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仙徊 >

第110章

仙徊-第110章

小说: 仙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微一运功,月华真气如同水银般在经脉中流淌,和以前相比雄浑了不少。

    嗤!

    一道银色光芒从杨云食指指尖射出,没入夜色之中消失不见。这回可是杨云本身修炼的真气,而不是用精元珠催动出来的。

    “可惜,后两层月华真经没有带来什么神通,估计是手脚上的窍穴太普通了吧。”

    杨云有点贪心不足地收了功,将神念投入识海中。

    境界的提升对识海也造成了影响,最显著的就是识海空间扩大了,从原来的十里左右扩展到了三十里,中心处的幻月也大了一圈,月光显得更加得幽深。

    还真殿也从原来的一间,变成了相连的三间大殿,神念化身进入其中,感到柱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不少,空旷的大厅几乎能够容纳上千人,原来密密麻麻的书架则全部移到了后殿之中。

    高大的殿柱上篆刻着无数符文和线条,银色的光芒在上面穿梭,仿佛山川河流,让大殿显得古朴而又神秘。

    出了还真殿,七情珠器灵小黑的那间狗舍还是毫无变化,小黑也一如既往地在歪扭的狗舍中呼呼大睡。

    “看来现在的修为还是不足啊。”杨云心想,小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沉睡,偶尔醒过来吸收点杨云的月华真气,然后就再次陷入沉睡。

    杨云猜测,也许要到筑基期,凝练出真元来,才能提供足以让小黑自由行动的能量,现在这种情形倒也不算是坏事。

    能够化形的器灵都非常厉害,自己的修为不足是无法驾驭的,还是让它继续这样下去吧。

    最后查看的是那三个实体空间,月华空间和一间屋子差不多大了,现在被杨云当成储物空间来用。突破到引气期以后,月华真气雄浑了许多,今后这个空间的扩展速度应该会大为提升。

    火空间的体积最大,杨云先后投入了将近十万晶石,现在的火空间占地足有一顷,在这片空间中燃烧着从浅黄到深紫各种颜色的火焰,杨云试过扔进来一块生铁,不大功夫就化成了铁水,最后用深紫色火焰试了一下,结果铁水被蒸发得连渣都不剩。

    火空间的中央,一尊和正常人一般大小的晶石法体,宛如君王一般高坐在火焰形成的莲台上,这尊法体的四肢还没有成形,但是已经散发出一股睥睨的气势来。

    水空间就要小得多了,只有几亩地大小,看上去就像一个水潭,碧水绿影中,隐隐可见一个一尺高的水晶石法体的影子。这个法体已经凝练完成,可以自如地操纵海蓝飘带。

    满意地看完这一切,杨云取出一颗风晶石,催动化生诀,开始祭炼风空间。

    突破到引气期之后,月华真气不管质还是量都上了一个台阶,使用化生诀也轻松多了,可以再多祭炼几个空间了。
正文 第132章 召见
    第132章 ;召见

    杨云突破到引气期之后,在家中呆了两日,照例指点了一下小妹和柳诗烟的修行,然后就乘船回到了凤鸣府的筹海使司衙门。

    这段时间他基本上是像这样两地跑,好在静海县和凤鸣府走海路只需要一夜,倒也不怎么耽误功夫。

    杨云回来的正好,一道吴王的谕旨传到筹海使司衙门,召杨云去东吴城朝见。

    心知这道谕旨迟早要来,吴王也算沉得住气了。从东海三国回来之后,杨云一直没有去过东吴城,只是上了一道表章,禀告东海之行的经过,当然这个汇报是些官面文章,熔岩海和煌明剑宗的事情一字未提。随同表章一起送到东吴城的,是逐浪国主送给吴王的礼物,还有杨云自己采办的贡品。

    杨云自己不去,一来是正修炼到紧要关头,二来是时逢年关,当然也有躲一下风头的意思在里边。

    现在修炼突破,年也过完了,吴王有召,杨云立刻收拾行装登上了官船。

    凤鸣府是南吴首府,地位重要,和都城东吴城之间每天都有官船往返,运送公文和往来的人员、物品。

    杨云现在是正五品,这个品阶已经和凤鸣知府相平,而且东海航线打通之后,他这个筹海使司正使的地位和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吴国朝野上下打听一下哪个衙门最有钱、最热门,得到的回答无疑是筹海使司。

    并不是说户部、市舶司这些地方的钱真的不如筹海使司多,只是这些地方的收支都有定数,每年入账多少,开销到哪里去,都已经形成了规矩,加上吴国立国已经数百年,官吏数量日增,开销也是逐年增大,这两个地方入账虽多,花钱却更是如流水一般,根本留不下什么余钱,有时年景不好或者遭灾,还会闹出亏空。

    筹海使司则不同,没有什么包袱,现在筹海使司自己不办船队,只是收凭证钱,只有收入没有支出,库房里的银子堆积如山,甚至不得不召了一批匠户,开炉升火,将银子熔铸成千两一个的银砖,在库房里码放地整整齐齐,蔚为壮观。

    这次朝见,大概就要讨论这些银子要怎么用了吧,筹海使司可不是杨云的私库,没有人伸手只是暂时的,想必这么多天过去,东吴城里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了定论了吧。

