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强人治国:普京传 >

第14章

强人治国:普京传-第14章

小说: 强人治国:普京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发言基本上以民意测验的结果为依据。27%的俄罗斯人认为腐败是对国家最严重的威胁;49%的人认为,绝大多数国家官员是贪官(15%的人认为无官不贪);大多数人认为,政府要么不能、要么不愿意做任何事打击腐败。
霍多尔科夫斯基继续讲下去:“从下一张幻灯片中你们可以看到,俄罗斯涉及腐败的金额大约在300亿美元,也就是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2%。”
另一张幻灯片显示,72%的俄罗斯人对司法系统毫无信心,因为整个司法界都烂掉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提到了俄罗斯大学专业申请状况的一个惊人事实:青年人读书更想成为税务官,而不是工程师或石油开采专业人员!税务官的工资不高,但收取贿赂自肥的机会比比皆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说:“如果现在的年轻人都走这条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普京反驳说:“你讲的问题值得思考。不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学生不好!”
然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只是在热身。下面他开始提到一起涉及普京小圈子内人员的具体腐败案,即普京的亲信、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伊戈尔·谢钦。他实际上控制了国有石油部门(很快他将出任政府控股的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长)。
霍多尔科夫斯基讲述了上个月俄罗斯石油公司用6亿美元收购了一家较小的石油企业—北方石油公司,收购价远远超过该公司的实际价值。“所有人都认为,这笔交易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在场听他发言的人来说,他的话含义十分清楚。日后普京的顾问伊拉里昂诺夫回忆道:“显而易见,销售价和实价之差就是回扣,也就是说腐败。”'13'换言之,收购该公司多付出的巨额钱款被公司拥有人和批准这笔交易的政府官员私分了。
霍多尔科夫斯基继续说下去:“腐败的确正在我国蔓延。或许可以说,腐败的根子就在我们这里……我们迟早必须制止腐败!”
普京予以反击,坚持认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了增加自己的储备有义务收购诸如北方石油公司这样的资产。至于霍多尔科夫斯基自己的公司,普京暗示他是以非法手段攫取到手的。“一些如尤科斯这样的公司拥有巨大的石油盈余,他们是如何把石油弄到手的正是本次会议要讨论的内容!不要忘了纳税问题,或者说不纳税的问题,你自己的公司(尤科斯)就有逃税问题,而我必须指出你的问题。过去你同税务部门达成了协议,案子就此了结,或者说正在了结,但当初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普京结束发言时发出了明显的威胁:“因此我现在要把责任推给你。”其含义是:你说我身边的人腐败,我的人将开始追究你的腐败。
坐在总统身边的卡西亚诺夫说,围着桌子而坐的寡头们“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普京是不是要重新全盘提出90年代俄罗斯战略行业如何私有化的问题?
卡西亚诺夫说,会后他去普京办公室见他。“我天真地以为,总统并不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交易的细节。我说,‘你不该反应如此激烈,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对的。’”然而普京根本不听,坚持认为俄罗斯石油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有权增加自己的资产,这笔交易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卡西亚诺夫十分吃惊:“他开始援引连我这个总理都不知道的一些数字,对这件事他比我还熟悉。”'14'
为了预防普京暗示的报复,两周后霍多尔科夫斯基找到卡西亚诺夫,提交了一个方案。霍多尔科夫斯基说,他代表其他寡头建议通过一项新法。根据这项法律,20世纪90年代以廉价购得国有企业—如今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寡头应该向国家支付赔偿金,有点像是为这些企业资产的膨胀缴纳一次性税款。这笔意外钱款将用来建立一个特别基金,资助“重要的改革”。卡西亚诺夫对这一建议很感兴趣。政府可以得到额外的150亿~200亿美元用于修建新的高速公路、高速火车线路、电力网、机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卡西亚诺夫让霍多尔科夫斯基拟定一份法律草案,一周后草案就拟好了。卡西亚诺夫把草案呈送给普京总统,此后它便石沉大海。'15'普京已经开始思考惩罚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其他办法。
涅乌兹林记得从俄罗斯情报机构里的一位相识那里听到了令人不安的消息。“我获悉,一个直接向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和他的副手安德雷·佐斯特罗夫茨耶夫汇报的特别小组成立了,任务是针对尤科斯公司展开刑事调查,并监视该公司的经理人和股东。”
夏初,一个叫国家战略委员会的智库发表了一份题为“国家与寡头”的分析报告,由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贝可夫斯基执笔。人们认为他与国家安全部门关系密切。贝可夫斯基在文中提出,寡头正在悄悄策划一场政变,将国家杜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改写宪法,把霍多尔科夫斯基推上执掌实权的总理宝座,而将总统降为一个有职无权的人。
几天以后,在普京的年度记者招待会上,一位事先安排好的记者提了一个有关贝可夫斯基报告的问题。有备而来的总统令人胆寒地提起他如何对付自己的政敌:“我坚信,经商和从政已经分家……不同意这一政策的人要么已不存在,要么被送到偏远之地。”
普京有很多理由惧怕或厌恶霍多尔科夫斯基。两年半以来,霍多尔科夫斯基一直无视总统要寡头远离政治的指示。即使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自己的纯粹商业活动同国家安全部门也起了冲突。后者把国家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视为重要的战略资产,不应交由私人管理,更不能交给外国管理。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看法恰恰相反:私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更高。如果外国的参与有益无害,又何乐而不为呢?
