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闯三关 >

第5章

闯三关-第5章

小说: 闯三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劲松将头靠在座椅上,尽管作了最大的努力,却总也挥不去对李新民的追忆。尤其是他跟随李文华赴江州市去见李新民最后一面时的情景,总是萦绕在心头,展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4月7日上午,他随省委副书记李文华到南江市考察。中午,与南江市委书记郭向明在一家合资企业饭厅里与工人共进午餐。午饭后,又参观了工厂几个车间的生产情况。当要离开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江州市政府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市委书记李新民在下乡检查工作时,为救一个小孩,遭受车祸,现正在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生命危在旦夕。李新民要求无论如何也要见李书记一面,最好也能见到李书记的爱将李劲松。
这个消息,把李文华惊呆了。
他一面指示郭向明从地区人民医院抽调最好的医生,组成抢救小组,赶赴江州市人民医院协助抢救,一面又将情况向省委书记报告,并要求省里马上派最好的医生前来。
一切安排停当后,李文华带着大家往江州市赶去,不料,到了江州市的入口,那里的情况是他始料不及的。李劲松他们一行来到城西收费亭时,发现在通往市区的路口上塞满了各种大小车辆,要想通过这里进入市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收费亭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告诉李劲松:“现在要进入市区只有步行。”
李劲松心里不甘:“东门口和南门口、北门口那三个收费亭能进去吗?”
“那里就更惨了,一个小时前就没有车能进去了。”收费亭里的工作人员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下。
“这是怎么回事?偌大一个江州市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江州市的交通警察到底是干什么的?”李文华的秘书从车窗探出头来。
“同志!这个你就别问了。”收费亭里一个女同志轻声解释说,“市委书记李新民今天早上下乡检查工作时,为抢救一个小孩,遭受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这些车辆都是前来探望李书记的,市区进不了车子,他们就将车子丢在这里,步行进去了,你说交警又能怎么样?”
女同志说到这里,眼眶里的几颗泪珠滚动了几下,顺着面颊流了出来,只见她用手背往眼睛抹了一下,心情无限悲痛地说:“其实他们坐车也罢,步行也罢,要想见上李书记一面,恐怕比登天还难。”
“这话怎讲?”李劲松不解地问。
“现在整个市区挤满了人,都是从全市各个镇赶来的,都想见李书记一面,都想知道李书记的安危。但是,人越来越多,通往医院的路,早已被人流堵死,简直要把江州市撑破了似的。交警喊破了喉咙,也无济于事。如果不想办法疏散,天黑后,那才真正不好办呢!”
听女同志说到这里,李劲松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回到车上请示李文华。李文华当即决定一面步行进城,一面通知市委机关马上组织力量疏散人群,一面通知郭向明,抽调部分交警前来协助工作。
但是,怎样才能进得了医院,见上李新民一面呢?
李劲松眉头一皱,突然瞧见南江市调来的医护人员,坐着救护车,正风驰电掣般地朝这里驶来,于是高兴地说:“有了,我们随着他们一起进城。”
医护小组的带队是郭向明,他见到这种情况,正想发火,被李文华止住了。李劲松向他说明了情况,于是一行人拥着李文华跑步朝江州市人民医院奔去。大约走了一公里,闻讯赶来的江州市公安局长张楚明,带着十几名干警赶来了。他们一边手拿话筒指挥人们挪开一条通道,一边招呼李劲松他们一行前进。沿途的人们,当知道这些人员是南江市派来抢救李新民的,马上迅速地让开了一条通道。
李劲松随着李文华赶到李新民跟前的时候,李新民已经是弥留之际了。
李新民拉着李文华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李……李书记,我……我没有完成任务,希……希望组织上,能……能安排李劲松担任市委书记。”
李文华愣了一下,点头答应了李新民的请求。李新民吃力地抬起右手,示意李劲松过来,李劲松连忙把手伸过去,握住他的手,他挤出一句话:“小……小李子,真是太难为你了,临死还拉你垫背。”
“不!别这样说!”李劲松强忍住悲痛的泪水,扑通一声,跪倒在李新民的床前,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不完成您未竟的事业,誓不为人!”
李新民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轰!轰!轰!这时天空中传来三声闷雷。人们一愣,一齐朝天空中望去,谁也不明白,万里碧空,竟平白无故地打起雷来。当人们回过头来,朝李新民望去的时候,却发现李新民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却双眼圆睁,几颗豆大的泪珠正躺在眼眶的周围,不停地转动……
李文华心里清楚,李新民这是死不瞑目啊。
李劲松知道常人是无法理解李新民咽气时的心情的,只有李文华才真正知道李新民心中最多的牵挂是什么。只见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洁白的纸巾,轻轻地摊开,轻轻地抚平,轻轻地接成一块小方巾的样子,轻轻地用小方巾的一角,蘸去李新民眼眶周围的泪珠,抹上双眼,扯过一张被单给他盖上。
李文华强忍住悲痛,给他鞠了三个躬,然后离开救护室。
就在他们离去的时候,不知是谁领的头,哇的一声,救护室里传出了一声哭声,紧接着医院里,响起了一片哭声,继而,整个江州市的人们,都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有的嚎啕大喊。
