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你快醒过来 >

第14章

你快醒过来-第14章

小说: 你快醒过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苦的模棱两可的等待。
各种传言蜂拥而至……有一天中午,祖父竟然例外地来到学校找到我,找到班主任了解我的情况。
祖父说:“他们说你跑了,与那些不学好的家伙混在一起。”
班主任说:“没有这回事。他一直好好地在学校,只是最近成绩有所下降而已,多开导教育就好了。”
祖父的到来是我没有想到的,不知道他如何找到学校,又是如何找到我所在的教室的呢?这个问题直到祖父去世也没有弄清楚。
16岁的我就是这样第一次听到有关自己的传言,气愤之余又无可奈何。虽然我迷恋游戏,却也不至于逃到外地,学也不上了,与那些混混在一起。传言的可怕就在这里,它使得实际发生的事情蒙上了一层模糊的影子,将真相掩盖在唾沫横飞里,使好事离奇地好,使坏事坏到透顶。
我本能地深深地痛恨传闻,拒绝将传闻当作真的来接受,本能地要拨开明显的破绽,寻找真相。
唉,在这里,我要再一次提到我的历史老师。这一年她已经不教我们历史了,改由另外一个老师教。若是她听到关于我的这些事情,又会怎样地痛心呢?校园并不大,而我知道她仍然在这所中学里教书,可是我从来没有与她重逢过,似乎她一霎那间就消失了。
若是我主动去找她,或许能够找到。然而我并没有去找她。师生关系随着课程的结束之后就断了,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小小的范围里,却是非刻意去找才能够再相见。况且我也没有这个念头。就算是找到了她,又能够怎么样呢?她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我?我不想让一个对我寄予厚望的人看到我之后深感失望。如此一想,竟然是不见得好。
我努力回忆师生之间交往的那些细节,可是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除了两件印象较深的事件外,其他一片空白,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中一次是在晨读课上,那时她已经代替班主任教我们语文,我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念课文,不管其他同学依旧是用方言在背诵。老师发现后,在我面前停住了,示意我放学后稍等一会。就在那一天,她借给我一本练习普通话的书,还特别声明之后一定要还给她。我说一个月后一定还。看得出来,她极为重视这本书,视为珍宝;她肯把这本书借给我,表现了她对我的偏爱和期望。我就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努力联系普通话。每次上课我都担心她会向我讨那本书,于是每天早晨我都很用功,加快了学习速度。此事既带来惊喜,又带来不安,最后以还书了确了这段焦虑。
这件事情自然也给我今后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我轻易不会向任何一个人借任何东西。想到那些物品也是它们的主人所喜爱的,被借走了会担心损坏甚至遗失,因而难以安寝,不忍心如此,所以就不借任何东西。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初一第二学的期中考试,虽然期终考试不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但是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效的,各科的老师均很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那个时候我并不很在意这样的考试,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由于作文成绩总是上不去,我想在这一次彻底改变,于是速速答完前部分题目,专门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写好这偏作文。至于作文的题目,我已不记得。以前写作文、应付考试,我都是想到第一句话就开始写,想一句写一句,从来就没有构思呀,选材呀,怎么写好开头,怎么写好结尾呀,就那样一句接一句写,用的是脚踩西瓜皮,想到那里写到那里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就是得不到高分,作文总是一个缺陷。这一次我想要按照那个构思选材安排结构的方式来写,我想到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然而毕竟生活经历太少,要凑成一篇文章的材料那是不太可能的了,因为不是太平庸,就是只能写得很短。想象的胡乱猜测的那些材料,或许能够写成一篇,不过到时候又会是乱糟糟一团。这个时候我后悔自己在写作课上没有听老师的话,从来没有按照那个方式写过一篇作文。我想到几个片段,试着把几个片段连接起来,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从哪一句开始都不好,开头必须引人注目——然而,这样的句子能够引人注目吗……时间悄悄流逝了,只剩下半个小时,我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写。只剩15分钟了,还是一个子没有写。完了。作文肯定不及格了。在最后的10分钟里,我匆匆忙忙写了一段,在极大的挫折感里交卷。
唉,除了我之外,谁能够体会到这种困境呢?我担心想到什么写什么写不出好文章(这个担心当然是对的),又担心按照那个按部就班的方式写又提不起兴致来写。既然题材已经选定,只等着填充一些事情进去了,就像一家框架结构的房子只等着砌墙安门窗,而这框架结构又是我最不擅长的,也从来没有构筑过,只是满篇满篇的砖墙和门窗,凌乱地放在那里,毫无实际作用。
这篇文章自然就被老师看到,她将我叫到教室门口,问我什么这次连作文都没有写完。我想告诉她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一直无法下笔,就是这么简单。那一次经历很不愉快,我想说出我的想法,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就像在恶梦中被掐住了喉咙,实际掐住我喉咙的是我的犹豫不决。之后的考试,我没有任何犹豫,继续了那种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方法。作文成绩就是如此一直平平庸用,毫无起色。
