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育儿百科 >

第112章

育儿百科-第112章

小说: 育儿百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为上午8点至下午1点;日本的保育园归厚生省管辖,一般招收0~6岁的幼儿,实行日托式保育,一般为上午8点至下午5点)的用地及房间的面积都很狭小,有时少数教师必须照看众多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最简便的做法就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 
为了让3~4岁的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活力,就应该尽量让他们到户外活动。例如可以选择园外禁止汽车通行的地方进行园外保育。还有,夏天不要因为害怕发生事故就不让孩子在水池戏水。 
有的保育园的庭院狭小,孩子只能被关在拥挤的室内,不许在走廊奔跑、不许爬上窗台、不许从椅子上往下跳,这种完全生活在禁令中的孩子们,简直就像被拘禁在强制收容所,这完全是大人们利己主义的表现,压抑了孩子们对自由游戏的渴求,可是居然还有人美其名曰培养“自制力”。其实,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为了团结同伴,愉快地游戏,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任性而为,这
种“自制力”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心理上的压力。 
孩子疲劳时,情绪也会不佳。为了让孩子精神饱满,一定要设置午睡室,让他们午后小睡1小时或1个半小时。 
453。让孩子学会自理 
教师不应强迫孩子养成某些习惯,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为实现某个快乐的目标的努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生活自理。饭前轮流洗手,然后自己主动地对号入座,带上围嘴,自己用羹匙或筷子吃饭,饭后轮流漱口。为了培养孩子养成上述习惯,好吃的配餐就成为快乐的目标。老师要牢记每个孩子对每种食品所需的数量,做到“按需分配”,以使所有的孩子能在相同时间内进餐完毕。如果平均分发,饭量小的孩子总是落在后面,逐渐就会厌食。从教育角度上看,与其矫正偏食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吃他喜欢的食物。 
穿脱衣服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能力,要让母亲换掉扣子太小或系带的衣裤。如果穿衣脱裤速度很慢,跟不上大家,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多数孩子能解开下面的扣子,但解不开最上面的扣子,这时教师可以帮忙,快到4岁的孩子也可以让同伴帮助系上最上面的扣子。 
到3~4岁,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东西顺利地放入自己的柜子里了,这时要让他区分放玩具和教科书的地方,养成用完之后放回原处的习惯。夏天在泳池里玩耍后,要鼓励孩子们自己擦干身体。午睡时无论如何睡不着的孩子,只要不影响其他孩子,可以让他安静地做点什么,或者带他去其他房问听故事。 
排便方面,每个孩子都:要学会明确表达去卫生间的意愿,多数保育园规定了大小便时间(9点半、11点、13点、15点)。夏季,让孩子自己解开裤子去卫生问,有必要在便池的构造、卫生问的门、去往卫生间的通路的修建上花些工夫,力求安个方便,让孩子们1个人安心地排便。对于在家里用惯了洋式坐便,没有蹲便经验的孩子,开始时保育员要陪着他,让他消除恐惧心理,逐渐习惯保育园的卫生间。孩子大便后,未必能很好地使用手纸,所以还要检查一下。 
454。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孩子需要释放体内产生的旺盛精力,发泄方式因人而异。3岁孩子与60岁巨匠在创作中都会获得同样的喜悦,这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既释放了体内的能量,又充分地展示了自我的个性。教师没有必要期待3岁的孩子完成某种像样的作品,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能持续地进行游戏的场所,让他们把积蓄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 
认为3岁的孩子只能玩“模仿游戏”,这纯属偏见。3岁孩子的各种各样创造活动,有的模仿平时生活,有的模仿电视广告,这些是大人了解的,但是他们同时拥有成人知之甚少的幼儿世界。比起被生活拖累、对任何事情都司空见惯的成人,3岁的孩子更能以新鲜感觉来看待世界。大人虽然还不能完全了解幼儿世界,但是却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想像的世界长期保持下去。 
童话是成人为孩子们的想像世界提供的有限的帮助,有些孩子会被童话吸引。也有不太喜欢童话但是喜欢唱歌的孩子,他们通过旋律宣泄过盛的精力,创造他的想像世界。哼着曲调,拿着蜡笔或油笔涂鸦的孩子,通过色彩和线条释放他的“能量”,在他想像的世界中遨游。通过身体活动来发散精力的孩子多喜欢跳舞,在手舞足蹈中体验想像世界。 
为避免3岁孩子之问发生争抢现象,应该准备相当数量的玩具。例如:小汽车、小电车、小喷气式飞机、踏板车、布娃娃、绒毛动物以及过家家玩的道具等都是任何孩子的玩具箱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还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画册,如果数量太少孩子就会看腻。 
为了全面拓展3岁孩子的创造力,仅开展室内游戏活动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户外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的旺盛精力通过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充分地释放。不过日本的保育园和幼儿园在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方面投入不够,往往是由于庭园过于狭小所致。 
即使在室外做“模仿游戏”,其内容也比室内丰富得多。把碗里装满沙子,做“吃饭”的游戏,要比手拿空碗假装吃饭更生动有趣。在户外,孩子们乘坐木制小汽车也比室内的纸箱子有趣多了。除了冬季外,3岁的孩子能集中精力地玩30分钟沙子。夏季还可戏水,3~4岁的孩子用的泳池,水深可至膝部。庭院里只有滑梯、圆形攀登架还不够,还要准备小山、肋木、原木、婴儿车、球、云梯、平衡木、秋千等等。户外活动,场所宽阔,备有大型娱乐设施,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们为了尽兴地玩耍,就得大家携起手来互相帮助。 
