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邓小 平时代 >

第56章

邓小 平时代-第56章

小说: 邓小 平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贴大字报的,是因为突然获得自由而异常兴奋的年轻人,但他们一直生活在封闭的社会里,缺少经验和智慧去恰当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在文革的恐怖时期,个人不敢检验自己的观点,群众运动并不能使他们在策略上变得成熟。此外,鼓吹 
自由民主的人,和他们的批评者一样,对国外的情况缺少体验,知之甚少。他们开始质疑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又看到另一些国家在经济上远比中国发达,于是对西方民主表现出几近天真的信仰。  '8…3'还有一些人写道,他们被灌输的 
一切枣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枣全都是错误的。西单墙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西单民主墙」,或简称「民主墙」, 
在最高峰时,每天有数万群众驻足于这道墙前。类似的墙也出现在了全国其他一些城市。 
大字报写得激情洋溢。有些作者因害怕报复采用了化名;也有些人为了要求得到赔偿而采用真名实姓。一些偏远 
地区的人,也千里迢迢来到城里张贴他们的申冤材料。很多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或有亲人遇害的人,终于有机会诉说他们 
的遭遇。那些仍有亲友在农村、监狱或被监视居住的人,要求为受害者恢复自由。被迫害致死者的亲人,要求为他们的 
家人恢复名誉,以使他们自己能够脱离苦海。在 1967 年后下乡的 1;700 万知青中,当时还只有大约 700 万人获准回 
城。 ' 8…4'很多抱怨来自于那些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或得到好工作的机会、仍在农村忍受贫穷的人。还有一些政治上老练的人, 
隐晦地提到党内正在发生的争论,抨击「两个凡是」,要求重新评价「四五」事件。 
11 月 26 日,即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在「两个凡是」上公开作出让步的次日,邓小平对日本民社党党 
魁佐佐木良作说:「写大字报是我国宪法允许的。我们没有权力否定和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群众有气让他们 
出气。」 '8…5'邓反问道:「允许群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什么错?」 '8…6'此外,叶帅和胡耀邦也表示支持群众用大字报 
表达他们的观点。 
同一天下午,当《多伦多环球邮报》的约翰?弗莱泽(John Fraser)和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一起去看 
西单民主墙时,围在他们身边的数百人听说诺瓦克次日能见到邓小平,便让会讲汉语的弗莱泽将一些问题转告给诺瓦克, 
让他向邓小平提出。弗莱泽答应第二天下午向他们报告结果。当弗莱泽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回到民主墙时,有数千人已 
在等着听邓小平的答覆。当听弗莱泽说到党很快要为彭德怀正式恢复名誉时,喝彩声响成一片。当他说邓小平表示「民 
主墙」是一件好事情时,人们又释然地报以欢呼。'8…7' 
随着人群每天在西单墙前聚集,异常兴奋的中国人渴望了解情况,急切地与外国人交谈,向他们提出了一大堆有 
关民主和人权的既幼稚又极为真诚的问题。例如:你们国家由谁来决定报纸电台的报道内容? '8…8'多年来一直希望民众能 
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外国记者,热情地向本国报道了民主墙前真诚的交谈和热烈的气氛。虽然中国的官方媒体不向中国人 
报道西单墙上的内容,但是它们透过美国之音(VO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传回了中国。 
西单墙前的群众一直很守秩序。但是几周之后,有些人开始贴出有政治诉求的言论,要求民主与法治。北京的公 
安干部报告民主墙附近有一些打斗情况发生,并担心那里有增无减的人群可能会威胁到治安。事实上,邓小平在 11 月 
 
