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孤舟 >

第50章

孤舟-第50章

小说: 孤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羽笑笑,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你和孩子。” 
“那我快回中宁一趟,把我的住房处理掉,早日挪出款来购房。” 
“不必如此着急,傻瓜。这点房款,有老天爷扶持,我还大致能支付。” 
果然,不到三天,二姐夫就通过村长关系把房谈妥了,刚好十万。房屋很中意,若在中宁,它的价值决不下于四十万。曲羽不再迟疑,立即到县城,从银行卡上提出十五万,先付了房款,然后请人对房屋进行简单装修,购买家什用具,准备过些日子,让父母一同搬去。云婕一心想开办缝纫店,曲羽表示支持,筹划给她购买缝纫机、锁边机、蒸气熨斗等一系列缝纫用具。二人打算开始脚踏实地地过日子。 
村里距乡上有十来里路,来回并不方便,曲羽直接委托在乡上的二姐夫帮照看房屋装修,然后开始筹办安葬曲商的骨灰的事宜。 
因为曲商的生辰年月与今年的方向不合,父母认为不谨慎从事于家不利,应当先请阴阳端公收整一番才行。曲羽对老一套的迷信一窍不通,于是悉遵照办。首先请了附近最有名望的阴宅专家,在老山后相中了一块于家无碍的“风水宝地”,然后请了一拨道士做法场、颂经超度、收送招魂,整整忙了三天,按端公们的说法,这足以化难为吉了。曲商终于魂归故里,安眠乡曲,曲羽了却最大的一桩心愿。 
曲羽回乡购房的消息很快在周围传开,大家沸沸扬扬地传言他发了财。不到五天,他的发财数额就由十万演化为数十万、上百万、数百万。村民们可以任意夸大,因为他们不清楚数百万是什么概念。把曲商的骨灰安葬后的第三天晚上,就有两个大胆的地方小贼光顾家里,幸好被家里唯一的安全设施——忠实的黑狗发觉,小贼被吓跑,还失落了一把撬门的刀。云婕马上对曲羽父母亲这个家害怕了。外嫁的嫂子大约无颜回来,得知曲羽回家的消息后,特地支正在念书的孩子回老家来为父亲曲商烧香。但曲商的孩子曲红亮刚到老家,第一句话就问曲羽:“小叔,我爸还有多少钱在你的手里?” 
话出自十岁侄子之口,显然不出自侄子之心,曲羽听着难受,母亲在旁就忍不住质问孙子:“这话在你母亲肚子里已经憋了多久?” 
“不知道。”小学生老实地回答。他已全心全意地享用云婕给他的点心了。 
“那你母亲什么时候教你说的?”曲羽问。 
“昨天,昨天早上教我说了三遍。晚上还提醒我要说。”曲红亮说完,好象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不再理会小叔,抱着小曲子一同玩去了。母亲向曲羽唠叨:曲商所有抚恤金,一直在曲红亮母亲手上。其实几年来的庄稼农药钱、肥料钱和家里人吃药的药费,花费并不大,还不到一万。母亲愤慨地说:“其余的都被她带去了。” 
曲羽不想介入无聊的家庭纠葛,也对母亲的唠叨不抱好感,说道:“得了吧,随她,她也不幸,以后你们就不用再说此事。” 
云婕和曲羽输了结婚手续后,开始一心一意地经营缝纫店。开业之初,生意并不好,偶尔来个订做衣服的顾客,也象虾子摄食似的,生怕掉进陷阱。另外,云婕所学的一套缝纫技术原只适合为城里人服务,小乡场年的老百姓一时还不习惯她设计的款式。加之他们经济落后,她明显地“大材小用”了。不得已,她只得降低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改变设计以迁就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和习惯,每天的收入能达到十五六元就不错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开业不到一月,各种名目烦多的税费就接踵而至:工商管理费、个体营业税,消费、电费、卫生费、城镇综合管理费,教育赞助费,总共得耗百元以上。花钱不太注意的城里小姐初始还不以为意,每每爽快地交了。没几天,令她不解的是又有高科技推广费三十元,这太离奇了!她纳闷于没完没了的各种税费,问曲羽,曲羽也感到气愤,当初自己呆过的普渡政府虽然穷,可也没有穷得如此不择手段。他拿着妻子交过钱的高科技推广费收据到科技推广站办公室。问半秃的办公室主任:“这笔费是什么来着?” 
中年“老头”放下口中叼着的烟,接过收据,眯着眼睛看了看,振振有辞地回答:“高科技推广费呗。” 
“你们推广了什么高科技?” 
“咳!小伙子,你是对门开缝纫店的,那你的缝纫店的各种设备不就是高……高科技产品吗?科技产品——科技推广站二者之间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这个……咹……关系……哈哈哈。” 