如果对3~4岁的幼儿统一要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的教学活动,那么3岁的孩子往往就会跟不上。但在户外活动中,3岁的孩子就能够和4岁孩子一起玩沙戏水。他们根据各自的能力、兴趣进行“不同分工”,协同游戏。所以,如果必须混合保育的话,就尽量以户外活动为主,但需备有娱乐设备。缺乏娱乐设备的保育园,即使给那些不能掌握孩子个性的教师提供“课程计划表”,对于拓展孩子的创造性也无济于事,当然,保育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教师应当了解3~4岁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并以此为目标来制定计划。为了制定出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计划,教师们应该开会研究,以去年的成绩为基础,也要参考一下其他的保育园、幼儿园的“课程计划表”,根据本园情况进行取舍,更要重新研究园内的每个娱乐设施。充分考虑使用哪些材料和设备才能实现既定目标。那种将保育园杂志所刊载的“本月课程计划”抄写下来,贴在墙上的做法根本没有意义。那些已经制定好的保育计划,多数用于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为了不让领导感觉幼儿保育是玩游戏,所以只好把1年、1月、1周及1日的计划写得满满的,这种表面文章用于向政府报告或许还可以,但对孩子的成长却很不利。较好的计划表应该可以随时更改内容。填写内容可以包括当地的产业、风俗习惯、天气情况,还应该列有班级孩子的年龄、各自的疲劳度等等。另外,还要考虑教师的爱好,发挥教师的特长。因为教师也是在发挥其创造性才能的时候,才有朝气和魅力。那种无视现实保育条件,力求保育计划系统化的做法,将会扼杀孩子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施教的同时也在提高自我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创造出个性化的、切合实际的、优秀的教育方法。 
庭院飞来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孩子们的注意力瞬时全都转移过去了,这时,
不要批评孩子,要针对这只罕见的鸟即兴地上课。不然,怎么能教给孩子创造的方法呢? 
455。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 
3~4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基础。为了实现进一步独立,应该让他们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并不是多汇单词的问题,而是要把他培养成敢于发表自己主张的人。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用形形色色的禁令束缚孩子,他就不愿主动发表意见;如果班级有个孩子王,看管孩子比老师还厉害,那么孩子也会不敢发言。要想让孩子自由地发表意见,必须让孩子对老师持有百分之百的信赖。对孩子体罚的老师只会让人恐惧,不会让人信赖。和老师相处非常快乐,孩子就会喜欢去幼儿园。为了使孩子与教师相互信赖,教师应该注意倾听每位幼儿的心声。要做到这点,老师应该把20多人的班级分成6~7人的小组,以创造让他们听、说的机会。例如,读书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围着看连环画,然后让他们叙述。“上课”最好在小房间进行。6~7人的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容易产生信赖和亲近的气氛。小组“上课”期问,安排另外1名老师带领班级其他的孩子自由活动。 
在加强师生之间关系的同时,幼儿的同伴关系也会得到增强,这是由于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结果。孩子之间说话会产生幼儿语。如果听到“幼儿语”教师就去纠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会话,用正确的语言同他们讲话,孩子就会模仿教师自然而然地放弃使用“幼儿语”了。 
孩子一过3岁,同伴之间就会相互交流想法。有时幼儿情绪激动,只顾自己说,却不注意听别人谈。这时教师就应介入,说“请好好听一听小明是怎么想的”、“小红,请把你刚才说的再讲一遍”,从而培养孩子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爱插嘴的孩子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能养成“听完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最初,有的孩子无论怎样也不肯面对教师讲话。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发现他十分擅长画画,那么就让说说绘画的内容,这时教师往往会发现他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创作是否具备艺术上的完整性并不重要,只要能释放孩子旺盛的精力,表现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就是有意义的创作。所以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不单单是凭借语言。 
456。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4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互相帮助。在自由活动中,他们能自然组成2~3人的小组。这个小组能否壮大,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有很大关系。孩子们只有在愉快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结为快乐的伙伴。例如,大家一起玩沙、嬉水时,不知不觉就开始互相帮助了。随着语言的发展,孩子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沟通彼此的感情,但是由于表现力不够强,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通过作品做到相互理解。如果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团结友爱,而仅仅教授语言,那不过是背诵台词,甚至容易使他
们流于虚伪。有好朋友以后,孩子心中逐渐会产生“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和朋友一起努力”的意识。可见密切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因为得到老师当众表扬,孩子更主动地做集体的值日工作。逐渐地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开始维护轮流交替的秩序,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发展的结果。但是认为孩子们天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