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全官途1 >

第1238章

全官途1-第1238章

小说: 全官途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晚上一起吃饭,好好祝贺祝贺!

    李向东说:“请吃饭可以,但不喝酒。你朱老板的酒量我是领教了,甘拜下风。”

    朱老板说:“这大好事怎么可以不喝酒,我们适度喝。”

    李向东说:“适度是适什么度?有标准吗?如果,你一定要喝酒,那这晚饭就不吃了,我还是在家里吃了饭再去找你们聊吧!”

    朱老板笑着说:“到底是官当大了,保命了,知道命值钱了。”

    他说,我说的适度也不是没有标准,我们总量控制在一瓶之内。李向东说,你别算计我,一瓶是多少?一斤装的,还是三斤装的?还是六斤装的?朱老板笑了起来,说,一瓶茅台总不会醉吧?他又说,一瓶怎么也不够吧?我们和光老板,两瓶不会过量吧?李向东便问,小刘还在光老板那干事吗?朱老板说,还在那。李向东问干得还可以吧?朱老板说,在市县,他是光老板一人之下的副老总,为了留住他,光老板不仅高薪聘请他,还给了他股份,每年,还能从光老板的企业分得一笔红利。李向东便想,小刘混得似乎还不错,想不知小刘不离开官途,能不能混得这么好?

    朱老板从东江市赶了过来,和光老板一起请李向东吃晚饭。本来,李向东是想叫他们把小刘也一起带过来的,但想了想,这毕竟不只是闲聊,毕竟小刘只是他们手下的一个打工仔,虽然不是普通的打工仔。但小刘在场,还是显得有些身份不够,或许会影响彼此谈得更深入。

    李向东说:“东江市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市之一,要想再向前发展,你们以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分析,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朱老板说:“要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

    光老板说:“要有自己的品牌,总是搞出口加工业,盈利太低,也没有自主权。”

    李向东笑了笑,问:“要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政府部门应该为企业做些什么?”

    光老板说:“大力扶助,重点在资金方面的扶助。”

    李向东说:“谈到钱是不是有点伤感情了?”

    光老板说:“东江市不缺钱,缺的是这钱应该怎么花,花在哪些方面?”

    李向东说:“你是说,要花在为企业发展高科技产品上,花在扶助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上?”

    朱老板说:“其实,也不一定由市财政拨款支持,重点应该放上争取上面的支持,省里中央都有扶助这方面的经费,但只是由企业独自争取,未必能争取得到,由政府帮助企业去争取能起到事半倍的作用。”

    李向东说:“这项工作政府应该早就着手了吧?”

    朱老板便笑了笑,说:“早就着手了,一直都这么干。”

    李向东便听出他话里有话,问:“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是不是?”

    朱老板“嘿嘿”笑,说:“喝酒,我们喝酒!”

    李向东就跟他和光老板碰杯,不管谁敬李向东,他都把另一个拉上,要喝三个一起喝,否则,每人敬他一杯,他们各人喝一杯,李向东就要喝两杯了,他可不想占这便宜。

    他说:“你们那个集团企业不会也遇到这种情况吧?政府有关部门在协助你们的时候没有尽力。”

    朱老板笑着说:“不能一概而论。也有非常成的事例,只是我们摊上了不成,也可能是我们那个项目的确有难度。”

    李向东对光老板说:“朱老板这人,就是改不了,有话总不直接说,总说一半留一半,让人去猜疑。”

    朱老板笑着说:“我这是为你好。你刚到任,听到太多不好的东西,对你没有什么好处,你还是应该看到更多好的东西,这样才能增加你的信心。”

    李向东说:“如果,我只是想看到欣欣向荣的一面,我就不会找你朱老板了。我找那些当官的,说好话,他们比你还会说。”

    他说,话又说回来,不管你怎么说,把东江市说得一塌迷糊,我也不会全相信,东江市的成绩是摆在那的,这是主流,是谁也不能不否认的。

    他说,如果,你想要我帮你们的企业,你就有多难听说多难听。我想,你跑到市县来,不只是跟我喝酒说几句祝贺的话,应该还想让我这个老相识帮你们那个企业干点事。

    朱老板便“嘿嘿”地笑。

正文 第1777章 传统爱好

    光老板多少有些奉承地说,李书记是一个好官,是一个帮企业做事的好官!朱老板便说,我们再碰一杯,为光老板这句话。李向东笑了笑,说,这杯是不能乱碰的。我是不是好官还很难说,我今天是好官,以后是不是好官还说不准?没到退下来那一天,都不能下这个结论。他想,在处理感情方面,处理女人的问题上,我李向东就经常犯错误,仅此一样,就完全可以否定我是一个好官。

    他说:“有一点,我倒是敢认的,我是一个很愿意帮企业做事的官。”

    说了,他觉得这话会让人误会,又补充了一句,是不讲个人回报帮企业做事。朱老板“哈哈”笑了起来,说:“清楚,我们清楚。如果,李书记想要图什么回报,就是希望企业能为促进地方经济地方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光老板说:“这可是我们企业都喜欢的官。我们代表我们集团企业敬你一杯。”

    三人又把杯里的酒喝了。

    放下杯,李向东就看着朱老板等他说话。朱老板拿起酒壶一边把三人的酒倒满,一边说,应该从哪说起呢?从那说起呢?李向东说,你朱老板怎么乱了方寸?你朱老板什么时候都是成竹在胸的。光老板提示道,从赌球说起吧!朱老板就笑了笑。

