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邓小 平时代 >

第34章

邓小 平时代-第34章

小说: 邓小 平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 1 日至 5 日访华,周恩来重病在身,邓小平上个月还与基辛格一起为福特的访华作准备,毛泽东不知道还有哪个熟悉 
外交的领导人能够在美国支持台湾、拖延承认中国、与苏联搞缓和这些敏感问题上巧妙而强而有力地表达中方的观点。 
在 12 月初与福特的第一次会谈中,邓小平借用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比喻美国对苏联让步太多的危 
险。他说,魏王曹操打了胜仗之后,大将军吕布愿意为他效劳,可是曹操疑心吕布不忠,说他「譬如养鹰,饥则为用, 
饱则扬去」。'4…89'换言之,满足苏联的要求从长远看是没有用的,因为它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它还是会追求自己的利 
益。 
毛泽东在会见福特时说,中国论武器装备打不过苏联,只能放放空炮,「如果说到骂人,这种本事我们倒是有一 
点」。'4…90'为了向邓小平施压,毛让江青及其激进派盟友充分施展了「这种本事」。邓小平知道毛泽东仍然掌握着决定 
他命运的大权,他必须与那些仍然敬仰毛泽东的干部共事,尽管文革造成了许多错误。由毛泽东准备讲稿、仍由邓小平 
主持的定于 11 月 24 日召开的会议,是要提醒老干部牢记党的正确路线。邓小平在会议召开的三天前给毛泽东写信, 
就如何主持这次会提出了具体建议。毛在第二天就批准了他的建议。毛还指示说,也要请一些中青年干部,他们也要对 
路线方针有正确的理解。但是毛邓两人都知道,大多数「中青年干部」都是过去的造反派,他们在会上会对邓小平施展 
「骂人的本事」。但是毛泽东随后又改了主意,他在第二天指示说,不必急着给中青年干部打招呼,这可以等到以后的 
会议再做。'4…91'此时毛泽东仍然不想开足马力批邓。 
11 月 24 日的「打招呼会」有 130 多名高级干部参加,听取毛泽东关于如何「避免犯新的错误」的指示,也就 
是说,如何终止对邓小平的施政路线的追随。根据毛泽东对会议的指示,邓小平大声宣读了毛的信。毛在信中批评刘冰 
想搞掉迟群和谢静宜,他说,刘冰的信其实是冲着支持迟群和谢静宜的我来的。他没有点邓小平的名,但是刘冰的信是 
由邓小平转给毛泽东的,因此开会的人显然知道这是在批邓小平。会议要求邓小平对毛的信作出答覆,邓小平想找一条 
脱身之计,既不肯定文革,又服从毛的指示。他说:主席希望干部对文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主席说,以阶级斗争为纲 
是党的基本路线。'4…92'事实上他只承认了毛主席说的话就是党的政策,但并没有说自己同意这些话。〈打招呼的讲话要 
点〉经毛泽东批准后,于 11 月 26 日下发给了全国高层党政军干部。文件虽然没有点邓小平的名,但是看文件的人都 
清楚,他遇上了大麻烦。'4…93' 
扩大批邓:1975 年 12 月…1976 年 1 月 8 日 
11 月 26 日下发了 24 日会议的讲话要点之后,政治局又在两个月内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批判邓小平的「右倾翻 
案风」,这是指他允许太多的老干部恢复工作的做法。毛泽东继续让邓小平主持以他作为主要批判对象的会议。邓小平 
在会上除了宣布「开会」、「散会」外,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凭江青及其激进派大肆攻击他和他的政策。《红旗》杂志 
和《人民日报》等媒体随即也展开了批判。在这场批判中,坚定拥护邓小平的「四大金刚」(胡耀邦、万里、周荣鑫和 
张爱萍)都因为支持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受到批评。国务院政研室以及在那里工作的老干部,包括胡乔木、邓力群 
和于光远,也因他们支持邓小平这一错误在批判会上挨了批。'4…94' 
12 月 18 日,毛远新把批评邓小平、周恩来和叶剑英的材料交给他的伯父,这是 10 月份以来他在辽宁省委、上 
海市委和清华、北大的帮助下搜集整理的,激进派在这些地方有着雄厚的基础。毛远新还附上一份说明,请求允许下发 
这些材料,毛泽东立刻同意了这一请求。'4…95'  两天以后,这些材料下发给了党内和军队的高层干部。'4…96'邓小平在同一天 
简短地作了一个没有书面纪录的「口头检讨」。'4…97'  他说,他在 1975 年初恢复工作时,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停滞不前, 
 
