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42章

中国道教-第42章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晋末年以来,杨羲及许谧,许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经诀,在江东已广泛流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多有散失伪谬。南朝宋齐时道士顾欢,曾对杨、许旧籍进行过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谬误。陶弘景以顾欢《真迹经》为蓝本,参考自己搜访所得之上清经诀及有关见闻,加以增删改写,注解诠次,遂成《真诰》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东晋以来《上清经》出世之源及传布过程,杨羲与二许之家世生平等,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隐诀》一书,是一部抄撮诸《上清经》中有关方术秘诀,专论上清派养生登仙之术的重要著作。该书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来上清派思神内视及导引、按摩等内修养生之术,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真灵位业图》乃系陶弘景构造道教神仙谱系之著作。该书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
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医药学是与道教养生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陶弘景精通医药学,主张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撰有《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为著名。陶弘景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方法。书中并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性状、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饵炼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502~519)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
注:
①②《南史》第6册1897页,1899页,中华书局,1975年

孟景翼 
孟景翼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佛道辩论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字辅明(或曰字道辅),平昌安丘(今属江苏)人。一说吴兴人。性至孝。在南齐(479~502)时,应文惠太子〃召入玄圃,众僧大会〃,竟陵王子良〃使景翼礼佛,景翼不肯。 
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云:〃《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一为之妙,在佛曰'实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旷劫诸圣,共遵斯一。老释未始于尝分,迷者分之而未合。亿善遍修,修遍成圣,虽十号千称,终不能尽。终不能尽,岂可思议〃!①足见,孟景翼是为调和佛、道矛盾,主张二教〃归一〃的。另据《三洞群仙录》载:〃齐竟陵王盛洪释典,广集群僧,与景翼对辨二教邪正。景翼随事剖析,辞理无滞〃,〃蔑以加焉〃。可知,当时景翼与僧人辨佛道是非,是相当激烈的。
梁天监二年(503)置大小道正。景翼〃时为大正,屡为国讲说〃。天监四年,建安王伟(他〃崇信佛理,尤精玄学。〃)
于座问曰:〃道家经教科禁甚重,《老子》二篇,盟誓乃授。岂先圣之旨,非凡所说耶?〃景翼曰:〃崇秘严科,正宗妙化,理在相成,事非乖越。〃②以上所述,表明孟景翼精于道教教义,时人称之为大孟。
注:
①《南史》第6册1879页,中华书局,1975年
②《太平御览》第3册2973页,中华书局,1960年

孟智周 
孟智周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丹阳建业(今江苏江宁县境)人。在南朝宋(420~479)时于崇虚馆讲说《十方忏文》。①智周〃多所该通〃,曾作《老子经通题目》云:〃千二百《老子》,此即其数千二百,《老子》自别有经也。〃又云:〃后学所成伯阳是也,故知伯阳尊号始乎隆周也,此号隐显难可详究矣!〃②可见,在南朝时对老子其人、其书已是〃难可详究〃的课题。又作《老子义疏》五卷(或称四卷)、《道德玄义》三十三卷,均佚。唐末杜光庭概括诠疏笺注《道德经》各家意向时,列梁朝道士孟智周为〃明重玄之道〃。③ 
梁静惠王请智周讲道。光宅寺僧法云来赴。〃发讲,法云渊解独步,甚相凌忽。及交往复,盛其词辩。智周敷释焕然,僧众叹伏之〃。④时人称之为小孟。
注:
①②③④《道藏》第24册877页,第25册355页,第14册340页,第25册30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远知 
王远知(530~635)为隋唐著名道士。一作〃远智〃。字广德。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徙扬州(今江苏江宁南)。其祖景贤为梁江州刺史,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少聪敏,博综群书。弱冠师事宗道先生臧矜。道书说他曾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南朝陈宣帝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隋开皇十二年(592),晋王杨广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乃出山谷,旋复还归。大业七年(611)炀帝杨广遣崔凤举迎请,见于涿郡之临朔宫,炀帝亲执弟子礼,请教神仙之事。后于京师洛阳置玉清玄坛以居之。唐高祖以其曾密告符命,授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武德(618~626)中,唐太宗为秦王时,与房玄龄微服谒之,从其受三洞法。太宗即位后将加重用,远知固请归山。据《旧唐书·王远知传》称,太宗李世民曾降诏书云:〃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 
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还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乃诏洛州资给人船,并施法服。贞观九年(635)又于茅山为其造太平观(《旧唐书》作〃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观未毕,即逝世。调露二年(680),追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中宗嗣圣元年(684)又赠金紫光禄大夫,改谥升玄先生。唐玄宗时,令道士李含光于太平观造影堂,写真像,以旌仙迹。其弟子以潘师正、徐道邈等最著名。《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谓其著有《易总》十五卷。

孙思邈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成玄英 
成玄英为唐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子实。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生卒年不详。贞观五年(631),唐太宗李世民召其至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