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婚纱照的陷阱 >

第27章

婚纱照的陷阱-第27章

小说: 婚纱照的陷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贸沙げ缓茫乇鹗怯∧岬恼尾晃榷ǎ录悠戮媚芄环⒄沟萌绾魏檬遣豢上胂竦模ぶ淮妫筛剑空窃谡庖灰庖迳纤担愀鄣厍胄录悠戮赫皇钦驹谝桓銎教ㄉ稀6愀鄣厍蚴潜晨恳桓鲈谕恢魅ㄏ隆⒂13亿人口、经济正在崛起的大国。    
    当然,对于香港来说,尽管经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面临着不少困难,不过,这只是香港面临着一个大的社会转型(由殖民地社会转型为自主自为社会)、经济转型特别时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目前,尽管香港的财政赤字、失业率高企、政治纷争等对香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少困扰,但与新加坡相比,香港特区经济未来发展优势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仍然不减当年勇,可以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而内地经济的快速成长,自然也会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种种契机。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香港的转口贸易、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等地位会为内地有些地方竞争所替代。其实,这只是静态地看问题。内地加快开放的步伐,内地经济会随着发展把蛋糕越做越大。当蛋糕越做越大时,尽管香港转口贸易的相对比重会下降,但其绝对比重一定会增加。而一个主权国家下的两种经济贸易体,通过政府,其整个协调会更加容易。而这些优势,新加坡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最近,中央政府领导人认为,香港只要有困难,内地有能力,就应该来帮助之。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回事。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并非一种帮助不帮助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如何利用在一个主权国家的架构下有效地整合两地资源的市场关系。笔者曾在多次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之成就,不是因为采取的什么渐进方式,而没有采取激进的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香港这个样板的示范带动,同时香港也在这种示范带动中迅速地提升了自己。很简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正是香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20年。因此,在目前内地与香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制度势差、资源势差、人力势差等的情况下,香港仍然能够利用现有的优势成为整合资源的最好样式,并能够在有效的整合两地资源中得到发展。    
    目前,香港经济是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的,如财政赤字巨大、失业率高企、公务员工资过高、政治纷争不断。这仅是说明现有的香港制度安排存在缺陷与不足,现行的制度安排需要调整。比如,居港权的纷争为什么会演化到现在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这该是检查其移民制度的时候了。很简单,人道原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但是实行人道原则并不是说一批人可以侵占另一批人的财富,特别是在文明的市场体系下更不应该如此。有亲情关系来香港居住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要求来香港居住者在国内生活没有困难,但是一到香港却要享受综援让社会来供养,这样的“人道”只能是仅仅对其个人而已,对整个社会则“不人道”了。还有,香港特区政府一直为失业率高企一筹莫展,20多万人的失业无法解决。但据不完全统计,香港的外来劳工至少超过失业人口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目前,香港人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是不少又苦又累的事情香港人不愿意去做。还有香港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目前处于世界最高的水平之上。我们可以问,香港的公务员的工作业绩与效率就一定会比他国好吗?可能并非如此吧!等等,像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会很多,关键是如何来改革这些不适应现行的社会的制度安排。    
    总之,就目前香港的情况而言,并非如何与新加坡决一雌雄,因为这种竞争没有在同一平台上,而是如何对香港现有的制度进行大力的改革,改革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化解香港社会的各种矛盾,提高香港社会的竞争力。    
    (2002年4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55节 构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大香港”

