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差生何以成大器 >

第5章

差生何以成大器-第5章

小说: 差生何以成大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数人,不是要培养出国家政治领袖吧,我们只是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将来有饭吃,这应该不是很难办到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认识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一生都是差等生的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有一个消极悲惨、不思改变的家长所致!我们不要做一生消极与悲观的父母,至少不让孩子重蹈我们人生的覆辙,这是我们做父母的义务与职责啊!
一般来说,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方面是孩子的智商可能偏低;也可能是孩子的身体不好;或智力发育有些偏迟。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心理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是没有学习兴趣;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是对学习与做作业形成了马马虎虎的坏习惯;有的纯粹是贪玩而荒废了功课。
怎样认识孩子的个性差异
    怎样认识孩子的个性差异
有人问,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有人回答说是人心。
又问,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什么?回答说还是人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的人,心比天高,比宇宙还宽广;有的人,心比针眼还多狭小。世界上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这样奇妙?我们认为,主要缘由是人的思想不同。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之处确实是思想。有的人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有的人可以为追求真理、维护正义而视死如归;但有的人一生苟且,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有的人连拔一根毫毛可以救世界,他也不干。你让他一点不如意,他就记恨你一辈子,甚至欲置人死地才痛快!可这些,都是人的思想。
人与人最相同的是什么,还是思想。当年的革命者,因为思想一致,纷纷相聚在一起而举义,他们为了民族利益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前面说过,人与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一再强调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不至于引起逆反应,而把情况弄得更糟糕。孩子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任何教育效果,都必须为孩子的心理基地来反应与显现,只有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思想特点,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为差生的家长,我们更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品质。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不同性格品质的人是有明显不同表现的。有些孩子学习目标明确,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听从父母的学习安排,心态也平稳,有自制能力,在学习上表现出了较好的主动性,但是学习成绩却不那么好,父母对他们就不应该有过多的责骂。更多的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去帮助孩子才行。
对于学习目标明确,可是学习意志力有缺陷的孩子,父母则应多加督促与鼓励才对。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认真,学习意志力弱的孩子,父母则更应该下一番力气,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改造与培养了。对于这些孩子,不能在短期内要求太高,有些人硬性要求孩子在下一个学期考第几名、考多少分,反而把孩子推入了更糟糕的境地,这是不可取的。
每一个孩子在性格上、学习兴趣上、学习能力上、个人志向上都是有差异的。别人的孩子在学业上优一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快乐,能否为社会所接纳,最重要的是看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与人生态度。你的孩子只要学习态度是认真的,人生目标是明确的,精神是开朗的,思想是积极上进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
孩子与孩子相比较,在个性上有差异,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超越和违反客观规律,认真帮助自己的孩子去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更大的令人满意的进步。
人与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一再强调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不至于引起逆反应,而把情况弄得更糟糕。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快乐,能否为社会所接纳,最重要的是看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品质与人生态度。人生目标明确,积极上进,前途就一片光明。
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效的思想交流
    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效的思想交流
孩子上学后,我们家长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希望对自己的孩子能进行完全的了解,全面的掌握。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有独立意识,他们对父母的“关怀”,往往表现得比较烦躁,与大人有了明显的疏远。
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家长与他们的勾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父母的“关照”不是太繁杂,事无巨细,就是太过单调,天天问上什么课,发生了什么事。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坏,或被别人欺负,或遭受了什么委屈。
孩子对于家长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的做法,有时不免反感,有时在语气上表现得极不耐烦,家长与孩子常常因此形成了顶牛,最后弄得大家都不开心、不痛快!在女儿上初中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常常就是如此。孩子对我们的态度比较冷漠,我们更烦恼,导致“战争”不断升级。
