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四爷党 >

第152章

四爷党-第152章

小说: 四爷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一直灰白灰白的。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德全出来,说皇上召四阿哥进见。胤?又一次走了进去。过了大约三刻钟的时间,他又出来了,继续坐到他的棉垫子上。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他,他疲惫地笑了一笑,说道:“皇阿玛训诫我为君不易,并告以平治天下之要。”
    
    “哦。”众阿哥点头。事已至此,事情大致已经清楚,这个新君应该非老四莫数了。
    
    可胤?仍不紧不忙地小声嘀咕了句:“遗诏,遗诏才算为准。”
    
    天渐渐暗了下去,天空中慢慢开始落雪。开始还是小雪粒,夹杂着些雹子。风刮得并不紧,却是刺骨的冷。整个澹宁居在落雪中愈发显得寂静,只有炭盆里烧炭劈劈啪啪的燃烧声,和偶尔一两只鸦雀的寒鸣。
    
    胤?见不到璇玑的身影,心里空落落的,十分的不安。可如今在他心中更重的是方才皇阿玛两次召见他时对他所说的话。为君,治国,如同两把双刃剑,把国君夹在中间,哪一面做得不好,都会被割得鲜血淋漓,遗臭万年,都会愧对用血肉创下祖业的祖先们。沙场征战,杀生夺命,血肉便是最低微的,勇猛无畏的巴图鲁的精神才是最崇高的。可如今天下太平,为君治国却要以血肉为重,让子民们有血有肉,让他们血肉无失,让他们血肉丰满,让他们血肉无恙。安逸造顺民,这才是稳坐江山之道。皇阿玛又提到了“戒急用忍”这个词,可他也明确告诉他锐气不可失,勇气不可灭,人君的巴图鲁精神,放在太平盛世,就是明察、亲躬、果决、稳进……
    
    正想着,耳边传来一阵咕噜声,一转头,发现胤祉正不好意思地向他瞧了一眼。紧接着,又一阵从更远的地方传来的咕噜声。胤?抬头,已经成片状的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却因着脸已冻僵,早已感觉不到冷了。
    
    屋子里有人出来,是李德全。胤?第三次被带进清溪书屋。这一次,他一进屋就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氛围,那种在他养母孝懿皇后离世前充满了翊坤宫的氛围。胤?心中越发的忐忑,可他不敢有所表露。
    
    他来到皇阿玛榻前跪下。这一次,皇阿玛比前两次更困难地睁开了眼。看清了是他,皇阿玛抬了抬手,有些费力地从口中吐出两个字“念珠”。
    
    “是要取下来么?”李德全小声问皇上。
    
    老爷子点了点头。
    
    李德全小心翼翼地从皇上脖子上取下这串他一直戴着的念珠。
    
    “给四阿哥……”
    
    胤?愣了一下,接过念珠,看向皇阿玛。
    
    “这是先皇临终前赠予朕的念珠,伴随了朕六十余年,如今朕也要成先皇了,转赠予你,好生收着吧。”老爷子有气无力地说道。
    
    胤?泪如雨下,哽咽着唤了声“皇阿玛”。
    
    “你二哥、大哥性行不顺,依朕之前的处决,仍旧拘禁着吧。你要保他们衣食丰足,让他们终老其身。你二哥的第二子弘皙,朕一直把他养育在宫中,甚是喜爱,给他亲王的封爵吧。”
    
    “是,皇阿玛,儿臣谨记了。”
    
    “朕很累了……”
    
    “皇阿玛,您睡会儿,再醒来就有精神了……”
    
    “嗯,你下去吧……”
    
    胤?退出了清溪书屋。可老爷子并没有入睡,而是让李德全喂了些水。忽然,李德全看到老爷子轻轻摇了摇头,笑了起来:“真奇怪,刚才竟然看到了那丫头……”
    
    “皇上瞧见了谁?哦,您说的是璇玑丫头么?她太累了,晕在了库房里,隋景把她送回屋休息了。要不要奴才这就派人把她叫来?”李德全怕刺激到皇上,并没有把隋景向他回报的关于璇玑的事情说出来。
    
