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黑角落 >

第6章

黑角落-第6章

小说: 黑角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津是个安静的孩子,喜欢看连环画,喜欢画画。杜迎去柔丝家时,就给津津布置“作业”,让她画几张连环画上的人物。每次津津都超额完成作业,不仅比妈妈留的作业画得要多几张,而且都仔细地涂上了颜色。妈妈总是夸津津乖,画得好。
这一天,因为课程排不下,柔丝的课被排在晚上,乔治又去了纽约。6点钟她给杜迎打来电话,请她晚上7点钟去她那里帮忙。不巧的是,李易之这天晚上有一门重要的选修课,为了上这堂课,加油站那边他告了假。
只好把津津一个人留在家里了。杜迎千叮咛万嘱咐地安排津津做一会儿“作业”就上床睡觉,妈妈看完小弟弟就回来,要是害怕就开开电视机。津津懂事地一个劲儿点头。
杜迎走了,津津看窗外已经黑下来,有点害怕。她拉上窗帘,又走到大门边,挂上了门链。她记得,每次爸爸出门,妈妈都让她把门链挂好,还告诉她,这样坏人就进不来了。
挂上门链,津津把电视打开,声音开得大大的,又拿了条毛毯放在电视机对面的大沙发上,然后钻了进去,只露出眼睛看着荧光屏,这样她就不害怕了。
柔丝上完课回到家已经10点半了。杜迎陪她到婴儿室看了看孩子,告诉她小贝恩9点钟吃了一瓶混合奶,纸尿布也换过了。柔丝想留杜迎一起喝点什么,可杜迎惦记津津,道了谢便匆匆去了。
“津津,津津,开开门,妈妈回来了。”
杜迎发现门从里面挂上了,边敲边喊着津津。可是津津在暖烘烘的毛毯里早睡着了,电视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声音很大。
杜迎使劲砸门,叫门,无奈津津已睡实了,根本叫不醒。杜迎正急得没有办法,李易之回来了。他仔细察看了一下,发现如果不从里面把门链摘下来,确实没法进门。夜已深了,再使劲叫门,会打扰邻居的。
没办法,李易之只好试试身手了。他选准了方位,扒住墙角,两只手死死抠住砖缝,一点点爬上二楼。杜迎提心吊胆地站在下面,一个劲地说“小心点儿”。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李易之终于爬上二楼,他砸破了厨房的玻璃,钻进房子,给杜迎打开了门。
床上没有津津,沙发上却堆了一堆毛毯,易之掀开一看,津津正缩在里面酣睡,脸红红的捂了一头汗。他心疼地抱起孩子向卧室走去。睡得迷迷糊糊的津津睁开眼睛,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了,搂着爸爸的脖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杜迎忙接过女儿,抱在怀里,拍着哄着:“津津乖,津津不哭,妈妈爸爸都在这儿呢。来,妈妈陪着津津睡。”
杜迎坐在在津津的床边,轻轻拍着她。夜深了,杜迎毫无睡意,她小心地拭去还挂在津津圆圆小脸上的泪水,自己的眼泪却流下来。易之出国后的一幕幕情景,电影一般浮现在她眼前。
送走易之,杜迎一个人带着津津回了天津。一路上她不住地在心中祈祷,但愿上苍庇佑,让易之顺利到达美国,站稳脚跟。至于自己的处境,她想都没想。
回到家吃完晚饭,父母把杜迎叫到一边。
“小迎,你想过没有,易之这一走,你和孩子怎么过?”
