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 >

第3章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第3章

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蚰谷恕
  此刻,引狼入室的袁绍又该作何感想呢?
  没有史料记载袁绍的想法,但他与董卓确实有过一次正面冲突,起因则正是换皇帝。董卓虽然专横跋扈,也知道如此大事需要有人支持。袁家四世三公,袁绍的叔叔袁隗又是当朝太傅,董卓便把袁绍叫来商量。
  袁绍当然不能同意。
  于是董卓勃然大怒,以手按剑骂道:臭小子!天下大事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老子要干的事,谁他妈的还敢反对?你以为董卓的刀不快,是不是?
  袁绍也不含糊。他说:普天之下,难道只有董大人的刀快吗?说完,也拔出刀来,横刀长揖而去。24
  当天,袁绍就逃出京城,直奔冀州。
  我们同样无法知道袁绍当时的想法和心情。也许,这短短一个月的巨变开始让他成熟起来。至少,他应该明白了一点:在这个非常的动乱时期,门第名望等等都是没有用的,管用的只有枪杆子。谁掌握着枪杆子呢?军阀。把中央政府搞得名存实亡的又是谁呢?也是军阀。
  因此,无论自救还是救国,都得把自己变成军阀。
  事实上,袁绍就这么做了。
  从门阀到军阀
  袁绍成为军阀,是在他逃出洛阳的四个月后。
  四个月内发生的事情不少。刘协做了皇帝,董卓当了相国,并享有三项特权:拜见皇帝时可以不报姓名,上朝时可以不小步快走,上殿时可以不脱鞋子不解佩剑,叫“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可是当年萧何的待遇。
  可惜董卓不是萧何,做事也完全不讲礼义和章法。有人建议他重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他照办了,还做得非常爽快。比如荀爽,从一介平民升到三公之位,便只用了九十三天,简直就是坐直升机。
  士为知己者用,士族们看见了一线希望。
  董卓自己,大约也很得意。
  然而士族们很快就失望了,因为董卓同时又表现出野蛮暴戾的一面。他竟然放纵士兵闯入民宅,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滥杀无辜,而且只杀富,不济贫。洛阳城内所有的豪门富户,都成了他刀下的猪羊。
  诸如此类的罪行不可胜数,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看来董卓的土匪本性根本就改不掉,跟他讲道理谈礼法更是对牛弹琴,唯一的办法就是灭了他。
  东郡太守桥瑁(读如冒)挺身而出。他伪造了三公的文书,谎称皇帝和百官受董卓压迫无力自救,日夜盼望各地组织义兵共赴国难,拯救天下于倒悬。25
  结果一呼百应。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读如皱)、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组成联军,号称“关东义军”,指名道姓要讨伐国贼董卓。26
  董卓的噩梦开始了。
  当然是噩梦,而且让董卓恼羞成怒。因为讨董联军中有不少将领是董卓提拔任命的,比如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勃海太守袁绍等等,都是。27
  袁绍也是董卓任命的吗?
  没错。袁绍逃出京城后,董卓原本是要追捕的,却被名士周毖和伍琼劝阻。他们说,袁绍只是不识大体,其实胸无大志。与其逼他狗急跳墙,不如让他感恩戴德。袁家可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啊!
  董卓信以为真,便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28
  韩馥、孔伷、刘岱、张邈,同样也是周毖和伍琼建议任命的。所以这些人一起兵,董卓就觉得上当受骗,一气之下便把周毖和伍琼杀了。29
  如何对待士族,董卓已经完全没有了主张。
  虎口脱险的袁绍却被联军公推为盟主,成为反董力量的一面旗帜。也就从这天起,他由门阀变成了军阀。
  什么是门阀?什么是军阀?
  简单地说,阀,就是江湖老大。成为阀,当然因为有权势和实力,能够把持某个领域,或在某些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军阀、财阀、学阀、党阀,都是。
  不过最早的阀,是门阀。
  实际上“阀”的本义,就是功劳和等级。古代仕宦人家的大门外,通常都有两根柱子,用来张贴他们家族的功绩和经历。其中,标榜功绩的叫阀,在左边;标榜经历的叫阅,在右边。两根柱子合起来,就叫阀阅。
  除了阀阅,还有门望和门第。门望就是名气声望,门第就是贵贱等级。门望有高低,声望高的叫望族。门第也有高低,等级高的叫高门。门望(名气声望)、门第(贵贱等级)、阀阅(功绩经历),合起来就叫“门阀”。
  当然,只有望族和高门才能这么叫。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望族和高门?读书做官,而且世代做官。换句话说,门阀,就是世代为官的显贵之家。只不过,这官必须是读书读来的,不能是买来的,也不能是打仗打来的。靠武力而成为豪强,那是军阀。
  很清楚,门阀就是世代显贵的家族,军阀就是拥兵自重的集团。门阀靠门第声望,军阀靠武装力量。门第声望是斗不过武装力量的,所以门阀也斗不过军阀。门阀遇到军阀,那可是秀才遇到兵,除非他同时是军阀。
  袁绍的时代,便是如此。
  这并不奇怪。门阀成为阀,是因为垄断仕途。军阀要成气候,则必须中央政府垮台。中央控制不了地方,豪强就称霸;文官治理不了国家,军阀就横行。这时,差一点就成为统治阶级的士族,便只能交出统治权。
  大小门阀如袁绍者流,也只能去做军阀。
  这样的军阀当时很是不少。其中既有朝廷派到各地的州牧、刺史、太守,也有被称为“豪霸”和“豪帅”的土豪劣绅。他们有的在地方上称雄称霸,有的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装,有的利用官职实施割据。比如袁绍和袁术,就是门阀兼军阀;刘表和刘焉,则是宗室兼军阀。
  袁术字公路,是袁绍的弟弟,司空袁逢的儿子,当然是门阀。刘表字景升,刘焉字君郎,都是鲁恭王之后,当然是宗室。他们也都招兵买马占地为王,当然是军阀。
  实际上刘表和刘焉也都是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焉是益州牧。朝廷把他们派到这两个地方,原本是希望保卫中央的,结果却被他们经营成了独立王国。30
  关东联军中的各路诸侯也如此。他们的起兵,名为讨董卓,实为抢地盘。因此加盟以后,或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或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或心怀鬼胎混水摸鱼,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没有一个当真救国。
  比如冀州牧韩馥(读如腹)。
  韩馥本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因此袁绍逃出京城就直奔冀州。然而韩馥却派了兵去监视,害得袁绍动弹不得。直到关东联军成立,袁绍才得以行动。
  其实韩馥对于是否参加联军也举棋不定。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三公名义的书信传到时,韩馥居然问部下:我们是应该帮袁绍,还是应该帮董卓?谋士刘子惠说:我们兴兵为国,讲什么袁绍、董卓!弄得韩馥面红耳赤。31
  这样的货色,怎么会去打董卓?
