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后宫--甄嬛传 >

第171章

后宫--甄嬛传-第171章

小说: 后宫--甄嬛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扳辍Nㄓ形奘挝缫姑位兀诔良诺囊估铮铱梢韵赶妇捉雷拍欠菟寄睿欠萃闯

我倚在榻上,心中伤感不已,忍不住恍恍惚惚地睡去了。朦胧间似乎觉得面上有些痒,睁了眼来看,却是玄凌拿了枕边的丝帕在拭我面上的泪痕。心头一跳,忙坐起身来。玄凌摇头道:“这帮奴才竟让你这样睡着,天越发凉了,若是又病了朕定饶不了他们。”我忙笑道:“是臣妾不许她们进来的,哪晓得臣妾睡着了。”玄凌伸手揽过我,叹道:“可是为着浣碧出宫,心中难过?”我点点头。玄凌紧紧拥住我,低声道:“真傻,便是旁人都走了,嬛嬛总还有朕,还有绾绾、予涵、岚若的。”我静静地倚着,心中既酸涩又含着几分暖意,竟一时无语。

我渐渐习惯了浣碧不在身边的日子。佩儿、品儿都是伴在身边多年的,如今替了浣碧倒也事事妥当。槿汐便又挑了几个素日伶俐平稳的丫头进内殿来学着伺候茶水、服侍盥洗、更衣。

爹爹捎了书信来,我知浣碧已正式更名玉隐,在祖宗灵前磕了头,排在玉姚、玉娆之前,是甄家的二小姐了。她母亲的牌位也已迁入了甄府祠堂供奉。心头很是快慰,一桩多年的心事终于了了。

乾元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是太后百日祭,玄凌携宫中诸妃嫔、皇子帝姬在永寿宫行了大祭。至此太后大丧的各式祭奠便算结束了,唯有至周年再行祭奠。皇后便也于百日祭之后回了宫。玄凌因她自请守灵尽孝,待她亦十分礼遇。皇后的境况便也算是不那么尴尬了。

这日玄凌下了朝来看我,见我正埋了头绣肚兜,便笑道:“嬛嬛的绣工越发好了。”我忙起身请安,玄凌扶住我笑道:“朕早说过没有旁人不必行礼了。”我正要说话,玄凌却道:“不过今儿原该好好行个礼才是。”我一时不解,玄凌笑吟吟地看着我,道:“昨日礼部上了奏请晋封莞妃为正一品的折子,朕今日早朝颁旨册封嬛嬛为正一品淑妃。因有许多赏赐,恐怕过了晌午才有内监过来宣旨。”我怔了怔,忙跪下谢了恩。

果然用过午膳便有内监前来宣旨,我跪接了,又有内监捧着数十盘御赐的珍玩异宝鱼贯而入。我忙命小连子打赏,宣旨的公公谢了赏笑吟吟地去了。

消息走得飞快,玄凌的册封圣旨一下,便陆陆续续有各宫妃嫔赶来贺喜。这仅次于皇后的高贵位分空悬了十余年,如今终于封了一位,又是如今圣眷最隆且新产了皇子的莞妃。众人皆满面艳羡之色,百般恭维。便是我当日受封莞妃,棠梨宫也不曾这样热闹过。直乱到晚膳时分,方才安宁了些。

次日一早正是初一,我一早梳妆了去向皇后问安谢恩。皇后端坐在昭阳殿的宝座上,两侧稀稀落落分坐着敬妃、婉愔等几位妃嫔,见我进来忙纷纷站了起来。我上前行礼谢了恩,皇后含笑道:“恭喜妹妹了。”说着让我坐了。我淡淡笑笑,道:“臣妾多谢皇后娘娘多年来的关照提携,娘娘大恩,臣妾没齿难忘。”皇后笑道:“妹妹客气了,原是妹妹德行出众,自当如此的。”我看看皇后,虽然眼下有些浮肿,难掩憔悴之色,却丝毫不减端庄雍容之态。我不禁暗叹,如此颓势尚且气势不减,皇后稳居中宫多年,当真不是等闲之辈。只是如今恐怕已是强弩之末了。

众妃嫔渐渐到齐了,竟比平日晚了些。陵容也来了,依位次坐下便低了头。皇后依例训诫后宫,众人皆面色端肃,垂首听着。正说着玄凌却来了,皇后忙起身请玄凌在宝座上坐了,自己在玄凌身侧的椅上坐了。方道:“今儿皇上下朝却早。”玄凌却是和颜悦色,道:“今日恰好无事,朕便过来看看。淑妃册封大典的日子礼部拟在这个月十六,恐怕仓促了些,正好过来与皇后议议此事。”

