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污点 >

第4章

污点-第4章

小说: 污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既有远道而来背着土货的农民,也有到村头地脑儿提着麻袋搞收购的二道贩子,还有躲过“文革”劫难在家中私藏古董的市井人家,更多的则是赶早来“捡漏儿”的淘宝市民,内也不乏颇有眼光的收藏家。由于这条街灯光晦暗,交易者行为鬼祟,个个腰间掖着私货,提溜着马灯手电照明,加之夜半人影幢幢,日出前即刻散去,遇到警察和文管会的整顿,这伙人全像幽灵一样,敛摊儿飘然无踪,一条街登时变得冷冷清清。由此被人称之为“鬼市”。如今,国家允许文物市场开放,这条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古董字画的经营者退市进店,规范营业,这里成了闻名遐迩的文物书画集散地,整日里人头攒动,生意红火。由此还带动了梁州城的旅游餐饮第三产业的发展,赫然成了本市经济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一到晚间,闲暇的人们常三五成群到这里淘货,这里更显得门庭若市。 
  

污点 四(2) 
此时,就在这条街的中段,一家书画店却早早地关张打烊,店门半开半掩。 
白舒娜在路边扎了车,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店门。奇怪的是,画店里竟空无一人,只有琳琅满目的字画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店主人郭煌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平时,白舒娜为了避人耳目,很少到这里来,因为有关她和郭煌的风言风语,甚至连彭彪都听到了,所以有很长时间,她未敢到店里光顾。 
由于郭煌不在,白舒娜有些惆怅,两眼毫无目的地在字画上逡巡。这里挂满了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的画作,由于这些画挂得久了,便一眼掠过,可突然她的眼睛像被蜇了一下,死死盯住了一幅新挂上去的油画。 
这是一幅模仿安格尔“浴女”式技法的裸体画,画面上一个出浴的女人简直像件羊脂玉雕,被镌在深黑色的背景中。朦胧的光线勾勒出她线条圆润的轮廓,被肩头半遮掩的乳防饱满而结实,乳投像一枚鲜艳欲滴的樱桃。只可惜这个丽人的面部被飞瀑似的黑发遮住,五官的线条显得朦胧而神秘。这画中人尽管清纯美貌,但还是有一处瑕疵:就在她背部的肩胛处长着一颗豌豆大的黑痣。白舒娜起初以为是油画家误留的墨渍,用手指一触,竟是特意画上去的。 
“这位女士,想买画吗?”有人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瓮声瓮气,把白舒娜吓了一跳。她马上意识到了是谁,回过头来,狠狠朝对方肩上击了一掌,嗔怒道:“吓死我了。”说完,一下子扑向对方的怀中,显得满腹委屈。 
郭煌长得相貌堂堂,可打扮得有些怪异。他长发披肩,留着胡须,穿一件大红大紫的文化衫,脸上带着讪笑。他慢慢捧起白舒娜那张小脸儿,猛然吻了她一下,才发现对方竟然泪光盈盈,便急切地问:“看你苦大仇深的样儿,出了啥事儿了?” 
“出啥事你也不会想到我。”白舒娜满脸幽怨,“这么多天连个电话都不打,烦我啦?” 
“看你说的,我最近忙得眼儿都绿了,在外面赶了一批画,一会儿还烦劳你这位馆藏专家给鉴赏一下。” 
“甭净说好听的,反正我这个人好哄,你说啥我都信。”白舒娜不依不饶,一副气呼呼的样子。郭煌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对方正死盯着那幅裸体画,眼光中闪着恨意。 
“这人是谁?” 
“你猜猜。”郭煌的眼角透着狡黠。 
“是你小姨?”白舒娜紧紧地绷着嘴,不无妒意揶揄道,猜想这定是郭煌的什么新交女友。 
“你可不敢胡说八道。我告诉你,这是秦馆长过去的得意之作,我拿来临摹的,看你想得歪到哪儿去了。” 
“反正你们画家没有几个正经东西,就好画光屁股的女人。”白舒娜恨恨地说,情绪却明显缓和下来。 
郭煌听了,心里暗暗有些好笑,对这个曾和自己有段恋情而终于成了别人老婆的少妇,他多少还是有点依恋的。旧时的恋人成了今天的情人,他又不能陷得过深。因而便解释道:“我能忘了你吗,真是的,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嗨,我要让你看看洒家这些天干了些什么。” 
说着,郭煌把她引到店堂后面一间狭窄的画室内。只见房间里一片狼藉,堆满了画具和五颜色六色的颜料,地上还污渍斑斑,活像一处手工作坊。随着白舒娜目光所及,她突然打了个激灵,用力揉了揉眼睛:因为她分明看到有几幅壁画的画稿放在墙角,其中一幅就是那件被秦馆长称为“东方维纳斯”的持扇宫女! 
“这东西,你——你从哪里搞来的?!”白舒娜的声音像断弦的琴一样走了调。 
“怎么啦?这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呀?”郭煌莫名惊诧地问道。 
“你不知道今天博物馆出了多大的事情,是塌天的大案子,十五件唐代出土壁画被盗!你郭煌吃了豹子胆了,啥钱你不能去赚,知道你掺和到啥事里去了吗?!” 
“你说啥?我这画和博物馆的藏品有啥关系?看把你吓的,我一不偷,二不抢,靠手艺挣钱。你啥时候也成了警察了。” 
“郭煌,我可不是给你开玩笑,这样本到底是谁给你的,这可是蹲监狱、掉脑袋的事儿呀!”白舒娜变得心急如焚,“是不是秦……” 
郭煌将手一挡,捂住了对方的嘴巴:“你不要问,说了你也不认识。”白舒娜听了这话,反而更为担心了。 
“这画的事儿你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赶快收起来,公安局正在里里外外查线索,就差掘地三尺了,你可千万不要惹上麻烦。” 
 

