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黑角落 >

第10章

黑角落-第10章

小说: 黑角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不仅学位拿不到,所修的36个学分也全部作废。
李易之的刑侦专业采用的就是毕业考试,以往,每年毕业的十几个学生中总有一两个被淘汰。这些给李易之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来说,毕业考试必须一次通过。他的时间和金钱都不允许他再来一次。
李易之停止了一切打工,全力以赴复习两年来所学的全部课程。好在他每门功课学得都很好,除了第一学期有两门B以外,其余课程都以A的成绩结业。杜迎又找了一份带孩子的工作,每月有将近900美元收入,加上一点积蓄,短时间维持生活还不会出现问题。
考试前两周的准备时间,李易之见缝插针,苦读不辍,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坐在房间里读书,虽然有空调,但因为是顶楼,上面的大屋顶不隔热,房间里的温度还是很高。为了节省电费他早晚都关掉空调,宁愿让汗水顺着脸往下淌。
“易之,喝杯酸梅汤吧!”
杜迎走到他身边轻声说着,顺手抄起一把扇子给他扇风。杜迎的动作让李易之回想起10年前在国内准备高考时的情景。
那时他家祖孙三代挤在一间临时搭的防震棚里,李易之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复习功课只能在两平方米的小厨房里。当时也是夏天,小厨房里又闷又热,家里没有电扇,他在身上涂满避蚊油,光着膀子坐在小板凳上看书。有一次突然停电,他站起来找蜡烛,猛然发现背后站着个人,仔细一看是母亲,正站在那儿给他扇扇子,也不知站多久了。
“喝呀,发什么呆?”杜迎催促道。李易之从回忆中醒过神,把放着冰块的酸梅汤一饮而尽,又低下头看书。他想:
“一定要一次通过,不然谁都对不起!”
毕业考试一结束,李易之又陷入另一种不安之中。他担心通不过,一天往信箱跑好几趟,看有没有考试结果。杜迎自然和丈夫一样,捏着一把汗。她觉得以易之的学业功底,通过应当没问题,可这毕竟是美国,以前易之从来没有参加过美国任何学校的毕业考试,没有经验,通不过的可能性不是一点没有。万一通不过,对易之的打击太大了。她想起,为了应付每学期4000美金的学费和全家的生活,夫妻俩省吃俭用,没看过一场电影,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全家只到餐馆吃过一顿饭,那还是用的易之在西餐馆打工受奖得来的60美元就餐券。
杜迎心疼地看着丈夫在这大热天的苦读中一天天消瘦下去。此刻,她和易之一样焦心地等待着通知书,可又怕等来的是坏消息。她只有不停地说着宽慰的话,尽量为丈夫分担着。
两周后通知终于来了。李易之从杜迎手中接过没有启封的通知,不知是凶是吉。他用颤抖的双手撕开信封,心情紧张地抽出通知。
通知很简短,只有一行字,李易之却反复念了十几遍,接着他一屁股坐进沙发里。杜迎不知怎么了,急忙凑上去,拿过通知,那上面说李易之的毕业论文通过了。杜迎扑到丈夫怀里,两人抱头痛哭。两年的辛苦和等待通知的煎熬都随着泪水流走了。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八)天涯共此时
    易之终于通过了毕业考试,再经过一段实习,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了。这意味着他们三年多的耕耘终于结出了果实,从此易之可以找一份正式工作。他们的生活可以有所改善,也可能有报答父母养育深恩的条件了。杜迎的心境变得格外愉快起来,她一连写了几封信,分别寄给国内的父母、公婆和姐妹,又给费城的承之和辛迪挂了电话,她急于让亲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是杜迎急于告知的朋友,那就是玛丽。
玛丽是杜迎看护的小男孩亚瑟的母亲,她是个办公用品的推销员。小亚瑟出生40天后,她就想去工作了,但孩子不能没有人看护。于是,玛丽就在华盛顿大学贴了一则招聘广告,想找一位学生看护小亚瑟。她认为大学生比较单纯,请他们看孩子能够放心。
这则广告被李易之看到了,当时杜迎刚刚辞去了餐馆的工作。他把广告撕下来,拿回家去交给杜迎。
