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心无大志 >

第12章

重生之心无大志-第12章

小说: 重生之心无大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汁做了个小黑板,用粉笔写上:院内出售冰棍、雪糕;零卖、批发啤酒饮料。接着在杂间里存放了几件啤酒喝饮料的。刚开始试水,董爸和董妈还是比价谨慎的,买进的都比较少,如若做不下去也不会亏太多。结果后来的生意远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好的多。啤酒饮料什么的反而成了大头,弄的董奶奶一阵后悔,但是也无可奈何。董妈做了个小账本,记着每次进货量和每天的出货量。因为有之前的话在那,董奶奶给啤酒饮料之类赚的钱的时候也没什么话讲的。这些已经是后话了。
    不过很快,董妈就接到了要去A市的通知。董家上下又陷入一片忙碌之中,董妈要收拾带走的东西,又要交代去之后的事情,还要回娘家和娘家那边商量关于两个孩子的事情。董妈没指望过董奶奶的,董奶奶这次却好心的跟董妈提过让两个孩子到东房一起吃饭的事情,但是晚上照看什么的还是没提。董妈婉拒了董奶奶的好意,说家里面的小生意每天已经够劳累董奶奶的了,就不能再劳累婆婆了。
    董妈交代好了一切,最后出乎董末意料的是,董末姥爷来家住来了,董爸休息在家的时候董爸做饭,董爸上班的时候,姥爷就骑个自行车带着两个小的回姥姥家吃,晚上姥爷就和两个孩子住一起了。对于这个结果董末是拍双手赞成的。董妈临走时还交给董末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每天晚上去董奶奶那边拿啤酒饮料的钱。董妈也知道自己一走就是一个月,如果不这样做一个月以后那笔钱还能不能拿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从开张的那天,董妈就让董末每天晚上去拿钱,董妈是看出来了,自己闺女是个财迷,对于拿钱这件事是很积极的,孩子自己也比较懂事,每天都把钱帮忙放在床底下藏着的一个盒子里。这样已经持续十来天了,董奶奶那边也已经习惯了,开始时叮嘱过董末不可以自己拿钱出去之后看董爸董妈一副非常放心的样子,也就不说了,后来董妈走了的日子里也没说什么就把钱给她了。值得说的是,董奶奶一直以为董末每天把钱都交给董爸了,却不知道董末自己帮董妈藏床底了,要知道是这么个情况,那这个钱就拿的会艰难很多了。
    7月15号,董妈带着换洗的衣物和洗漱物品离开家踏上了培训之路。董妈第一次离开两个孩子这么久,有些不舍,临走的时候狠狠地亲了两个孩子一口,然后一步三回头眼里含着泪走了。
    快7岁的董初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看着妈妈走了,以为妈妈只是出去一两天很快就回来了,所以也没表现出很不舍。但是在董妈走了三天后发现妈妈一直不回来,跟董爸哭闹了一会。董初幼儿园放假之前和他玩的一个小姑娘的妈妈走了,每天只有爸爸接送,衣服也脏脏的,有时还会吃不饱,很是可怜。大人告诉他那是因为小姑娘的父母离婚了,小姑娘的爸爸准备找个后妈的。在小孩子的印象里,后妈就是像白雪公主里那样恶毒的存在。于是,董初三天后见妈妈还不回来,以为自己爸妈也离婚了,哭闹不停,让董爸好一通解释。董初在一旁看着直乐,董初小的时候怎么这么单纯啊!还是个小男孩呢,呵呵!不过对于董末而言妈妈去培训的日子很想妈妈但是也不觉得伤心,因为和姥爷的生活还是很愉快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早点~呼呼终于在白天更了~
    求收藏啊~~