    他说,东江市有一个传统习惯,大人小孩子都喜欢打排球。据说,当年一群洋人搞贸易,从海路上香港,最后聚集在东江市开洋行,不仅带来了洋货,也把排球运动带到了东江市。先是那些洋人自玩自娱,后来,一些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青人也玩了起来,便渐渐流传开了。有一种说,中国的排球运动早先就是从东江市兴起的。

    他说,这个传统保持了一百多年。即使在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打排球的大人小孩,每一个村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排球场,有时候,村与村之间闹什么矛盾,解决不了,还以排球比赛的输赢定结果,谁赢了拥有话语权,谁输了就得听从。

    他说,改革开放,大家都想着子赚钱,许多传统东西都遗忘了,偏偏对排球的热爱没有丢。许多人赚了钱,当了大老板,企业入什么百强五百强,就以企业命名,聘请排球高手组建排球队,举办各类排球比赛,也不为赚钱,只为那份喜欢,当然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企业。一个企业的排球队球打得好,东江市人马上就记住这个企业了,比花钱做广告还有效。

    李向东问:“你们那个企业集团也有这么一支排球队吧?”

    朱老板说:“十年前组建的。”

    李向东问:“成绩怎么样?”

    朱老板笑了笑,说:“像我们的企业在东江市的地位一样,马马虎虎,属中流水平。”

    光老板说:“这成绩好坏与企业的实力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势力强大,就舍得下成本,舍得高薪聘请高手,那球队的实力就也高人一筹。”

    李向东开玩笑地问:“上哪请?不会把国家队的运动也请到东江市来吧?”

    朱老板说:“还是以省内为主,以东江市人为主。省内的现役运动员当然请不起,还没到那个层次,倒也请了一些省队退役的运动员。”

    他说,由于这是一项传统项目,政府对排球运动的普遍也非常重视,市里就有一所专门培养排球运动人才的学校,每年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便成了各企业网罗的对象。在东江市,如果孩子学校成绩不怎么样,估计读不上大学,都喜欢把孩子弄到这所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民子弟,进了这所学校,一毕业就不忧找不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他说,这还不仅限于企业,一些政府部门也会罗网这类人才,他们没有企业那么有钱,未必出得起高薪聘请,但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可以以一份固定的工作为条件,也能聘请到一些比较优秀的运动员。

    李向东说:“这就是说,不仅企业有排球队,就是一些机关单位也有自己的排球队。”

    朱老板说:“因此,每年东江市都要进行排球联赛,这联赛一打就是一年,从年初打到年底。各类邀请赛就更是五花八门,几乎每一天都有市一级的排球比赛。”

    李向东说:“这应该是好事啊!东江市不仅经济发展喜人,群众文体生活也因为排球运动的兴旺而丰富多彩,这不是充分体现了一种全面健康发展的景象吗?”

    他搞不懂这项传统喜爱对东江市会有什么不利因素?

    朱老板叹息道:“物极必反啊!由于全民热衷,赌球风也应动而生。”

    他说,自从搞了排球彩票,各种赛事就有点变味了。排球彩票,有单场兑猜彩票,也有连场赢彩票。如果,从年初开始,能够猜中整个联赛的各个胜场,那奖金就高得惊人。因此,东江市的排球运动也成就了许多“百万元观众”。

    他说,开始,只是想通过彩票的形式,鼓励观众参与进来,通过彩票赚取一些经费发展公共事业,没想到由于奖金额高,吸引力大,已经不仅仅是普通观众热衷于购买彩票,就是一些有一定身份的人也偷着玩几把。

    他说,玩到一定的程度,有一定身份的人就有想了,就不只是像普通观众那样猜测比赛的输赢,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左右比赛,也就是左右运动员或裁判员,甚至球队主管部门打假球。

    李向东说:“这也影响到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光老板说:“可以这么说吧!”

    他说,每一个球队为了能在联赛中取得好成绩,都想尽办,收买运动员,收买裁判员,甚至与政府部门形成一种默契。于是,打假球便大行其道。

    他说,这种大行其道只是一种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干,偷偷地干,心照不宣。一些不合理的比赛结果,明知有鬼,但也没人管没人查。

    朱老板说:“我们的企业需要政府某部门支持,人家就要你在比赛时放水打假球,你不干,那就对不起了,就只好怠慢你了。”

    李向东问:“这扯得上吗?赢一场球就比帮企业办事还重要?”

    光老板说:“这不仅仅是赢一场球的问题。这其中,还有一些奥妙。比如,领导年初制定了今年球队要进入前几名,靠实力打,心里没底,逮着机会,你求我办事,就要你放水打假球,让我赢你,有时候,还不只是要赢你一场,主客两场都要赢你。”

    他说,我们的球队也一样,董事会年初也制定今年进前几名。如果进前几名,下一年给予球队的经费就会上涨多少,这看着能赢一场的球赛谁不想赢?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帮助的分企业得到某种暗示,需要球队打假球,球队不干,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产生的矛盾。

    他说,这只是奥妙之一,更大的奥妙还在赌球。要你输还不仅仅是输,还规定要你输多少盘。按正常发挥,彼此不相伯仲,输赢只是在分毫之间,但大比数输,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