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成功的方法1 >

第21章

成功的方法1-第21章

小说: 成功的方法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课程宪章》
进 90 年代后,法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重视,法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公布了《课程宪章》这一纲领性文件,强调法国今后仍坚持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编制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科体系进行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改革。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1。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一战后,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师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初等教育方面,德国废除了双轨学制,实行四年制的统一初等教育。以后又实施八年制的初等义务教育。
在中等教育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取消了中学的预备阶段;二是建立两种学校: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
在教师培训上,提出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学院培育。
在高等教育上,一方面坚持大学自治、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提出高等教育面向大众的思想。
这一时期的教育,有民族之一和国家主义的倾向。
2。《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1959 年,联邦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总》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和中等教 育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儿童均应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 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
3。《高等学校总纲法》
1976 年,正式颁布《高等学校总纲法》是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育方面的法案。其实质是保留了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美国教育的发展
1。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1918 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是民主观念的原则;中等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健康、掌 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 7项;改组学制,建立一个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学校系统。
(2)“八年研究”计划
1930 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研究大学与中学的关系问题。委员会制订了一项为期 8 年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该实验的主要特点有:参与实验的学校面广,有代表性;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实验学校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验主要围绕教育目的、教育管理、课程和方法等问题展开,揭示了中等教育的许多问题,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初级学院运动
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阶段为“高级学院”;同时课程也分两部分。
3。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1906 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
(2)《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1917 年,美国通过了以史密斯和休斯联合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史称《史密斯休士法》。主要内容有: 
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 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该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防教育法》
1958 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 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 
养科技人才。
4。20 世纪 60年代的教育改革
60 年代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5。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
(1)生计教育
(2)“返回基础”
6。20世纪8090 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80 年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年代。
(1)《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建议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
(2)80 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 21 世纪提出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 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该 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总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3)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五、 日本教育的发展
1。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教育敕语》
(2)《大学令》
2。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4。20世纪 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主要涉及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 
70 年代,日本还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小学初中教学大纲》、《高中教学大纲》等法规。
80 年代,1984 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 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 80 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 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 年的咨询报告最有权威性,提出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 
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加强道德教育和体 育;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六、苏联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19171930)的教育改革,是在“把学校从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彻底消灭阶级划分的工具”,“变为社会的共产主义改造的工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当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打破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确立无产阶级教育制度。大力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大体上采取了如下几项重大措施:(1)确立俄共(布)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建立无产阶级的教育领导机构;(3)建立新的“统一劳动学校”制度;(3)建立新型师资队伍;(4)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编写新教材。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教改措施。如大力扫除文盲,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等,并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和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干扰,苏联初期的教育改革也出现了某些偏差与失误。
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将教育和教养事业从宗教部门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决定》、《关于把各个部门的教学和教育机关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法令》、《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教育事业组织条例》。
3。《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1918 年,制订《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宣言》,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统一劳动学校;“统一”原则表现为学校类型是统一的,没有等级性;“劳动”原则表现为学校是进行综合技术劳动教育的,劳动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
4。20世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
(1)“综合教学大纲”
20 年代,苏联开始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调整和改革。在教育方面,苏联主要注重对学制的调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19211925年间,苏联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通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 
(2)“劳动教学法”
新大纲的主要特点是取消学科界限,将指定要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并以劳动为中心。在实施新大纲的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了劳动的教学法。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分组实验室制和设计教学等。30 年代,苏联工农业的发展向国民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5。20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1931 年8 月25日,苏联通过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也称为“9?5 决定”。成为 30 年代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苏联在第二次战争前基本上完成了扫除文盲的任务,各级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
(1)1958年的教育改革
1958 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 年限由 7 年延长为 8 年;将原来的 10 年制延长为 11 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 8 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 3 年, 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 和农村职业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人学。
(2)1966年的教育改革
1966 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 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7。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