污点 四(3) 
郭煌刚要答话,店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白舒娜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 
郭煌三步并作两步朝外走,打开店门时,只见门口立着一个装束考究、气质典雅的女人。 
“请问先生,能进来看看画吗?”女人声音悦耳,带着浓重的港台腔。她正是凌清扬。 
郭煌不认识对方,但似乎又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面。他一时把她当成一个曾到画廊来过的华侨,或者是日本人、韩国人,他本想和对方搭讪,只是碍于仍在屋内的白舒娜,因此把身子挡在门口,十分客气地说:“非常对不起,画店已经关门了,Excuseme。” 
凌清扬原本是准备进店的,因为她刚才推开虚掩的店门时,一眼就瞥见了挂在墙上的那幅浴女油画,便要跨进门来,但看到主人明显拒绝的神态,立刻显得十分识趣:“哦,那就不麻烦你啦,顺便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风味餐厅什么的。” 
“噢,是这样。”郭煌顿时松了口气,指着巷口说,“从这里走出去,右拐再左转,就是有名的惠济河夜市,要吃的东西应有尽有。” 
就在这一刹那,两人的目光有了短暂的交流。画家的目光往往是极为敏锐的,特别是对于漂亮的女人。郭煌此时已经捕捉到对方那急不可耐的神情,就在自己半个身子遮挡住她的视线时,也未影响对方踮起脚尖从他肩头处盯住那张画。那眼神像发现了奇迹,惊讶而激动。但这眼光像暗夜中的萤火,瞬间便消失了。 
看着这个风韵绰约的中年女人离开画店,走出七八步,又转身向郭煌招了招手。郭煌觉察出了她留在脸上的遗憾。他想了想,决计不能轻易放跑了这个大主顾。 
吃了闭门羹,凌清扬并不在意,信步拐过巷口,豁然看到一片灯火沿河迤逦而走,叫卖之声鼎沸,一街两行的各式小吃摊,琳琅满目。诱人的香味伴着腾起的烟气扑鼻而来,这里便是有名的梁州夜市了。她对此毫不陌生,很快融入了食客的人流之中。 
凌清扬发现夜市旁边就是修葺过的惠济河岸,河畔垂柳婆娑,水中行着燃灯的画舫,灯影桨声,伴有笙乐飘荡,和这夜市摊位的灯盏浑然连为一体,她徜徉其间,就像走在梦中。看着支着大铁炉卖烤白薯的老人,用麦秸把儿插满糖粘山里红的小贩,从挑担里盛出一碗碗喷香胡辣汤的老板娘,还有那个扯着喉咙招徕吃客的卖烙饼裹麻叶儿的老太太,全都似曾相识。只见金黄色的锅贴在油鏊子上嗞嗞作响,煮成雪白颜色的羊肉汤冒着雾似的白气,炭火烤的缸炉烧饼黄焦酥脆,切成飞薄钱片儿似的酱牛肉,悬吊的桶子鸡金灿灿、油光光,散发着醇郁的香气。还有勾得她馋涎欲滴的灌汤小笼包子。这种小笼包子做得玲珑剔透,馅大皮薄,灌汤流油,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是梁州的一道名吃。早年凌清扬只身去美国,曾一度靠卖小笼包子度日,所以听见叫卖,便觉得十分耳熟。 
