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邓小 平时代 >

第8章

邓小 平时代-第8章

小说: 邓小 平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离牌坊村二十里以外的广安县高级小学,由父亲出钱成了那里的寄宿生。14  岁时他又考入广安县初级中学。当邓小 
平 15 岁离开该校去重庆时,他在儒家经典以及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这些现代科目和写作方面,都已打下很好的基 

础。'1…3' 
一些进步教师提高了邓小平的爱国觉悟,1919 年他年仅 14 岁就参加了作为五四青年运动一部分的示威活动。 
这场运动的起因是西方各国领导人在凡尔赛联手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要把德国过去在山东占领的胶州半 
岛转交日本而不是归还中国。这激怒了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学生,他们于 1919 年 5 月 4 日走上北平(1949 年成为 
首都后改名为北京)街头,不但抗议西方列强不尊重中国,而且抗议中国政府颟顸无能,没有维护中国的利益。 
五四示威活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国内许多的大学和一些中学校园,在中国知识青年中掀起了了解世界大 
势的热情,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火焰。跟中国其他更为偏远的内地相比,广安与外界有着更多的接触,流经广安县城的曲 
江水面宽一百多米,通过另外两条河与 90 公里以外的重庆相连,从重庆乘汽船五日便可到达上海。早熟的邓小平也加 
入了这场运动,跟同学们一起走上广安街头游行示威。1919 年秋天,他还参加了重庆抵制日货的运动。邓小平对外部 
 
 
世界的觉醒与中国知识青年民族意识的萌生完全同步。从这一刻起,邓小平本人便与中国人努力摆脱洋人欺侮、恢复其 
伟大和强盛地位的事业分不开了。'1…4' 
邓小平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又因邓文明给儿子找到一个留学机会而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很多法国青年上了战场,一时造成工厂劳力短缺,于是招募了 15 万中国劳工赴法打工。当时西方各国几乎没有为中国 
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但也有例外:一些社会贤达在战前就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组织,希望能帮助中国学生赴法「勤工 
俭学」,他们可以一边打零工谋生,一边到大学学习现代科技。当时的中国人认为法国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国家,法 
国便成了中国留洋学生所向往的目的地。一个曾经留学法国的四川富商成立了一个基金,提供补贴,使川籍学生能够加 
入到赴法勤工俭学的计划之中。重庆成立了为期一年的预备学校,邓小平参加并通过入学考试,1919 至 1920 学年在 
那里作留学准备。这一年年底,有为数不多的奖学金到位,使一些学生得以赴法。邓小平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外语训练, 
未能通过法语考试。但他父亲邓文明花钱通融使他过了关。一个比邓小平大三岁的堂叔是他的同学,与他一起动身,在 
法国的头几个月里一直与他为伴。 
革命家的诞生枣法国和苏联:1920…1927 
1920 年,当 16 岁的邓小平登上一艘从重庆开往上海的汽船,开始他赴法之旅的第一段旅程时,他是 84 个勤工 
俭学的四川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旅途本身对他就很有教育意义。在上海逗留的一周,邓小平看到了洋人在他的国家 
如何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中国人。当经过改装的货轮「鸯特莱蓬」号驶往法国,途经香港、越南、新加坡和锡兰(今斯 
里兰卡)时,白人主子与当地劳工之间同样不平等的关系,也给邓小平和船上其他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学生于 10 月 19 日抵达马赛时,据当地报纸报道,这些学生身穿西装,头戴宽边帽,脚登尖头皮鞋;他们 
默默无语地呆在那里,但看上去很聪明。  '1…5'他们先乘车去巴黎,次日便被分配到一些中学接受专门的法语和其他科目的 
培训。邓小平等 19 人被安排到诺曼第的巴耶中学。 
从 1919 年到 1921 年,经中国主办人及法国友人的共同安排,大约有 1;600 人赴法勤工俭学。然而他们来的 
不是时候。1919 年,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法国青年人重返工作,导致法国就业紧张,通货膨胀严重。1921 年 1 月 12 
日,即邓小平和勤工俭学的同胞来到法国不足三个月时,由于为这项计划筹措的钱很快就变得入不敷出,四川的基金会 
与勤工俭学计划终止关系,3 月 15 日以后将不再为学生提供经费。 '1…6'法国政府建议巴耶中学想办法让计划继续进行, 
但校方说它也筹不到足够的钱。邓小平和 18 位勤工俭学的同胞于 3 月 13 日离开巴耶,三周后他在南部城市克鲁梭的 
施奈德公司枣法国最大的军械厂枣找到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 
此时,巴黎的中国学生也因无法继续求学而深感失望,到中国政府驻巴黎使馆前示威抗议,要求政府给他们想办 
法,因为他们是在为中国的未来学习科技知识。中国政府派驻巴黎的人说这是不可能的,法国警员也逮捕了带头示威的 
人。法国各地的中国学生为失去学习机会而义愤填膺,他们加强联系,建立自己的组织,抗议法国和中国当局。中国学 
生示威的一些领头人,如学生活动家蔡和森、后来担任了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的陈毅,因参加抗议而在 1921 年夏天被 
驱逐出法国。 
中国留法学生四处奔波,寻找辛苦低下的工作来维持温饱。他们看到法国的富商家庭过着优裕的生活枣这种生 
活是邓小平在中国从未见过的,而工厂的工人则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从事着长时间的繁重劳动。  '1…7'中国学生大多来自殷 
实之家,因学业优异而获选留学,都是些想学习现代科技以报效国家的英才。可在法国,他们只能找到连法国工人都不 
愿干的工作,在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工厂和矿山做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活。此外,中国工人最初多半只能当学徒,薪水 
甚至比普通工人还要低。 
尽管备受屈辱,这些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人却为中华文明而自豪,并将自己视为未来的领袖。他们成立了自己 
的社团,还分成小组,探讨中国政府为何如此软弱,世界为何变得如此不公平。这些小组的一些成员后来成了无政府主 
义者,但邓小平等人则寻求发动一场运动,推翻软弱无能的中国政府。 
邓小平来到法国时,十月革命已过去三年。在讨论小组中,他从那些好学的工友那里了解到更多有关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苏联的知识,这为他在法国生活时的见闻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欧洲帝国主义欺侮中国,资产阶级剥削工人, 
华工的待遇比当地工人还要差。需要一批精英组成先锋队,通过开展运动去改变这种状况。1921 年底,就在这些留法 
中国青年开始在工厂打工时,传来了中国共产党在同年 7 月 1 日成立的消息。这个党最初很小,1921 年它在国内只有 
 