    到了东吴城,先到吏部报备了一下,第二天杨云平生第一次参加了早朝。

    以前杨云品级不够,又一直待在凤鸣府,参加早朝还真是头一次,挺稀罕的。

    想想两年前的自己,日夜苦读,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然后能站在这个金銮宝殿里,上忧其君,下忧其民,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这个少年时的目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杨云却已经失去了那个时候的心境,心里的感受平平淡淡的,并没有过多的欣喜。

    出乎杨云的预料,在朝会上无人提起筹海使司的事情,吴王也没有询问自己半句,他站在殿上完全像个透明人一样。

    杨云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的缺点显露出来,根本没有人给他通风报信。

    散朝之后,其他官员都是三五成群向外走,杨云却是无人理会。

    耸耸肩膀,管他呢,反正迟早会有人来找的,杨云转身想要离开大殿,这时一个太监走了过来,对杨云说道:“杨大人慢走,陛下要单独召见你。”

    杨云点点头,随着这个太监向宫中走去。却没有被带到预想中的御书房,而是一路进了内宫的养心阁。

    这里是一处临水暖房,到处都是葱郁的花草树木,杨云还发觉有阵法的痕迹,是一个简单的聚集木性灵气的阵法,人在这里待得久了,会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等了一会儿,换了一身便服的吴王赵翰光走了进来,杨云长揖施礼。

    赵翰光说道:“罢了,这里不是朝堂,不用多礼。”

    杨云在下首坐下,等着吴王先开口。

    “杨云,你可知罪?”吴王一开口就是问罪的话。

    “这个,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杨云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哼!你还愚钝,去趟东海,你带回来一些金银俗物,却把孤最珍爱的重宝给偷走啦!” ;赵翰光有点愤愤地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杨云咧嘴一笑,“我会对赵佳好的。”

    吴王赵翰光有点无奈地看着杨云,这个人年纪轻轻,既有文才,又有本领,还是一个修炼者,从各方面来说确实是女儿的良配,当初为赵佳选婿时,杨云也曾经进入过吴王的视线。

    可惜,这个人看不透。

    是人都应该有所求,求官求名求利求道求长生,可是他却看不出杨云所求是什么。

    似乎这些东西杨云都沾,赚钱、考举人、中探花、当官、出海发财、修炼,这些事情他一样都没有放过,而且每一样都做得很出色,可是他的真心是什么,日后想走到哪一步,没有人能看得清,说得明。

    按照吴王的本意,他是不赞同女儿找这么一个不知深浅的人的,而且根据吴国王室的规矩,吴王长女出嫁一定要是寒门,而且要选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哪怕这个人没有什么才华。这是因为公主日后要掌管煌明剑宗在吴国的世俗势力,如果夫婿是个有野心的人,可能会闹出一些事情来。

    因为这个原因,杨云被排除到驸马人选之外。可是女儿却铁了心跟这个人,不但离家出走,甚至还追到海上去,连命都差点丢了。

    东海一行,煌明剑宗和自己的亲弟弟答应了不干涉赵佳的条件。当时觉得这个条件太简单,可是现在想想,却又隐隐有些不安。

    杨云这个人,才刚刚十八岁吧,如果他提那个条件是以退为进,博取赵佳的欢心,那这个人的城府实在是有点可怕。

    吴王赵翰光左思右想,决定还是见杨云一面。

    见面伊始,赵翰光打算用吴王的身份先震杨云一下,不料杨云根本就不为所动,还说出会对赵佳好的话来。

    不过不知为什么,当杨云说出这句话时,赵翰光却本能地就相信了,杨云的声音中有股说不出的真诚感觉,让人觉得他不是在虚言诓骗。

    “罢了,”赵翰光心中轻叹一声,“女儿的事情就随她去吧。这个杨云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是如果他真有什么野心,想利用佳儿做些什么事的话,他就会知道自己小看了本王,也小看了煌明剑宗。”

    一念及此,吴王的脸色缓和下来,哼了一声,说道:“希望你说到做到,别辜负了佳儿的一片心意。”

    家事说完,吴王提起了筹海使司的事情。

    “杨云,你的筹海使司有了这么多钱,你打算用来干什么?”

    “这些钱都属于公库,自然是陛下决定用到哪里,就用到哪里。不过我建议还是拿来储备一些物资和加强兵备。”

    吴王点点头,说道:“你倒是个明白人,也没有伸手贪污,不错。”

    杨云心想,我用得着贪污吗,昊阳老祖那里得的晶石,就比这些金银俗物珍贵多了,更何况还有二哥在逐浪国经营的商行,等船队从逐浪国回来,靠这个就能赚得盆满钵溢。

    吴王的脸色变得有点严肃,“你以前在大陈殿试的策论,当时看有些危言耸听,但是现在回想一下,还真是有见地。这段时间以来,北梁确实蠢蠢欲动,还传来消息,他们和西海趯已经议和,和北方的天阴百部之间也是使者往来不绝,大江之北,北梁的兵马调动频繁,似乎真是有异动的先兆。”

    杨云心头一震,这就要开始了吗?不过想想也正常,北梁和大陈都是当世大国,各自拥兵数百万,而且这不是边境线上的小打小闹,是灭国之战,北梁要动手,准备个几年都有可能,如果秋季用兵的话,现在北梁国内就应该开始动员了。

    “不过北梁南侵,大陈的水师却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孤实在想不出北梁能有什么办法突破天澜江天堑。”

    “我现在也想不出。”杨云说道。

    “嗯,不过一些准备还是要做,筹海使司的银子,想伸手的人孤都替你挡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