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贵女记事 >

第97章

穿越之贵女记事-第97章

小说: 穿越之贵女记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卯初,彭郁璋并未吵醒她,只叫丫头进来伺候盥洗,穿了公服上朝去了。
弄玉睡到卯正起来,忍住一身的酸痛更衣洗漱。周氏进来,无意觑见她脖颈处都是斑斑的痕迹,忙找了件领子高的褙子给她穿上,弄玉有些难为情,偏偏周氏劝解道:“姑娘与姑爷虽是年轻夫妻,但到底要节制些才好。”
弄玉满脸飞红,周氏见她这般,也不好再说什么,让迎冬迎夏陪着她去桂馨园请安,恰在院外遇见甄婉容,两人相携着进去,不曾刚走进院子,便见一个丫头上来说:“王妃咳嗽犯了,这会儿刘医正正在里面诊脉,刘妈妈让我出来请世子妃与表姑娘先到正厅去等一等。”
弄玉二人便去正厅坐了一会儿,才过去看萧氏。
虽彭王生辰客人不多,但府中事却是多,萧氏连日操劳,又要照顾老太妃,不免身体不支,一下子就卧病在床,不能理事,便欲将府中诸事交托蒋氏,哪知今日请安蒋氏竟未来,只使了个婆子过来,说:“大太太因时气所感,炎症又犯了,今日不能过来,特使老婆子过来告罪。”
萧氏咳嗽了一声,说道:“她与我都是这样,一到这个时候就犯病,”说完,接过弄玉递来的水漱了口,问道:“可请了太医过去?”
那婆子道:“倒是未有。”
萧氏听了便道:“府中三位太医,如今李医正、王医正二人都在老太妃处,刘医正刚好从我这里回去,你此时便去叫刘医正过去,看完病,使个人过来回话。”
那婆子答应着去了。半晌彭宝蓉过来说:“母亲本肺气虚弱,又因外邪入侵,以至气管感染了炎症……太医已开了药,母亲怕病传染,便不过来伺候王妃,请王妃好好养病,待她痊愈,再来请罪。”
萧氏便道:“转告你母亲,让她好生养病,差什么东西,派个人过来告诉我就是。”
彭宝蓉告安离去。
这里弄玉甄婉容正端茶捧水,萧氏对二人道:“你们也回去,这几日都不要过来了,我这病也是个传染的。”
弄玉忙道:“我身子好着呢,传染不上的。”
甄婉容也道:“姨妈身子不好,我们纵使回去,也放心不下。”
萧氏见二人坚持,也就不再说什么,且生病的人,最是脆弱,有人相陪,那是十分欢喜的事情。
这时刑氏、夏侯氏等府中女眷都过来请安,见到萧氏病重,便都留下来伺疾。
萧氏见屋里叽叽喳喳,挨挨挤挤的,整个人倒还十分不舒服,于是便道:“你们闹得我不舒服,都先回去,待我病好了再过来。”又单独留下刑氏,说道:“如今我生病,也没精力管事,家里老婆子们又多又不中用,若无个人看着,必定得了空便要吃酒耍牌,将好好的园子弄得乌烟瘴气,我本来让大太太先理着家,只你也知道她也恰恰病了,你三弟妹又刚进门,家里婆子们又都是个奸猾的,她又年轻,应付不来,我知你是个妥当人,且又服众,便替我辛苦两天,你放心,我让刘妈妈帮衬着,她跟随我多年,万事都有经验,若有不好的,你只管来回我。”
刑氏自然十分欢喜,当即走马上任。
彭府浩浩荡荡的几百人,一日大小事情竟不下百件,刑氏头先几日,无论事情大小,皆事必躬亲,可巧这几日外头又有几处应酬,顾了这头,自然就顾不了那头,一时后院不免就有些乱了起来,特别是厨房,三餐不是时间迟了,就是饭菜味不合,缺斤少两,以至到处怨声载道。
就连身居外院的彭王也有所耳闻,他是个十分讲究的人,一直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而寿……若起居无常,饮食不知忌避……故半百衰者多矣,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
因此大发脾气,责怪萧氏,说道:“刑氏小家子气,只知贪图小便宜,叫她理家,我看是败家。”
萧氏忙分辨道:“二太太虽小气了些,但为人和气,上下都服她。”
彭王本来就对这二儿媳妇不满意,冷哼道:“我看她不是和气,倒是左右逢源,偏又没那息事宁人的本事!”
萧氏笑道:“这几日说来也不怪她,只是外头太多应酬,她也忙不过来。”
彭王听了却道:“既是事多,怎不叫世子妃帮忙?她是嫡,你我百年后,这王府自要她来打理,你为何不交给她?”
萧氏忙解释道:“我也想交给她,只一来她刚进门,二来年纪小,家里婆子们又都是奸猾的,若她管家,怕是欺上瞒下,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让二太太管的好。”
彭王却不以为然,意味深长的道:“谁生来就会,总是要教才是,她若一直不理事,以后怎样帮季玉?如今你我还在,将家交给她,她纵使犯了错也不要紧……”
萧氏只得陪笑道:“那我先将厨房交给世子妃搭理。”
彭王点头道:“也好,她若管得好,你便慢慢将这个家交给她,你也可清闲下来。”