有的举起双手,昂起头,向天大呼。
有的人,则静静地站着不动,任凭那一颗颗滚烫、滚烫的泪珠,顺着面颊往下流。
……
李劲松清楚地记得,尽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人们:李新民已经走了,希望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做好工作,完成李书记未竟的事业……
可是,他们就是不肯离去。
他们觉得李新民还没有走远,还在他们中间,他们要留在这里多陪一会儿,不让他寂寞。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老泪纵横,大声疾呼:“老天爷太不公平了,要走也是轮到我们,干吗要让李书记走?”
夜幕降临,江州市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欢乐。
平常,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换上了素装,有的胸前戴上一朵小白花。
平日里整天嘻嘻哈哈的年轻小伙,也收敛了许多。
年长一点的戴上了一个黑袖章,有的妇女干脆在头发上插上一个黑色的蝴蝶结。
……
人们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李新民的哀思。
李劲松永远不会忘记,他和战友们动员悲痛的人们离去的时候,在一个街口见到一个感人至深的情景:
一个孩子昂起头问大人:“街上是不是死人了?”
大人扬起手掌,对小孩呵斥道:“胡说!”把小孩子吓得吐了一下舌头,不再出声了。
去年4月7日中午,李新民与刘市长等一班战友在张家镇卧龙岗顶“指点江山”的时候,曾对刘军说过:“今生,如不能如愿,死后当埋于此!我要看着江州市和张家镇的父老乡亲过上‘小康’的日子。”
刘军没有想到去年的一句豪言壮语,竟变成了真的。
他没有违背李新民的意愿。遵照他生前的要求,一切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一切活动,将他的骨灰送回他的家乡——张家镇最高的卧龙山顶安葬。
4月10日清晨,当人们知道载着李新民骨灰的灵车,将要从市里开往张家镇的时候,整个江城,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中兴大道……
二十多万市民戴着小白花、黑色的臂章,高举着几百条各色各样的深切悼念李书记的挽联,为他送行,八十米宽的中兴大道,挤满了悲伤的人们,这是江城有史来没有见过的“黑色”的日子,中兴大道,哭声震天,人们泪如泉涌……
灵车缓缓地驶离中兴大道,悲痛的人们,一直把灵车送离江城十公里的地方才停下来。一千多个老板开着轿车,载着三千多个市民,一直送到张家镇卧龙岗,参加李新民的安葬仪式。
灵车经过兴隆镇桥头的时候,以“小财神”朱国亮为首的一万多名干部、群众,拦住灵车,按照当地的习俗,祭奠李新民。
祭奠过后,灵车缓缓地驶过兴隆镇。
驶过兴隆镇,沿途还聚集了十几万人在公路两旁为他送行。
在卧龙山顶下葬的时候,张家镇的父老乡亲大约有一万多人,赶来参加李新民的安葬仪式。
被救的小孩也许从大人的嘴里知道了李新民是他的救命恩人,挣脱被父母拉着的双手,冲到装着李新民骨灰的棺木前,两只小手死死地抓住系在棺木上的绳子不让放下……
撞伤李新民的那个司机,跪倒在李新民的棺木前,开始是叩头拜祭,一边叩头一边狂呼:“我该死!我该死啊……”
后来,双手抱住棺木,一边用头不停地往棺木上碰,一边痛哭流涕地声嘶力竭地不停呼喊:“李书记,您不能死啊!您活过来吧,我代您去死……”
不一会儿,这个司机就碰破了头,血流满面。
当时,那个情景,那种悲痛的气氛,简直令人透不过气来。
李劲松觉得:李新民是从张家镇这块神奇的土地走出来的,张家镇的人民当然对他最了解。自己应当深入到张家镇调查研究,到李新民坟前拜祭一下。
李劲松想到这儿,心里轻松了许多,催促高志扬把车子开快一点。
高志扬见他这样,心里觉得好笑。
上级有规定,给首长开车,司机可以拒绝首长提出加快车速的要求,除非出现非常特殊的情况。但他知道李劲松现在的心情,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高车速,朝张家镇驰去。
8点30分,李劲松到达了张家镇。
书记张大明出差了,镇长王小明根据李劲松的意愿,弄来了几辆摩托车朝卧龙山驶去。
卧龙山,地处两省三市交界,海拔一千多米,与镇政府相距二十多公里。在这里,张家镇和江州中部的全景可以尽收眼底。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的光景,李劲松一行到了卧龙山脚下,他们把车子放好,开始步行上山。
李劲松他们一行刚走上山顶的边缘,就看见一个老者由两个年轻人陪着,在李新民的坟前装香。老者鹤发童颜,颇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气。
为了不惊动老人,李劲松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轻轻地靠过去。
只见老人插好香后,命两个年轻人一齐跪下,口中大呼:“呜呼,哀哉!上天为什么这样不讲理,让李书记这样的好人先我而去!上帝说过:好人一生平安!为什么李书记这样的好人却不平安!哀哉!痛哉!”
老者喊完,哭倒于地,任凭那两个年轻人怎么劝他,也不起来,令李劲松他们几个的眼睛也湿润起来。
“老大爷!起来吧!人死不能复生,哭坏了身子可不好啊!”李劲松走过去,一边说一边欲扶起老人。
“你是谁?”老人一把甩开李劲松要扶他的手,举起拐杖,朝天空戳了几下,说,“这个老天爷太不公平了,如果我有一把倚天长剑,一定戳它几下,看它再不公平。”
李劲松听到这里,心里觉得好笑。虽然老人说的完全是孩童说的气话,但这也是老人的心里话。于是认真地说道:“说的也是!”
老人见李劲松这样说,以为找到了知音,于是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泥土,说:“你小子看来还讲点良心,你也来给李书记装炷香吧!”
“他是……”王小明刚想说李劲松是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话到嘴边,被李劲松止住了。
李劲松扶老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