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困而知之 >

第31章

困而知之-第31章

小说: 困而知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晓凯坐下后,段德良分别将桌上的几位一一介绍给陆晓凯;陆晓凯也与他们一一握手。
突然,段德良大声喊叫起来。“DVD,叫你拿碗筷,你愣着干吗。”他又转身对陆晓凯说:“兄弟,不好意思,这小子是刑侦队副队长,叫段德贵,记性特别好,一目百行而且过目不忘,好比放DVD一样。大海,不要被他的名字误导了,他是本地人,与我非亲非故。”
这时,段德贵将拿来的碗筷放在陆晓凯的面前,目光几次扫过陆晓凯,他笑笑说:“大哥,加酒,多喝些,酒,酒不错。原来听段局说过,没想今天有幸一见,大哥的面相真熟啊。大哥,小弟先敬你。”
“废话少说,喝酒。”段德良大声说道。
十一
    自从陆晓凯到了陆小明家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家人心里有了一副朦胧的草图。最明显的特征是陆小明开始他轻松愉快的打工生涯而且每月有了较木匠更为稳定的收入;李秋平也慢慢从农村妇女超负荷的繁杂劳作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她有空闭时光了。生活习作上的改变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李秋平思想上的活跃。有时,她做好晚饭后一人散步到村口去接孩子,然后,坐在六一的自行车后边两手扶着六一的肩膀与跟在后边的小雨又说又笑;有时,她借整理床铺、泡茶等机会在陆晓凯房中转转,她也有不小心的时候看着陆晓凯精致的笔记本电脑,几次将水溢出了茶杯。现在,陆小明家的堂屋常常是清清爽爽,已经见不到堆放在一角的常用农具,由于李秋平专心致力于菜地,方桌上的蔬菜也相对丰富一些。
李秋平的变化当然没逃过陆晓凯的眼睛。他非常高兴,他认为李秋平的变化与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而且也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和学习,他逐渐意识到李秋平的心情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此外,他教李秋平玩数码相机并不厌其烦地指导她运用鼠标、键盘。辅导的结果是李秋平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夹并用Excel表格统计家庭收支情况,熟练地阅读陆晓凯移动硬盘中的散文和中外名著。
陆晓凯不在家时,电脑归李秋平使用,她对电脑的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天,陆晓凯被段德良请走,她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当她看完一部电影时已将近中午一点,她下楼到厨房喝了一大碗水、装了一大碗饭、挟了几只煎辣椒并倒了一些辣椒汤,然后,她回到楼上一边吃一边翻看陆晓凯的文件。突然,她看到一只名为“二苏”的文件夹,她打开了它。
苏国庆其人其事
苏国庆,小名小庆,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62年2月生。83年师大毕业,同年与钱怀周和我一同分到六中教高中数学。85年苏国庆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市工会、市委组织部、卢东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任职,93年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上改任卢东区党委书记。我们是多年的同学,要算起来我们之间的交往已有三十五年。因此,我算一个对他了解较多的人。
他父亲出生扬州官商家庭,不仅是江南才子而且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苏国庆幼年时家庭管教颇严,受父辈熏陶较深;但只要一出家门,他便像解放了似的与我们打得火热。尽管他不如我顽皮,但是,他小学、初中和我一样没读什么书,仅靠高中二年临阵磨刀,他才跨入师大校门。
苏国庆性格较为内向,在公众面前不善言谈。对触犯他人格的言行他可以做到淡而一笑,然后再加上一句颇具原则性的话语表示他的忍耐程度和有限防卫;可是,每当挚交相聚或者是谈及他感兴趣的往事时,他却能出口成章,而且兴致盎然。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有一手好字。我相信他仅靠卖字就可以过上相当舒适的现代生活。可他似乎又不太适应现代生活,因为除了宽大舒适的房子外,他家中没几件现代化的陈设和用品。
他喜好诗文、绘画、古玩,而且懂些中医并对明史有些研究。他的各个阶段的同学中没人见过他专心学画、练字、作诗,但我们一见到他挥毫泼墨的样子便情不自禁拍案叫绝,即便专业人士也讲不清道不明这是他超人的天赋还是幼年时耳濡目染的结果。我认为这是他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天性,他没有别的嗜好。不知为何他没有选择中文系或者历史系,实际上他的数学水平相当糟糕。他的数学肯定不如我。
他家中有些收藏品,文革后退还的一些字画、古玩是他收藏的基础。这其中有几件是张大千、徐悲鸿的作品;还有一件玉如意,好像是较早年代的东西;据他说,一只古色古香的花梨木盒子中的一扎老式信封是他藏品中的精华。他曾经将一些藏品拿出来让我们欣赏过。他是新四军研究会的年轻会员,他撰写有关新四军的纪念文章,大概他祖辈曾经与新四军有联系和交往。随着年岁的增加,他的收藏热忱也不断浓厚。他会为一个信息、一条消息长途奔波,苏南、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浙东留下了他不凡的脚印,以至于他常自豪地说,他的秘书和司机都可以轻松做一名古董行的经纪人。
