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拆迁 >

第3章

拆迁-第3章

小说: 拆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爷等人听得明白,无言以对。另外几个人提了一些无理取闹的话,都被信访局长一一顶了回去。算是撞了南墙,只好回头。
折腾了一夜,疯也疯了,累也累了,委屈也委屈了,草草收兵。回家的路上,个个面面相觑,并相互指责埋怨。人心完全成了一盘散沙。张大爷更是憋了一肚子气,本就以为此次行动毫无意义,现在搞得是一塌糊涂,窝窝囊囊碰了一鼻子灰。
唉,瞧这个中秋过得,比几年前那个中秋过得更糟糕。张大爷一想到几年前的今日,气得快冒烟。吃了碗面,睡觉!

7

五年前的中秋,是张大爷有生以来最刺痛神经的一天,好端端一家子团圆喝酒聊天,席间就因为张大妈的生活费问题两儿子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两儿媳大打出手,弄得大大小小哭喊不停,不可开交。火性的张大爷起身一人给了一句响亮的耳光,把两家闪出了家门,从此便不相往来。
张大爷简简单单地翻开记忆的扉页。因为劳累,这些最痛的记忆只是一掠而过,便沉睡过去。似乎灵魂与躯壳彻底分离一般。
那些高楼像竹笋一样在雨里疯狂生长。长满眼睛瞪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河水反季节上涨,漫过河床,漫过深深浅浅的父辈的田园,浸润每一个儿时的梦想,每一个沉重的希望都曾被绞落出许多如汗的水份,如艾草渐渐枯萎,那是一幅因河流的穿越而生动的画,一座桥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赤脚走过的童年与老叟如柴的耄耋之年。从画面里走出来的是一首古老的诗歌,唱响几千年的童谣依然嵌入现代的墙面。一口古井却永远留在了钢筋水泥的牙缝里。亲情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拚命抽搐,一如失去母亲的婴儿,啼哭刹那间坍塌的惊恐,父亲的叮咚如风,嘶磨在耳边缠绕,那些逝去的岁月早已尘封,绻缩于墙角蚕缚成蛹。尘埃飞扬,在阳光下用手语交谈,纵情舞蹈,此时世界一片混沌……
张大爷在迷迷糊糊中醒来,白色的病房,手上打着点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住进了医院。只感觉脑中一片同样的混沌。
“老头子,你可醒了,急死我了,净说胡话。”张大妈噙着眼泪说。
“爷爷,您饿了吧,吃点东西吧。”大孙子也来了。
护士示意别出声,张大爷需要安静。受了凉加上精神上的刺激,身体内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对于年岁已高体弱的人来说自然抵挡不住。
高烧终于退了,可张大爷还是感觉全身酸痛,四肢无力,医生又给他注射了一支蛋白。
大刚来看望他的时候,见他正睡着,便没有惊醒,只在床前坐了会,和张大妈聊了聊关于评估的进程,代表街道送来了五百元慰问金。
评估公司的人员在上访后第二天就进入了小区,经过三天的丈量评估,有二十一户全部结束,其余十户拒绝评估,理由是等张大爷出院,看张大爷的态度。所以只能僵持着,工作人员更不能从医院硬拉着张大爷回家。
出院这天,大刚亲自派车接张大爷。这让老头很是感动,毕竟自己的亲生儿子们都没来,倒是一个外人如此真心诚意地关怀着。先不说有什么目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再铁的心都会感动。大刚的方法的确高明,但更是体现了政府对平民百姓的关爱。从这一点证实,政府是百姓的政府,只有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大叔,我的意思呢,就让评估人员先进行评估,完了以后我们还要进行核对,最后您还要签字呢,您不签字不能拆呀,您看如何?”大刚坐下来对着床上的张大爷说。“其他人都评啦?”“大部分都评完了,就你们几户了,这不,评估的人都等了好几天了。”“那评好的人家价格多少?”“那没有这么快,至少要等一周左右才能出结果,你就先让评吧。”大刚可谓精诚所至。说得张大爷这块金石再不好意思不开。“那行,看在你和你爹的份上,先评,要我签字可不行,到时你别来,来了别怪我不客气。”“行!”大刚乐了。一想,老头虽倔,但不是不讲道理的主,到时再说,没有搬不开的石头。
随即评估师对张大爷家房屋面积,结构,装修等相关数据全部进行了测量登记。过了张大爷这关,其余的便势如破竹。当天其余九户顺利地都完成了评估。
至此,拆迁工作的准备阶段结束。接下来是最为艰难的解释和谈判工作。张大爷将如何选择,烦恼也将接踵而至。