“那是你们推广的吗?” 
“哈——这个……我刚才说过,和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关系。” 
“我着实瞧不出这层关系所在,更瞧不出‘高’在何处。我认为,既然你们负责推广科技,那就得出资相助才有理。” 
“吓!小伙子,这是什么话?我们出钱?你真想得出!” 
“请你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吧。”曲羽在他面前猛地坐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方忽然大声地脱口而出,猛地站起,一掌拍在桌上,完全是找到了杀手锏的架式。假如曲羽再纠缠,那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著名论断过不去。曲羽顿时忍无可忍,顺手给对方一耳光:“闭上你的嘴,少想歪主意,胆敢再来,让你爬着走。”随即他扬长而去。对方被吓住了,傻愣愣地摸着脸,望着他离开。 
他这一耳光,在乡政府里打出了他的名声,对方第二天就知道了他是“身揣数百万”回乡的曲羽,只得忍气吞声,加之收费师出无名,没再敢上门相扰。接下来,各种收费也悄悄地收敛了,最后只剩下四五种。 
乡里要召开外出创业回乡青年座谈会,乡长亲自上门邀请曲羽参加。乡长是位矮胖个子,也姓曲,和曲羽同辈份,年龄只大两岁,以前还是同校校友。一见面,他就兄弟长、兄弟短地问候不停,总是“几年不见,发福了,发达了”,“让人刮目相看了”等等。言语之间,盛情难却,曲羽隐约感到此会大有深意,还是不得不参加了。 
座谈会安排在乡场上一家最好的餐馆,参加座谈会的不过十余人而已,除了四位领导,其余就是乡里的“外出创业青年代表”,曲羽全不认识。宴会刚开始,又来了几位衣着朴素、戴着眼镜的人,其中一人正是曲羽当年的班主任老师。经乡长介绍,曲羽才知道班主任老师已是乡中心校的副校长,另外几名分别是中学的教师和校长、领导。曲羽忙向老师问候,班主任老师连连称赞他,拉着他的手,表示有他这样的学生,将荣耀终生。接着,他和中学的校长就抢在乡长等领导之前起身向七八位回乡青年代表敬酒:“敬一杯来自穷教师的酒”、“对大家看得起穷教师表示感谢”,他们满口不离穷字,几位乡领导也趁机表示:“有年青一代在场,再穷也穷不了。”曲羽明白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要到会人员捐款的宴会。果然几杯酒过后,乡长就讲起了正在筹建的乡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和中学教学楼除了上面的补助金外,自筹资金部分还差三十余万款项的事,班主任教师企盼的眼光只落到自己亲爱的学生身上,曲羽感到无力承受,势知难避过这一劫。经过几年的跌碰,他已对人民币看淡了,乡长话刚落,他就决定将银行卡上所有的余款二十几万全数捐出。他不想再和众人周旋,立即表明了捐款意图,随后每人敬一杯酒,找个理由匆匆离开。乡长和班主任老师惊喜之余,挽留不及,一路说着感谢的话,几乎要把他比作救世主,他们把他送到了缝纫店外,才转回去。 
云婕很奇怪他居然和乡里领导们有了来往,曲羽把座谈会的事告诉她,云婕默然不语,许久不无责怪地说:“你可真慷慨。” 
“话已出口,曲羽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以后咱们小心得了。” 
“小心?未失于盗贼,反失于宴席!” 
“也没有什么,当年曲羽两手空空出去,今天为止两手空空,并没有亏啊。何况,它本就不属于曲羽的。” 
“以后呢,总得给孩子留着点吧?” 
“还长远着呢,不急,孩子由他自己去创造吧。或者,以后若能给孩子一种平和的、让他感到幸福的生存观念,也就等于给他一大笔财富了。” 
“幸好,我处理房屋的那点收入还没到,否则你会让一切都完了的。”云婕说。她也没反对曲羽的话。 
“那么,以后由你执掌经济得了,行吗?”曲羽说着,搂搂她的腰,做了个挑逗式的帏内动作,算是为自己的独断专行道歉。云婕没好气地报之一笑,算了。 
事后,曲羽得知,座谈会上,就数他捐得最多,其余七八人认捐的数额仅相当于他个人捐款数目的三分之一而已。不过,乡里没打算亏待他,乡长又亲自登门,准备请曲羽担任乡中心小学的名誉校长,他说他已经同乡党委讨论过了,一致同意的,希望曲羽不要推辞。曲羽笑了笑,他很理解这个与普渡难兄难弟的穷乡镇的领导的一片好心,欣然接受了此官衔。不久,曲羽利用余下的两间门面屋子开办一个茶馆。 
曲羽和云婕、孩子、父母一块,全家过起了传统的,平静的日子(hewei2256@16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