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哲学科学常识 >

第38章

哲学科学常识-第38章

小说: 哲学科学常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文提到,在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家常会指责实验哲学家引进隐秘原理,各派实验哲学家有时也会这样互相指责。然而,实际上人们已经无法再回归形而上学原理了,自从天地两界的区分被打破,曾被认为自明的形而上学原理,已一一瓦解。科学却在不断整合,到今天,似乎正在临近大一统的终极理论,可以对世界提供最终解释。
从这个角度看,笛卡尔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就像他在其他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性。笛卡尔坚持新物理学的哲学性质,坚持物理学原理的可理解性,坚持物理定律和哲学原理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当然不是因为哲学原理事后努力和物理定律保持一致,相反,这种连续性完全依赖于这样的程序:物理定律是可以从哲学原理中推导出来的。我们今天从笛卡尔对演绎的倚重把笛卡尔叫作理性主义,以与经验主义相对待,仿佛一方注重推理而另一方注重经验或实验,这种综述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要点。笛卡尔的演绎主义是其哲学构想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某种特别的态度。从怀疑一切到我思故我在到心物两分到物理事物之定义为广延到物理学原理到各式物理定律是一个连续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物理学仍然是哲学的一部分,保证物理学的自然哲学身份。
然而从两个方面来说,笛卡尔都扭转了古典自然哲学。一,亚理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并不保持严格的演绎关系,而是由此及彼可获得自然理解的融洽关系,是一种疏松得多的联系。而笛卡儿所理解的演绎是以数学为典范的。二,哲学本身被重新定义了,哲学不再依赖于自然概念,而被允许自行定义其概念,突出的一例是笛卡尔对运动的重新定义,而笛卡尔对运动的新定义是近代力学的基石。
不过,就对哲学走向施加影响而言,牛顿的影响并不亚于笛卡尔。牛顿不是哲学家,但他从外部迫使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性质。从牛顿开始,出现了一种可与哲学争夺终极理论书写权的思考方式。三、四个世纪之后,局势已经十分明朗:终极理论之梦是属于物理学的,哲学必须放弃这个梦想,重新变得清醒。
不消说,从自然哲学到近代实证科学的转变是逐步发生的。在伽利略、笛卡尔、伽桑迪、牛顿、莱布尼茨那一时期的著作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自然哲学和近代实证科学的交织和转变:当时的“科学著作包含很多我们今天所称的哲学,科学家还常常作出形形色色的纯粹哲学假设”。牛顿以后,也仍然时不时有人提出新的自然哲学体系,但它们生在蓬勃发展的物理学之侧,似乎只是要用自己的苍白来衬托物理学的旺盛生命。慢慢的,人们认识到,哲学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思考,而不是和物理学并列或竞争的理论体系。