    最近无论是朱基总理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还是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的言论,人们好像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如何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建构“大香港”。200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香港经济也出现了少有的波动。不仅经济增长迅速放缓,进出口贸易迅速下降,失业率创新高,而且财政赤字大增,民众更是怨声载道。面对着这些困难,国人及港人都在献计献策,如“北水南调”、设立自由贸易区、专业人才北上就业等,都希望香港尽快地摆脱困境。但是,香港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大家天天都在讲,香港有如此多的优势,可这些优势为什么就是不能够尽情地发挥?也有人讲,香港有多少不利之方面,但是为什么内地民众,特别是内地政府官员来香港趋之若鹜?可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香港谈起来时显示自己是多么有国际观、是多么有面对世界之意识,但是他们多半仅面对着自己的生计,而不能看到香港未来20年会走向哪里、发展如何?他们面对的是香港本岛,而跨不出香港本岛的界限。因此,面对着香港现行的约束条件,该是对香港重新定位的时候了。这大概是最近政府高层所要表明的香港要重新定位的含义吧。    
    如果以目前香港特区的地理边界而言,香港仅是香港本岛、新界与大屿山几地相连,一旦跨出这个边界就是他处了。不过,这只是以地理边界为核心的香港。但是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香港的经济早已延伸到香港特区的地理边界之外,延伸到整个珠江三角洲,早已形成了一个以香港为龙头的“大香港”了。因为,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要素的巨大势差,香港的产业一直在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直到最近这种转移并没有停止过。如近期来自香港服务业的一些后勤部门正在逐渐地移向该地区。还有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缘、人缘、血缘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香港把自己理念上的边界扩展到珠江三角洲,以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香港自然有龙头的优势。笔者想这就是“大香港”的定位。如果“大香港”真的能够确立,香港经济岂有无竞争力不再次起飞之理?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格局来看,香港未来经济发展之定位建构“大香港”,首先是如何协调好与珠江三角洲协作与分工。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经验可以看到,该地一直处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香港以“大香港”定位,不是面对全中国,也不需要与上海争一个高低。香港有香港的发展,上海有上海的前途。偌大的中国只要选择一点努力发挥就足矣。如果这样,香港那种要素价格高水平的状态自然会消融,香港与他处竞争又何惧之有?目前香港要做的,就是如何借香港的优势做好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不断地带动与提升该地产业升级。    
    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经济的核心或优势,如何以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为龙头,带动“大香港”经济的发展,可能是建构“大香港”的最重要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格局都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直接融资不仅取代间接融资而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而且成为带动间接融资机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已不再简单地只是从事传统的存贷汇兑业务,更多的是将传统业务与资本市场业务结合在一起,展开综合性业务。保险公司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已不再是简单地从事收取保费和赔保业务,更多的是推出与资本市场投资相联结的保险产品,甚至直接进入资本市场。    
    从国际金融市场这些发展趋势来看,依托资本市场来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向。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尽管内地金融业改革与开放会有一个大的起色,但香港金融业以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会减弱,而是会增强。这也就表明,如何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较好的优势,仍然是香港金融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能够保持其中心地位的关键所在。    
    不过,以目前香港的具体情况与约束条件来看,香港本地的工商企业及其他企业数量十分有限,且高质量的公司基本上都已上市,因此,以香港本地企业为基础来发展香港资本市场,虽然仍有一定的余地,但潜力已不是很大。同样,对于那些资本市场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与完善的地区与国家,鼓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来香港发行证券并上市,虽不是没有可能,但潜力也十分有限。而内地的情况则不同,尽管内地的资本市场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内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公司都希望在资本市场融集到资金而扩大发展。由于地缘、人缘、亲缘等关系,香港早已成了内地不少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最好的选择。因此,香港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希望,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大量吸引内地的优秀企业赴港上市。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战略上打通香港与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联系通道。    
    如何打通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联系通道,就是要解决内地(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制度性障碍。即如果内地企业申请在香港发股(发债)上市,内地的证券主管部门仅对申请人进行安全性审查,不做实质性审查,然后,由香港证券主管部门按照香港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遴选,将高质量的企业推入资本市场。如果香港的资本市场每年能够吸引内地100~200家企业在香港发股(或发债)上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则香港的资本市场,从而香港的整个金融体系,就能在相当长时期中保持其领先地位,香港的经济发展就能获得强大且稳定的支撑。    
    总之,建构“大香港”应该成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思路,而要完成这个大思路,就得要求两地政府拆除一系列的制度障碍,把一些相互交流的渠道打通。    
    (2002年3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56节 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旅游潮

    “五一”黄金周一来,内地游客就开始涌动在进入香港的各个口岸,特别是罗湖口岸,“五一”这天内地游客就有2万多人进入香港,创历史最高记录。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随着香港对内地民众旅游的各种限制放开,随着内地民众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定会掀起前所未有的内地民众来香港旅游的高潮,而且从2002年“五一”第一天的情况来看,这种高潮已经提前到来。这不仅为近期香港疲弱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为未来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水源头。因为,按照内地经济发展的增长趋势、内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内地民众的人口基数,在近30年里,内地民众到香港旅游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所占香港游客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着这股涌动而来的内地民众香港旅游热潮,香港业界、香港社会、香港政府应该如何面对?内地业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