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荒原有爱 >

第8章

荒原有爱-第8章

小说: 荒原有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女孩儿就是我。
小学时代,语文老师非常宠爱我,因为她欣赏我写的作文,几乎我的每篇作文都要当范文当众读一遍,之后,还放在宣传栏的橱窗里。有一次,老师出了作文题目:我的理想。写完之后,她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温柔地对我说:起来,读一读你的作文。
我捧着作文本朗读起来:我的理想—;—;我希望长大之后背着几本爱读的书到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去流浪,一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面游来游去。那时,我自由快乐得像天上的鸟儿一样,我飞越万水千山,看到的是流动的风景,直到有一天,飞不动了死在了异乡的路边……
我还没念完,老师走了过来,合上我的作文本,摸着我的头说:你今天病了,明天重新写!下课时,我从老师身旁走过,听她小声了句:奇怪的孩子!
也许很多人童年时代都做过去远方流浪的梦,可是现实和梦想像两列对开的火车,最终擦肩而过,只能坐在屋顶上遥望远方了。为什么流浪远方,当一些人不止千百次问同样一个问题时,我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素质。一个天生具备流浪素质的人,除了浪漫的情调和疯狂的情怀之夕”还要有超越常人的悟性。
我为了追寻梦中的异乡人,始终没有放弃流浪的念头,我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但做生活的流浪者。
—;—;我下了马背换乘汽车又登上火车,一路颠簸从冰天雪地的大西北奔向西南,气温渐渐由寒转热,我一件一件脱下厚厚而沉重的冬服,漂泊的乡愁,在南国的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化为烟云,随风而逝……
列车沿着贵昆线南下,穿越在云贵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奇异景观中。在梅花山附近拐个大弯,眺望火车运行前方,只见火车钻人隧道,犹如一次次跌人地球的深坑,一个隧洞接着一个隧洞,数不清钻了多少个。于是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历史名城—;—;昆明。
火车到达时已是晚上9点多。气候宜人的春城之夜,无限纯静与暗蓝的天际繁星密布,高楼大厦矗立像另一个天体一样,闪烁着布满无数个小星点。街上行人稀少,我背着行囊急奔长途汽车站,准备乘坐开往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的夜班车。
“就你一个人,要帮忙么,小姐?”墙角暗处闪出一个人影。
“不!谢谢!后边我们好多人,一个旅行团……”像提防小偷一样我提防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异性,他知趣地竟自走了。我颇为我的机智而自豪,机智的谎言拒绝了生活中的善意或是恶意……
汽车开始在盘山路上行驶,四周笼罩着深沉和神秘的寂静。在颠簸的车内,疲倦像浓浓的夜色一样袭上我心头,我沉沉地睡熟了。
昏睡中我的头猛地撞在前面车座位的后背上,汽车紧急刹停。睡意朦胧不知身处何方,努力睁开双眼,大吃一惊:一头苍灰色皮肤粗糙的大象,扇动着蒲团似的大耳朵,长长的鼻子卷倒一棵树横臣、在路中间。司机打开强烈的车灯照着它,它毫不紧张抬头看看车内惊恐万分的旅客,然后缓缓地向森林深处走去,像走进一个幽暗的城堡,神秘莫测。车上的男人们纷纷下来把倒下的大树搬移,汽车顺利地继续向前驶去。车上的人丝毫没有睡意,都把视线转向窗外,仿佛在寻觅大自然玄学哲理似的奥妙。
