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困而知之 >

第86章

困而知之-第86章

小说: 困而知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管,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
“你发过誓,你必须服从。”
“必须!”
正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时,海西市政府电算中心迎来了一位娇媚的新职员。
三十
    陆晓凯真的当花匠了?不!这段时间,他没一点空闲。他获得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他以前漠不关心的“机密”。
陆晓凯“认识”了市长王国基,这个顽固不化、固执己见的“老”家伙。其实,当初请苏建华远走他乡确实是为苏建华着想,这并不是陆晓凯的发明创造,而是刘少岛计划中的第一步棋。陆晓凯仅仅参与其中。一来,刘少岛考虑苏建华本身的问题他的家庭、婚姻现状;二来,刘少岛不认为同时从卢东提二名区长是非常恰当、稳妥的举措。经过权衡他决定苏建华必须走曲线,而陆晓凯自然而然应在卢东发展。当然,刘少岛充分估计到苏建华在西北的苦处,自从他离开卢东的那一天,刘少岛便为他最终返回卢东绞尽脑汁,尽管事实上成功了,但是,这中间刘少岛还是明白地感受到王国基的梗阻。然而,刘少岛计划的第二步却遇到了重大的问题和阻力,这就是王国基坚决反对提陆晓凯出任区长,而刘少岛为了人事上的平衡竟作了让步,这一让便使陆晓凯成了今天的花匠葛大海。他愤怒地说:我诚心诚意地尊重你王国基,无论你是主管科技的副市长还是主持全面工作的市长,我搜遍全部记忆也找不出对你王国基的丝毫不尊;而你王国基对我的看法似乎是先天形成的,这不仅对我,而且包括苏国庆、苏建华和卢东的所有干部。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不完全是国庆、建华和我的个人原因,重要的因为卢东是刘少岛的基地。
陆晓凯“知道”了副市长李天亮,这个十足的贪财狂,二面三刀的笑面虎。有一次,李天亮对陆晓凯说:“建华手中掌握大量费用,可是他对计划工作不太精明,至少他不懂如何发挥权力的作用。尽管他的做法是得到不少下面人的拥护,但是,上面的人也是人,上面的人也喜欢这玩意儿;而且,上面的人一高兴,他就可以大显身手,他就有大文章可做。这一点他不懂,不像你。如果他再不明白,他的算盘肯定越打越小。”陆晓凯还挺有组织观念。一来,他觉得苏建华并非如此,在这个方面比自己强;二来,他始终认为李天亮勤于思考、温文尔雅、才华出众、通情达理,而且粗中见细,对这类问题,李天亮也相当拘谨。他甚至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即便事实如此,他认为李天亮无需也没有任何必要说此类话语。因此,这事他并没对苏建华透露半点。现在,他从掌握的情况中反应过来,其实李天亮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甚至厚颜无耻。这样看来,当初给李天亮定拘谨这个中性词未免失察、武断,不够全面。难怪李天亮明里暗里对自己有许多不满!好在现在海西有些人对李天亮的笑里藏刀已形成共识。
陆晓凯看着复印件笑了起来。这是副市长焦音之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我认为,卢东的主要问题在陆晓凯,这个人说他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算是客气的,其实他妄自尊大、目无法纪。我曾经几次找他谈话,可他既目无领导又不听教诲,而且出尔反尔、我行我素。我早就预料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现在我的话得到了验证,事实果真如此,丢下一大堆问题,一走了之。
“我完全相信,他若不这样说,他就不是我认得的焦音之。”陆晓凯对来人说。
“晓凯,当初,你当众说的一段酷似对领导不尊的话,被现在的人们认为是客观的、正确的。你还记得吗?‘焦音之是什么东西,就是一张硕士文凭加一只没有扁担长的身子。在海西任职二年,碰上具体问题不是理不清头绪、缩手缩脚就干脆将别人推上一线,抢功邀赏也就算了,可他却诿过于人。其实焦音之心里没底,即便他的那张文凭货真价实,许多问题也不是他能解决的。这种时候,他平常靠不苟言笑装出来的自信哪去了!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陆区长,当初,有人说你借故发牢骚。”这位来人是焦音之身边的人,他见陆晓凯镇定、微笑,便继续说:“不满你说,本人也这样认为。晓凯,即便现在,我认为你当初大可不必,这不明摆着伤了自己吗。”
陆晓凯笑笑说:“没关系,我不在乎。知道他为什么要装出一幅不苟言笑的样子吗?因为他认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一定与失败连在一起,因此,他必须装模作样,他认为他这副模样会叫人们认为他是位成功人士。我相信不但卢东甚至海西的许多人在我陆晓凯的提示下,通过焦音之的实际工作和工作结果都可以看出他的矫揉造作因而认清他的本来面目,这一点,你老兄非常清楚,心知肚明。可你当初就是不以为然,你甚至认为我没有组织观念、没有修养。”
陆晓凯想象着如果不出走的话也许听不到肺腑之言;如果现在还在副区长任上而且能听到肺腑之言的话,那么,一定一如既往。
面对自己出走后的众说纷纭,陆晓凯非常理解。一晚,他在草坪上思想着当初他自称的刍议。一阵和风过后,草坪中冒出了一个朗朗的声音。