    老爷子笑着微睁着眼睛,彷佛是在自言自语:“不是璇玑,是那个丫头啊!还跟小时候一样的调皮,这次竟胆大包天跑到了朕的身子里,又给朕捣蛋来了……还是那么护着她的四阿哥,都不想想朕这个皇阿玛……可是,朕怎能轻易向她认输?嘿嘿……还欠着朕一声‘皇阿玛’呢……”
    
    李德全有点摸不着头脑,问道:“皇上可是想见哪位公主么?”
    
    “嘿嘿,朕就是不说,这次要让小玉徽好生着急一番……”说着,老爷子阖起了眼睛,沉沉地睡了过去。
    

    ***********************************************************
    
    浑身酸痛,好像被人当沙袋痛打过一番似的。努力睁开眼,却是睡在侍女住的房间里。抬手,肩上一阵撕裂的痛,可也让她明白自己又回到了璇玑的身体中。她挣扎着爬起来,脑袋晕乎乎的。忽然,她想到了老爷子、清溪书屋、遗诏……不敢再多想,她跌跌撞撞地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擦干净了脸,踉踉跄跄地出了屋子,往清溪书屋那边挪去。
    
    虽然天已黑了,可清溪书屋的小院里灯火通明。走不动靠在廊柱上喘着气的璇玑已经能隐约看到书屋前的空地上坐着的阿哥们。似乎,胤?也在其中。
    
    忽然,书屋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喊叫:“皇上殡天了!”
    
    一瞬的寂静后,守卫在澹宁居外和澹宁居外院的所有的卫兵均跪伏在地上,紧接着,澹宁居里的众人和澹宁居外守候着的一些大臣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哭嚎声。璇玑只觉得脚下一软,跌坐到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老爷子走了,老爷子这次真的走了……
    
    哭嚎声中,隆科多从清溪书屋里走了出来。他一举手中的木匣,下面所有的哭声顿时全熄。他打开木匣,从匣子里拿出了一份遗诏,当众宣布雍亲王皇四子胤?继皇帝位。
    
    众人皆俯首,唯独胤?、胤?和胤(礻我)仍愣愣地直着身子。忽然,胤?说道:“这不可能,遗诏上肯定不是这么写的!好你个隆科多,竟然敢篡改遗诏?!”
    
    胤?已经被侍卫拉锡扶了起来,接过了隆科多手中的遗诏,仔细看了一遍。
    
    “九弟,这确实是皇阿玛的亲笔。”
    
    “我不信,让我看看!”
    
    胤?把遗诏递给了胤?。
    
    胤?接过那份遗诏,看着看着手哆嗦了起来。
    
    “那,还有满文的和蒙文的,怎么不见?”胤?硬着脖子瞪着眼睛质问胤?。
    
    “都在这里。”说着,隆科多把另外两份遗诏从匣子中拿了出来,交与胤?。胤?看罢,也交到了胤?手中。
    
    胤?拿着那三份遗诏胡乱地看着,忽然,他一甩手,把三份遗诏一齐向面前的火盆里扔去,其中两份落入火盆,顿时腾起了火苗。只有一份落在了盆外。隆科多和拉锡大叫着先抢下了那份落在外面的,又急着去抢火盆里的,可抢出来的两份已经被火燎损了。隆科多颤抖着检查,发现幸存的这份是满文的,而被烧损的两份是汉文和蒙文的。
    
    众阿哥俱惊,没有一个反应过来的。
    
    胤?在挥舞着双臂大笑。
    
    本瞪着胤?的胤?抬头向天,缓缓闭上了眼睛。
    
    胤?一下扑过去抱住了胤?,转头对胤?说:“四哥,不,皇上,先皇刚龙驭上宾,九弟悲痛至极,已错乱了心智,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恳请皇上恕罪啊!”
    