奔丧

弄玉并不知要管厨房之事,因见萧氏叫她,忙穿戴了一番坐车来桂馨园,见屋内除了萧氏,惟有二嫂刑氏在,只听萧氏道:“叫你来不为别的,只商量着管家的事,我身子不好,如今家里全赖你二嫂料理,偏偏家里人多事多,还有人来客往的应酬,她也忙不过来,昨晚我与王爷商量了一阵,决定让你先料理厨房,不知你可愿?”刚说完,便有刘妈妈端药进来。
趁着这空档,刑氏便悄悄向弄玉道:“厨房最是事多,你刚进门,能行吗?”
弄玉且先不论她的心思,只看她那般急色,便知是对自己不满的,于是便道:“怕是料理不开。”
刑氏便笑道:“你既是这心思,那听我的,得了闲管管园子去,也别理这事了。”忙压低了声音道:“你不知家里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除了老太妃、王妃有小厨房,大家都在一处吃,今儿不是你嫌菜吵焦了,便是明儿我嫌菜淡了,一大帮子人闹得叫人吃不好睡不好,若非王妃身子不好,我又何必来淌这浑水,得罪人不说,还累死累活的!”
弄玉观她言谈举止,又听了这番话,便知道了她的意图,怕是要打消自己插手的意思,虽然厨房有管事,但她既接受了,银钱必定要经她手,捞油水自是便利。她虽是庶出媳妇,但到底是二嫂,不好得罪,便诚恳道:“二嫂说的极是,我人小又刚进门,实在不懂家务,大嫂如今病了,您又忙得转不开身,如今王妃叫我帮着料理,想来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若要拒绝,就怕王妃恼我。”
刑氏便道:“你若不愿,她也不好勉强。若怕她生气,你只便说没经历过这样的事,若要管,反倒添乱,王妃定不会说什么。”
弄玉毕竟活了两世,也见识了些世情,不是真的十六岁,心里自有一杆秤,便笑道:“我试一试。”
这时萧氏喝完了药,便向弄玉道:“我刚才的事你考虑如何了?”
弄玉忙道:“我一个小孩子家,并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一旦料理不清,反搅得家里不成样子,王妃不如叫别人。”
萧氏笑道:“这你放心,若有料理不清之处,或有那婆子丫头刁钻不听使的,你来告诉我。”
弄玉还是推迟道:“不如还是交给二嫂子料理,我帮着她跑跑腿也就得了。”
刑氏见她推迟,心中暗喜,口里偏偏说道:“我哪里忙的过来,王妃叫你料理,你就依了吧,也算帮我解了压。”
弄玉为难道:“我人年轻,又不服众……”
萧氏道:“这也没什么,厨房本来就有管事娘子,你只大体上管管也就是了。这不单是我的意思,也是王爷的意思,这家以后到底要你来料理,你若一直不理事,以后怎样管家?”
弄玉听了这话,面显为难的看了眼刑氏,然后道:“那我就先试试,若有不对处,还请王妃与二嫂多多指点。”
刑氏虽有不甘,但见是彭王的主意,也只得将对牌交给了弄玉。
弄玉本来要问厨房是谁管事,却见萧氏揉着额头道:“说了半天,我也乏了,你们就先回去吧!”只得先同刑氏回去。
回到涵碧轩,便去君履园探病为由,以从大嫂蒋氏口中弄清厨房的情况。
王府内外院共有四个厨房,其中三个小厨房,内院两个,专供老太妃以及王妃使用,而大厨房,是全家公用之厨,连掌灶、掌案师傅与婆子丫头在内,共有二十人,通由秦嫂管辖。