“同志们,海西和卢东的市民们,如果陆晓凯算得上海西的历史人物的话,由于海西的大多数人并未与陆晓凯其人、其事直接接触,更由于他的真实言行、本来面目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而且,这其中又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也许是永远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以严谨的手法定陆晓凯的历史形象便不可想象。若非,则特定的陆晓凯的历史形象与他的真实面目肯定存在相当的距离,而且,它一定是不严谨、不全面、不真实的,因此,特定的陆晓凯的历史形象无论如何在他个人看来不仅是滑稽的、可笑的,也是荒唐的、无所谓的。同志们,这样的黑白照片你们是看不到了;当然了,毕竟有些人对陆晓凯有相当的认识,而且,他的性格、作风又难以掩饰他的真实思想并常常陪伴他的日常行为,因此,如果以掌握中的陆晓凯的确凿材料以及一部分人对他的直接印象为骨架,填充大量的评价、猜测、想象而形成一个陆晓凯的文学形象的可能性则完全存在。然而,谁又能排除确凿材料、直接印象和评价、猜测、想象中没有大量的褒奖以及制做文学形象的作者个人没有喜怒哀乐呢,难道这一切不在情理之中吗!同志们,我认为这样的油画作品多多亦善;再者,海西特别是卢东的市民、百姓们,你们又能知道、目睹陆晓凯什么呢!难道你们知道和目睹的不是陆晓凯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风流倜傥的高大身影和光辉灿烂的成功业绩吗!难道这不是他陆晓凯趋之若骛的陆晓凯之民间形象吗!那么,亲爱的同志们,最好将它广为流传。”
难道这是陆晓凯主动出走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吗!
不管怎样,回海西后他接受了大量的卫星影象,以至于他得已深入分析直至最后基本了解风暴从形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初一,吴义林告诉陆晓凯。“你虽然是义林学院的股东和董事,但董事会决定三年之内不分红。我特意通知你,请你理解。”
“我能理解,义林学院完全靠你的毅力。我为学生们感到骄傲,我也为你感到骄傲。义林,有一点我必须提醒你,尽管素质教育是纸上谈兵、遥遥无期,”
“我们谈高兴的事,谈什么工作。去年我的情况相当好。”
“义林,这事,你已经说三遍。我恭喜你。我预祝你不断努力,事业有成,兴隆红火。”
“你看这些花草,不容易。我是有的放矢,做一行、爱一行、懂一行需要锲而不舍,仅凭这一点,你值得人们敬佩。”
“你要做也不难。”
“凯哥,义林之外的方面你也是有股份的。”
“你到底想说什么?义林,我们之间还需要这样的铺垫?”
“凯哥,正因为我了解你所以我不太好讲。”
“讲。年初一,总不至于骂我一通。”
“我给你带来十万。”
“义林,给我发‘压岁钱’?陈小寒那里你不是替我垫支了吗,再说,我哪有时间消费。”
“凯哥,垫支部分我已扣除。你知道,我们之间没有发生过这档子事。因此,”
“义林,我们之间的事就是我们之间的事,不能证明什么,你明白吗。”
“我明白,我想你可能有需要。”
“你知道欧阳文吗?一个因工殉职的公安。”
“我不认识,但是要做什么,你告诉我,没我办不成的事。”
“他因为我的事,”
“这事我办不了,我请你忘了它。”
“哎,义林,如果我说现在有人给我送钱,你相信吗。”
“相信,狡兔三窟。”
“与这没关系。我一个电话,他们会送到指定地点,而且他们非常客气,甚至问寒问暖。”
“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我还知道,被敲诈的一定是大人物。”
“敲诈?吴义林,我请你去翻翻辞典。”
年初二,谷小保过来带给陆晓凯的有他意想不到的东西。譬如说,父母亲、陆晓洁和第三代最近的相片和他们的近况。然而,谷小保却不太回答陆晓凯提出的问题,他采取的方式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扯出过去不知重复了多次的话题;谷小保主要的目的是陪陆晓凯高兴高兴,大年初二,总算有老同学在一起,他拖着陆晓凯一起围着案板转了一个上午,然后正正经经在餐桌上对坐,津津有味地品尝二位男人做的菜肴;最后,被陆晓凯逼急了,他干脆全盘道出他的实情:在王一凡面前自己已经失宠,当了不到二个月的办公室主任就被拎到政策研究室。他感慨地对陆晓凯说:“我不知是怎么了,但是我毕竟是六二年的,你知道,那个地方又不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言下之意既清楚又直接。然而,陆晓凯却装作不予理解。“小保,你比我强多了。我现在是个实习花匠,最多冠以‘园艺员’或是‘助理园艺师’,高级职称我是拿不到了。而且我只能自学。”还有一个让陆晓凯犯疑的是谷小保始终未谈及陈小寒的情况,对此,谷小保缄默不语。事实上,这段时间谷小保已三飞成都。
“晓凯,今晚我要值班。明天再联系。”
“小保,我送送你。”
“不用了。”谷小保看了看他说。“现在,还没进入陆晓凯的活动时间。”
“小保,建华现在何处?”
“在,”谷小保突然一个转身。“你想干什么!”
“看你,想开个玩笑。”
“我郑重警告你,有的玩笑不能开,有的不值得开!晓凯,听我的,养你的花,当你的花匠。”
“养花!我不养花还能干什么呢!难道我陆晓凯能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一提花匠陆晓凯也有些激动。
“晓凯,冷静些。”
“对不起,我是激动了些。哎,小保,你拿来的都是些上好的东西,怎么没有年糕和活蹦乱跳的红鲤鱼?”
往年,谷小保总在年前到老家走一趟,挑选上好的晚米,一番磨、蒸之后与小伙子一块举起木锤在石臼旁甩上一二天,最高兴的是捏一团刚出锅的、汤手的糕团沾着晶莹的白糖,津津有味一番。回海西后,谷小保便将年糕、红鲤鱼、千张皮等土产分好,然后,看着这些要好的朋友到他指定的地点取这喻意吉祥的年货。此时,他淡淡地说:“怎么,还想吃。”
“怎么不想吃,今年搞了吗?”
“搞了。但你现在不需要了!晓凯,我想你要改改胃口,这样,明天我再送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