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勿负红颜 >

第39章

勿负红颜-第39章

小说: 勿负红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我连忙回答。
“真的没有?”
“真的没有。我是孤家寡人一个,人人对我避而远之,我向来是独来独往的。”
我在说话时就看见周丽婷正朝我们走来,吴阿姨背对着她,无法看见她。我刚才只顾照顾吴阿姨,没有注意周丽婷就坐在我们附近。而她可能在我们进来时就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正想过来打个招呼。其实,在平时就餐时,我们见面也就是点点头,她一般不会专门走过来的。今天,她可能是因为看见我来了个长辈,所以特别过来招呼一声,由此看来,她还是挺有礼貌的。
吴阿姨正想接着说什么,就听周丽婷招呼我道:“卫韵逸,来客人了?”
吴阿姨这才回过头来,当她看见周丽婷时,脸上出现惊奇的表情,这是每个初次见到周丽婷那灿若春花的笑脸的人常有的表情。我赶忙指着吴阿姨向周丽婷介绍道:“这是我阿姨,这是┅”
我正要向吴阿姨介绍周丽婷,周丽婷却抢过话头说道:“好了,还是我来自我介绍吧。阿姨,你好!我叫周丽婷,是卫韵逸的同班同学。”一边说着,还一边向吴阿姨伸出手,吴阿姨立即站起身,与她握了握手。“阿姨,您请坐!不打扰你们吧?”
“那里,不打扰。韵逸刚才还在跟我说自己是孤家寡人,一向独来独往的呢。” 吴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嘲弄地对我一笑。
“阿姨,是真的,我不骗你。不信你问周丽婷,她是班上唯一因为可怜我而愿意理睬我、帮助我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对我不屑一顾。”
“谁说我是可怜你,其实我是高攀你。阿姨,你不知道他平时多么孤傲,要不是我厚着脸皮巴结他,他连我也不会理睬呢。”
“你说这话也太不现实了吧。亏得你是小声说话,如果你大声这么说、让食堂里的其他同学听见的话,那么我要不被同学们的吐沫淹死才怪呢。明明总是我厚着脸皮求你帮忙、巴结你的,给你添麻烦,却被你倒过来讽刺我。”
“你们俩平时是不是就象现在这样,是一对互不相让的欢喜小冤家?” 吴阿姨突然笑着冒出这么一句。
我看周丽婷脸泛潮红,眼睛却闪着兴奋的光芒,连忙说道:“阿姨,你完全误会了。我俩虽然是同班同学,但是其实平时接触也不是很多。今天她是因为我突然来了你这么有风度的长辈,所以才情不自禁地想过来跟你学习的。周丽婷,是这样吧?”
“是这样,我是来向阿姨学习的。不过我也知道你的鬼心眼,你幸好没有说我俩只是点头之交,不然我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今天在阿姨面前我不想让你难堪,你爱说我俩是什么关系就是什么关系吧。好了,不打扰你们进餐了。哦,对了,要不要我陪阿姨参观一下校园?”
“谢谢你的好意,不用了。”我赶忙答道。于是周丽婷道声再见离开了。
第三十二章 阿姨来访 (二) 亲切交谈
    周丽婷一离开,吴阿姨就说:“韵逸,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这位这么可爱的同学?好象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是不是有点过分?我看这个周丽婷真是很不错,不仅美得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还明显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这可是个才貌双全的难得的好女孩呀!难道你就真的不动心?而且,我看她对你好象挺有意思的!”
“阿姨,你说象我这样一个大家不屑一顾的人,能对她这样的女孩动心思吗?”
“你不要反复说什么大家对你不屑一顾之类的话,你也应该对你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告诉你,其实你是属于‘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那类人。象你这样的年轻人,如果换一种性格,不象你现在这样韬光养晦、拼命隐藏自己,而是强力出击、尽力张扬自己,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一呼百应’的领袖型人物。偏偏你没有这种领袖欲,只愿做个默默的冷眼旁观者,那就怪不得别人因为达不到你的境界而远离你了。
而且,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身高也是年轻人很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你看看你,随便往哪儿一站,就比普通男生高出一截,显得鹤立鸡群。你这样让大多数年轻人仰视你,无形中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心理压力。面对这种压力,他们或者会对你极力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以及领导才能表达他们的佩服、甚至崇拜之情;或者会因为你眼光越过他们头顶、无视他们的存在而产生强烈的抗拒和抵触心理。不幸的是,你就是因为没有溶入大多数年轻人的世界、表现得好象眼光越过他们头顶而无视他们的存在一样,所以才遭到了这种强烈的抗拒和抵触心理。
从身高给年轻人的心理影响方面来看,高挑的女孩就要幸运得多。就拿周丽婷打个比方,先不说她的美丽,就专门谈她的身高给大多数年轻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在刚才和她握手的时侯,我注意到她和我一样没有穿高跟鞋,我身高一米六五,按照我向来非常准确的目测能力,我看她应该是一米七二。虽然这个高度在女生中肯定显得身材修长,但是由于这个高度正好是一般男生的身高,所以,她并不会象你那样显得突出而扎眼。而且她正是因为比一般女孩高、同时又不扎普通男生的眼,所以反而会获得女生的羡慕和男生的喜爱。说起这个周丽婷,我还是觉得挺可惜的,我再问你一遍,难道你真的对她不动心吗?”
“凭心而论,象她这样的女生,一般男生都会为之动心的,我又何尝是个例外?只不过一来因为我确实自惭形秽,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二来因为我也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似乎看得习惯了,所以我没有象一般男生那样,对她有一种狂热的心理。”
“你不是就一个人吗,又哪来一个妹妹?”
“哦,不是亲妹妹,她叫许莜莜。”
“等等,你是说她叫许莜莜吗?是不是北大中文系的那个许莜莜?”
“是呀,你也知道她。”