 
派性严重。为了解决派性问题,他首先抓了铁路,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然后又以同样方式抓了钢铁工业,使生产有了 
增长。他说,自己的失误不是因为文革期间有八年没做工作,而是由于他对文革的态度。他的检讨,正如他女儿所说,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政策作辩护,他仍然认为这些政策是正确的。'4…98' 
邓小平希望缓和与毛泽东的关系,在 12 月 21 日给他写了一封信,并且附上自己口头检讨的纪录,他说,这只 
是个初步的检讨,希望能够得到主席的教诲。不出意料,毛泽东认为他的「检讨」太敷衍。他没有作出答覆,而是扩大 
了批邓运动。'4…99'  1976  年元旦一过,汪东兴就让邓小平看由毛泽东批准的元旦社论。这篇社论说,抓安定团结不是不 
要阶级斗争。邓小平知道毛泽东在等待什么,他立刻动笔又写下一份书面检讨,于 1976 年 1 月 3 日交了上去。他在书 
面检讨中重复了 12 月 20 日的话,仅仅补充说,自己有时不徵得主席的同意就宣布政策。在后来受到江青等激进派批 
判的会议上,邓小平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宁肯受罚也不说中国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周恩来在邓小平交出检讨五天后 
去世,邓小平很快就被华国锋所取代。 
会见基辛格和福特总统的插曲 
在这期间,邓小平曾被批准暂时从受批判当中脱身,因为他要跟基辛格、后来又跟福特总统谈判。为了给福特总 
统访华作准备,10 月 20 日至 22 日,邓小平与基辛格举行了三天漫长的会谈,就国际局势交换意见。邓小平几乎没有 
让基辛格说开场白,就逼着他在关键问题上表态:你们卖多少粮食给苏联?你们给了苏联多少美国现代设备和技术?你 
们如何评价赫尔辛基会议(美国在这次会议上力促西欧与共产党阵营搞缓和)?邓小平然后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张 
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和达拉第(Edouard Daladier)对希特拉(Adolf Hitler)采取绥靖政策的经验教训: 
由于英法两国向希特拉最初的侵略示弱,导致了希特拉进攻西方。他奉劝说,为了阻止威胁,必须作出强硬反应,而现 
在美国却在示弱。他说,苏联现要比美国和西欧加在一起更强大。苏联有两个弱点:它缺少粮食和技术,而美国在这两 
方面施以援手,帮它克服自己的弱点,这只会增加苏联攻击的危险。'4…100'周恩来曾被指责为投降派,而当这次会谈汇报 
给毛泽东时,他很难找到以同样的眼光看待邓小平的证据。 
在与基辛格就全球问题举行的漫长会谈中,邓小平不断重提美国从越南撤军后苏联形成的威胁。他在整个会谈中 
一再向基辛格施压,让美国对苏联的威胁作出更强硬的反应,基辛格则试图解释美国在对付苏联的威胁上已经做了不少 
事。邓小平尽管咄咄逼人,但并没有超出外交礼节的范围。 
基辛格会见毛泽东时有邓小平作陪。毛泽东像邓小平一样,也很重视美国不对苏联的挑战作出适当回应的问题。 
基辛格在与邓小平和毛泽东会谈后写给福特总统的报告中说,在访华期间的会谈中,暗含着一些可能让美中关系降温的 
麻烦,这跟中方感到美国面对苏联攻势的退缩态度有关。基辛格认为,中方对美国的反应感到失望,打算依靠自己的力 
量对抗苏联。'4…101' 
即使在漫长的会谈中也能始终对会谈内容保持高度专注,这正是邓小平面对压力时坚毅刚强的性格的一种体现。 
无论基辛格还是他的任何助手都没有觉察到邓小平当时正承受着来自毛泽东的沉重政治压力。事实上,基辛格从会谈的 
情况断定,由于毛泽东病得不轻,无法过问具体的或持续性的工作,现在「邓小平是关键人物」。'4…102' 
11 月 4 日,即邓小平第一次在八人会议上挨批的当天,外交部长乔冠华召见美国驻京办事处主任乔治?布殊, 
建议美方把福特总统的访华行程推迟到 12 月份,但是美国要求访问如期进行。中国在 11 月 13 日同意了原定的访华日 
程。邓小平是福特总统的主要东道主,在 130 多名高官参与的会议上受到批评一周后,他去机场迎接了福特的到来。邓 
小平举行了一次欢迎宴会、一次告别午宴,举行了三次漫长的会谈,并且陪同毛泽东会见了福特。 
中方官员对福特的来访并没有太多期待。他们认为,面对苏联的压力,尼克逊是个足智多谋的可靠领导人,而福 
特则软弱得多,且刚上任,还没完全从水门事件中恢复过来。尼克逊曾承诺在 1976 年与中国恢复正常邦交,他们在访 
问前就知道福特不会把关系正常化的计划提前。福特在外交事务上不像尼克逊那样老练。邓小平在第一轮漫长的会谈中 
确实又向美国施压,要求其对苏联采取更强硬的行动,他当时对福特说:「我不想冒犯阁下,不过在跟苏联打交道方面, 
我们也许比你们的经验更多一些。」'4…103'就像六周之前他跟基辛格会谈时一样,他把他对苏联的看法又强调了一遍。他 
说,中国已经作好了单独对抗苏联的准备,尽管中国很穷,缺少技术,但中国准备「挖地道」,「用小米」养活它的军 
队。邓小平虽然不满于美国向苏联示弱,但他并没有表示中国要增加自己的军费。 
 
 
不过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福特总统的态度要比六周以前他们接待基辛格时客气得多。邓小平对福特说:「我们相信 

只要保持交往??我们的看法有分歧,有时甚至吵架,都算不了什么。」除了在苏联问题上向美国施压外,邓小平还以其 

迷人且好辩的个性,敦促美国重视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贸易、文化交流和美国的对台政策。'4…104'邓小平还发现,福特 

总统对国际事务的了解比他以为的要多得多,其反苏态度也比他预料的要强硬得多。一周以后他对乔治?布殊说,他与 

福特会谈的成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4…105' 

福特回国后,批邓的会议也随即恢复,但是美方一直无人觉察邓小平受到了批判。福特访华一周后,当邓小平为 

已经结束美国驻京联络处主任的任期、就要返回美国的乔治?布殊举行告别午宴时,布殊把这次午宴描述为「气氛轻松 

愉快」。'4…106' 

毛泽东于 1975 年 12 月 2 日会见了福特总统,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陪同毛泽东会见外宾,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 

毛。邓小平被允许在 1 月 1 日会见尼克逊的女儿朱丽?尼克逊及其丈夫大卫?艾森豪威尔(David Eisenhower),次 

日又接见了由玛嘉烈?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率领的美国国会代表团。'4…107'  这也是邓小平在 1977 年复出之前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几天后周恩来去世。 
再次打入冷宫 
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在 10 月 25 日向政治局传达了毛对邓小平的批评后,党建、科技和文教领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