 
大约 50 名党员,1922 年时也不超过 200 人。然而它的出现却对在法勤工俭学的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2 年在法 
国成立了一个组织,其成员称之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 年 11 月,学生领袖之一李维汉从法国火速回国, 
想让这个青年共产主义组织归属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这一请求得到了许可。 
1923 年 2 月,邓小平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宣布自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部 
分;周恩来当选为总书记。'1…8' 
邓小平在施奈德军械厂时,被分派的工作是用大铁钳把烧红的大钢块从喷着火焰的鼓风炉里拖出来。邓小平当时 
还不到 17 岁,只有一米五的个头,他干了三周便离职而去,回到巴黎另寻工作。(他的堂叔在施奈德又干了一个多月。) 
几周后,邓小平在巴黎一家生产纸花的小工厂找到一份临时工,后来又在小镇夏莱特的哈金森橡胶厂(当时它雇用了大 
约 1;000 名工人,大多都是外国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从 1922 年 2 月 13 日到 1923 年 3 月 7 日,除了短暂的 
中断外,他一直在这里上班,工种是加工橡胶套鞋,一份不太费力的活。经过短暂的学徒期后,邓小平像其他工人一样 
成为计件工,于是他学会了抓紧干活,并工作很长时间,一周长达 54 小时。他从工资中省出一些钱,又从父亲那里得 
到一点钱后,于 10 月 17 日辞去工厂的工作,想办法进了附近的夏狄戎学院念书。然而他的钱并不够用,三个月后便 
又回到了哈金森橡胶厂。3 月份他第二次离开该厂后,工厂档案的纪录中说,他「拒绝工作」,「辞职不干,不再雇用」。 

'1…9' 

邓小平最后一次学习机会落空后,便投身到激进(radical)事业之中。在第二次回到哈金森工厂时,他就在附近 
的蒙塔日加入了由秘密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基层组织成立的学习小组,其中有不少人是他在重庆预科学校的同学。有些 
学生甚至在中共建党之前就已经很激进了。邓小平尤其为号召中国学生投身激进事业的杂志《新青年》所打动;该杂志 
的主办人是陈独秀,当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法国学习。 
邓小平在夏莱特一直呆到 1923 年 6 月 11 日,然后去了巴黎,在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小办公室里工作。他在哈 
金森和蒙塔日的工友和激进派朋友大都是四川人,而在巴黎,他和来自其他各省的中国人一起参加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 
刚到巴黎时,邓小平在周恩来领导下的支部干一些杂活。他的主要工作是印刷该团体一份十页纸的小报。邓小平擅长写 
字和刻版,因此得了一个「油印博士」的绰号。1924 年 2 月这份杂志更名为《赤光》,'1…10'杂志宣称要反对军阀统治 
和帝国主义。它的读者对象是留法中国学生,其中一些人一直信奉无政府主义或更加右翼的保守政策。邓小平在比他大 
六岁的支部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周恩来曾在日本和英国与激进派有过交往,具有战略意识和团结各种人一起工作 
的能力,因此成了中国青年的天然领袖。在周恩来的教导下,邓小平对共产主义运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刻版和印刷《赤 
光》的同时,也开始参与制订运动战略。'1…11' 
邓小平在支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而进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委会。在 1924 年 7 月的会议上,按照中 
共的决定,该执委会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全部成员,自动成为中共党员;当时中共党员的人数,把中国和法国的加在一起 
不足 1;000 人,而邓小平那时还不到 20 岁。 
旅法中国学生的政治斗争,与国内那些年轻政治领袖的行动保持同步。1923 年 6 月,中共宣布加入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法国的中共党员也立刻宣布他们会加入旅法的国民党。邓小平本人也加入了国民党,并在 1925 年成为国民 
党欧洲支部的领导人之一。'1…12'在为《赤光》撰写的文章中,邓小平反驳较为保守的国民党支持者,主张更激进的革命 
性变革。 
两个法国学者曾仔细研究过邓小平在法国五年期间的活动,他们说:「在法国,邓小平发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劳工世界、党的组织工作、中国的地位、社会和地区差别以及他的安身立命之本。」'1…13'法国也影响了邓小平的嗜好, 
他喜欢喝红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