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风尘交易人 >

第24章

风尘交易人-第24章

小说: 风尘交易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周新泉连想都没有想,把钥匙插入点火孔,猛地一转,然后抓住方向盘,从车子的右座拼命地爬到驾驶座。对面的几个黑帮或是自信网中的大鱼无法逃脱,或是不愿惊动四邻,他们仍然从容不迫地向这里逼近。Acura轻微的引擎启动声音竟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周新泉不等自己坐稳,猛拉倒车档,然后狠给油门,车子疾速倒退。黑帮们发现情况,跑步追上来。周新泉勃然大怒,他一个急刹车,接着推到前进档,轰了一下油门,汽车骤然向对方冲了过去。     
面对高速冲过来的汽车,所有的帮徒纷纷躲避,周新泉冲了过去,慌乱之中撞飞了路边的一个塑料垃圾桶。     
周新泉在黑暗的街道当中疾速行驶,遇到红灯也不停,他情愿警察发现自己。他不辨方向胡乱开着,还不时地检查着自己车里的后视镜。直到他稀里糊涂地转上了210 号高速公路时,才明白自己去了相反的方向。他在高速公路上转了一个大弯子,返回车行。     
开着车子他心中好生凄惨,为了多卖出一辆车子,自己几乎把性命搭了上去,他想复仇,但更想大哭一场。     
当周新泉回到车行的时候已经十点半了,车行门口史帝夫和同班的几个销售员都没有走。大家一起围了上去,周新泉见大家为了自己都没有回家有些感动,他简单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史帝夫的脸色铁青,他没有说话,无声地检查了一下擦坏了漆皮的汽车保险杠,独自走了。     
窝勒斯对周新泉说:“你卖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陪客人试车需要检查他的驾驶执照,复印一份放在办公室备案。要不然你在外面出了什么事情我们连报案都不知道怎么说。”     
周新泉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离开了车行。     
周新泉回到自己的家里时王锦华已经入睡,也许明天她早晨有什么活动,所以今天上床早了一些。周新泉并不觉得饿,他懒得吃晚饭,好歹洗漱之后上了床。躺在太太身边他没有丝毫睡意,白天的事情一幕幕地在眼前出现,他感到十分委屈,十分窝囊。为了卖汽车,自已被欺负,被欺骗,被嘲弄。     
这样一想,他觉得需要女人的温暖,便轻轻把头歪到了王锦华的怀里。王锦华睁开眼睛,略带吃惊地看看他,在床上温存对于两个人来说已经陌生了。她向外推了他一把,嘴里含混地说了句什么,翻转过身子。周新泉却伸过手,从后背轻轻搂住她。王锦华的身体没有动。周新泉原先以为太太会把他推开,现在得到了默许,便用力把她揽到自己的怀中。     
渐渐地王锦华也有了反应,她转过身回他以热烈的亲吻。周新泉忽然想起来他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做爱了。他不清楚对方的原因,而自己却是因为近来情绪太坏了,坏得连性冲动都消失了。现在他要爆发,他紧紧搂着太太的腰,把脸深深地扎在太太的两腿中间,疯狂地吻着。     
王锦华被他刺激得冲动起来,周新泉一跃而起,却发现自己的性器虽比平时大一些,却软软地垂在下腹。     
周新泉吃了一惊,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他用手握着那条半软的圆柱体肌肉,无论如何不能让它有任何改观。他跪在床上东倒西歪大汗淋漓地折腾了半天,却没有任何进展。终于王锦华掩饰不住不耐烦,抽出自己的双腿,转过身子说:“算了吧。”     
周新泉重重地躺在床上,两腿之间的东西缩成了一团没有任何感觉,他恨极了。     
经过一个个回忆不起来的噩梦,周新泉第二天早晨像是生了场大病一样无力。他醒来的时候,王锦华已经上班去了。周新泉坐在床边,用力捶着像中了煤气一样生疼的脑袋,努力回忆昨天夜里的尴尬事情。最后得出结论,自己真的完蛋了。     
他不想去上班,他厌烦车行的一切事情。很快他就连生活中的一切都厌烦,厌烦得想死,然而死也不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他愣呆呆地想了半天,总结了许久,似乎问题就是身边的一切都是不对的。他首先恨美国,恨这个使他做了美梦,现在垂青麦子辰等人的美国。假如他不把太太接到美国,假如毕业时他不打算待在美国,或者干脆他没有来美国,如今这一切倒霉事情便不存在。他想自己的出路可能就是告别美国。     
刚刚决定回国,他就想起了昨天在报纸看到的一条新闻,广东省派来了一个人才招聘团刚刚来到这里,向海外留学生招手。周新泉想可能这是天意,他拨了一个电话,发现今天上午正有一个人才招聘座谈会。招聘团与有志回国发展的学子见面,解答回国后的工作和待遇问题。     
周新泉一不做,二不休赶到了会场。那里的人对他十分热情,比普通国内来的领导干部平易近人得多。这让周新泉感到温暖。他们听说周新泉从事汽车生意更为感觉兴趣,先后介绍了国内三个单位供他选择,其中一个公司提供的待遇相当不错。     
周新泉和那些人一边谈一边想,同王锦华和麦子辰等人相比,无疑自己更加“美国化”,然而却是他在这里混不下去。反观那些拿着中国生意经在美国胡搞,甚至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讲的主儿,却在这里如鱼得水。美国真他妈妈的,连阿Q也得这样说。     
事情都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忽然招聘团的一个女干部打听周新泉的硕士是什么专业。当她听到“科学社会主义”几个字时,张着大嘴显出一副傻样子。接着她忍不住地大笑起来,这还不算,她转过脸又跟其他的同事嘀嘀咕咕地把这件事当成前所未有的笑话谈论。     
