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斯大林的秘闻 >

第54章

斯大林的秘闻-第54章

小说: 斯大林的秘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灭老党的时候,这个实用主义者一定同列宁和托洛茨基这两个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商量过。在托洛茨基的著作中他也能得到代表两位导师的详尽答案:“列宁不止一次嘲弄过所谓的老布尔什维克,甚至多次说过,应 该送 50 岁以上的革命者去见老祖宗。在这个令人不快的玩笑中有一个重要的 思想:每一代革命者在一定阶段都会成为进一步发展他们为之奋斗的思想的 障碍。”十七大使他确信:他们不会容许建立他梦想的国家——听命于领袖的志同道合者的军营。可是,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实现伟大的梦想,伟大而秘密 的梦想。他面临一个宏伟的任务——建立一个团结一致而又顺从的党。
伊里奇早就提出了这个任务。实践证明:他没有彻底完成它。现在斯大 林决定来完成它。
血腥的清洗还应该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他建立的制度——党的官员享 有绝对权力的制度。然而,所有的人都是不太懂技术和经济的职业革命家。 工业化进程证明,他们太不在行了。
1937 年 2 月中旬,他提拔的人——当上中央书记的年轻工程师马林科夫 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在州委书记当中,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占 70%; 在区委书记当中,这一比例达 80%。因此,用斯大林的话来讲,“干部问题十分尖锐”。
除此之外,在掌权的 20 年间,他们老化得厉害,被家庭、亲属、情人?? 包围着。记得在我与莫洛托夫交谈时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他对党的官员的两 个评语——“有些腐败”和“显得想休息”。这个评语中显然有“当家的”本人那讥讽的声音?? 消灭半文盲的、“有些腐败的”和“显得想休息的”上层人物,为的是给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有知识的新一代腾出位置。 可是如何不花费很多时间就顺利地摆脱掉这批人呢?让他们辞职?这会树立起反对派。 镇压富农的行动给了答案:用同样的办法——采取革命手段,即消灭他们。这的的确确是实用主义的雅各宾派的答案。残酷吗?可是,难道这些未 来的牺牲品过去的所做所为就不那么残酷?难道不是他们曾高呼列宁那血腥 的口号:戴着白手套干不了革命??
1934 年 12 月 1 日,基洛夫在列宁格勒被暗杀。

暗杀前夕
我在总统档案馆找到了一份非常有意思的文件——《受斯大林接见者登 记簿》。值班军官非常准确地记录了来见斯大林的人的进出时间。“1934 年 11月 28 日,基洛夫,(15 点进去,17 点 25 分离去)。” “朋友加兄弟”在他的办公室呆了两个多小时。 “当家的”建议基洛夫到莫斯科来。基洛夫在莫斯科应该成为党内第二把手。实际上基洛夫到列宁格勒去是交代工作的。11 月 29 日基洛夫还在莫斯科,但是斯大林这天没接见他。 这些天亚戈达总是去见斯大林。29 日晚上,布尔加科娃看到斯大林和基洛夫在艺术剧院看演出。
“当家的”把基洛夫送到火车站。他在车站亲吻基洛夫,一副恋恋不舍 的样子。下一次他亲吻的已是灵柩中的基洛夫了。

惊险剧拉开了帷慕
基洛夫走在斯莫尔尼宫的走廊里。按照传统,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领 导人在这十月政变的总部办公。当他拐入通向自己办公室的窄走廊时,从墙 边闪出一个年轻人。十分奇怪,旁边竟没有一个警卫人员。年轻人从皮包中 抽出左轮手枪,朝基洛夫扣动了扳机??市委书记丘多夫跑出办公室,冲向 基洛夫,但基洛夫已经咽了气。一场巨大的灾难和数百万人的死亡由此揭开了序幕。

