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奠基者-部长与国家 >

第3章

奠基者-部长与国家-第3章

小说: 奠基者-部长与国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卫士长快步随毛泽东进了房间,待他躺下后迅速回到值班室给周恩来办公室摇去电话。

这一天午前两个多小时发生在丰泽园内的事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知道。后来有记载的史料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可靠的推测:二位共和国领袖一起研究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后来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件大事基本上是一个主题:中国的石油问题和中国石油部部长的人选问题。

毛泽东已经是很着急了。这时期农村人民公社的问题已经够他老人家操尽心了。时而不可遏的风起云涌,时而因不可遏的风起云涌所出现的一桩桩一件件出格离奇的事让他思绪兴奋而忧虑:他在河南视察时说了句“还是人民公社好”的话后,一夜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了千万个各式各样的“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成了当时中国的一阵狂热的社会风潮。

但工业的形势尤其是石油工业的形势令毛泽东极不满意。因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工业部没有完成任务。

早在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党手中夺取全国政权前夕的最后一个革命圣地西柏坡时,毛泽东一方面指挥百万雄师追穷寇,另一方面已经着手谋划新中国的建设大业了。当共和国国体确定之后,剩下的全部问题就是怎样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富强的事。怎么建设?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模式真的值得效仿,二三十年的历史竟然把一个旧世界彻底摧毁后又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机器和人民富裕的日子。苏联搞建设的模式自然在毛泽东印象中留下深刻的影响。但毛泽东是个绝对不愿以一种模式照搬照抄别人东西来建设自己国家的领袖,尤其是通过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苏联人那种强加于人的思维方式早已令毛泽东生厌。他在思考未来新中国建设采取何种建设路途时,已经悄悄将某些注意力盯住了太平洋彼岸的那个仅靠二三百年历史便迅速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合众国?!喔,那么意味深长的国名!了不得啊,华盛顿的军事天才与治国大略,杰克逊的《独立宣言》,还有林肯的就职演说,简直令人如痴如醉。那才叫领袖!才叫缔造国家的伟人!

伴着猩红烟蒂,毛泽东坐在石磨旁的小木凳上,读完列宁和斯大林的一本本建设国家的著作同时,打开了一本本美国建国历史科教书……他在阅读中吃惊地发现了这个新兴帝国近百年迅速崛起的奥秘:石油!石油!

难怪前些日子在中共中央通过秘密渠道向苏联讨教建设国家经济的方略时,斯大林捎来话说:英国和欧洲人走向强大的秘诀是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而美国崛起的经验证明石油是工业化革命真正使国家经济超越常规发展和社会飞速前进成为可能。

石油,石油是什么东西?

卫士长李银桥过来给毛泽东端上一壶开水,见毛泽东口中喃喃地念叨着,便凑过话:“主席,石油是不是石头里流出的油?”

毛泽东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不错不错,石油就是石头里流出的油!”

李银桥说:“可石头里哪能会流油嘛?”

毛泽东站起来,将手中的书本往石磨上一放,说:“石头当然能流出油喽!而且还能流很多很多的油喔!你没见我们在延安时上延长那个油井那里参观看到的那黑乌乌的油?”

李银桥想起来了,说:“那是洋油,能点亮马灯的洋油。”

毛泽东点点头又摇摇头,似答非答地:“帝国主义害死我们中国人喽,洋油洋油,连我们自己的石头里流出的油也给叫成洋油喽!”说完,一脸怒气地走出小院子,向附近的小山坡走去。

卫士长着急了,迅速拿起毛泽东搁在小木凳上的外衣,随后而至。

小山坡上,毛泽东神情严峻地在思索着,口中仍然喃喃着:“洋油洋油,中国人用洋油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李银桥看着毛泽东一脸凝重的神情,觉得不便再打扰,便退到一边。可有一个问题他实在不明白,便又忍不住上前请教毛泽东:“主席,你刚才为啥又把洋油说成是石油?这石油跟洋油是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转头向自己的贴身卫士“嗯”了一声,解释道:“外国人把石头里流的油叫石油,而我们中国因为没有石油却把从国外买进来的油说成了‘洋油’。”

“其实,这石油的发明权是我们中国人的。我们中国也是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之一。”毛泽东左手叉在腰际,右手向前一挥,用其浓重的湖南话说道:你不是也晓得我们延安时有个延长油井嘛!那口井就是宋代一个叫沈括的科学家发现的。1080年时,他被宋朝皇帝派到延安任经略使,负责陕北的军事防务。其间,沈括对延长一带的石油就亲自作了认真的考察与研究。他认为这种生在石头里的油类“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汩汩而出”,与其他油类不同。于是他称其为“石油”。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提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的科学论断。因此沈老先生堪称中国石油地质第一人,这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也是空前的。

那时的李银桥跟随毛泽东已有两三年了,但他又一次被毛泽东的满腹经纶所折服。

“那为啥我们还要用洋油,不自己让那个沈……沈刮多刮点油出来?”李银桥问。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是的喽是的喽!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多‘刮’些出来,把‘洋油’扔到它太平洋去!”毛泽东最爱别人听他谈古论今,于是李银桥又像听天书似的从毛泽东口中听得我国古人怎么开采石头里流出来的油的故事——