8

深秋的风越来越冷冽。自北面大肆入城,翻过座座高楼,撕划扇扇门户,像刀片一样刮开叶子的脸颊,护城河岸落英缤纷。随波逐流的叶子一浪一浪翻阅河流的历史,翻阅城市的历史。而即将翻开的崭新一页虽没有书写,但已优笔构思。河流即将洗净污垢,洗净一道道注入毒素的暗沟。这必将是一次大手术,一次脱胎换骨的手术。尽管会疼痛,会戳痛某根神经,但如果不这样就会痛得永恒,痛得直至死亡。
此时心情同样随季,随城市的风自北南下,如迁徙的候鸟,一路南下,寻找温暖的腹地,寻找幸福甜蜜的家园。鸟儿的飞行过程是痛苦或死亡,气流使羽翼零乱不堪,让双眼云翳难去。生命的意义便是跋涉。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生存的意义便是迁徙,从一处家园走向另一处家园。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成熟的过程,一次蜕变的过程。更迭是完美,人们需要这样。人类创造环境,环境又塑造人,在这样的轮回里,人类离文明更近更易感受。
张大爷自然还没想那么深远,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是那样的亲切温馨,现在似是人为地毁了。他理解为被人赶出了他自己的家园,一个属于他与老伴的家园。他很担心以后的生活,老俩口以后的安身处?今后生活会不会陷入窘迫?俩口的生活费全凭他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一点儿积蓄可千万不可搭进去,得防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难怪他。
张大爷的体质看上去恢复得不错。在家里呆不住,便在河岸散着步,这也是平时他的一种习惯。很多的习惯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养成。
这不,习惯了在沉闷的天气里腐朽的味道,习惯了清晨噪杂的人车声,习惯了风中尘土的飞扬。便感觉不到别处的好。河岸、老屋、水栈……惟有这边风景独好,美院再来写生恐怕是现代化高楼了,这在那儿都有,不足为奇。该让儿时记忆中的乌蓬船点亮一盏盏灯,看渔火点点,渔歌唱晚。夏日里的傍晚在岸边聆听“笃笃”敲鱼声。这些更美,留住它!留在记忆里。或者画出来,所有印象的东西。连同江南的小鱼儿一串串的叫卖。
留住记忆,便是留住历史。翻开张大爷记忆的封面,从竖写的章节到横写的段落,显然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初期有记忆那会儿起。这里曾是一片片肥沃的田地。麦苗婆娑,青涩的气息在春天里氤氲。熟透的稻穗垂着头承载生命。在每一个成熟的季节,播种的希望一茬又一茬的收割,收获希望便收获喜悦。就是蒿草也被羊群吱吱啃嚼又慢慢反刍。那时的河水清澈透底,大大小小的鱼儿自由自在的呼吸,垂柳间互相追逐嬉戏。水纯净如泉,人要是渴了照样去河边捧着喝。这护城河的水曾灌溉过庄稼又哺育过人。老一辈的人把这河比称之为卧龙,意思是这河是吉祥的象征,是生命之河。但在后来,这河渐渐地不堪重负,直至无法承载太多的人类的攫取,锯齿般的河床露出吠牙大口地喘气,奄奄一息。河岸的不断塌方,以致人们不得不用石头驳成坚固的岸。无意间也就成了现在的模样。这倒自然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张大爷绕道又来到与护城河相通的避风塘,这里曾有过荷叶满塘的时节,圆圆而宽大菏叶如伞撑出河面,荷花绽放,青蛙们从花瓣跃至荷叶。使叶面水滴如球般滚动晶莹。然而,现在这情形早已消失,生满荷叶的避风塘成了石灰坑。张大爷伫立在岸边,纵然没有失去自我,但这石灰坑却是那样触目惊心,这是城市的疤痕,现代历史的疤痕啊。该修补这些痛苦过的疤痕,该反省曾经忘乎所以对自然的掠夺。可失去的还能再回来吗?就张大爷的思维模式恐怕无药可治了。