    片刻,胤?睁开了眼睛,流着泪,却异常严厉地说道:“我,朕能理解……管教好他,不要让他再做出这般无法无天的事情!”说完,他猛地转身跪下,大哭着朝清溪书屋叩头。
    
    众人皆哭嚎着跟在他身后叩头。
    
    隆科多让太监拿出一套皇帝服为胤?换上。胤?随即下令淳郡王七阿哥胤?守卫畅春园;贝子十二阿哥胤?至乾清宫准备丧仪用具;十六阿哥胤禄、世子弘?肃卫宫禁;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备仪卫、清御道,移先皇遗体还宫;隆科多护卫新君先行回宫哭迎,诸王非传旨不得进入宫禁。京城九门自明日至十九日皆闭。
    
    瘫坐在暗处角落中的璇玑看着满院子奔走的众人,一时间觉得好像是在看一出彩排得并不是很好的舞台剧。她的心里空荡荡的,只看着那些忙碌的人们发呆。
    
    忽然,侍卫们列队,他们在隆科多的带领下护卫着新皇离开了澹宁居前往紫禁城。
    
    一阵整齐的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后,璇玑才茫然地意识到:胤?走了,竟然把她留在了清溪书屋,自己先行走了……
    
    她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向清溪书屋走去。此时没人会注意到她的失魂落魄。她进到清溪书屋,看到李德全正带着隋景他们为老爷子整理遗容,更换衣物。璇玑只是呆呆的站在他们身后不远的地方看着他们忙碌。
    
    隋景转过身来,惊讶地看到表情呆滞的璇玑正整理她的乱发,然后跪了下来,朝着老爷子的遗体磕头。李德全此时也转过身来,看到在磕头的璇玑,说道:“璇玑啊,你没能见到皇上最后一面,皇上已经……”
    
    璇玑没有理会他,只是不停地磕头。隋景走过来拉住了她,轻声对她说道:“他走了……”
    
    璇玑虚弱地笑了笑,说道:“嗯,国事为重。”
    
    这夜,为老爷子整理、穿戴完毕,十三阿哥和李德全带领侍卫用銮舆载运老爷子的遗体,向日常皇帝出行一样,扶回紫禁城中的乾清宫。他们一走,整个澹宁居的院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按照十三阿哥的吩咐,原先老爷子身边的侍女和太监全被集中在一起,不得随意走动。直到寅时,宫中才有命令传来,命把他们带回紫禁城。但是一入紫禁城,他们便被集中关在了北面的一处空院落中。
    
    璇玑在隋景的搀扶下,浑浑噩噩地和大家一起走进一间透着寒气的屋子。
    
    “咔啦”一声,屋门在身后被卫兵上锁。
    
    黑暗中,只听到有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①京、通二仓:为在京和通州的皇仓。清承明制,额征漕粮,每年经运河运抵京、通二仓的,约300万石,供皇室、官员消费及八旗兵丁口粮,因而在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②参考:关于建议部分的总结,参考冯尔康《雍正传》。其他内容,属于坑主结合少量已知史实自行发挥。
    ③翁库玛法:曾祖父
    ④  注:皇十四子在康熙三十六年修的《宗室玉牒》中记名“胤?”,在四十七年康熙封他为贝子的上谕中称之为“胤祯”,雍正上台后,恢复其原名“胤?”。本文为了方便,提及十四阿哥均用其原名“胤?”,只在此处用其康熙末年的名字“胤祯”,并加以注解。
    ⑤此句出自《东成西就》中欧阳峰之口,具体意思,大家可以百度,哈哈!
    


 


四爷党 第二部 第99章 疑丧记
章节字数:14287 更新时间:07…08…18 23:01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入乾清宫瞻仰先帝遗容,大殓,举哀。胤?入住乾清宫东庑守灵并主持丧仪。以贝勒胤?、十三皇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封胤?、胤祥为亲王,弘皙为郡王。命皇十四子、大将军贝子胤?与弘曙回京奔丧,将大将军印暂交平郡王讷尔苏署理。命辅国公延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