沈括应该说是第一个把石头里流出来的油称之为“石油”的人。而发明开采石油关键技术的钻井工艺,我国更应是世界上的先驱。据《华阳国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能识齐脉(即地质——笔者注),穿广都盐井……”又据《水经注》记载:“江水东以广都县,李冰识察水脉,穿凿盐井。”这就是说,在公元前250多年前,先人李冰在四川就用当地百姓汲卤煮盐的经验,凿井煮盐,而煮盐用的燃料就是天然气。“火井”是当时蜀人对天然气井的称呼。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盐井与火井往往同在一起并存与发展。汉时,四川的井盐生产已相当发达,故这“天府之国”还有“火井之乡”的美誉。其四川火井开凿最早、名气最大的要数临邛火井了。西汉《蜀王本纪》记载:“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又据《华阳国志》记述:“临邛县有火井昏夜之时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在经历西汉东汉朝代,再经公元600—800年左右盛唐时代,四川钻凿火井、盐井已遍用各地,达60余个县地。其井浅的几十尺,最深的有仁寿县的800多尺。而这几百年的掘井采盐采气的盛行,也使得钻井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宋朝,我国的钻井技术,像四川那儿已经用上了成械冲钻凿——即闻名于世的“顿钻”的前身。后在清朝中后期,这种人工的械冲钻凿的钻井,创造了世界钻井史上的奇迹。1853年(清咸丰三年)在四川省自贡市钻凿的“焱海井”,井深1000。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钻凿超千米的深井!这口井以生产天然气为主,兼产卤水。至今仍日产天然气1000多立方米,盐2000公斤左右。1988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此井为“世界钻井之父”。

“唉,斯时已去,我们却落后了!落后了啊!”毛泽东对天长叹一声。

李银桥见景,有些着慌地一边给毛泽东披上外衣,一边小声说:“主席,都怪我刚才问多了……”

毛泽东摇摇头,口气缓和了许多:不,莫怪你。我是在想一个大问题喔:老蒋在南京呆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们也很快就要进城,放下枪杆子搞建设去了。可要搞建设就得用大机器,这大机器可不像我们红军战士吃草根树皮就能转动得起来的,它可是要喝“洋油”才能动得起来的呀!而现在我们的同志多数跟你一样连“洋油”为何物还都不怎么知道,那我们以后搞建设要受多大的限制啊!

李银桥看到毛泽东心情沉重的样子,想找个话题有意让毛泽东轻松轻松,便脑子里闪出一件曾经听贺龙司令员说过的故事:主席,我听说贺龙司令员手下有位战将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在缴获小鬼子时看到了敌人扔下的几桶机油,就以为是可以做炒菜的油便拿回部队去让炊事员用了,结果吃了这油炒出来的菜,拉得一塌糊涂哎!

毛泽东一听,立即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这事我听说过听说过。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李银桥摇头:“贺老总没说是谁。”

毛泽东说:“是三五八旅的政委,叫余秋里。”

李银桥想了想:“是不是那个独臂战将?”

毛泽东点点头:“正是他。此人不简单喔!我把蒋介石的几百万旧军队打败并收归到了我们人民解放军队里来。就是此人帮我解决了改造国民党旧军队的一个大难题喔!”

李银桥问:“你说的就是在延安时向你汇报新式整军经验的那个人哪?”

毛泽东以欣赏的神情又一次点头:“是他。我的那篇《西北新式整军运动》文章里,讲的就是他的做法。彭老总也是很喜欢此人的喔,现在正让他带部队跟胡宗南干仗哩!”

“报告主席,傅作义将军一行今天中午前要到西柏坡来。周副主席请你做好接见的准备。”中央办公厅杨尚昆这时过来向毛泽东报告。

毛泽东一听,满脸喜色地:“好嘛!我可是已经等傅将军多时了。走,中午我请他吃饭!”

回小院的路上,杨尚昆悄悄问李银桥:“主席跟你在说什么呢?”

李银桥小声告诉他:说“洋油”的事。

杨尚昆茫然地:“洋油”?

李银桥说:主席说,我们快要进城了,以后搞建设可少不了“洋油”!

杨尚昆笑了:主席已经在谋划新中国建设大业了。

是的,新中国建设早已在毛泽东的心中酝酿,而告别“洋油”的事更是毛泽东在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后一心想做的一件紧迫的大事。一生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在进城后有了更多的方便阅读各种书籍,解放初期那些年中,他让秘书田家英从北京图书馆借过不少世界发展史方面的书籍。而在研究美国发展史时,毛泽东被西方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一个现象所吸引,这就是美国的“石油起家史”。

好嘛,原来他们是靠我们祖宗发明的掘凿盐井技术而发迹的呀!毛泽东翻着一本厚厚的美国工业史书,意外而又震惊。因为在他手中的那本书上,毛泽东看到了大洋彼岸那个刚刚摆脱英殖民地统治后进行本土革命时期所经历的那一幕为国家命运而求生的原始搏杀,是何等惊心动魄,何等富有传奇——

这段历史用中国人的目光看来,简直就是昨天的事——1859年8月27日,这个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毫无意义,那时我们这个东方帝国已经从世界第一强国开始衰弱,英国人借助鸦片一次又一次地逼着慈禧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金田起义后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