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你快醒过来 >

第8章

你快醒过来-第8章

小说: 你快醒过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反思。林是社会这部巨大的机器上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或许也不是不可或缺,于是林时常反思自己的处境。有人失业中,焦急地等待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是准备自己创业,或者是对社会失望,甘愿做一个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林知道自己是从三百人中被老板挑中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林要求的工资最低。像林这样一类青年,用自己的行动降低了行业标准,心甘情愿接受低廉的工资。一切源于竞争,源于林来到此地要求生存的机会。若是林不来此地,那么,本地人就会要求相对较高的工资,老板无奈,只能给本地人要求的工资。现在,林来了,打破了僵局。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中考虑,林一致认为,生存于此地并不是不可或缺,林可以随时离开此地,而此地不会有任何变化。
地球上有60亿以上的人口,少一个林,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第一章 昏睡 11 厌烦与放弃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个人的个性表现、自由发展无从谈起。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的人多么幸福!童年是唯一能够自由自在的时期。林总是懊恼地想到自己不幸的童年,那段恶梦般无法结束的岁月。从此,个体的命运就要被经济的力量左右,一辈子做经济力量的囚徒。不是为经济所困,就是要为了赚足够的钱殚精竭虑。生活的其他方面隐退了,焦虑加重了,因为,青春在渐渐消逝,前面是一条少有幸福的坎坷之路。
个体如何参与并创造历史呢?一个口号,一种观念,一种制度,一条公认的生活的道路……在这样一些纲领的指导下,无数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个体加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去,就那样创造了历史?对,就是这样的。经济的影响、文化的影响,左右着个体的命运,个体有着有限的选择,然而个体通常放弃自己的选择,受外界的力量的驱使从而投入了那种生活。
林的智力相当有限,从未能够在宏观上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看清楚自己的命运。眼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就是顺世而行,一条就是独辟蹊径。而独辟蹊径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不可摧的信念。事实上,林对生活缺乏耐心,特别是对各类生活现象毫无兴致,总是会立即想到那种生活背后所预示的东西。林想过要认认真真生活,比如缺少钱,那么就想法设法赚钱,以赚钱为乐。然而林总是打不起精神来,而且对那些沉迷在赚钱快乐中的人感到疑惑不解,不知道那样一种狂热从何而来。显然,对金钱的占有能够带来自豪和自信,因为这个时代最崇尚有钱人。生活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家庭、衣食住行病老死亡,无一不是与金钱挂山钩。既然已经知道金钱是如此重要,为什么就不将精力用在如何赚钱上面呢?林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些,却总是感到有心无力。
莫非林不热爱生活?林与自己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都是一种不耐烦甚至是相互厌烦?就像一对新人在父母的牵线下勉强成婚,然而新人都不想要这样的婚姻,于是此后的生活就在相互厌烦中度过?
林并不知道自己对生活厌烦到了何种程度。林尽可能地避免与人的交往,尽可能地避免麻烦的事情,若是遇到麻烦的事情,林就会焦躁不安。每次遇到问题,林只希望尽快结束,不要再有麻烦。林反感他人的问询,总是不耐烦地回答几句以图草草了事,根本就无心回答。在工作中,林也是敷衍了事,怎样简单处理就怎样处理。总之,林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回避,实在无法回避就不耐烦地敷衍。在林发现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恶劣态度后,几乎是神经质地认为自己此生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再也没有值得追求的,也没有值得期待的,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去努力完成。此生可以到此结束。
此生可以到此结束的念头时刻浮现于林的头脑。但是林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的生活,而是积极寻找一种方法来改变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林知道,今天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完全是由于成长的影响。过早的过于沉重的经济压力,这一单一的不可逆转的约束力量使得林看到自己的前途只能是灰色的,这一辈子也将是经济力量的奴仆,想要按照自己的突发其想哪怕是生活一天也是不可能的了。这样与阉割和强迫基本上没有差别。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林的中学生活,共六年,六年就为了一个目标,学那么多课程,学那么多知识,也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在高考的时候考足够多的分数,以排挤的方式将其他人甩到后面,自己获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这样的日子比恶梦还难以应付,心灵受到创伤的程度可想而知。天性遭到扭曲。大学这个目标是一道紧箍咒,时刻被老师和家长念叨,林的神经能不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六年考验什么呢?就考验记忆力,考验简单的智力推理。其他方面被忽略了,个体失去了平衡。林对这样一个时期既痛恨又无可奈何,自己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命运,还能攻击这样的生活吗?学习知识成了一种刑罚,成了要达成某一目的必须装进脑袋的炮弹。