是他下令杀死基洛夫?
有关杀害基洛夫的凶手尼古拉耶夫一案的侦查工作进行了 27 天就结束 了。在侦查结论上签字的是苏联副检察长维辛斯基和要案侦查员舍伊宁。
我在 70 年代与列夫·罗曼诺维奇·舍伊宁交谈过。在恐怖年代让许多人 丢掉性命的舍伊宁胖胖的,看上去就像极为和善的匹克威克先生。离职后, 他写剧本,似乎成了我的同行。他卖弄自己所了解的那些秘密。我问他:“是 斯大林下令杀死基洛夫的?”甚至这个问题也令他感到高兴。
他笑了,然后和善地答道:“斯大林是领袖,而不是土匪??”在赫鲁 晓夫解冻时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为的是弄清这个问题:斯大林是否真的曾 命令亚戈达杀死基洛夫?曾寄希望于找到有关文件,最后当然是没找到。这不是因为文件被销毁了,我坚信,文件压根儿就没有过。舍伊宁也没有撒谎——斯大林并未向亚戈达下达过任何直接指示。他不能下指示。不错,他曾 亲自要求逼那些不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作伪证,可这是两回事。为了党的利 益,可以任意对待那些常被称作“党外混蛋”的知识分子。党外人士没有被 看作是人,他们被视为未来社会赖以成长的肥料。可是,忠诚的党员就完全 是另一回事了。列宁的继承人不能请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领导人去杀害忠诚的 列宁主义者。事情很可能正相反。他不止一次召见内务人民委员部领导人, 要求尽可能警惕地保卫基洛夫。
亚戈达的任务极为简单:领会“含义深奥的话”,即领会领袖的心思, 然后去实现它。
杀害基洛夫的凶手是年轻的党员尼古拉耶夫。他有过作战经历。在尤登 尼奇发动进攻时,他 16 岁就上了前线,并在前线加入了共青团。他在国家政 治保安局工作过,后来去了摩尔曼斯克,在那里干些不太重要的工作。他的 情绪从这时起发生了变化,这个不走运的人感到失望了。他想像党内曾有个 充满浪漫色彩的时期。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过去那些党的传统被遗弃了。 他还写道,有人应该自我牺牲,以使人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危害性。除了上述 社会动机外,他还有个人动机。某些朋友对尼古拉耶夫说,基洛夫好像与他 的前妻有不正当关系。这就是党在蜕化变质的又一个证明。然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尼古拉耶夫公开地谈论这一切。
亚戈达掌管的机构有灵敏的耳目,对此理应了如指掌,就像了解尼古拉 耶夫那些神秘的朋友那样。正是他们激怒了这个神经质的年轻人。因此马上 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有人去鼓动这个歇斯底里的人作出疯狂的决定,有人为 他畅行无阻地实现这一决定提供方便。侦查结果表明:斯莫尔尼宫的警卫人 员曾拘留过携带武器的尼古拉耶夫,可是,在谋杀案发生那天他又被放进了 斯莫尔尼宫。我坐在革命博物馆里阅读阿列克谢·雷宾写的《回忆录》手稿。他在 30年代曾是斯大林的警卫员之一。 雷宾是这样写的:“我熟知政治局委员的安全保卫工作细节,可我实在弄不明白:谁会允许尼古拉耶夫长时间坐在走廊里的窗台上?为什么基洛夫身旁没有贴身保卫人员?为什么尼古拉耶夫被拘留后又带着武器获释了?” 人民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由此还出现了俏皮的民谣,结尾的一句是:“斯大林在窄走廊里杀死了基洛夫”。这俏皮的民谣让数万人丧了命。但是“当家的”没有急于回答人民的全部问题。 他琢磨出来一个漫长而血腥的侦探影片,数以百万计的人要在这部片子中出演和死亡。就像典型的侦探片那样,他计划在结尾的时候才亮出全部问 题的答案。