东方的天空,渐渐地由黑变白,天空呈现一半玫瑰色一半碧蓝色。太阳从远处的森林探出头来了,好像有什么神圣的看不见的手,把这大圆盘高举在膝陇的大地之上,冲破了淡淡雾霭向四周喷发出光芒。
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随山峰婉蜒起伏。森林是十分古老十分宏大的,白天和黑夜轮流地在它的上空消逝,悠久的年代和茁壮的力量互相结合,透出一片庄严气象,密密层层,巍然耸立。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干上攀附着一些藤条,从枝杠间垂吊下来,树上还悬挂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万紫千红,像地面上的花圃,更像是空中花园。
黛绿的群山,抖去身上的薄雾,以优美的姿态迎接我们初进版纳的客人。远处的山峰,近处的峡谷,群猴欢欣的呼啸,野鸟悦耳的歌唱,将旅途的疲惫淹没。人人都带着欢欣的微笑,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神奇和美丽。
正午时分,汽车开过澜沧江大桥,在有3头大象雕塑的路口驶进宽阔的街道,道路两边种着棕桐树、椰子树,一些傣族妇女在树荫下卖着样子奇怪的亚热带瓜果。高高的摈榔树的顶端,悬挂着“西双版纳欢迎您”的彩旗迎风摇摆,26个小时760公里的行程,终于到达版纳州的首府—;—;景洪。
美丽而神奇的西双版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明代的徐霞客,也没能踏上这片土地,因为她偏僻而遥远,交通不便,使人们只能在地图上寻觅探求;她安睡着,很少有人来扰醒她的清梦,她像个少女紧锁着自己的谜,我将要揭开她那层神秘的面纱……
初进版纳,觉得一切都很新奇,一大早就起床,独步在街头。
街头巷尾冷冷清清,不见卖水果和风味小吃的傣家人的踪影,也很少有人走动,只有一种声响固执地追随着我,那是我脚步的独语。
“依绍(傣语:姑娘)!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澜沧江龙舟赛,热闹得很,跟我一起去看吧!”迎面走来一位穿无领对襟白布衫。头上裹缠着蓝头巾的老大爷,用不太标准的国语和蔼地对我说。我点了点头,跟在他身后往澜沧江边走去。
我对老大爷说汉族人端午节的时候也划龙舟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大爷抽烟的烟杆有两尺多长,他“咕噜咕噜”抽了几口,说:“我们傣家也流传着一个关于龙舟赛的传说啊!”这位傣族老大爷兴趣盎然给我讲起故事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贫穷的傣族女人,孤零零地过着日子。有一天,她在荒郊野岭拣到个极丑的小男孩儿,她给他取名叫“岩洪窝”,把他抚养成人。当时的国王是个昏君,非常骄横跋扈,他经常出兵侵占掠夺邻国的土地,给人民带来灾难。国王有7个女儿,6个分别嫁给了邻国的王子,最宠的小女儿准备嫁宰相的儿子,可是小女儿死活不肯,要国王给她举行一次赶摆。她要在赶摆时,用丢花环的方法来定婚嫁,国王只好同意了。
赶摆那一天,成千上万人聚集涌来,公主拿着花环站在高高的竹台上往人群里扔,花环飘呀飘呀,最后套在相貌奇异而又贫穷的岩洪窝的脖子上。国王气得连话也说不出,但又不好收回承诺,于是他把6个女婿和岩洪窝召来,让他们每个人在7天之内各造一条龙船来,然后在澜沧江里比赛,如果岩洪窝赢了他们,7公主就嫁给他;输了,国王就砍下岩洪窝的脑袋。
比赛的日子到了,6个女婿分别乘着豪华的大龙船,岩洪窝乘坐在一只又窄又小的独木舟上,国王和宰相也乘着一条大船给6个女婿助威。比赛到最激烈的高峰,岩洪窝的小独木舟眼看就超过那6只大龙船,突然,国王的船猛地向独木舟撞去。这时,江上狂风大作,国王和6个女婿被排天巨浪掀翻,都葬身江底喂鱼了。惟有岩洪窝的独木舟完好无缺,乘风破浪行驶在江上。