2003年4月,尤科斯(当时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同意与阿布拉莫维奇拥有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组建一个资产达350亿美元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阿布拉莫维奇正是靠这笔交易买下了切尔西足球俱乐部)。霍多尔科夫斯基接着又迈出了灾难性一步,开始同美国的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谈判,向它们中的一家出售尤科斯公司的一大笔股权。卡西亚诺夫总理批准了这笔交易。然而俄罗斯国家安全部门怒不可遏。
2003年夏天,局势急转直下。6月,尤科斯的保卫部门负责人阿列克谢·匹楚金因谋杀罪名被逮捕。次月,尤科斯的控股公司梅纳特普集团董事长、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商业伙伴亚历山大·列别捷夫也遭逮捕。卡西亚诺夫总理马上予以谴责,指出以经济犯罪嫌疑的罪名逮捕企业家只会损害国家形象,令投资人望而却步。
涅乌兹林作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们甚至不屑于掩饰监视我们的车子。每天晚上上床时,我都准备好一个包,如果第二天凌晨5点他们来抓我,坐监狱所需的东西包里面都有。”他离开俄罗斯去了以色列。然而直到最后一刻,霍多尔科夫斯基仍然无视种种警告。
10月份,武装警察突击搜查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郊外开办的孤儿院,带走了该院的计算机。几天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李·雷蒙德来到莫斯科参加一场经济会议并与总统会谈。他似乎给了普京一个(很可能是错误的)印象,霍多尔科夫斯基计划向这家美国公司出售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控股权,而不是25%。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副手亚历山大·特默科承认:“像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可能是一个小股东。当然它会说,我们可以买25%的股份,但需要给我们一个购买控股权的选择。”
此时的普京似乎已经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日后英国石油公司的布朗回忆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前不久,我与普京的一次私下谈话中,普京措辞严厉地顺便提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人的气。’”
普京召见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季诺夫,要他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10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被逮捕。当时这位石油寡头去了西伯利亚,天真到竟然无视两天前收到的一份传真。传真由乌斯季诺夫签字,要霍多尔科夫斯基就“尤科斯石油公司纳税时存在的问题”向总检察长办公室报到。霍多尔科夫斯基乘坐的飞机正在新西伯利亚市加油时,全副武装的联邦安全局军人冲上飞机,给霍多尔科夫斯基铐上手铐领走。他即将因蔑视国家安全部门失去人身自由和个人财富。
震荡
一切含义尽在报纸的大标题中:“俄罗斯的一场政变”(《俄罗斯日报》)。《纽约时报》撰文:“俄罗斯头号富翁周末被逮捕后,随着俄罗斯的股票、债券和货币的暴跌,俄罗斯踉踉跄跄走向一场政治和经济危机。”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实业家和企业家联盟的同事发表了一个声明,谴责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今天俄罗斯的商家不信任执法机构及其领导人,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每天都受到这些机构的粗暴对待。当局犯的低级错误让国家倒退了好几年,人们不再相信当局所作的不允许扭转私有化成果的保证。”
莫斯科货币交易市场因汇率暴跌而暂停了交易。普京的办公厅主任沃洛申辞职。他的继任人梅德韦杰夫公开质疑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是否明智。“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采取的措施造成的后果将立即影响到经济……造成政坛上的愤慨。”'16'在一团混乱中,普京拒绝了几个寡头的求见,并要求停止他所谓的“歇斯底里和投机活动”,然后补充道(似乎他不过是个旁观者),法院逮捕一个人肯定不无原因。“在涉及执法机构工作的问题上,我不会见任何人,也不会做任何交易。”他说,政府的部长不应被拖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卡西亚诺夫总理讲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克里姆林宫想让他任命一个人。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一位将军维克托·伊万诺夫是普京的首席猎头顾问。他几次给卡西亚诺夫打电话,敦促他任命一个年轻人担任税务部副部长。卡西亚诺夫婉拒了,表示不明白为什么急于任命此人,并对他是否胜任这项工作表示怀疑。此人以前一直在圣彼得堡市的一家家具店工作。当时卡西亚诺夫不知道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是财政部第一副部长(也是普京在圣彼得堡的老同事)维克托·祖布科夫的女婿。2004年2月卡西亚诺夫被解职后,谢尔久科夫立即被调到税务部,负责调查霍多尔科夫斯基一案。两周后,他又被提升为联邦税务局局长。普京现在有了一个他可以信任的人收集针对自己敌人的最致命的证据。
普京的两副面孔
本章讲述的种种事件—禁锢媒体、建立“垂直权力结构”、在重要部门安插普京的密友、车臣战争、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麻木反应、驯服寡头以及打压霍多尔科夫斯基—对西方那些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和普京打交道的人来说不啻一帖清醒剂。向西方领导人伸出手并在国内推行值得欢迎的经济改革的这个人,同时也露出了他真实的一面,从而证实了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一朝是契卡,永远是契卡。普京的所作所为使西方一些人,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内有些人更加理直气壮。他们从一开始就主张对普京采取强硬立场。
英国的《观察家报》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看法,说现在对于普京是“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