皇后笑道:“既是礼部拟了日子,尚有半月,命礼部速速准备也该来得及。金册、金印依例制来就是,淑妃的礼服参照当年贤妃礼服的仪制即可。”玄凌想想,道:“贤妃原是排在淑妃后面的,用贤妃礼服的仪制自然不妥。一应仪制便参照当年你册贵妃的仪制办吧。”说着含笑侧首看看我,向皇后道:“淑妃的册封大典朕便交给皇后了,不可有疏漏之处。”我不仅暗自摇头,玄凌如此说,皇后未免太难堪了些。却见皇后仍然面色如常,只道:“臣妾遵旨。”说罢略顿了顿,又道:“臣妾有一事求皇上应允。”玄凌略蹙了眉,道:“何事?”皇后道:“安昭媛新近落了胎,臣妾想着虽是孩子没有保住,可看在昭媛素来恭谨柔顺的面上。皇上可否一并晋晋昭媛的位分,昭媛入宫多年了,封个正二品妃原不为过。”玄凌沉吟片刻,道:“倒不是不可,便册为鹂妃吧。只是正一品的册封典礼仪制仅次册后大典,鹂妃的册封礼往后放放吧,也不急在一时。”

皇后应了,倒是陵容一时怔在那里,竟忘了起身谢恩。身旁的欣贵嫔推她一把,方才明白过来。忙上前叩谢圣恩。

陵容一把长发挽了个垂髻,重重施了脂粉。面上的斑经铅粉一盖,不是那么黑了,却显出青色来。一身淡紫色的衣裙衬得脸色越发乌青起来。

玄凌神色大有不忍之意,命她免礼归座了,却也并无别的言语。陵容便又低头坐了。我暗自揣摩,皇后又玩这套把戏却是何意?她自然知道安陵容不是傻子。难道只是为了取悦玄凌么?

转眼已到了册封的正日子,乾元二十一年十月十六,与去年册莞妃一般,天不亮便起来梳妆,发髻更为繁复,据说这鸾凤凌云髻只有皇后当年册贵妃时曾梳过。满头插了沉甸甸的珠翠簪钗。几对金玉步摇簪坠着的珍珠流苏垂在脸颊两侧,略偏偏头,月华般的光彩便在铜镜中流淌。

明黄色的礼服用金线绣着牡丹等图案。我心头疑惑,突然想起玄凌曾降旨参照贵妃仪制,便也宽下心来,贵妃原是可以用明黄色的。也并不算僭越。

更了衣便上辇去太庙祭天,祭天的程序与去年册封莞妃相似,只是更加庄严繁复。直至午正二刻礼官授了金册、金印,金玉如意各一对,册封大典才算是结束了。便又立即赶至昭阳殿谢恩,听皇后训诫。待玄凌陪着我回到棠梨宫,已错过了午膳的时辰,是未时了。望着玄凌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我却只觉得疲惫。

于我而言,这册封唯一令我觉得欢喜的,却是我从此可以摆脱那个伴我九年,如梦魇般令人窒息的“莞”字。我从此不再是莞妃,而是淑妃甄嬛了。


[甄嬛番外:省情(一如)]


到底是未满太后周年,虽然按照册封淑妃的仪制,在太庙行了盛大的册封典礼,但是并不曾在宫里举行任何饮宴庆典。玄凌便特意下了旨,准我携皇子、帝姬回家省亲一日,以叙天伦之乐。这却是极意外的恩典,乾元朝只有先皇后曾在册封后回家省亲,便是当今皇后也不曾有这般恩遇。

省亲的日子定在三日后,我竟欢喜得整夜都失了寐,满脑子都是那熟悉的亭台院落。好不容易熬过三日,这日一早,我便大妆了去凤仪宫向皇后请旨出宫。

天色已半明,宽阔深远的昭阳殿上仍掌着灯。皇后刚刚梳妆罢,我略等了片刻,便换了衣裳出来了。明灭不定的光影下,皇后神色落寞,浅淡的妆容越发掩不住她苍白的脸色。我请了安,皇后轻笑道:“淑妃今日回府省亲,难怪这般早。”我亦笑道:“臣妾自入宫起,九年不曾回家了。如今帝后隆恩,准臣妾回家省亲,臣妾情难自抑,一早便过来谢恩请旨。扰了皇后娘娘休息,还望皇后恕罪。”皇后自剪秋手中接过一盅参茶饮了,唇角掠过一抹清冷的笑意,道:“本宫这个年纪觉也浅了,哪里比得你们瞌睡多。这些日子天也短了,诸位妹妹每日问安都比从前晚些,难得淑妃今日这般早,倒是等了一刻。”我怔了怔,尚不及回话,皇后自顾自地轻声道:“淑妃入宫只有九年。本宫入宫已整整二十年了。”