杜迎仔细地看了广告,那上面说要求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在玛丽家照顾孩子,每小时的工资是5美元。杜迎算了一下,除去周末,一个月下来可以挣900美元左右。而且时间很理想,她再也不用把津津一个人丢在家里。玛丽家住在市中心,可以乘地铁直达。杜迎没有犹豫,当时的情况也不容她犹豫,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没有收入,津津已经上学了。易之要上学还要打工,如果自己不工作,易之打工的收入交学费和房租都有困难呀!她给玛丽打了电话,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玛丽家。
玛丽看上去有二十五六岁,中等身材,棕色的头发,蓝眼睛,小亚瑟却长着一头金色的小绒毛,一双蓝蓝的大眼睛,还在襁褓之中,看上去十分可爱。
玛丽温和地请杜迎坐下来,和她交谈起来。虽说已经到美国三四个月了,可是杜迎的英文还说不流利,她只会简单的口语。她们连说带比划地谈了好一会儿,总算把该交流的都谈到了。玛丽最关心的是杜迎是否有孩子,是否亲自带过孩子,虽然杜迎一一给了她肯定的回答,她还是没有做出决定,而是让杜迎先回去,等她的电话。
杜迎想,玛丽一定是因为自己英语不熟练而犹豫的。她有点失落,没精打采地回到家里,耐下心来等待命运的安排。
一周后,玛丽打来电话,告诉杜迎,她决定请她看护小亚瑟。
“如果可以,请你今天就来吧!”
玛丽在电话那端急切地说着,杜迎答应了。在去玛丽家的路上,杜迎想,大概这一个星期,玛丽是在找更合适的保姆,但没有找到,只好聘用自己。想想也是,早晨8点到下午4点正是上课时间,的确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学生。杜迎不由得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玛丽亲自为杜迎示范怎样照顾小亚瑟,牛奶怎么热,水怎么兑,尿布怎么垫,不厌其烦地做给杜迎看,还要杜迎照着做一遍才放心。
最初几天,玛丽过两三个小时就要回家一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看来她的确很不放心。幸亏她做的推销员工作,可以让她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
不过,没过多久,细心的杜迎就让玛丽放心了。
那天早晨8点,杜迎按时赶到玛丽家,她从玛丽手中接过小亚瑟。
一抱过孩子,杜迎就觉得不对劲。她用手试了试,小亚瑟的脸颊滚烫,嘴唇也通红通红的。
“亚瑟发烧了,要赶快去看医生。”
“不会吧,我刚才喂他牛奶,他吃得很好,只剩下一点点。”
玛丽不相信,但还是拿来了体温计。
体温计显示39.5度,小亚瑟的确在发烧。玛丽立刻紧张起来,她把车开出来,和杜迎一起把不足百天的小亚瑟送到医院。
医生对小亚瑟进行了全面检查,说亚瑟扁桃腺发炎。因为孩子太小,当时天气又冷,为防止并发症,医生建议把亚瑟留在医院治疗。玛丽照办了,直到孩子完全退了烧,才把他接回家来。
这件事让玛丽感到杜迎带孩子比自己有经验,而且很有责任心,对杜迎产生了好感。从此她放心地把亚瑟交给杜迎,不再一天几次地跑回家来了。这一来,玛丽可以专心推销,生意很有进展,她十分高兴,对杜迎越加友善了。在玛丽眼里,杜迎一家的生活是很贫困的,她经常送东西送衣服给杜迎,工资方面总要从宽计算,希望尽量给他们一点帮助。玛丽的好意杜迎岂能不知,她越加精心地看护小亚瑟。除了按照玛丽要求的美国式育儿法带亚瑟之外,杜迎还常常给小亚瑟煮一点中国的菜肉粥调剂饮食,亚瑟很喜欢吃这些中国的粥。
小亚瑟渐渐长大了。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没有病痛时从不哭闹,总是安静地玩手里的玩具。只是一样,他十分依恋杜迎,一刻也不肯离开。平时杜迎下班走时,他总要伸出小手抓住杜迎不肯放开,回回玛丽都要好说歹说才能让他放手。可第二天早上,杜迎不来亚瑟就不肯吃饭。没有办法,玛丽只好提出请杜迎周末也来两个半天,她可以付双倍的工资。杜迎对小亚瑟也很有感情,想想家里也没有更多的事,就欣然允诺。得到玛丽的应许,杜迎周末常带着津津一同到玛丽家。津津就像自己有了个小弟弟,总是高兴地带小亚瑟玩。杜迎有了时间,便帮着玛丽收拾房间,有时还做几个中国菜。玛丽也毫无顾忌地给杜迎讲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时间长了,两人无话不谈,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太为你高兴了,婕妮!”
