的影响与冲击当然不可低估,但一地经济的好坏并非是一时一刻、一事一为所能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特别是其本身长期发展不均衡使然。因此,希望通过短平快的项目来改变目前香港经济的困境是不可能的,它或许可以解其燃眉之急,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让香港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因此,香港经济真正地要走出困境,并非仅是造一座中药城、建一个数码港、修几个旅游公园等就可以达成了,这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并非长远之策,反之,真正地要让香港摆脱困境,让香港经济重新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则是要对香港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全面的审视,充分地量其材,充分地畅其流。也就是说,只有全面充分地利用香港的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地让香港经济从困境中走出,才能真正地让香港经济重新走向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比如说,中国加入WTO,出版业开放是迟早的事情。在国内出版业开放的过程,香港如何才能分享到国内出版业开放的一杯羹呢?香港出版业有哪些优势?等等,应该是香港业界加以关注的问题了。    
    对于香港的图书出版业,与一线之隔的深圳,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你只要进入深圳的图书城,只见门庭若市,人头涌动,好一派繁荣昌盛之景象;而进入香港不少书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孤身只影,人流稀疏,生意清淡如水。但是,看看香港的书店星罗棋布,看看一个小小的城市竟能容纳几十家出版社生存下来,在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里,如果说没有市场的需求,这些书店和出版社要生存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市场的需要孕育了香港书店出版业的发展,也形成了香港书店出版业的竞争优势。    
    当然,香港出版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她的文化底蕴。香港经过了两百多年来血与火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并非是有人所指的“文化沙漠”,即她不讲究高端文化的追求,“金钱至上,人情薄如纸”,谋财谋利之风滔滔天下,使得精神学理探求的冲动难以萌发。香港有发达如斯的经济商业文化,但最精彩的文学写照为外人所创作。其实,这些完全是一种偏颇之误解。什么是文化?文化不仅仅是精彩的文学、高雅的艺术与音乐,以及对远古思想的追究。更多的是社会广大民众的衣食住行,更多的是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它也不是外来东西的移植与嫁接,而是植根于久远的传统中习惯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精神的磨合与撞击、渗透与积淀;它也不是少数人所垄断的专利,而是整个社会民众所分享的成果。正是就这一意义上说,香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