☆、16与姥爷一起生活

董妈走了,带着小忧伤,带着董初的哭音走了,正如词中唱到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咳咳,不小心鬼扯上了。董末看着跟董爸一直在闹的样子,笑的没心没肺的。
    董爸头疼的看着这两个小儿女,怎么差别这么大啊,当哥哥的没有哥哥的样子,哭着要妈妈,当妹妹的笑的没心没肺,笑话哥哥董爸不禁也在心里呼唤:董妈啊,你什么时候归来?
    不过很快这种僵局就解决的——姥爷来了。董妈走了以后,姥爷成了每天陪伴两个孩子最久的人。董末和董初显然对于姥爷比较买账,董末是想沾沾姥爷的文气,和姥爷学一些东西,董初的话则是看着董末黏姥爷而不甘示弱。董末问姥爷什么,董初也跟在方便,不管听得懂或者不懂图个乐呵。姥爷教了一辈子书也不会做别的,对于董末和董初两个小孩子的行为表示很受用,放暑假的时候给两个小的当起了老师。姥爷在当地的中学中时一很出名语文老师,知识相当渊博。
    姥爷家上一辈是中医,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小富之家,小时候的教育基础打的非常好,也不清楚为什么没有继承父辈的遗志,反而做了一名清贫的教书匠。后来□时候被带高帽、被批斗什么的都经历过,经历越多的姥爷越发显得沉默,一直对所有事情都看的淡淡的。
    上世董末也以为姥爷是一个冷漠的人,后来姥爷不幸罹患上了老年痴呆,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折磨着老人,让那个学富五车的男子变得痴痴傻傻,临终时姥爷拽了董妈的手咿咿呀呀的说着对不起董妈之类的话。上世姥爷的结局并不美好,从一开始的高血压慢慢发展到动脉粥样硬化,最后临终时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舅妈一直以身体不好照顾姥爷,姥爷和姥姥两个人就在五个女儿的家之间“流浪”,唯一的儿子压根没指望上。当时董妈下岗没多久在家里没什么事情,但是其他四个姨都有自己的工作,于是一年中有8、9个月姥爷是在董末家的。董妈在孝顺这点上做的非常好,不管是对姥爷还是奶奶都是好的没话说的。
    姥爷对于董妈一直觉得有亏欠的,当年度的董妈高考没有考上,想要再考一年的,结果姥爷让董妈去当了一名光荣的工人,可惜的是工人没当几年就下岗了。凭心而论,当时工人的待遇很好的,但是当地的国营企业根本禁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快凋零在社会的发展中。董妈看的很开,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不抱怨什么,但是姥爷总是心存愧疚,一生清贫正直的姥爷甚至找了他做官的学生希望重新给董妈谋个出路,可惜的是世事多磨,姥爷的那个学生是位高权重只可惜还没动用关系就自己突发脑溢血去了。事情至此不了也得了之,所以姥爷一直觉得很郁卒。姥爷后来虽然开始糊涂了,但是一直都记得三女儿的付出,以至于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让答应以后一定要帮衬着这个妹妹。
    只可惜上世,有些人永远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董初毕业要找工作时,董妈这边还没有要开口的意思,舅舅就来了董末家哭了一通穷然后说最近工作上一直不顺,被上司穿小鞋云云,最后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就是没能力帮董初的工作。董爸的当场没说任何话,舅舅临走的时候董妈轻飘飘的说了句:“哥,我家的孩子不求人,找到什么工作,去做什么都靠他们自己去拼。”后来董初也争气,自己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是父母期盼的铁饭碗,但是也算得上温饱富足。
