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

第35章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第35章

小说: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蔡砹烁删弧W跃趺挥惺裁床杏啵欧畔拢吹街芪У娜硕嫉勺叛劬ν潘膊还芰耍亚读司涂觳匠辶顺鋈ァ
出了门,他才觉到自己的脸已经发烫,便边走边安慰着自己:这怪不得他,全都是那人害的;再说,要是那四百块钱全都抢跑了,这一元钱一碗的炒粉也还吃不成呢。
接着,他就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逛着。大概是因为还有三百多块钱——这当然是个大数目——放在自己的身上,他的心里面倒也踏实,快快乐乐地逛了一回老街的夜景。
老街丝毫不比广州的梅村差,楼房树得很高,街道很多,灯火也辉煌,一片繁荣景象。他一直在街上流连到晚上九点来钟,才觉得累了,回到了旅社。令人惊喜的是他在街上发现了许多私人诊所,虽然没有进去仔细看看,但显然为他明天的找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信心。
他回到旅社的房间,忽然发现自己的房门竟是开着的,心想不好,进去一看,原来住进了四五个人。这显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却也懒得去跟那女人理论了,理论的结果只会让他更加扫兴。早先占了便宜的感觉自然全无了。
那四五个人都是民工打扮(安生当然也是),好像都是互不认识,也都在做着自己的事,除了弄出来或者自我欣赏的声音,没有人说话。安生本要表示一下礼貌,打声招呼,可这些人看了他一眼之后又把眼神移开了,张了半开的口只好又合上了,回到自己的床位上。
他一个人有点无聊地坐了一会,也没有洗刷的兴趣,就草草上床睡了。因为明天要去找工作,他想早点睡,好好休息一下。可房间里的声音不见减弱,反而出乎意料地还有人这么晚了进来住下。他有些气了,但不知是针对于后来者,还是针对于那女人,心里道:“总算住满了。”
夜里十二点过了,房间里的人才全都睡下,房间里安静了下来。“这回总该可以睡了,”迷迷糊糊之间,偏偏这个时候安生想起了那八十多块钱和那个抢走他钱的人。那一幕又在他的脑海里回顾了一遍,对那人又多了一份说不出的厌恶。但厌恶显然并不如心痛那样强烈。怎么能不心痛呢?那可是他在楚州一个月的工资呀!乐生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呀!心痛,只是心痛……这整整纠缠了他大半个夜。
有诗为证:
告诉我什么是生活,
而我又能相信什么,
想的全无了意义,
等待,等待又能如何?
等待明天吗,
明天会是什么模样,
停留还是继续,
走吧,尽管一路漫长。
第十五章 彷徨
    一大早,安生就醒了,但仍躺在床上不肯起来。失业也有失业的好处,不用急着去上班,不用担心迟到被扣掉工资,何况被窝里面很暖和,尽管南方的三月正春意浓浓。
他能感觉得出今天的天气很好,是个大晴天。他准备在床上呆到九点钟去,因为那个时候找工作正合适,便摸出一支烟,擦亮了火柴,猛猛地吸了一口。这种习惯本是没有的,在塑料厂时,每天早上恩华都要吸上一支烟才肯起床,还要递给他一支,于是就成了习惯。
他平和地把一支烟吸完之后,发现对面床上的年轻人也醒了,便朝那人笑了笑,并递上了一支烟。那人大概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却好像是第一次出门,有点拘谨,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了。
那人把烟点了,显然对安生也有了几分好感,主动说道:“你是哪里人?”
安生说道:“湖北的,你呢?”
那人带着很明显的乡音,说道:“河南南阳的,你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安生道:“诸葛亮好像是你们那里的人,是吗?”
那人憨厚地笑了,点了点头。
安生又问道:“你是不是刚从家乡出来的?”
那人点头道:“听说这里挺不错的,就来了。”
安生道:“那你出来想干什么呢?”自然用不作问为什么出来。
那人猛地吸了口烟,道:“这里有很多厂子,我想到厂子里面去找份工。”
安生心想,这个人现在的心态大概跟自己当初刚来时是一样的,便说:“春节过了这些天,厂子里面该招的人都已经招得差不多了,可能不大好找。”
那人听了安生的话,显然有些失望,眼神也黯淡下来,狠狠地连吸了口烟,不做声了。
安生于心不忍,说道:“老厂子可能机会不大,到一些新厂子去看看,他们往往会缺人,招的人也多一些。总之,这里的机会比我们家乡要多得多。”
那人的脸色又缓和了很多,说道:“我听说这边风声很紧,不许招外地人,那样的话,可就麻烦了。你听说了没有?”
安生没听说过,感到有些惊讶,说道:“有这种事?”
那人奇怪道:“你没有听说?报上都登了。”
安生确实没有看过报纸,在梅村也没有机会看报纸。不过他想这也完全有可能,从以前电视上所透露的口气就能琢磨点东西出来,大概又是形势需要了。
那人又道:“你说这里为什么就不准外地人来呢?”
这个消息无疑也对安生极为不利,他笑道:“你没有见到报纸上要打击‘盲流’吗?这里的治安很糟糕,所以要治理。”
那人马上接过话头道:“外地人就都是盲流呀?”
安生一想也是,便道:“可能是要缓解春运压力。”
那人辩道:“那就没有其它的办法了吗,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多,总不能因为人多就把人杀掉吧?”
安生道:“那可能是要照顾这里的人都有工作吧。”
那人有些激动地说:“这里是不是中国,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就照顾他们,又有谁来照顾我们?”