我们悲痛??可他更悲痛
这仅仅是开始。当时,被他定为死刑犯的悲剧参加者们还在该喝的喝, 该吃的吃,他们焦躁不安,怜悯着失去了“兄弟”的斯大林。
玛丽亚·斯瓦尼泽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昨天晚上 9 点从别墅回来后就 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悲痛,而约瑟夫比别人更甚。 基洛夫被歹徒杀害了??这个打击震撼了我。约瑟夫是个刚强的人,坚毅地 经受住了失去娜佳的全部痛苦。然而,他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受了如此重大的两次考验啊??恐怖行动本身是可怕的??这个白色法西斯恐怖行动之 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充满仇恨。”
无疑,他确实经受了痛苦——两次震动,两次损失。没有妻子,没有朋 友,敌人夺去了一切!现在他能够摆脱他们了!忠实的兄弟死后将会为他服 务。
然而,在谋杀基洛夫的行动准备就绪之后,亚戈达也没有完全了解领袖 的宏伟意图。他认为,事情应该局限于消灭其周围开始聚集敌对力量的危险 人物。这再次证明:领袖没有让他了解自己极其宏伟的计划。结果,亚戈达 立即着手逮捕和流放神父、贵族等几类人,习惯性地决定把谋杀基洛夫一事 推到阶级敌人身上。甚至连绝顶聪明的拉杰克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还开始 写文章,说是盖世太保的黑手杀害了忠实的斯大林主义者??
于是,“当家的”不得不直接向亚戈达指出下一步的主要打击方向,后 来,亚戈达的继任者叶若夫在 1937 年的中央全会上讲到了这段日子:“我现 在还记得,斯大林把我和科瑟列夫(共青团领导人)叫去说:‘要在季诺维 也夫分子当中寻找凶手??’我应该说,肃反工作者们当时不相信这一点。” 据叶若夫讲,“当家的”给亚戈达打了电话,向这未明白主人意图的仆从发了警告:“小心打你的耳光。” 亚戈达已经落伍了。“当家的”明白,亚戈达没有能力解决掉久经考验的那一大批列宁的忠实信徒。因此,他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叶若夫派到亚戈达身边。

登场人物
莫洛托夫说:“叶若夫是革命前的布尔什维克,是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 派的工人,当过几年中央书记,有良好的声誉。”保存在克格勃过去的档案中的 510 号秘密案卷,记录有这个“声誉良好的人”的履历。
摘自叶若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的履历表:“生于 1895 年 5 月 1 日, 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官,工人出身,文化程度——未受完初等教育。于 1919 年被军事法庭判处一年监禁。”“当家的”是在去西伯利亚搞粮食时见到叶若夫的,此后在 1928 年就把他调到了中央。
在 30 年代初,叶若夫已经掌管了中央干部处。“当家的”在十七大上使 这位党的干部问题专家跻身于党的高层领导人之列。他被选入中央委员会, 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35 岁的时候,就当上了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和中 央书记。
叶若夫是这个时期提拔上来的典型人物——半文盲、顺从、工作能力强。 他过去的污点迫使他特别勤奋地工作。而最主要的是,他是在十月革命的领 袖人物全都倒下之后飞黄腾达的。亚戈达不久前还在为党服务,现在才为斯 大林服务。叶若夫则仅为斯大林服务。他能够实现斯大林的另一半意图。对 他而言不存在禁忌。
后来,在恐怖极盛时期,成千上万的招贴画上都把叶若夫描绘成一个巨 人,人民的敌人在他的手掌中痉挛和死亡。
“壮士叶若夫”——苏联东部一些加盟共和国的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 这样称呼他。其实,“壮士”是个身材矮小的人,说话声音微弱,几乎像个侏儒。 某种象征意义恰恰就在这里。 就像日丹诺夫、马林科夫和随后所有那些将被“当家的”弄到权力顶峰的人一样,叶若夫只不过是个神话,是“当家的”替身,是个仅仅执行“当 家的”命令的可怜木偶。只要“当家的”一挥手,他便从舞台上消失。思考并决定一切的仅是他一人——“当家的”。 布哈林后来回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