在家主事的母亲先开了口。从一开始她就不同意易之出去,她觉得易之两口子都是内向型的,没有承之那种闯劲,稳稳当当做个国家干部挺好的。可是儿大不由娘,何况易之是女婿。当得知易之苦斗一年拿到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平时不多话的老伴成了开放派,支持了女婿一把,她想反对也办不到了,只好默许,心里却从此为女儿的今后担心。她和老伴商量,决定义不容辞地支援女儿。这会儿她想先听听女儿的想法。
“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
杜迎显然并没计划,甚至没有多想。
“该怎么过?你能怎么过呀?你想过没有,一个月五十多元工资,加上奖金不过六七十块,津津上幼儿园就得交四十元……”
“别说那么多没用的,”老伴又发了话,“说这些都没用。小迎,你妈和我的意思是,你那点工资肯定不够,用来支应津津一个人的生活费都紧张。我们想让你每天回家来吃饭,省点开销。你姐和你妹也都没意见,就这么办吧!”
父亲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措施。
“可是你们也不宽裕。”杜迎有点为难。
“再不宽裕也比你好点儿,一家人别说两家话,这时候你不靠爹妈还能靠谁呢?”
听了老伴的话,母亲也放弃了自己“启发式”的唠叨,直接表明态度。
杜迎心里热乎乎的,她只有接受二老的好意。心想今后每天回来,也可以帮家里干点活儿,孝顺孝顺父母,便不再推辞。
从此,杜迎每天下了班,先去幼儿园接津津,然后直接回家。进了门,杜迎挎包一放,给津津洗手洗脸,接着就扎上围裙,摘菜做饭,不到晚饭上桌不落座。
杜静和杜荣隔三差五,就拎一大包吃的东西送回家,表面上是回家看爹妈,实际上是送“给养”,减轻一点二老的负担,因为他们执意不肯接受两个女儿的钱财。易之的父母也常以给津津零花钱的名义支持杜迎,杜迎把这些钱全用在家庭的支出上。在公婆和全家人的关心体贴下,杜迎和津津生活上没有遭什么罪。可一年后,易之来信说要杜迎以陪读身份带津津赴美并寄来所有必要的文件时,她却大大地犯了踌躇。
杜迎在工商银行当贷款员,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是是铁饭碗,福利待遇更好过工矿企业。像杜迎这样大专学历的职员,当时都是国家干部,由于表现好,每次调级长工资都没落下她。领导对杜迎印象不错,多次提出表扬。杜迎业务熟练,有经验,加上工作作风细致、谨慎,她负责的贷款从无呆账、坏账。同事们都说,下半年贷款部主任老谢退休,杜迎接老谢是毫无疑义的。这并非空穴来风,领导已找她谈过话,最近又调她做老谢的助手,看来分行人事处下达任命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此时杜迎赴美,这一切就都可能成为泡影,这是其一。其二,杜迎的英语不行,到美国两眼一抹黑,有她能胜任的工作吗?她对此一片茫然,打工尚且困难,个人的发展几乎谈不上。尽管杜迎决不是一个自主意识很强的女性,对个人的发展只有一般性的要求,没有任何野心,如果条件允许,让她在事业和相夫教子两者之间选择,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易之目前却远远不能独自负担三口之家在美国的开销。
如果留在国内,易之那边的负担可减轻许多,自己也可以有个较好的发展,可是这意味着要继续依赖父母一段时间。一年来,父母从来不说,可能连想也没想过,但杜迎却时时感到内疚,她总觉得因为自己和易之的个人选择,让年迈的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甚至间接拖累了易之的父母和自己的姐妹。在困难时,亲人给她的帮助和支持越多越真诚,越是让她在感激的同时于心不安。她知道,只要再坚持一年,易之拿到学位,有了像样的工作,她再带津津去美国,情况会好得多,但是,她不能太自私,只为自己的小家庭打算。何况,以她和易之伉俪之情的深笃,一年的分别,也使她分外思念易之,强烈地想和易之团聚。