自然与必然

今人谈到自然,经常是指自然界。今人反思自然概念,首先想到的是正常,正常则越来越多地在概率意义上得到理解。这些都是衍生的理解,我们须得回到对自然的原始理解才易于看到这些衍生理解之间的联系。
就像自然这个汉语词所体现的,自然的本义是“出自本身”。自然本来主要是表示一种存在方式。自然与人工相对,但古人并不把非人工的东西合在一起叫作“自然界”,把人工的东西合在一起叫作“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同样有的出自自身,有的出自人为,例如在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中,荀子认为恶是出自本性的,善是人为的。希腊文里表示“出自本身”是ta auto。physis和中国古人所说的自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physis较早就有了接近于今天所称的“自然界”的含义。
出自本性的事情是自然的、正常的。自然和偶然相对。“自然是事物自身本来具有的,而不是因偶性而有的运动和静止的原理或根源。”人活到八十岁,半夜睡着时死了,这是自然的,是自然死亡,被陨石砸死了,这是偶然的。理性当然只关注自然的东西,关注本性使然的东西;本性使然的东西才有道理,才是道理。偶然之事不需要解释也无法解释——“那只是个偶然事件”不是对那件事的解释,而是一个关于无需也无法深究理由的评断。
形而上学探索事物之所以如此的道理。合乎道理的存在是必然的存在。在这里,是与应当并没有巨大的裂隙。合乎道理的存在是如此,也应当如此。界限在于自然的存在和偶然的存在,偶然的存在是如此这般,但没有什么道理它应当如此这般而非另一个样子。
科学用定律来说明现象。定律告诉我们事物是如此这般,并且在一个转变了的意义上,必然如此这般。但在形而上学家看来,科学的“必然规律”其实是偶然的,因为事情如此这般并没有什么道理。于是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黑格尔那里,理性的最高原则是自由。理性的本质在于理解,而我们真正能理解的,是自然的东西,自由的东西。最高的可理解性是自由。黑格尔指出,自然律的必然性本身应被视作偶然的东西,原则上就是与理解相隔阂的东西。
我们当然会注意到,在汉语里,自然和自由的字面意思几乎完全一样,发自本性的活动是自然的,也是自由的,被外力胁迫,是不自由的,也是不自然的。我们把在真空中坠落的物体称作自由落体。从字面说,只在古典意义上它是自由的,即,与精神追求卓越的自然倾向相反,重物从高处落向低处是自然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各依其本性。在亚理士多德那里,即使简单的位移也有自然(基于本性的)和偶然之分:迫使物体离开其固有位置的是强制运动,是外加的、偶然的,而返回其固有位置则是物体的本性,弹簧出于本性返回其固有位置,这是自然运动。
一颗子弹飞动着穿过空气,因为它尾部的火药爆炸了,我们不会说是“因其本性”而飞动的,因为爆炸不在子弹里,爆炸传给子弹的动量是从外面传进去的,因而子弹的飞行不是子弹的本性行为而是强迫之下的行为;但是,如果在它的飞行中,子弹穿透了一块木板,它之所以能穿过而不是停留在里头则是因为它重,……它的穿透力,就它是其重量的功能来讲,是它的“本性”的功能。
而在牛顿力学中,物体受了外力的作用才坠落,那么自由落体就是不自由的、不自然的。实际上,在牛顿力学中,没有任何一种变动是自然的或自由的。由于消除了本然运动与被迫运动的区别,牛顿才能够问: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牛顿当然比我们聪明,但在这件事上,并不是牛顿格外聪明所以问出了我们平常问不出的问题,而是牛顿在另一个方向上思考问题。
自然存在有其本性,鸟生羽,兽生毛,然而黄瓜茄子赤条条。人也是自然存在,有其天性,例如,人按照天性求理解。Telos,目的或终点,必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自然存在朝向它的telos 发展,以达乎它的本性所要求。人造物则异于是,把树锯开、做成板材、制成书桌,这不是树自己的天性使然,书桌也没有自己的telos,它的制成和使用都是从外部来的,在这个例子里,是从人来的。亚里士多德依此对自然事物和人造事物做出区分。
本性总是以某物为中心得到归属的,必须有一个自身,才谈得上本性、自然。上引亚里士多德“自然是事物自身本来具有的……”云云说到这一层意思。自身性或本身性是自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科学史家经常说到近代科学的去中心化,我们在这里看到,去中心化应视作去本性化的一个显例。在新物理学中,各种事物不再各自拥有自己的本性(自然),所有的运动和活动都由外力加以说明,于是我们不再面对各式各样的本性,而是面对一个笼而统之的“自然”或自然界,整体上与人类社会相对待。今人有时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的统一性,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在自然科学的强势概念框架里,这有时竟不是要重新把自身和本性赋予自然事物,而是要把人类活动也视作不具本性的活动。
今天的物理学不再用本性之类来说明弹簧回归原状的运动了。去除本性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战略之一,并因这一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日常思考不再用本性和受迫这类概念来理解弹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平时甚至并不把弹簧拉长、按紧、归于原状叫作“运动”,弹簧的这些变化和一个台球被击到台面这边那边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台球停在台面这边或那边对台球是无所谓的,但弹簧被扭曲对弹簧却不是无所谓的。
更不用说涉及人类行为的思考了。无论人的行为获得了哪些实证说明,受迫抑或出于本性仍然是且仍将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主导范畴之一,其他方式的说明只可能起到很有限的辅助作用。
自然哲学本来探索事物怎样依其本性活动,自然科学则专门研究没有本性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总和被称作“自然”。自然科学专题研究没有本性的、“不自然”的对象,近代科学搜集到我们很难自然而然看到和经验到的现象,通过各种实验装置迫使事物进入不自然的状态,深入到人们难以自然地理解的领域。在上述种种意义上,自然科学中的“自然”都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自然相反。我们今天说到“自然科学”,通常并不产生误解,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自然的两个意义,几乎截然相反的两个意义。不过,与之相关的误解还是时有可能,例如所谓“认识论的自然化”,指的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处理认识论问题,如此营造的认识论颇不自然。
在自然哲学中,自然运动是发自本性的,偶然的运动则是被外力迫使的。近代力学消除了各种事物的本性,一切运动和活动都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果说,在自然哲学中源于本性的活动是必然的,那么现在反过来了,被迫的运动和活动反倒被视作是必然的。
不过,古典意义上的必然/偶然这组对偶在近代力学里消失以后,“必然”已经没有它的对偶了。一切运动都是必然的。除非在如下意义上: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只是假象。但这不过是说,偶然只是出于认识的无能,真实世界中是没有偶然的。
我们看到,绝对必然性学说和去本性化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文化考察也许会表明,这一过程从一神教已经开始,在这样的宗教里,唯有上帝有本性,其他万物都是被决定的。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之为唯一的具有本性的存在使得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成为最棘手的难题,这和现在科学主义面临的情形可说一模一样,差别也许只在于基督教神学实不甘放弃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而科学主义者似乎做出了放弃的准备。

实证与操作(1)

实证与操作
我们把近代科学称作实证科学。不过,实证态度在古代已经出现了。希腊化时期是实证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时期。阿基米德力学、希帕恰斯和托勒密的天文学都属于实证研究,可以视作近代科学的先声。
古代天文学常常被视作实证研究的典型。迪昂说希腊人就明确区分“什么是自然哲学家〔physisist〕或今人所说的形而上学家的任务,什么是天文学家的任务。自然哲学家的任务是依据宇宙论所提供的理由来决定星球的实在运动是什么。另一方面,天文学家绝不可涉及他们描述的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