“刚掀锅的小笼包子热哩……” 
周围各色的叫卖仿佛在应和着: 
“豆腐脑热哩……” 
“黄焖鱼热哩……” 
“咸烂哩兔肉……” 
“热烙饼,焦麻叶儿……” 
各式的叫卖带着悠扬婉转的拖腔,混合着各种香味蹿上夜空。凌清扬沉浸在其中,一时竟不觉得饿。最后,她终于在一个卖豆沫的小店停下来,因为她在橱窗里发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五香花生米。 
记得每次从寄宿的学校回到姑妈家,老人家每每会从一个密闭的玻璃瓶里倒出十几粒花生米,悄悄地放在书桌上,或者撒在凌清扬正在看的书本上。有时,是等她临返校前,姑妈神秘兮兮地用白纸包上一小包塞在她的手心里,花生被自己一粒粒地慢慢咀嚼,里边浸透着花椒、大料和五香粉的混合味道,顿觉香气满口。可每次当凌清扬向姑妈多要几颗时,她就会颤巍巍地摇头说:“唉,没有了,没有了。”这是姑母怕邻居家的小外孙偷吃,专门为她藏起来的。那时这种五香花生米也极不好买,乡下人像贼一样偷偷摆在街上卖,被警察抓到,秤杆子马上会被折为两段。 
凌清扬要了碗豆沫,买了一碟儿花生米,坐下来刚要品尝,蓦然发现桌子对面灯火阑珊处的一座古宅,宅院门楼破旧残缺,瓦片像钝刀刮过的鱼鳞,瓦棱上长着苍老的瓦松,像是蹲伏在地的一头怪兽头上的毛发。古宅的背后隐隐可以看到那座黑黝黝的白云塔。 
古宅的门前,有一个卖炒凉粉的小吃摊,可能因为刚开张,吃客还不多。凌清扬突然看到刚才画店里见到的那个男子,身背着画夹,要了碗凉粉,一屁股坐在马灯下边的小桌上,呼呼噜噜吃得津津有味。凌清扬走了过去,也要了一份儿凉粉,端到了对方的面前。郭煌一抬眼,故作突然认出对方的样子,连忙有礼貌地让座,并对凌清扬说,他每天都要这个时候出来,趁着吃饭,勾几幅市井草图。 


污点 四(4) 
“我要感谢你给我介绍这样一处美食街,真不愧是‘东奔西走,吃在梁州’啊!”凌清扬一边说,一边要过了对方的画夹,打开来看,画的竟是眼前的古宅院。 
见凌清扬对自己的画兴致盎然,郭煌便打开了话匣子,刚才邂逅的陌生感完全没有了。 
郭煌毫不在意地一边和她攀谈,一边端着酒杯自斟自饮。由于他料定对方应该是撞在自己网上的一条大鱼,因此谈兴甚浓: 
“你知道这座宅子的来历吗?” 
“刚听人说的,这是清代一个格格府。”凌清扬佯装不知。 
“我问的是它坐落在什么位置上。” 
“我知道白云塔周围有几个朝代宫殿的遗址,一不小心就会踢出唐朝的陶俑、宋朝的瓦片儿来。” 
“确切地说,这座格格府下边,还埋着明代的周王府,这周王府的旁边呢,还埋有一处历史上有名的建筑。” 
“是宋代的御街桥吧?”凌清扬脱口而出。 
“对,就是宋代梁州八大景之一的御桥明月,真想不到你对我们梁州历史这么了如指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