周新泉心里毛了。他想大概这几个人是根本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才到美国来招人的。或者,他们一定认为自己是中国留美学生当中的头号无能者,无能到连美国大学的中文专业都学不来,所以上了科学社会主义。     
周新泉悄悄走了。他想自己不能回国了,到了中国没有人相信他真的有一个硕士学位。他开车去了车行,但是心中更恨美国。妈妈的。     
今天虽然上班迟到,但是史帝夫总经理却挺高兴。他告诉周新泉,今天上午一个他曾经接待的客人回来到这里买了汽车。这样按照规定,他算销售了半辆汽车。周新泉听了咧咧嘴,先是不太相信这个消息,接着又疑惑这算不算自己买车开了张,是高兴还是生气。最后嘴里骂了一句:“他妈的。”     
王锦华来了电话。她第一句问他:“你现在还好么?”     
显然这是相关昨天夜里的事情所问。     
“还好。”其实周新泉知道这只是随便应承。     
“不要太累了。”她的话里带着少有的温柔。她为昨天夜里自己的态度多少有些歉意。     
“好。”周新泉心中挺感激。     
王锦华又提醒他今天晚上不要忘记了出席已经答应麦子辰的晚会,以免失礼。     
那件事周新泉真的险些忘了,当然凭现在的心情,就是没有忘,他也决不会去。但是现在太太提醒了,而且对昨天夜里的事情还表示了关怀,他就非去不可了。     
晚会就是“中华工商协会”的成立大会。     
第八章     
这段时间王锦华十分忙,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筹备这个协会的成立大会。成立大会将以酒会的形式在本地的一家豪华旅馆的宴会大厅举行。场面可以用“盛大”二字来形容,只从八百人的出席人数上就可以想像那里面的气势。用麦子辰的话说,整个南加州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是还能走路的都来了。     
这个中华工商协会的成立缘由以及它同麦子辰的关系并非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麦子辰的奥兰集团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之后,很快在本地的华人社区名声显赫,盖因最近在许多中国人的活动中麦子辰从没有缺席。所谓不缺席就是掏了钱。麦子辰从国内带来的经验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中一样好用:多花钱,少说话。     
这里的华人据说有八、九十万,然而这里的各种活动比国内四百万人口的城市还多。传统的春节、中秋和端午节自不必说,更有海峡两岸政治性的活动,比如大陆人士庆祝“十一”、台湾人士庆祝“双十”。在这里有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和台湾的“地下领事”——台北经济文化处。两个机关各自领导一批永远十分积极于各种活动的“爱国侨胞”互相较劲。举行各种活动,实际上就是比花钱,谁有钱,谁举办的活动声势就大。从这个角度上讲,前一阶段是台湾方面举办的活动规模要大。不过最近这种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大陆方面的政治活动规模急剧增大,也日趋频繁,把台湾方面给彻底比了下去。     
人们说这是因为近年来大陆移民成倍增长。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因素,真正的原因是人们看中了同中国合作的商机。现在出钱庆祝中国政治节日的有许多台湾商人,出钱就等于在中国总领馆挂上了号,成为爱国华侨。在大场面上,出钱的自然要挂上一个XX组委会主席的头衔,到了关键场合,剪彩、讲话和总领事合影之事自不待说。后来出钱的人趋之若鹜,这样“主席”的头衔便不够用了(“副主席”丢在高速公路上都没人要),于是又发展出了“执行主席”若干和三五十人的“共同主席”。这种绝对不合语言逻辑的昏话是此地华人的一大发明。当然这并非赞助的目的,真正的好处是日后和中国做生意时,可以得到用钱算得出来和算不出来的双重优惠。这样政治行为和经济利益挂钩,在关键时刻大家争先恐后地表现一番。相比之下台湾的“经文处”凭着单纯的“爱国热情”,加上自己的活动经费自然相形见%。     
台湾人投钱争先恐后,大陆人也不能甘拜下风,麦子辰当然明白其中的玄机。然而只是这么比着砍钱对于麦子辰来说毕竟属于笨法子。     
麦子辰决定发挥自己的长处,出奇制胜。他提议,把在美国的大陆私人企业家组织起来,这样不但可以互助互惠,在组织活动筹集经费的时候,也更加容易。对于这个提议领事馆自然是乐观其成,并且对他的热情大加赞赏。这样一个称为“中华工商协会”的组织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一共有几十个大陆人开的企业,参加的人都是挣了一些钱之后想出名,但光靠挣钱出名又没有指望(自己距离全美     
500 家大企业差得太远),于是打算利用组织传名的人。这个协会的会章程口气挺大,一要提升在美华人的地位,二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其成员必须是在美国经商成就卓著者,或者,成为世界级别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不过目前来说除了某些“在美经商成就卓著者”加入该会之外,尚没有听说属于“或者”行列里面的,如田长霖、李远哲、马友友之类的人士加入。     
这个人以会传,会以人传,而尚不知究竟谁靠谁传的组织是麦子辰一手筹办的,第一任主席就非他莫属了。     
周新泉虽然是不得不来,但是他故意晚半个小时到会,因为这里的中国人参加活动时多不按时到达。而且他清楚自己在会场上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来得过早没有人搭理反而不美。     
尽管周新泉对这里的宏大场面有所估计,一进大门,还是为列成长长一排的花篮吓了一跳。疑心这是什么重要人物的追悼会。大约每一个参加酒会的组织都送了祝贺花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