掂量来掂量去,杜迎终于顺从了易之的要求,走上陪读之路。
办签证那天,津津正在生病,虽然打针后退了烧,可是还在咳嗽。由于签证处要求本人必须亲到,杜迎只好背着津津去了北京。
由于易之、承之均无资格,杜迎母女的担保是辛迪的父母作的。辛迪的父亲是皮革商,在美国有自己开办的工厂和企业。他们的担保十分有效,签证官挑不出任何毛病,也不能下“移民嫌疑”的考语。于是他要求杜迎出示她和易之是合法夫妻的证明。杜迎根本没想到还要这个证明,只好返回天津去取结婚证。第二天,她又来到北京,这一回签证官又提出要一份有关李易之经济状况的担保文件。杜迎无奈,只得再次打道回府,给易之挂了长途,让他把文件寄来。两星期后,杜迎第三次带上所有的文件和孩子又到了大使馆。那个签证官认出了她,也许是觉得第二次拒签,害得杜迎多跑一趟自己多少有点责任吧,他显得格外客气,并且在逐一验核文件后立即签署了同意发给F-2陪读签证。
飞美国的机票钱,是杜荣借给杜迎的。无论是杜迎还是李易之当时都无力负担这笔费用。不愿再增加父母的负担,姐姐也有个上中学的孩子,杜迎只好开口向妹妹借钱。心直口快颇有侠气的杜荣,第二天就把钱给杜迎送去了。她说人是她给鼓动走的,所以这钱算是她送的。杜迎看那一万多元钞票中有100元的,有50元的,还有不少10元的,心想杜荣朋友虽多却并不认识什么有钱的“大款”,这钱不知从几个人那儿凑来的,便当即表示只能借,如果送就不要了。姐妹俩推来搡去,最后杜荣有些不耐烦了,说:“好吧,借就借。但还钱无息无期,你们量力而为,这总行了吧!”
看到妹妹已让步,杜迎接受了。她心中暗想:“无息是妹妹的情分,无期可不行。两年之内,必须还上这笔钱。”
想到这里,杜迎从沉思中回到现实。她擦去泪水,想道:“再难也得咬牙坚持下去,至少要帮助易之读完学位,挣出所有欠人的钱。”
杜迎替津津掖了掖被子,走回她和易之的卧室。
易之还在看书,见杜迎进来就放下课本。
“小迎,你别犯难。我想另外找一份工作,找一份晚上能留在家里的工作。不过可能要有一阵子才能找到合适的,别着急,总会找到的。”
他像洞悉了杜迎刚才的心理活动,说着他的打算安慰杜迎。
杜迎靠在易之怀里,轻吁了一口气:“我没事儿。有机会,我可以另外找一份工作。你们学校不是不许找影响学业的工作吗?”
“也没说只许找值夜班的工作呀,找找看吧!”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五)再不愿给他干了
    李易之很快找到了一份比较合适的西餐馆工作。这家餐馆颇有名气,餐厅装潢豪华高雅,就餐者大多为有钱人,晚餐是一天的营业高峰。这里的侍者接受过正规培训,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他们穿着黑色燕尾服,待客经验丰富老到,一个个派头十足,工资优厚还有小费,收入不菲。易之是生手,阅历没有,经验谈不上,当侍者没有资格。虽然也穿着差不多的燕尾服,但领结是红色的,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侍者。他不能直接接待客人点菜,也不转递客人结账的账单,只负责上菜和撤换餐具及其他餐厅杂务。工资只及侍者的三分之一,客人的小费也从不付给他。不过,餐馆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接受客人小费的侍者事后要将三分之一的小费分账给李易之这样的助手。
起初几天,易之不知道分账的规矩,他所配合的那位侍者汤姆也不提此事,每天独吞了全部小费。当别人提醒易之要求小费分账是他的权利时,易之还有点不好意思直接向汤姆提。他想,小费也不会太多,不要为这点钱伤了和气,能拿到每晚4小时每小时6美元的工资,而且时间安排在下午5点到晚上9点,他已经很知足了。可是有一天,他请了两小时假,另一个人替他顶了一会儿班,他赶来接手时,看到汤姆分给那位顶班人几张钞票,少说有几美元,才意识到他放弃的这点权利,使他损失的收入数目并不少。于是,当天下班时,他很有礼貌地向汤姆提出了分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