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在我看来,这种能力与刻苦钻研什么的不搭界,这恐怕得益于他的本能、敏感。他有极高的个人品味和个人魅力,他是一位执行部门负责人的上佳人选,但是,他似乎缺乏现代竞争意识、原则精神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我认为,有时,他几乎生存在妥协之中,他似乎更善于发现一些边边角角的细小缝隙而对一目了然的阳光大道不屑一顾;有时,他故意回避是非,甚至逃避责任。虽然是区党委书记,但他对主义、精神之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信仰,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凡人,而凡人没有理解、感悟精神和主义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凡人不需要理想,只需随大流蚁动而已。他的这一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和他身边的不少的人们,以至于我时常觉得我与他在一起时我的言行与现实离得太远。有人曾经说他不够成熟就是因为他在无意中将他厌烦务虚的倾向流露了出来。
中等个子、清瘦身材、大大的耳朵和似乎未老先衰的脸相是他主要的人体特征。想象中,他应该不十分怕热,然而,他在夏季的任何场合中都会从随身携带的小包中抽出一把黑色的扇面上写着一首小诗或者是随意画了几根竹子的折叠扇,用中指和母指轻轻交叉一推,扇上几扇,然后迅速合上;有时,扇子还未完全打开便立即合上,而且,他常常重复这些个习惯动作。一开始,人们并未在意这个简单而重复进行的动作意味什么,特别是不能理解在扇子被打开和收拢的一瞬间所发出的那种特别的响声;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这个动作不但幽雅而且能吸引相当多的注意力,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事物的进程或者事态的发展。他家中养了十多个品种的兰花,他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可当有人请他帮忙“装潢”扇面时,他却是清一色的画松、竹、梅,其实,他从未到野外实地观察或者观赏过真正的松、竹、梅;极个别的情况下,他才写几个字,但那都是些现代人不太看得懂的诗词或者是他自己即兴而出的一首小诗,也许,这首小诗与委托人的姓名、籍贯、职务、嗜好等等有一定的关联。谁知道呢。好在人们并不在乎诗词本身的内容。当有人说他穿上长衫就可以代替相声前辈候大师时,他往往迷眼一笑,许多情况下,他的迷眼一笑又表示欣然接受。当然,他会在自鸣得意时迷着双眼比一个拉二胡的动作,然后,他微微地摇晃脑袋轻轻地哼上一段现代京剧。从他的哼哼声中我断定他音域狭窄。奇怪的是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间他不再使用折叠扇,但愿他不会认为那些模仿人的动作太俗抑或是这个动作的本意已被人知晓。
苏国庆夫人徐涛,湖南人,比他大一岁。她不像劳春燕那样身材匀称,看上去她显得娇生惯养、弱不禁风,然而,她身上却处处散发着西楚霸王、沐猴而冠的蛮劲。她是一名运输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可她硬是搏击到南甸区检察院检察长的位子,而且当她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她时她又摇身一变成了海西市委党校副校长兼哲学系教授。她特爱辣椒,常常自豪地引用毛泽东对李德说的话不吃辣椒是干不好革命工作的来感召苏国庆。这可苦了扬州才子。他当然也绞尽脑汁想一个“还治”高招,但结果奈之不得,忍无可忍之下他不得不常泡小店、俗馆,没想到他不但自得其乐而且有意外收获那段时间,他尝遍了南北风味,品足了东西纯酿。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拚斗”琳琅满目的调味品便成了他们家餐桌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当然,不久之后他也成了一名比较合格的“革命者”。因为这一点,在这座城市中他算得上凤毛麟角。这个故事,他两口子轻易不说,要说则朗朗上口。
在他的影响下,我的绘画手艺略有提高,而且还学了几句之乎则也;在我的影响下,自行车成了他家唯一的体育运动器材和户外运动项目。
他俩没有孩子。这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当属罕见,这其中的原因无人知晓,但他从未因为这一缺憾而显得烦脑。他豁达而且好结交各路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含,他认为恶俗与清雅必须共存,他认为风生俗,而俗中才见雅。与他善长画松竹梅高度一致的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则是烟酒茶,而且都是上品、佳品,他在这些方面的花销就像他对藏品一样从不吝惜。当然,每年的无烟日他总得找个理由在家中渡过,他架着腿、吸着烟,以一种他特有的怪眼神和微笑看着电视中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介绍和报道。他的个人生活不拘一格,他对女性没有特别的兴趣,他从不讲究穿着,二十一世纪的某个冬天有人看见他家客厅的沙发上还丢着一件蓝色的海军棉大衣并看见他穿着一件据他说是他爷爷穿过的真丝小袄。仅看他的外表你很难想象他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中的一名区党委书记。
我认为他是一位颇具英雄本色而且不好张扬的文才雅士。
李秋平看完之后,便觉得对陆晓凯的了解加深了。他的朋友都是当大官的,有秘书、有司机、有学问,生活在大城市,喜欢怪石假山,钱多得可以买狗养猫。
大海好像也有点那个样子。他刚来时见了辣椒也是发呆发愣,他可能也是扬州人,与苏国庆是老乡,他刚来时也白白嫩嫩,也有一把写了字的黑色折叠扇,比划起来也是他描写的那个动作。这是李秋平当初最看不习惯的特别是傍晚时分陆小明和孩子们在屋里而大海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托着茶杯躺在门口的竹椅子上看自己凉衣服的样子特像电影中穿着对襟真丝衣裳、挂一块杯表还露一段金链子、分头油亮、射出的眼光能吓死人的恶土匪、老流氓,每当这时,她毛骨悚然。她觉得苏国庆无师自通,对女人不感兴趣,看上去不但不像坏人,倒像天才。
李秋平觉得看大海写的东西与看电影、小说差不多,蛮有意思。她继续看。
苏建华其人其事
苏建华,安徽人,冶金专业高才生,大学毕业分在三宝钢铁公司工作。他是一位皖南的农家子弟,据说他的家乡与“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出处很近,祖上是读书人,有徽商的家风。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卢东区委组织部,当时他穿了一条像是钢厂的铸模铸出来的西裤,理一只小平头,白衬衣、黑领带,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