“你妹妹要真是这个许莜莜,那你这个妹妹可就不是一般的才貌双全了。我告诉你,现在不光我知道她,恐怕很多北京人都知道她。”
“她竟然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吗?是不是因为她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学评论者?”
“关于她在文学评论方面的才华,恐怕只有我们这些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才知道。她之所以为很多北京人所熟知,是因为她最近一直在北京电视台的一档很受欢迎的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且不说她的天生丽质和高雅风度,就凭她在临场发挥中显示出的出众才华和她那种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的主持风格,也足以让那位真正的主持人相形见拙了。我相信她一定是很多北京小伙子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既然她是你的妹妹,那么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呢?难道你们的关系一直很疏远吗?”
“阿姨,我说一句你也许会不相信的话。如果你在她面前说‘许莜莜和卫韵逸的关系很疏远’,她肯定会生气。”
“这么说,你们的关系很亲密啰。”
“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我们的关系可以称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那就难怪你对周丽婷没有感觉了。这么看来,周丽婷注定要做个伤心人了!”
面对吴阿姨的这句感喟,我实在无言以对。于是,我转移话题说道:“阿姨,我们还是换个话题吧,谈谈最近的文学动态吧。我一直在为考研究生而努力学习,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关注文坛动静了,你就趁此机会教育教育我吧。”
一提起这个话题,吴阿姨就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般地向我详细介绍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文学动向。说到最后,她免不了还是称赞我的文学天赋,并鼓励我今后一定要继续进行精品创作。对于手头现存的那个中篇小说,我本来准备在下学期才寄给她。可是在与她见面以后,看她对我如此期许,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将小说交给了她,并告诉她:因为已经到了我为考研究生进行冲刺的时候了,所以我不可能再有时间和心情进行文学写作了。吴阿姨对此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并相信我一定能如愿考上研究生。
把吴阿姨送走以后,我的心里仍然留存着她带给我的温馨感觉。想想自己在同学们看来虽然显得孤独,但是因为有了李欣阿姨给我的母爱、有了莜莜对我象对哥哥般的关爱、有了吴阿姨这份意外的亲情、有了邹书静对我表示的友情以及周丽婷对我越来越明显的好感,所以,我的内心其实并不孤独,并时时有一种暖洋洋的温馨感。再说我天生好象注定是个劳碌命,也没有时间和闲情去享受那份孤独。
第三十三章 考研前后
    一学年又飞快地过去了。正象我对吴阿姨所说的那样,是到了我冲刺的时候了。我暑假照例是不能回去的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暑假莜莜也留在北京不准备回家。弄得李欣阿姨在电话里埋怨我们,说我们这些儿女长大了,翅膀已经硬了,飞出去后就都不恋家了。我知道她也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她是理解我们的。我想莜莜可能还在主持那个北京人很欢迎的节目。关于她主持节目这件事,她没有告诉我,在吴阿姨告诉我以后,因为我暂时不想让她知道我与吴阿姨的关系,所以我也一直没有问她,我想她也许会在适当的时侯告诉我这件事。
即使她以后一直不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认为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我们现在都已长大成人,所以她也没有必要再象小时候那样对我无话不谈了,她对我保有她自己的私人秘密也是件很正常的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所期望的事。虽然从内心里说,我自己确实难以割舍这份兄妹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她突然发觉她不再想收回我这个“烂风筝”,任由我远走高飞,从她那方面逐渐疏远这份兄妹之情,那么我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疏远,从而让以前的兄妹之情变成我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虽然我心里隐隐地有这种期望,但是莜莜真的会按照我这种期望逐渐疏远我吗?
暑假刚一开始,我就认真地总结了一下自己这两年的自学情况。通过总结,我感觉到我的自学还是很有效的,我对考上财会专业的研究生是有充分的信心的。至于能不能如愿考上郭松鹤教授的研究生,我觉得关键取决于能否发表一篇能引起他注意的、能较好地显示自己科研能力的论文。因此我决定了下一步的自学计划:在巩固已经熟悉的基本财会知识的基础上,对郭教授的研究方向进行重点突破,争取在考试之前发表一篇相关论文。
在计划制定以后,我就严格地执行着我的学习计划。到暑假过去一半的时候,我的头脑中突然对郭教授研究方向中的一个问题有了一点灵感,于是我马上抓住这点灵感,将它转变成我自认为较新颖的思路。我暂时中断了课程自学,一头钻进图书馆,翻阅了有关杂志,结合当前的财会热点问题,将这个思路发挥成一篇四千多字的论文。在暑假结束以前,我将我的第一篇财会专业论文寄给了中南地区一家较有名气的财会专业杂志。
进入四年级以后,为了专心迎考,我退出了校篮球队和排球队。而邹书静也出人意料地辞去了校学生会主席一职,而且他也退出了球队。看来,他还是理智地进行了抉择,开始全力为他的目标而奋斗。
到学期过去大半时间的时候,我终于收到了刊有我那篇论文的杂志。当我看到我的论文终于变成铅字的时候,我就象第一次看到我的小说发表那样高兴与激动。我终于在考研究生以前发表了一篇与郭教授研究方向有关的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