当我们想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后,终于学会了放弃与转变。首先,我们放弃了事无巨细都要“审判”的过分关照,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再天天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我们不追着要她天天汇报了。其次,我们变更了与孩子说话的时间,不是一见面就“盘查”,孩子在吃饭时愿意说话,我们便在此时多与孩子交流。只要她愿意说,我们就微笑着认真听。再次,我们尽力改变自己说话时的语气、注意说话的态度,让孩子有了被尊重的感觉。现在,我们之间已难闻“火药味”,更没了哭声与叫声,说话的语气终于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平和了。
改变是在对自己孩子的不断探索、不断了解中慢慢进行的。对于孩子身边发生的事,学校的事,我们过问得不多了;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不再是空洞的过问了事,而是看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对于孩子的一些疑惑,提出的一些社会性问题,比如“为什么成绩好的同学违犯了课堂纪律,老师不批评?”“为什么有的同学想当班干部,要给老师送了礼?”“为什么街上常常会有那么多的乞丐在乞讨?”等等,我们不以个人的好恶作评判,告诉她,一些社会现象是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孩子自己在成长中、在将来对生活的理解中慢慢消化;我们更多地注意孩子的感情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的放,让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由;我们的引,让孩子与家长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机制;我们的收,让孩子对知识得到了有效地接受。我们与孩子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终于建立起了互信互敬的友好交往。我们尽力建设一个有民主作风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逆反心理一点点地淡化与消褪,让孩子逐步树立起了进取之心,释放了心中的压力,从而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状态。
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效的勾通与交流?我们的体会是,首先,从人格上尊重孩子。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我们虽然生养了他们,可他们与我们一样是有独立人格的公民,我们不能老是从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你如果是用粗暴的方法、嘲讽的方法、压制的方法去“关心”自己的孩子,你必须马上坚决放弃——这种实为伤害孩子的所谓的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一个人格上完全独立的人,有时会很难控制他们,但你会赢得他们的心。为什么一定要控制他们呢?大可不必呀!
其次,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说话要认真的听,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让他们表述内心真实的感受,并做出情感的呼应。真心尽力地实现父母所做的承诺,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的尊重。有了平等与真诚,一般来说,与孩子的勾通就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
不要倚重武力解决与孩子的分歧,也不要过分溺爱与放纵孩子。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绝大多数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其实都能把握住这个度。只要是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都是有用的好方法,与孩子的勾通也完全一样。
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协调,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真切关怀与有效的思想勾通!
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家长与他们的勾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放弃了事无巨细都要“审判”的过分关照;不再是一见面就“盘查”孩子;我们尽力改变自己说话时的语气、说话时的态度,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从人格上尊重孩子,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了平等与真诚,与孩子的勾通就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前途充满希望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前途充满希望
所谓“差等生”,其实是在意志品质上,或学习方法上,略有缺陷的正常生!
通过对女儿学习情况的了解,我发现她过来确实存在一些缺点,而且还比较明显。
一方面,她的个性相当软弱。一被批评,她就哭,有时,她太紧张父母的脸色,特别是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她根本没有一点自信心,心与手总是停止运转的,目光也是茫然的;另一方面,她又很固执。一旦形成了某些观念,比方说是老师安排的,那怕你要改变任何一点都不行。老师说冰融化后是水,你不能说是春天,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不睡觉也要做完;那些基础基本的知识,如数学定理、英文单词、生物名词等,老师没提背诵要求的,你要她记下来,她就一脸不高兴。
孩子太唯师命是从了。孩子听老师的话当然是好事,但把老师的要求当圣旨,唯老师的话是听,不能合理接受来自老师以外的建议,有时真让我们哭笑不得。
一年二期,新换的英文老师不强调背记单词了,孩子就真的不记了。我们要她记,她给你阳奉阴违,嘴巴上不情愿地读着,心里不知想什么去了。结果期末考试只得了57分,直到撞了南墙,她才知道是自己出了差错。
她的学习兴趣也十分狭窄。除了对语文课及休闲读物,如杂志之类感兴趣以外,其它课程几乎对她已没有吸引力!考试不及格,对她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她也无所谓了。我们常说:“你再不努力学习,你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将来真的只能依靠捡垃圾维生。”她大概也就是这样认为的:“自己本来比别人差,比人家不赢,自己就是一个蠢猪!”面对家长的一大堆说教,她常常表现为自暴自弃!
现在想来,女儿当时之所以有如此可怕的情绪反应,其实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强加给她的。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对她抱怨,强化了她不行、是蠢猪、是笨蛋的意识刺激。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你要她还能成为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么?那才真是活见鬼呢!
首先是我们做父母的错了。没有正确地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与准确的引导;没有一步一步踏实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没有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更没有为孩子设计一个光明的前途,也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孩子听到的只有责骂,看到的只有冷漠与失望的表情,我们曾经是多么失败的父母啊!
原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本来孩子在接受能力及悟性方面,比那些优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