这几天,张大爷下意识地在周围这四处转悠,似乎在寻找什么,回忆什么,一些古老的痕迹现在尚能发掘出来,尚能分辩出方位来,尚能踱步出准确的位置。是什么驱使张大爷像着了迷一样寻觅,鬼差神使般拖着冥想的脚步。也许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良心,抑或是陈旧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根深蒂固的一种陈旧思维模式的禁锢。摒弃就是进步,进步就要割舍,割舍就会遗忘,遗忘便会背叛。张大爷一直在这样的一个循环着的怪圈里,想法左冲右突,但总也冲破不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步履蹒跚,愁眉锁眼。
不知道大刚的车啥时候停在了他的身边。“我叫你以后别来找我,又来?”张大爷眄了大刚一眼。“大叔,我不是来跟您谈拆迁的事,是我爸想您了,请您喝几盅,叙旧,我给大妈打了电话了,去吧。”“哈,这赵老头终于想起俺了,走。”张大爷听说有酒,顿时来了兴致。平日,张大妈控得紧,不给多喝,今天可以放开。非把他整个八成醉,以解日前败走得月楼的耻辱。
张大爷和赵大爷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同在工作组时结下的深情厚意,那会儿多年轻啊,他俩有一共同点,就是酒量大,也嗜酒。一日,二人偷偷溜出去,摸了只鸡,躲在灌溉站里大吃大喝。那喝得是天昏地暗,一夜末归。第二天组长找到他们是还在呼呼大睡。为此他俩在大会上作了检查。每次说到这事的时候,他俩总是开怀大笑,互相指责对方。当然现在谁出的主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足矣。
席间,赵大爷话锋一转说:“老张呀,你看拆迁的事还得要顾全大局,配合政府啊,我看叫大刚给你多照顾些。”“你别说这事,谁说我跟谁急。”张大爷脸色一沉,手直指着赵大爷的鼻子说。“好,咱不说,来,喝酒,干!”赵大爷只得作罢。
“大叔,我敬您一杯!”大刚在敬酒之前先说了一通张大爷爱听的话,已说得张大爷眉开眼笑,举起杯,可酒刚到嘴边却突然愣在那儿,愁云顿上脸面。“怎么了?”大刚大惑不解。
不知为什么,张大爷心里突然涌上一股酸味,兴许是多喝了几杯。酒不解愁反上愁。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想到俩个不孝的儿子,老赵家多和睦多温馨,这才像个家。大刚呢又出息又孝顺,自己要有个像大刚这样的儿子多好呀。张大爷叹了口气无意中摇了摇头,仰头把酒一干而尽。
也难怪张大爷如此感伤。年岁大了,没有什么比儿女的孝顺更令人愉悦的事了。老人们根本不图什么报答,只图热闹,只图儿女多回家陪陪他们,图的就是那种氛围。赵大爷似乎看出了他心思,转身对大刚说:“大刚,以后你就常去大叔家多陪陪大叔大妈,记住了。”大刚爽快地应允了。
第二天,大刚果然如期看望张大爷。这回张大爷无法再拒绝了。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刚的表现着实使这个倔老头狠不下心来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