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花寨女皇 >

第38章

花寨女皇-第38章

小说: 花寨女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后,师太园寂,在弥留之际,十二位弟子环列待命,师太想把智能超常,形容秀丽,行为端庄的王欣怡为第三十八代衣钵传人,赐释号通禅,移交衣钵。并由她主持了师太的葬礼。
南华庵始建西晋,是千年古刹,依山傍水,外有湖光山色,内有修竹苍松,是婺江市一处名胜。
这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南华庵门前几株古梅开了,蜂飞蝶舞。游人如织。“病退”在家的陈伯年忧忧寡欢。信仰佛教的妻了杜盈月要烧香还愿,于是夫妇俩携着五岁孙子陈平平带他出去散散心,来到南华庵事佛。
正当他们向观音大士烧香还愿之际,调皮贪玩的陈平平不见了。两人立即分头寻找,结果一无所获。正在惊慌失措之际,庵里主持通禅携着一个水淋淋孩子过来,平平看见亲人哇啦一声哭开了。愿来孩子贪玩,到后山深涧捉螃蟹,不小心滑进深潭,刚好通禅经过,把在水中挣扎的平平救了上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庵堂主持救了平平,于社会当然无关痛痒,但对于儿子和媳妇都在国外定居的陈伯年夫妇来说,事关未来家族命运。对通禅感激万分,每逢家庭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邀请这位恩人欢聚,馈赠有加,并叫平平认她为干娘。关系极为密切。
杜盈月受过良好的教育,闲住在家,含饴弄孙。热心公益事业,济世救人,是一位公认的社区活动家,居区百姓有什么疑难事情都会前来找她,连两公婆吵架都登门叫他仲裁,群众威信极高。当居委会换届时,自然被推荐为主任。风起云涌的红卫兵冲击婺州市时,她率先成立《红卫兵接待站》,说:“小小年纪出门在外,做父母的那有不担心的。我们设身处地想己及人,千万别委屈发他们!”为此奔走相告,筹粮筹款,组织居民为南来北往的红卫兵排除膳宿之忧。她的事迹很快见报,声誉远播。她自己却很低调,无论评先进或上报奖励表彰,不是让人总是推委,从不愿登台亮相。但对那些孤独无援弱势群体总是格外关注同情。
文化大革命头浪冲来时,杜盈月措手不及,结果南华庵被打砸抢,可怜的十二位如花似玉小尼五花大绑,大热天赤脚游街、罚站。通禅双脚都烫起血泡,那块沉重的胸牌连脖子都挂弯了。那火辣辣的朝阳下一站就是大半天,杜大妈闻讯立即招呼社区姐妹,戴上“红色造反兵团”红袖章,以押送她们到居委会批斗为名,从虎师手里争夺过来,以组织红宝书学习班名义加以保护,并封存了包括南华庵在内的众多文物古迹。陈伯年是位博物专家,在幕后策划指挥,为保护文化名城费尽心机。
杜大妈还为她和流浪的李一帆搭桥牵线,并在禅房秘密修了暗房,以防不测。并为这位天使落凡,与牛郎织女搭建鹊桥。
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阶段,各级三结合领导班子建立,杜盈月自然成街道革命委员会主任。她又在南华庵办了街道工厂的方式招回所有流离失散的女尼,愿意还俗的帮助物色对象嫁人,不愿的组织生产自救。一度被她化名送到林县避难的王欣怡也招回“就业”。王欣怡为了避开风头,寻回生死恋人,通过陈伯年夫妇策划护送出去,让她恢复红装,远走高飞,混迹他乡。如今又摇身一变,成了蚊香工厂“厂长”。
通禅心里清楚,李一帆虽属冤案,但大楼被烧,死伤数十条人命,谁还能证明他无罪?看到满城的通缉令,感到他若被抓住必死无疑,只有逃出这个关口,躲避个三五年,待真相大白,他才能解脱这个厄运。因此,她为他准备多处藏身之地,并为他制造了“死亡”假象,本来可以生命无虞。可恼的是这个小蹄子嗅觉倒灵,前场赶到林县要扒尸捡骨,这次又派心腹追至庵堂,非要把李一帆置于死地而后快。岂有此理?