玛丽叫着杜迎的英文名字,高兴地拥抱她。这名字是柔丝给杜迎起的。她说美国人叫中文名字,发音总是怪腔怪调,好名字也叫难听了,不如干脆起个英文名字,杜迎听她说得有理,就接受了。
“你们打算怎么庆祝?”
“明天恰好是中国的中秋节,明晚我们想举办个Party,请朋友们聚会庆祝。你能来吗?”
“当然来。中秋节,啊,我从没有参加过中秋节的庆祝。你们怎样过这个节?”
“中秋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月亮是全年最圆满的,这一天中国人家家都团圆,一起赏月吃月饼。”
“听上去真美!”
杜迎说第二天早上她来把小亚瑟接回家,玛丽可以从容准备,晚上去杜迎家聚会。开始玛丽觉得不好,要把亚瑟托给邻居照顾一晚上。杜迎知道西方人参加社交活动,从来不带幼童,更不带婴儿,玛丽是怕添麻烦,杜迎就坚持要接亚瑟去。她跟玛丽说,中秋既然是团圆节,怎么能把亚瑟撇给别人呢?玛丽被说服了。
美国的节日特别多,圣诞节、感恩节、独立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鬼节,五花八门,大大小小有28个之多。有些节日是不放假的,而放假的节日,大部分被政府安排在星期一放假,这样可以跟周末连起来放3天假,成为一个大周末,便于人们安排工作和休闲。
李易之刚到华大时,开学第一天就放假,是劳动节,那年正赶上9月2日。李易之老大不明白,就问麦克:“劳动节不是5月1日吗?你们怎么改成9月2日了?”
麦克一下子被问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禁笑了起来:“我们不过你说的那个‘劳动节’,那是共产主义者过的。”
李易之后来才发现,美国人不仅不过“五一国际劳动节”,也不过“三八国际妇女节”,而这两个节日恰恰都是从美国兴起的。
中国人到了美国,除了跟着过这些花花绿绿的节日外,还照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无论到美国多久的中国人,哪怕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有两个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必定要庆祝的,一个是春节,一个就是中秋节。
为了晚上的Party,李易之一早就在厨房忙活着。因为家里地方不大,他们只请了很少几个朋友,玛丽以外,还有易之的室友麦克和麦克的女友莎拉,同学贝里和其他系的两个中国留学生。就是这样,杜迎也不得不向楼下的邻居借了几把折叠椅。
这天,李易之心情格外舒畅。他买了大虾、牛肉、鱼,一些熟肉、烤鸡和蔬菜,准备大显身手,好好做几个菜。杜迎把小亚瑟放到铺在地毯上的厚褥子上,让津津看着小弟弟。自己又是擦拭桌椅家具,又是铺台布摆餐具,忙个不停。她从中国城买来了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葡萄、鸭梨和一个西瓜。她把水果洗好装进一个大果盘,又把每个月饼切成六瓣,按不同的馅芯分别码在几只碟子里,又给每碟月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