    董末看着此时还行动矫健的姥爷,为他觉得有些不值,一辈子就一个儿子还摊上个那样的儿子。上世姥爷因为高血压慢慢诱发了各种疾病,这一世,董末一定要让姥爷活的久些,舒服些。据董末这两天的观察,姥爷吃饭口味比较重,嗜盐、嗜辣,更是对于肥肉有种偏执的喜爱。姥爷的孩子都知道姥爷喜欢肥肉这个癖好,几乎所有孩子回家都会去买二斤肉还是很肥的那种孝敬姥爷。而这些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再加上长年累月不是站在讲台上,就是伏在案边,姥爷的运动少的可怜。于是,每每跟姥爷回姥姥家吃饭的时候,董末都磨着姥爷去去这里,到到那里的,希望姥爷多走些路,吃饭的时候更是各种撒娇卖萌,说要帮姥姥往菜里放盐什么的,还幼稚到把姥姥的盐罐儿藏了起来。姥爷一开始吃着明显淡很多的饭菜一直皱眉头,以为是小孩子的淘气缘故,过一两天就好了。慢慢的久而久之,菜变淡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就这样平静的过了一个月,这段时间里,董末和董初跟着姥爷学了很多,两个小孩子开始抓起毛笔,每天用着两个小时时间去学写毛笔字。姥爷对两个孩子的评价是一个太闹,一个太急,所以让他们写毛笔字收收性子。董末上世与姥爷的接触不多,只是在姥爷生病后住在她家里的时候才多了起来,那是的姥爷已经不像现在这样博学睿智了,自然也不知道姥爷写了一手好字。
    然而书法这种东西不是一日而工,所以一个月里两个小孩子一直在练习着“一去二三里,烟波四五家”。毛笔是姥爷赞助的,纸呢则用着旧报纸在联系,宣纸是精贵的东西,由不得小孩子瞎折腾。每周姥爷会抽出一天时间带两个小的出去逛逛,虽然不能去游乐场玩什么的,但是和姥爷走走乡间小路,看看黄昏日落,听着姥爷慢慢的念着诗句,一切过的悠然而美好,董末很享受这种生活。
    至于董初,一开始是极不乐意的,相应的草丛里的蚂蚱更吸引他,后来看着妹妹好学的样子,决心要做个好哥哥,也慢慢的开始同董末一道了。其实对于小孩子学东西而言不能逼着他去学,相反如果有个小孩子一起,慢慢的形成一种良性进展反而更容易让他融入到学习中。董初就是这种类型的孩子,你逼着他去学习,相反有董末在旁边他会更愿意学习一些。姥爷看着两个小孩子愿意学自己也教的更起劲了,除了每天习字。姥爷还找来了小学的课本开始教两个孩子知识,启蒙早一些,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以后也就相对轻松一些。老爷欣喜的发现自己家的外孙女特别聪明,教的东西都是一点就通,董初相对差些,但是一般男孩子开心(当地语言指心智成熟)慢,相比其他小孩也是不错的。
    姥爷不知道的是,董末是沾了重生的光,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人而言完全是小case,但是她也不敢表现的太过了,神童什么的不是一般人能当的。至于董初则在以前的日子里董爸董妈也教了一些东西,虽然不是很系统但是基础还是有一定的。
    于是,董妈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董末的日子很平淡,像翻书一样一页页平凡的过去了。虽然董初还是有些小捣蛋但一般都无伤大雅的。董初也已经习惯了妈妈离开的日子了,只不过还是每天缠着董爸问妈妈还有几天回家。
    “末末,爸爸回来了!”董爸回来亲了亲自己的小女儿又摸了摸儿子的头,“今天有乖些么?董初没给姥爷添麻烦吧!”
    “才没有,我今天写了三张大字!”董初赶紧跟爸爸显摆,一付我是乖孩子的样子。董初背着老爸吐吐舌头,董初今天习字的时候有些不情愿,结果一甩毛笔甩了在旁边站着教董末下笔的用力处的姥爷一脸。
    “爸,辛苦了!”董爸与姥爷打招呼,“这段日子辛苦您了,他们妈妈最近两天就会回来了。”
    “真的!妈妈要回来了?”董初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极了,“噢噢噢!妈妈回来了!”
    董末听到这消息也觉得很开心,董妈走了这么就终于要回来的,学成归来,应该就会到会计部门了,终于不要过隔一天一吃董爸做的饭的日子了。这一个月以来董家的小生意在董奶奶的照看下还算不错,村里人办喜事来买酒水什么的虽然不多,但是也渐渐上了正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