 
底与佐佐木良作的谈话中就已经警告说,有些大字报的言论不利于安定团结和实现四化。但是,在民主墙出现一个月之 
后,当三中全会临近结束时,中国的高层领导仍然愿意支持用大字报表达意见的自由。例如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的闭 
幕讲话中说,这次全会是党内民主的典范,西单民主墙则是「人民民主的典范」。'8…9'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前夕的 12 月 13 日,邓小平把他的政研室成员、也是为他写三中全会讲话稿的笔杆子之一于 
光远叫到一边,让他草拟一篇支持西单民主墙的讲话。他对于光远说:「有点儿反对的声音有什么坏处?」'8…10'尽管《人 
民日报》没有报道西单的事情,但报社里支持「民主墙」的人在 1979 年 1 月 3 日发表了一篇大胆的社论〈发扬民主和 
实现四化〉,其中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真正可怕的倒是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害怕人民讲话,实际是软 
弱和神经衰弱的表现。??安定团结和发扬民主并不是对立的。」'8…11' 
民主墙上的言论在 1 月中旬变得更加政治化。1 月 14 日,一群人打出了写有「全中国受迫害的人」的旗帜。他 
们宣布「要民主,要人权」,从天安门游行到中南海的大门口,这里是中共最高领导人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他们要进入 
大门,但被武装军人拦住。目睹这些抗议者的英国外交官罗杰?加塞德(Roger Garside)说:「那是我所见过的最愤 
怒的一群人。」'8…12' 
还有一些群体开始自印杂志,向那些来看西单墙的人免费发放。1 月 17 日,一群自称「中国人权联盟」的抗议 
者印了一份「十九条宣言」,要求言论自由、对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评价的权利、公开政府预算、允许旁听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允许与外国大使馆自由接触、为知青安排工作等。'8…13'这些愤怒的抗议发生在邓小平出发访美的前几天,但邓 
小平并没有对此进行限制。他知道,如果他在访美前夕压制「民主墙」,这种做法会被西方媒体报道,有碍访问取得成 
功。然而,当 2 月 8 日邓小平从美国和日本回来后,他没有再让于光远给他看那篇支持「民主墙」的讲话稿。更重要的 
是,他根本未做过这次讲话。'8…14'  到 3 月时,民主墙上张贴了更多抨击中共统治基本制度的文章。由于政府未加限制, 
人们变得更加大胆,他们开始批评整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政治体制,甚至开始批评邓小平。 
3 月 25 日,曾经当过兵的北京动物园职工魏京生,大胆迈出了突破旧框框的一步,他贴出〈要民主还是要新的 
独裁〉一文,点名批评邓小平「走的是独裁路线」。魏京生没上过大学,这篇文章也缺乏对民主的深入分析,但是激情 
弥补了他所欠缺的成熟。他有一个藏族女友,其父被投入监狱,母亲被关起来后因不堪凌辱而自杀。魏京生本人曾被安 
排到新疆的边远地区工作,他所见到的乞讨者让他内心不安。他想搞清楚的是,为什么死了那么多人,一些干部却享受 
着极为舒适的生活。他抨击中共用「四个现代化」的口号遮掩这个事实上并未改变的阶级斗争体制的弊病。他质问道: 
「今天人民享有民主吗?没有。人民不想当家作主吗?当然想??人民终于明白了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有了清楚的方 
向和真正的领导者枣民主的旗帜。」'8…15'魏京生的这些公开言论使他立刻成为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他被奉为中国要 
求新的民主制度的头号代言人。 
大约就在这时,中国的对越战争(中国称之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结束,邓小平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转向「民 
主墙」和理论工作务虚会等国内事务(关于这场战争见第 18 章)。直到那时「民主墙」在政治上对邓小平一直有很大 
价值:它使群众能够有一个渠道表明他们反对「两个凡是」,反对「四五」事件的处理方式,反对毛泽东的错误;这为 
邓小平提供了更大的政治空间,使他可以实行新的路线,而又不必亲自参与这种批判。 
邓小平刚刚接过权杖时,可能理论上认为民主很有吸引力;他鼓励在党内有更多的民主讨论。但是,当抗议者吸 
引了大批群众,开始反对中共领导的根本制度时,他断然采取措施压制了这种挑战。正像一个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所说的, 
邓小平对民主的看法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如果龙真的出现,他就害怕了。虽然华国锋是党的主席和总理,但决定压 
制批评的是邓小平。3 月 28 日,北京市政府的干部根据正在发生变化的政治气候和邓小平本人的意见,发出规定宣布: 
「禁止一切反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口号、大字报、书籍、杂志、 
图片等材料。」'8…16' 
就像在中国的帝制时代一样,维持秩序靠的是统一命令,对为首者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3 月 29 日,即魏京 
生在民主墙贴出要求民主的大字报四天后,他就被抓了起来,邓小平的压制也在继续。魏京生被捕后,去西单民主墙的 
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只有少数大胆的人还在贴大字报。消息灵通的外国人估计,在随后几周里北京大约逮捕了 30 人枣 
与 1957 年或文革时期有成千上万人被捕这一点相比可谓九牛一毛。没有关于死亡的报道。'8…17'一些剩余的大字报被转 
移到了月坛公园,那里距西单太远,步行前往很不方便,游客相对西单也少得多。媒体开始发表批评民主墙上一些大字 
报的文章。在月坛公园也派了干部,查问想贴大字报的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8…18' 
西单的大字报在 1979 年 12 月才被 
 
 
正式禁止,但是「民主墙」在 3 月底就已寿终正寝。据于光远说,胡耀邦作为一名听话的干部公开支持了邓小平的决定, 
但是参加过理论工作务虚会公开讨论的干部都知道,胡耀邦个人认为允许更大的自由并不会威胁到社会秩序。 
民主墙被禁时,普通群众中很少有人敢站出来抗议。'8…19'虽然党内有很多人坚决拥护邓小平的措施,认为这对阻 
止文革式的动乱很有必要,但是也有一些党的干部,包括许多知识分子,对邓小平的决定深感不安。'8…20'在于光远看来, 
邓小平从 12 月中旬支持「民主墙」到三个月后将其关闭,是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的关键转折点之一。'8…21' 
理论工作务虚会第一阶段 
1978 年 9 月底,叶帅担心「两个凡是」的拥护者和赞成「实践标准」的人之间的争论会造成分裂,于是提议开 
一个会,为党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工作确立共同的基本指导原则。'8…22'叶剑英对经济工作务虚会的成功记忆犹新,他认为 
通过对理论原则展开自由讨论,能够把进入新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团结在一起。12 月 13 日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在得到 
其他领导人的同意后,华国锋正式宣布了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的计划。'8…23' 
务虚会的第一阶段从 1979 年 1 月 18 日开到 2 月 15 日,中间有从 1 月 26 日起的五天春节假期,主办者是中 
宣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8…24'会议的具体方案完成时,高层领导对「实践标准」战胜了「两个凡是」已形成普遍共识。 
胡耀邦刚刚担任了宣传部长,保守势力的领导人、主管宣传的汪东兴也作了检讨。负责筹备会议的人多是宣传领域内思 
想开放的自由派干部。胡耀邦在务虚会开幕式的全体会议上说明了会议的目的:检讨过去 30 年宣传领域的工作,就党 
如何支持对外开放和四化建设制订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