傣族人为了纪念这位为民族除害的岩洪窝,每年泼水节都要选出最好的水手参加赛龙舟,来纪念这位英雄。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澜沧江边,宽阔的江面12只颜色不同的龙舟,细长柳叶一般漂在水中。龙舟每只约有15米长,1米宽,船头高高翘起大龙头,一对龙角尤其引人注目。每只船上有40名水手,一边各坐20人,每人手拿一把木桨,船头站着4人,尾部站着3人是负责掌舵的,还有一个人站在龙船的中心,手里拿着铜锣。水手们检查自己的木桨和龙舟,有的把龙舟划来划去跃跃欲试,有的保持体力按兵不动。
这时,岸上挤满了熙熙攘攘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枯族的男女老幼,人山人海。大爷领着我爬上用竹枝搭成的“空中看台”,居高临下看龙舟比赛。
龙舟上的水手们,头系彩带,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无数面铜锣大作,一声令下,12只龙舟脱弦齐发,犹如一支支彩色的筋翎。水手们有节奏地奋力划船,站在船头的4个人,配合锣鼓声大声呼叫,激励水手奋力拼搏,当龙舟逆流而上时,他们一个接一个像龙似的不断弯曲起伏着身子,使龙舟跳跃似的飞快前进。
河滩,江面欢声雷动。
“水!水!水!洪—;—;窝!窝—;—;洪!”12只龙舟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随着紧锣密鼓声,岸上围观者呐喊助威,有两只龙舟冲锋在先并驾齐驱。人群中欢声腾空而起,响彻江面。那只红色的龙舟超出并列龙舟约有两尺多远,红舟鼓点敲得更急,船头4人叫得更响,一鼓作气冲向终点。胜利的水手们高举木桨,“水—;—;!”一长声带着抖落音的呛唤,他们上岸走进临时搭的竹棚里饮一碗米酒。我和大爷从看台上下来,水手们向我们这边走过来,大爷乐呵呵地持着胡须,水手们恭敬地用傣语和大爷说话,旁边有人小声对我说:“他是我们村寨的寨主!”我愣住了,我用疑惑的眼睛看着他,大爷含笑点点头,我对他肃然起敬,他竟能处之泰然不动声色地观看比赛。
象脚鼓敲响了,寨主和他的水手们被人群簇拥着,水手们腾挪起舞,边舞边唱走向主席台领奖。
获胜的水手们齐唱傣族民歌邀请我乘坐“红色号”龙舟去寨子里喝庆功酒,寨主拿出一条织着孔雀图案的傣族织锦蒙上我的眼睛。在水手们“哼呦哼呦”的船公号子声中,我感觉龙舟是逆流而上,江面风很大,木桨击水面溅起水珠落在我身上。
龙舟的速度非常快,大约行驶了半个时辰,寨主大声吆喝一句,龙舟猛然停泊,有人解开蒙住我眼睛的锦带,只见龙舟一半停在河滩上,一半漂泊在水中,真奇怪!没有人下水推龙舟,它竟能爬上遍地鹅卵石的岸上。
容不得我再思考龙舟如何上了岸,大家便互相簇拥着向山寨走去。刚进村寨口,一幅美丽的画面映人眼帘:凤尾竹。椰子树。棕榈树交相掩映,一座座傣家竹楼组成的村寨,在树枝摇曳浓浓的翠绿中忽隐忽现。
山民们敲锣打鼓迎接凯旋而归的水手们,在一棵古老的菩提树下,摆上10几个竹窿圆饭桌,桌后面靠着扭结的树根旁边放着10罐酒。桌子上摆着用茅草捆绑的烤鱼。烤肉。烤竹鼠,还有用芭蕉叶包裹的“毫糯索”,“毫崩”,它们是用糯米加工成的点心,若不吃几块,傣家人会生气的。老寨主砍一节二尺长的竹筒,把浸泡过的糯米装进去,两头再用芭蕉叶塞住,他把竹筒放在火灰堆里烤。过了一会儿,竹筒两口冒出热气,用木棒捶开竹筒,撕去竹片,香气扑鼻的竹筒饭是招待尊贵的客人的。这是傣族的规矩。
树下坐着一个拿折扇挡住面容的人,他是村寨中的“赞哈”(傣语:歌手)、他即兴作歌,赞颂波澜壮阔的赛龙舟场面和水手们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傣族的歌手,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才思,把发生的事当着众人,编成歌词再唱出来,一般采取一句一答的形式进行。
歌手的赞歌结束了,年轻的小伙子们出场了。他们背着象脚鼓,左手扶住胸,右手击鼓。他们做着大象在森林里漫步的舞蹈动作,鼓点千变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