过去的生活毁掉了林对生活的热爱,毁掉了林对外界的兴趣,毁掉了林的天性,如今的林整日郁郁寡欢,在神经衰弱和失眠中煎熬,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或许某个时刻林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然而很快林又陷入不可救药的忧郁,做什么都不好,做什么都做不好。
但林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努力,他心中一直隐约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希望,犹如海上的一盏灯,引导着林开往彼岸——这当然是一个再通俗不过的比喻了。
同事说:“不是我看不起你,说了你也不要介意,我说实话,像你这种没有背景的人,要在这里混出个名堂,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林心里闪过一丝不快,但是不得不承认同事的话。林想,只要不断地努力,总会有希望的吧?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努力,最后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林的意识还停留在盲目阶段,头脑想法太多太杂,如此而已。
也有同事说:“说不定过几年你就有钱了。这事不好说。”
林的心里同样闪过一丝不快,但是也认可了同事的话。同事这句鼓励的寄予希望的话并没有抚慰林的心,反而使林有些不安。林想,现在可不能说大话,不能做任何肯定,要是到时候自己还是这个样子,那么当时发生的事件除了虚荣心的小小满足外就再没有任何意义。林不希望生活会是这么一个尴尬的样子。
四月的最后一天,此地下起了中雨,气温有所下降。林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气温已呈现出夏季的气势,猜想今年也会这样吧。不过还是不能确定,非得要等到气温真的上升了,自此不再下降,林才确信这个猜想。林无法放弃将去年的气温与今年的气温相比这样一个近乎无趣的想法。就在这样一个并不是非操心不可,却又不得不操心的状态里,林又一次筋疲力尽。
林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延续多久,毫无疑问,他期待着这样的日子早日结束,以便能够早日过上全新的生活。在全新的生活里,林迷恋生活的每一样东西,沉醉在大自然赐予的生命的美好。
过去,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令人神往。而今,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海市蜃楼,叫人可望而不可及。林也知道,这不是生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自己悲观了,犹豫了,疲劳了。林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到那样的生活中去,就算只有一天甚至一个小时的体验,也可以毫无遗憾地离世。
生活从美好到不再美好,从可爱到不再可爱,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林努力要找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然而总是无功而返,反而更加加重了抑郁的程度。林不想过着抑郁的生活,希望摆脱抑郁的纠缠。只是一个孩子,只有服从的份,而且一直在服从,又何来不可饶恕的错误呢……
问题就在这里:你一直在服从、忍让……林终于明白,自己毫无反抗情绪,暴力倾向压根就没有。既然只有承受,只有一个劲地往内心深处发掘,一味地反省,自责,自从自身找原因……病原就是这个。现代人所特有的可恨的内省病,吞噬着心灵对生活的热情。林想象着蚕爬在桑叶上沙沙地吃掉桑叶的情景,最后只留下光秃秃的茎。内省是无底的深渊,吞噬了所有热情;内省是蚕,热情是桑叶,十几年过去了,林对生活的热爱只剩下光秃秃的厌烦。
问题是,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如何带着光秃秃的对生活的厌烦生活下去?
第一章 昏睡 12 与同事甲的对话
    九月的一天中午,午饭后林与一个胖胖的同事进行了一场在林看来饱含深意的对话,这次对话理清了林混乱的思绪,使林了解到自己一些真实的想法。
胖同事问:“你是哪里人?”
“我来自西部。”林说。
林知道胖同事是本地人。
胖同事继续问:“那你怎么到这边来了?”
“我在这里上的学,自然就留在这里工作了。”
“当初怎么选择这里的学校,没有选择省内的学校?”
这个问题正好是林胸有成竹的,于是林说:“原因很简单,当时考虑的是要选择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越远越好,省得家里催着回去,当然,经济也要相对发达,就一个人在这里生活。”
“爸妈不想你?你也没有回家去看看?”
“想归想,随他们想去吧。至于回家,已经出来了就不想再回去了。”
“想在这里安家定居?”
胖同事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林。
“嗯,或许会吧,说不准。有了足够买房的钱就在这里定居。”
胖同事抽了一阵烟。
“说实话,像你这种情况,要买房好像不大可能。”
“嗯,我也这么想。”
“爸妈是干什么的?”
“在老家务农,平时外出打零工,赚三十块一天。一年也赚不到一万块。补贴家用外,所剩无几。”
“那就更难了。你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只能靠自己去打拼,谈何容易?给人打工,说实在的,每月那点工资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还想成立一个家?”
“没有想过。主要是缺钱。成立一个家谈何容易!压根就想不到那一点上去。一个人的日子已经够艰难的了。好不容易从债务中解脱出来,要是结婚,又得陷进债务中去。我怕是受够了。主要原因还是怕女方看不上自己,或许能够碰到一个看得上自己的,也不忍心让她跟着我受苦。一个人受苦就已经足够了,再加上一个人陪着我受苦,自己都不能接受。”
胖同事掏出两支烟,递给林一支,点上,深吸了一口。
胖同事说:“从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吧。我劝你最好这样。”
“哦,我也是很犹豫。在这里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此地是一个好地方,然而总是觉得缺少什么。无法完全投入这种生活,对工作也是三心二意,虽然工资不高,却总觉得对老板,对这个岗位有愧疚。想着不能在这样混日子骗工资了,不过要是真的辞职了,又不知道到哪里谋生了。这确实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要是有一份我既能够完全投入,又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工作,那就好了。”
“你这个样子,还不如把机会让给其他人。”胖同事说,“你应当回到你来的地方去,不要再留在这里了。
林看着胖同事,脸色泛红,等着胖同事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