我望着皇后,皇后微微眯了眼,恍惚的目光正落在香几上的银烛台上。我暗自感慨,垂首默不做语。片刻,皇后看着我,徐徐道:“淑妃回府省亲是莫大的荣耀,也是皇上的恩典,明日午时前回宫谢恩吧。”我应了,抬眼见皇后端正地坐着,目光正深深地落在我的身上。那一瞬的失神似乎只是我的错觉罢了。

自凤仪宫出来,前来问安的各宫嫔妃也陆续到了。见了我纷纷上前来请安。我便也受了,唯独扶住敬妃。敬妃笑道:“本该行礼的,如今在宫中,除了皇后只有淑妃娘娘地位最尊崇。”我见诸妃嫔皆去的远了,便拉了她的手,笑道:“不在皇上、皇后面前,姐姐不必如此。姐姐行这大礼,真叫妹妹不安呢。”敬妃笑道:“位分原不是依入宫早晚定的,尊卑有序,怎能乱了规矩?只是娘娘这份心意便已让姐姐承受不起了。”我叹道:“姐姐如此说便已是生分了,若仍是如往日一般的姐妹,断不可这般多礼令人寒心。”敬妃见我如此说,只得勉强应了。正说着,端妃携了如意慢慢地走了过来,见我与敬妃说话,也不停下脚步,只是颔首微笑而去。

看看时辰不早了,我便也回棠梨宫去了。出宫的金黄绣凤版舆、随侍宫女坐的软轿皆已备好。我看着乳娘刘氏、吴氏分别抱了予涵、岚若上了轿,绾绾也由佩儿陪着上了软轿。方才上了版舆去了。宫门口护卫我出宫的侍卫早已列队等候,正一品淑妃出行,排场果然极大。除了版舆不是明黄色外,各式仪制几乎与皇后无二。

十二个内监抬起版舆缓慢而平稳地走着。我掀起帘子来看,透过朦朦胧胧的纱幔,只见街道两侧的民居皆用深蓝色的布幔围了,除了立得笔直的侍卫什么也看不到。我静静望着外面陌生的街巷,心中禁不住有些慌乱起来。

版舆终于轻轻地落了地。因不可奏乐,只听四下一片寂静。小连子扶着我下了版舆。地上跪着一地接驾的人,叩首道:“恭迎淑妃娘娘凤驾,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最前面跪着的便是爹娘。我心头酸楚忙上前亲自扶了起来。爹爹苍老了不少,发间已生了银丝,背也略有些驼了。爹娘虽极力自持,仍热泪盈眶。我勉强忍了泪,携了众人进府去了。

宅子仍是从前的模样,熟悉而亲切,我便在正厅落座。合家老小一一请安参拜,礼毕便入后堂更了衣,只留了爹娘、兄嫂和几位妹妹说话。

我命绾绾给爹娘磕头,爹娘忙扶了起来,抱在膝上好生疼惜。又看予涵岚若,更是欢喜地直抹泪。玉姚特地回了娘家,比那年分别时高了些,也瘦了些。大模样却没什么变化。玉娆已经十六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竟也是沉鱼落雁之姿。与我当年竟有六七分相像,只是性子更活泼些。秀姝也抱了刚满周岁的儿子来给我看,却是眉目清秀,与致宁幼时颇有几分像。便笑道:“去年我回宫时这孩子刚刚落地,如今一转眼也一岁了。可取了名?”秀姝笑道:“爹爹取名致平。”我颔首道:“却是个好名字。”忽然看到致宁远远地立着,便唤他过来。拉了他的手,心中涌起百般感触却无从说起。致宁虽只有六岁,却十分伶俐,问他什么话均能对答如流,心中方觉得安慰了许多。

用毕午膳,我便与玉隐、玉姚、玉娆回快雪轩休息。玉隐回家已有月余,恐怕也是好事将近之故,玉隐较从前在宫里时越发俊俏了,面色也好,白皙的皮肤透着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