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益往直前 >

第27章

益往直前-第27章

小说: 益往直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就震惊了,连忙缩回来,躲到刚才喝咖啡的地方,用英文问收银员怎么回事,他说,警察来查抄了。
    原来,这些莫斯科的赌场和夜店,虽然公开营业,很多游客都可以去,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合法的。警察们缺钱了,就来查抄一把罚一堆钱,然后把人放了,第二天照样营业。若是开赌场的人没打点好他们,他们也会趁着人们玩兴正浓的后半夜来查抄。
    我当时一身冷汗就出来了,在里边躲着,不敢出去。躲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我又蹑手蹑脚地走到楼道拐角处,探头一看,外头一个人影儿都没了。收银员说,应该没事了。我顿时松了一大口气,赶紧冲到马路边拦了一辆车,惊魂未定地回到住处。
    这件事我想起来确实后怕。如果我当时跟那些赌客们一起,被一网打尽关进“铁笼子”,语言不通,又没带手机,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许等大家想起我的时候,我们的专机都要起飞了。而且,那时候我们是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代表中央电视台来俄罗斯的,如果在赌场被警察扣起来,那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丑闻啊,很可能会造成外交上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教训,身为记者,不管是为了采访做原始资料的积累,还是美其名曰“体验生活”,在外面独身一人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十年前我还年轻,血气方刚,敢闯敢跑,无论到了什么地方,看到新鲜事物都跃跃欲试,觉得也没什么坏处。后来,经历了一件件类似的事情,我开始有所反思,变得谨慎了,不太敢轻举妄动。
    我们出境采访时,并不只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央电视台,还代表我们的国家,如果由于我们的草率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那就后悔莫及了!这么多年的采访,我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当记者一定要敢打敢冲,但是在非工作状态下,还是要注意保护自己,远离不必要的是非和麻烦。
    去问问那些在俄罗斯工作、留学、生活过的中国人,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这样被执法人员敲诈勒索的故事,真是一本本的血泪账,一段段的痛苦史。
    2005年,我带队去莫斯科报道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当年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在红场上举行了一次巨大阅兵。很多外国嘉宾从世界各地前去参加,胡锦涛主席也出席了。中央电视台要在那儿做一次直播。
    我们从北京飞到莫斯科,在机场依旧被扣了两三个钟头。这次我有了经验,就是不给钱,后来扛得差不多又把我们放出来了。
    我们报道组有位编导的表哥就在莫斯科。当时使馆和记者站的接待任务很重,也顾不上我们。我就对编导说,干脆请你表哥来机场接我们一下。可我们出了机场,等了快一个钟头,才等来她表哥。那哥们儿浑身大汗,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说:“对不起,哎呀,倒霉倒霉,碰上俄罗斯警察了。”
    原来,他在接我们之前,去另外一个地方办事,把车停在马路边。等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警察正在拖他的车。他拦着警察,不让他们把车拖走,警察就提了条件:“你给我一点买酒的钱,我这回就饶了你。”
    他没带多少现金,就几十块零钱,那警察说:“不行,这还不够我和弟兄们喝酒,我得把车拖走。”他连忙拦着又求情。这个过程当中,他接到我们的电话,警察一看就说:“这个手机不错啊。”
    那是他几个星期前刚买的新手机,值三四千块。他只能忍痛割爱,把卡卸下来,将手机塞到警察手里,说:“送给你,作为礼物。”警察立刻笑逐颜开,把车还给了他。
    据说,俄罗斯警察特别喜欢敲诈中国人。他们相信中国人有钱,中国人是冤大头,只要稍加为难,中国人马上会想到用钱开路,破财免灾。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光是在俄罗斯,在海外很多国家都往往会遭受这种“特殊待遇”。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维,遇事就想给人行点小恩小惠,图个方便,钻点空子。可贪小便宜吃大亏,说起来也赖不着谁。
    我们作为记者在外面跑,到了紧要关头,被逼无奈也会出此下策。但是长期在国外居住的中国人,要在当地做买卖,那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千万要做到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哪怕那法律有不合理的地方,你也不要钻空子,一旦被抓住,将得不偿失。哪怕你见过很多阴暗面,它无形中会诱导着你,也记得要活在阳光下,凡事坚持原则。
    就像那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在谴责别人吏治腐败黑暗执法时,也要反省自己的问题。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亮出身段,也开始唱唱主角,我们中国人在外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了解当地的国情。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千万别让人抓住软肋欺负,那才真是有苦说不出呢。