现在我想如果当时能够很好地沟通,也许我就能够摆脱那样的困境。但是不管我怎么努力,语文成绩总是提不高,这大大打击了我的学习兴趣。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办法摆脱困境——这一优良品质没有得到培养和继续发展,而是在多次挫折后变本加厉,大概也是我逃离课堂,沉迷游戏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面对一个无力改变的困境,除了逃避还有其他方法吗?
在就要进行升学考试的关键时刻,而我又是这样对待我的生活,要是历史老师知道了,她会怎么看我呢?她是我在放纵自己时唯一觉得要有所愧疚的人。
第二章 回忆 20 英语教师
    那个时候,也就是16岁这一年,英语老师进入了我的视野之中。在这里,我先要插进一段唯心主义的论述,这唯心主义是我其后的高中生涯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一种哲学派系。唯心主义被概括为“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这是教科书大致描述的样子。这种理论在虽然荒谬可笑,然而应用到个人对世界的感受上却似乎是正确的。虽然理智告诉我们,一个人或者一件物品、一朵花、一棵树,这些东西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无可否认地存在。然而,在心理学上,当我们路过一个花园,有些人就会看到里面的花并加以赞美,而有些人会视而不见,并不知道那里有可以欣赏的花。唯心主义就是这样因为人类个体的局限性而无可否认地管理着我们的生活。
说起来真是惭愧,不过这样的话我是不敢当面对英语老师讲的,否则会有无视她的存在之嫌。由于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在三年里几异其人,后来上起课来也不在乎是谁在讲台上讲课了,底下埋头看着课本、看武侠、言情、色情小说者大有人在。由于这位英语老师在初三第二学期才临时任我们的英语课教师,谁也懒得去套近乎,师生关系就是这样陌生着一天又一天。16岁的我正处于叛逆期,属于上课打瞌睡,埋头看课本那一类学生,而那个时候一心想着的是放学后跑到游戏厅去,心思全然不再在学习上了。尽管如此,英语成绩并未见下降,当然也未见提升,大概是吃老本,想着既然提不上去了,也就保持这个水准罢了。就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竟然发现自己在整整3个月的时间里不确切地知道英语老师是谁,若是在路上碰到,肯定会将其搞混。
每天都要走一遍的楼梯,不知道倒底有多少踏步,这个事实被老师用来训斥我们缺乏观察能力,不能对自己的周围环境进行细致入围的观察,并且举某某学校某某人因为对自己的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入围的观察,于是就有了某某创作发明,得了某某奖。这个故事大致是老师从某个报纸上读到的消息,转述给我们这批孩子,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深感自己不如人,过去的日子是白活了,一度为之痛心,抬不起头来。许多年里,这一责备还是那么沉甸甸,无法释怀。后来想到每个人所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不能以此标准来评价所有人,而且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天性被无情地抹杀了,被成年人按照他们制度的要求去做,其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又如何能够发挥这些成长后的儿童的独创性呢?先是无情的或者是不自知加以扼杀,其后是对其盲从没有独创性加以训斥,使他感到自己的渺小无能,他生存的可耻,唉,真是无处可去了。
整整三个月里,我未曾注意到这位新的英语老师,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并未加以注意。那个时候的生活习惯已经将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街机游戏上,对身边之事心无旁骛。什么老师、同学、教导主任、祖父……他们似乎统统消失了。
对于这一唯心主义的生活状态,我要反思什么呢?一周才回家一次,有时候还不能看到祖父,似乎祖父就消失了。我从未见过父亲,父亲消失了,而我也知道父亲被埋葬在那个山岗上。这死亡与消失的区别就是在理性中,我能够知道祖父仍在,而这一印象也是上一周见到祖父的记忆的延续,若是这一周祖父已经过世,邻居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我,那么,我就会在上一周的记忆的基础上理性地告诉自己祖父还活着这个事实。我看到父亲的坟,这一印象十几年来一直印在脑海中,成为一个木乃伊式的古老记忆,而通过埋葬其他人的情景我可以想象当年埋葬父亲的情景,于是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不仅仅是消失了,而且是死了。
我就是这样无可救药地生活在唯心主义的状态中,周围的变化太不明显了,即使一两个同学走了,老师换了,又能被我察觉吗?这足以证明当时的我已经走入了内心的极端处,忘记了所有人的存在,变得无视于外界的存在了。这要归功于街机游戏。长期受到压抑和管制的我终于能够彻底遗失在街机游戏里,也算得上是一种极端的补偿方式。
就在这个时期,英语老师似乎一下子就走入了我的视野,如同上帝创世纪第一天,上帝认为光是好的,于是上帝说‘光’,于是就有了光。那天英语老师穿着高跟鞋,在教师外的走廊上走到前门,走进教师,这一次没有先行师生之礼,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先写下了四个大字:冰清玉洁。
我如同大梦初醒,第一次正视英语老师的模样,期待着她将会说些什么。然而接下来什么也没有说,她拿起黑板擦擦去‘冰清玉洁’四个大字,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接着进行讲课。
我疑心其他同学做了某些成年人不允许的事情,所以才会使得英语老师也要教训我们几句。这个‘冰清玉洁’四个字莫不是说我的同学正在做有损自身清纯的事情?这四个字犹如一道咒语,促使每一个人都在反省。正在恋爱的猛地反省,不过终究恋爱的魅力要大得多,这反省也是过场之后就忘记了。打算恋爱的、朦胧中对某某产生好感的也在反省,于是就继续保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