  其他人也不会。
  结果是什么呢?是那边西北军还在肆虐,这边关东军已经火并。先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后是勃海太守袁绍干掉了冀州牧韩馥,然后再是袁绍和袁术互相拆台。袁术的做法,是联络北方的公孙瓒钳制袁绍;袁绍的办法,则是联络南方的刘表对付袁术。双方都使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而他们居然还是兄弟。
  这下子,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帝国变得更加动荡,门阀的天下也变成了军阀的天下。董卓,这个其实并不想当军阀的军阀,让很多人成了军阀。
  国难当头,民不聊生,被民脂民膏养肥的那帮家伙却还在鹬蚌相争,这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于是,有一个人终于站了出来,决心以一己之力担负起天下的兴亡,高举义旗,讨伐董卓,匡复汉室。
  我们知道,他就是曹操。
  曹操出手
  曹操其实是最早起兵讨伐董卓的人,时间是在董卓废立皇帝之后三个月(中平六年十二月),地点在己吾(今河南宁陵),人马五千。当然,这是因为他散尽家财,并得到陈留孝廉卫兹的赞助。32
  然而关东联军中,却没有他的一席地位。
  这并不奇怪。曹操不是士族,反倒出身于士族最憎恶和蔑视的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他也不是军阀,五千人的小部队实在不足为道。他甚至没有一官半职,奋武将军的头衔是袁绍所封,还是代理的。33
  所以,关东联军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只有济北相鲍信另眼相看。鲍信对曹操说:当今之世,能够总揽英雄拨乱反正的,就只有足下了。足下是受天启的啊!34
  鲍信没有看错,曹操的胸襟、眼光和谋略都远在袁绍之上。袁绍怂恿何进召董卓入京时,曹操就笑着说:宦官成为问题,责任本在人主。即便要治他们之罪,也当诛杀元凶。这是一个狱吏就能办到的,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于是曹操说:我断定袁绍会失败。35
  结果,不幸而言中。
  不过在联军组建之初,曹操仍抱有一线希望,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们出兵,甚至不惜以身作则,亲自率领小部队与董卓军作战,差一点就战死沙场。幸亏堂弟曹洪把马让给他,这才得以脱身。
  然而怎么样呢?
  曹操回到酸枣大营,却只见关东军十几万人日日酒会夜夜笙歌。曹操悲愤地说:我等以道义起兵,却迟疑不敢前进。如此失天下之望,我为诸君感到羞耻!36
  可惜还是没有人听他的。
  当然,也没人感到羞耻。
  盟主袁绍却在与韩馥谋划另立皇帝,选中的人是幽州牧刘虞。这就跟董卓没什么两样了,因此被曹操严词拒绝。曹操说: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幼主微弱,正待救援。诸位尽管北面(幽州),我自西向(长安)!37
  刘虞自己也严词拒绝,袁绍和韩馥这才作罢。
  鲍信则对曹操说,袁绍简直无异于另一个董卓。既然力不能制,那就避其锋芒,另谋发展。38
  曹操也终于明白,世家大族徒有虚名,门阀根本就斗不过军阀。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实现理想。因此,他决定先把自己变成军阀,然后再来收拾山河。
  那么,曹操又是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的?
  略地,募兵,屯田,招贤。
  地盘当然是打下来的。第一块是东郡,第二块是兖州。有了东郡,曹操就是太守;有了兖州,曹操就是州牧。地盘也有了,官位也有了,事情就好办了。
  然而代价也很惨重,因为兖州牧的职位虽然由地方士绅推举代理,地盘其实却是从黄巾军手中夺过来的,为此还搭上了鲍信的一条性命,连尸体都没能找到。曹操只好用木头刻了鲍信的形象,痛哭一场安葬。
  意外收获也有,就是原本聚集在青州,现在投降的黄巾军。曹操选其精锐编成队伍,号称“青州兵”。
  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曹操面前,那就是军粮和军饷。袁绍等人的做法,是“饥则寇略,饱则弃余”,也就是饿了就抢老百姓,饱了就把粮食乱扔。结果是什么呢?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如此难题,对曹操是一个考验。
  曹操的办法是屯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