王欣怡冷静思考梅玉芳用意倒是对他一片真心,如果真的叫他投案自首能争取到宽大处理,也罢了,但万一上了断头台,可就一切都完了。绝对不能冒这个险。不过她自己遁入空门,李一帆不可能属于她的,也无意与别人争风吃醋,因而她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过李一帆与这位痴情女人结合,将来有个好归宿。自己可专心研究佛学的真谛,修身养性,平静地度过余生。
三十三
    三十三
黄金标刚刚下山,巫山又来了。
他走马上岗,一心想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可文化大革命斗散了的人心远还没收回,全市大中小学校还在围绕着“白专还是红专”相互用嘴沫狂轰滥炸中,他则来个黑猫白猫,总归要抓老鼠的,没有真枪实弹共产党凭什么打天下?有本事就拿出满分的卷来——复课!
他的主张很快得到老师的响应,但学校业已停课了七年,自由散漫惯了,至今纳不上正轨,迟迟开不了课。各班级只好背诵“老三篇”推日度时。听说环形凹小学去年已经开始整顿,人头济济,秩序井然,一到晚自修,连干咳都不敢,静得一枚针掉到地上蹦了几下都能数得出来。治学之严,成绩之优,匪夷所思。因此决计带着占满文革风浪习气的教师来探个究竟。暗地里想会会情结未了的心上人。带公夹私的不正之风那能靠一二次文革消除得了呢?我也以同样心态对待,那就是为这方小天地长治久安向各方伸手,化大公为小公。
一个拥有七十年历史的堂堂中学不远百里来参观小小的山区小学,无疑给环形凹带来巨大的冲击力,我和田雨进行策划和精心安排,还请解放军驻军和当地社员对学校一草一木都进行调理,对所有的房舍、教室该折除的折除,该修理的修理,内外粉刷一新,对通道、草坪、花坛都进行整理、补种、修剪。关键部位还摆上数十盆田雨家养盆景。使校园整个布局突出依山旁水优势,亦露亦隐、跌宕起伏,疏密有致,使之更加清新、亮丽、明快。一切安排停当之后,我们还同大队长陶云龙,八三八八师部闻付师长、田雨等对衬托环形凹小学的十大景区进行考察、命名。从学校北门出发,迎面就是九九八一峰,莲花寺就座落众峰环列高埠下,以大雄宝殿为重心,以南北为中轴线,有前殿、后殿及许多厢房组成。全是红墙碧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盘龙石柱,这里自古天高皇帝远,很少战乱扰攘,还保持得较为完好。
大家进了山门。原有石阶已经破落,山墙自然成了学校围墙。殿前有几亩草坪,许多古木已调谢,唯独有株十人围抱不下的古樟,枝叶繁茂,遮天盖地,气势非凡,田雨拾头一望,刚好飞来十来只雄鹰踏枝,发出沙沙之声,随口念道:“鹰落樟音众峰回,香腾瑞霞古刹隐。就把莲花寺改为‘樟音寺’吧!”