厨房的钱粮等物,通常由秦嫂向王妃报备,然后向总管房里支取。厨房里的掌灶等师傅,都是父死子承,世世代代跟随王府,蒋氏说到这里,感叹道:“以前听老太妃说,府里的饭菜比皇宫里还要好,如今却不敢比了,看着花俏,实则大多不好入口!”
弄玉虽然接触老太妃不多,但却也知她是个吃食上很讲究精致的人,府里虽然变了花样讨好,但能得她欢心的却不多。弄玉大体知道了厨房的情况,便起身告辞,蒋氏忽然叫住她道:“我还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那管事秦嫂的女儿嫁给了刘妈妈的侄儿为妻,所以两家算是通家之好,她是府里的老人,你如今接管了厨房,少不得与她打交道,若无必要,只大体管管,别出大错就成,反正过几日王妃病好了,她自会亲自接管。”
弄玉知道她的意思,是说自己不过暂时管一管,不必花费精力,若将人得罪,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道:“大嫂的话我记住了。”
厨房众人都从秦嫂口里得知了刚进门的世子妃来管事,因不知她的性情,所以有喜者也有忧者。
秦嫂先时得了刘妈妈的嘱咐,这会儿便对众人道:“不要以为世子妃刚进门,人又年轻,比别人好搪塞,你们就不老实办事,须知上头还有王妃呢,倘或你们偷奸耍滑,惹得世子妃恼了,我可是翻脸不认人的,如今王妃生了病,大家更要小心办差,辛苦几个月,办好了差,待王妃病好,自有各人的赏赐。”
众人听了这番话,便都道:“绝不敢惹世子妃生气。”
一人笑道:“我瞧着世子妃真像个仙子,大家也不敢去烦她,以后还要秦嫂子你辛苦辛苦了。”
秦嫂见说话的是负责采买的钱嫂,便笑道:“我也是伺候主子的,辛苦是应该的。”接着与众人说笑一阵,便欲出来去涵碧轩见弄玉。
“秦嫂子先别走。”钱嫂追上去道:“下月的采买银子可是该发了。”
秦嫂这才想起此时已是月末,便拍了拍脑门,笑道:“看我又忘记了,一日事情太多,转来转去,真真是脑袋都不够用了,我这会儿正要过去见世子妃,顺便领了对牌,回来再去领银子。”
钱嫂听了便道:“那明儿我来你这里支,可别迟了,若院子里的少爷姑奶奶们闹起来,我可是找你算账的。”
弄玉这会儿刚从君履园回来坐下吃茶,正吩咐了周氏去总管处领取呈文京榜纸札,便听芳椒进来说:“厨房的秦嫂子过来了。”
弄玉忙叫人领进来。
秦嫂进来便给弄玉请安,弄玉让人看座。秦嫂客气几句坐下,拉了一车家常,说了半晌厨房之事,才笑道:“今儿过来,一来是与世子妃说说厨房的情况,二来现下就有一事,等您发话。”
弄玉心里咯噔一下,却不露声色的道:“秦嫂请说。”
秦嫂便道:“按照旧理,厨房每月向帐房支一笔银子采购新鲜菜蔬,如今已是月末,也该领了。”
弄玉想了想,便道:“这也好,只我却不知这笔银子是多少,你既是领了王妃的令管理厨房,想必知道,我也没有新规矩,就照着王妃的例吧!不知从前是多少?”
秦嫂却笑道:“这却没有个定例,去年开初那会儿每月不下二百两银子,夏季那会儿倒少些,每月不过一百来两,秋季那会儿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