安生哑口无言了。他没想到这个人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比他还要容易激动。他看了看那人,问道:“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那人的神色再次黯淡下来,说道:“我在村里小学教过几年书,没有文凭,工资又很低,半年还发不了一回,就出来了。”
难怪有这样锐利的辩才,安生有种知音的感觉了,说道:“生活很难,我以前也是一个医生。”
两人似乎有些相见恨晚,有着共同的话题是一方面,同处在异乡之地那种茫然的心境也有着高度的一致,他们很快就无所不谈了。
那人姓孙,他让安生喊他小孙。尽管安生的年龄要小一些,可毕竟已有了半年的打工阅历,他劝起了小孙道:“我们还是少抱怨一些好,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反而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对自己不利。”
小孙笑道:“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出来了人的心态确实不一样。哎,谁愿意出来受这些窝囊气,不都是没办法。我其实很喜欢教书,乐得个自在清静。”
安生笑道:“教书确是个好职业,我也喜欢。像我们这种人只该送进博物馆去。”
小孙道:“你以前在厂里觉得怎么样?”
安生笑得有些苦涩道:“还可以吧,反正做什么事都不容易,我也没什么野心,谋得个生计就行。关键看你怎么想,反正我再也不会到工厂里干活。”
小孙道:“为什么?”
安生道:“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不适合那种一尘不变单调得让人麻木的工作,我也不想在那里浪费我的时间。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的。”
小孙道:“可我不进厂能做什么呢,有谁肯要我再去教书,没有文凭真的很难。”
安生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我们还是想开些好。高尔基不是也还没有小学毕业吗?其实,每个人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好。”
小孙道:“你说的好是好,可现实社会当中会有几个高尔基呢,我们还是不要做这样的指望才好。我也不想怎样,来这里就是为了挣点钱,然后就回家。这里再好都不是自己的,到了那时请我都不会来。”
“这样想最好,”安生笑道,“生活是残酷的,可要是我们只会抱怨,自己就先被自己打倒了。我有时候就想,这只是我的人生当中一个很短的过程,一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
小孙道:“你的想法确实比较好,只不过这只对有着目标的人而言,可有一个目标本身就很不容易。”
安生道:“这就要看个人了。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勉强不得的。”
“也是,”小孙道。
房间里其他的人开始陆陆续续起床了,他们聊了已有一会,便告一段落。小孙先起了床,安生则准备还躺一会儿,他并不急着去找工。
小孙洗完了脸回来,问安生早上吃什么顺便带点上来。安生连忙谢了,说他不用这么早吃的。小孙在外面吃完早餐上来时果然带了些吃的,安生连说不好意思,也起了床。他问小孙今天有什么安排,小孙说要到镇上工厂里去试试运气,他便祝小孙好运。
小孙走后,安生也把脸洗了,吃了小孙替他买的早点。他心里暗叹小孙人的厚道,也为自己遇到这样的外乡朋友感到高兴。他坐了一会,便决定起身,带着满怀的希望出了旅社的门,来到老街的街道上。
他沿着昨夜走过的街道走去,手上提着装了毕业证书和职称证书的袋子,踌躇满志地想着见到诊所老板后要说的话。关于见面后怎么称呼,关于怎样跟老板作自我介绍,关于他所擅长的业务领域,关于怎样提出自己的待遇要求,一概要提前计划好,免得临时犯难。这对于他来说,不算很困难,很快就考虑妥当了。
没找多会儿,在他的视野里就出现了一家诊所。诊所的门口树着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
专 家 门 诊
本门诊长期由著名皮肤性病主治医师李某某坐诊,采用最先进疗法,进口药物,三天见效,无效退款。欢迎咨询就诊,为你保密!
本门诊服务范围:
淋病;
梅毒;
尖锐湿疣;
……
安生对关于主治医师就是专家一说有点纳闷,但没敢声张,对于广告牌上所宣称的包治更是不敢苟同,便引不住好奇,想进去看个究竟。诊所的玻璃门是特种玻璃,从外面看不到里面,只有里面看得见外面。安生走到门口,又有些犹豫了。原来,他发觉自己也不是什么专家,李鬼捉李鬼的做法实在有点牵强;另一方面,他总觉得玻璃门的里面有人窥着他,仿佛窥透了他那低微的身份,窥得他头上直冒虚汗。到底心理作用压过了自我意志,在还没有弄明白这家诊所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就连忙跑开了——似乎,机会也就与他擦肩而过。
他走远后,总觉得自己的模样有点古怪,逃避似地跑开更是一个错误。因为这可能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他好像并不是一个医生,或者说他没有一个医生所具备的良好心态。他应该把那招牌上所描述的病看得淡一些,如果他是医生准会吓着病人的,而这显然不符合医生职业规范所要求的“尊重病人”那一条。虽然他此刻并不是一个医生,但此前所受到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没多会儿,又见到了一家。这是一家中医诊所,至少从招牌上看是这样的。招牌上坐诊的人物变成了老专家,更甚于前一家的是治疗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什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风湿科各种病症等等,都有祖传秘方,都是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的心得,只怕医圣出来比试也比试不过的,把安生敬佩得五体投地。他恨自己学术不精,也顿没了去应聘的勇气。他想,自己并不是中医专业的,算是专业不对口吧。他正准备悄悄离开,忽生出别错过一睹老专家风采的念头,转去的脚又收了回来,吸了口气,不是进去,而是站在门口朝里望了望。
里面果然有一个人穿着白大褂,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