大家听了默认,我也觉得“樟音”两字生动别致,突出了自然生态画面,就说:“鹰落樟音富有诗的意境。可这宝刹前前后后不乏苍松、古柏,特别寺后几十株枫树据说是朱元璋所植,一到晚秋,满山火焰满地金,宛如一抹晚霞。且陈赛金在此地自立花寨女皇,兵败后逃进莲花寺,被大和尚智琛收留,最后传给她衣钵,而她待师父园寂就改寺为庵,因此‘樟音寺’三字改动两字,叫‘枫音庵’为好,如果音字再改为林字那更妙了,叫做‘风林庵’,至于庙前为突出千年古樟,可再划出一景,叫‘应鸟落樟音’……”
“改得好,妙!”大家一致赞同。
田雨是本地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对方园数十里的景点非常熟悉,大家翻过一座山,顺阶而下,眼下深不见底,大家经三站五歇才到了断层深谷,面前出现一泓清泉,仰头观看,从千仞悬崖上倾泻下一股飞瀑,回音四应,以至连彼此说话都难以听清,又见依山傍水垒石成墙,碧水曲潭排列交错有序的众峰之后,岸上有许多石室,湖里有战船的残骸,古战场遗址清晰可辩。
大家觉得这处山势险要,古木参天,古迹尤存,风光奇特,又有美丽的传说,这是环形凹主体景观,闻付师长提出“花寨飞瀑”,陶云龙认为用“方天夜潭”比较含蓄,或干脆用“深渊”两字倒能引人探胜。最后大家都望着田雨,指望他能一锤定音。
田雨沉思了一会笑着说:“命题要一语破题,愈简明愈好。不过自然景观因名人题词而生色。我以为文人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两个概念,不能揉合在一起。这飞瀑像一条白龙入潭,就叫白龙潭吧。这白龙潭虽然古寨范围,但这是外围,我们看到城墙属于外墙。真正的古寨是建筑在擎天峰上,那峰呈现莲蓬状,周围十几里,高八百丈,峰颠十二里,周边全是悬崖峭壁,自古以来只有一条栈道进出,惊险无比,上面又有二道城墙,设有女墙炮眼,无人能攻破。上面有十来亩大的天池,碧波荡漾,,峰颠长满了苍松修篁,繁花似锦。陈赛金带了三千人马,把纵深八百里的鬼哭垅环形凹一带占为领地,建立了南汉小王朝,把擎天峰建为国都。自称山寨女皇。这样坚持了八十八年。到了第四代女皇桃花公主手上。反叛将领陶成,趁夜黑雾浓放下麻索,引明军攀岩而上,暗杀南天门守将夺取栈道,明军兵将蜂涌而上。女皇率领将士血战了七天七夜,弹尽粮绝,但死不投降,集体跳崖,唯桃花公主搁在鹫愁涧托姑松上,被莲花寺上山采药的智琛禅师救走,其他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难。
因而此处改为‘南汉王朝旧址’也可。”
他们跑了半天已经大汗淋漓,无法继续考察,大家回到学校教室,一边品茗,一边继续整理资料,田雨整理出一份资料递给我,我遂一看了以下景点:总称为花寨女皇,以下又分二十处景点:秦风汉月、白龙潭;桃花坞;廊桥遗恨,鹰落樟音、枫林庵、凤皇枫、托姑松、听雨榭、农香村、鬼哭垅、杜鹃山、泉音洞、温泉亭、落发斋、映月潭、观音渡、风月台、陶成墓、女皇香冢、南汉王朝旧址。
我把‘桃花坞’改为‘桃花源’,把‘南汉王朝旧址’改为‘女皇废都’,但不知这“廊桥遗恨”的出处。田雨笑着说:“宋时河谷口又叫临谷镇,一度是繁华的商埠,世居镇上的王朝奉田连阡陌,山场百里,还开有当铺、金店等,是远近闻名的首富。膝下只有一女唤王千金,生得花容月貌,被府太爷相中,欲娶为填房。王朝奉正需要攀高枝借权势保住家业,就欣然答应。选择吉日良辰抬进花轿,通衢挂灯结彩,丝弦管乐齐奏,红地毯铺出三里长街,其排场之大声势之显赫,相府王族为之逊色。可王千金早已爱上了当铺里的小学徒名唤苦娃。他年刚二十,生得如粉琢玉雕,从小聪明伶俐,被夫人看中留在身边使唤,王千金希望吟诗作画,就向母亲要去磨墨按纸,两人正当情窦初开,一见倾心,干柴碰上烈火,几经偷吃了禁果,后被王朝奉发现,凑巧当铺失窃,就嫁祸于他,秘密把他捆绑沉石,从廊桥上丢进谷溪。由于水流冲移,苦娃被冲出主河道,大难不死,遂磨断麻索,隐入鬼哭垅以野果野味为食,头发疯长,油头垢脸,一身破烂。因日夜思念意中人不肯离远,每到月黑风高就溜进临谷镇,绕着王宅哭喊,从此传出苦娃冤魂不散。
陈朝奉为此也感到有些悔意,就请了道士和尚打清吉醮,做功德超度他的亡灵,以减轻心里的内疚。
当娶亲花轿抬到廊桥中间那正是当年处死苦娃的地方,王千金叫停轿下来,亲自掀开红头盖,持香跪拜,满脸泪痕,痛不欲生,拜毕,转眼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