    我每次采访普京,都会提类似的问题,含沙射影也好,旁敲侧击也好,总要关心一下中国人在俄罗斯投资的环境。我们做过很多节目,包括关注“灰色关税”等问题。很多江浙一带的商人到俄罗斯去做买卖,为了省点小钱,在关税和海关通关手续上,私下塞钱办事,结果被人家查出来,罚了个倾家荡产。前几年,在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被关闭,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其实,俄罗斯方面对这些猫腻了然于心,当觉得这些对他们有利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他们发现无利可图,这些腐败行为实质上使俄罗斯损失更多钱,普京腾出手来整治这些黑暗行为时,存在于“灰色地带”的交易,马上就会被停止。
    有一个阶段的俄罗斯,的确让人恨得牙痒痒,但随着时间推移,普京开始整顿吏治腐败时,风向就转了。警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敲诈了,对外国人也不敢那么蛮横了。等我去采访梅德韦杰夫时,感觉俄罗斯正在矫正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普京再次上任总统之后,莫斯科的环境在逐渐变好。
    俄罗斯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国家,它过去曾是帝国,以后仍将会是。只要它的人民少喝点酒,哪怕再勤奋一点点,我相信,俄罗斯必将再度雄起。
    俄罗斯人说:“上帝让我们为邻。”中国人则说:“远亲不如近邻。”普京总统非常赞赏这两句谚语中所透露出来的哲理和友好。他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互为邻邦,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与行动,也是两个伟大国家推动世界繁荣与进步的共同责任与事业。
    在我看来,做俄罗斯的邻居纯属上帝有意刁难中国,在一个大国的旁边,偏偏又安插了另一个更大、凶悍且颇具攻击性的大国,这在当今人类居住的地理版图上绝无仅有。有时候,我感觉中国和俄罗斯就像一对情人,一边是瘦小精明却一往情深的小男人,另一边是高大丰腴完全掌控着小男人的大女人。
    对今天的中国来讲,俄罗斯是可以依靠的,但不能投靠。
    5.普京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这本书即将完稿之际,2014年1月,我再次得到一个采访普京的机会。一开始,我习惯性地认为,这只是和前四次采访大同小异的又一次高端访问,可没想到,第五次采访普京,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又一个亮点,它让我连续几天在央视屏幕和各大网站上大放异彩,种种赞誉纷至沓来。而所有这些,大半都是缘于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做出的一个动作。
    2013年年底,中央电视台驻俄罗斯中心记者站接到俄罗斯总统府新闻局一个邀请:普京总统将于2014年1月17日,在索契会见几家俄罗斯和国际知名媒体的记者,中央电视台作为亚洲唯一一家新闻媒体受到邀请。总统府新闻局同时要求:受邀的各家媒体派出大牌记者、主持人参加联合采访。当俄罗斯记者站将此项目报告央视新闻中心时,孙玉胜副台长决定派我去会见普京。
    2014年1月15日傍晚,我只身一人登上了俄航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从莫斯科向南,飞机又飞行两个多小时后降落在了索契。索契是一个人口只有不到四十万的小城市,它面对黑海,背靠高加索山脉,是俄罗斯最大的度假胜地。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从叶利钦到普京,苏联和俄罗斯的众多领导人和高官富商,都在这里建有度假别墅,每年都会定期不定期来到索契度假休闲疗养。这里就相当于美国的戴维营和迈阿密、中国的北戴河和三亚。故而,索契也有着俄罗斯“夏都”的称号。
    索契也发生过许多关乎苏联和俄罗斯国家命运的悲喜剧。1964年,正在索契度假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遭到勃列日涅夫等人“逼宫”,最终黯然下台。当然,真正让中国人对索契感到亲切的,是那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在这里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2007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俄罗斯索契获得2014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是俄罗斯首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人认为,索契冬奥会将是俄罗斯重新向世界展示一流大国的机会,更是普京本人兑现“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诺言的重要一步。正是因此,俄罗斯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索契冬奥会,投入了奥运史上空前的重金——500亿美元,打造一个全新的索契和一届“高大上”的冬奥会。
    在索契“劳拉”滑雪场的山顶上连线《环球视线》。索契地处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黑海沿岸,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索契城里的最低温度也不会低于5度,但是在海拔将近两千米的“劳拉”滑雪场的山顶上,气温在零度以下,我举着话筒没一会儿,就冻出了鼻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冬奥会开幕的临近,在美国和欧洲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针对索契冬奥会和俄罗斯政府的指责,刚开始是指责索契奥运场馆建设严重滞后,地处温带地区的索契冬奥会期间将会严重缺雪,奥运建设资金存在严重贪腐,等等。之后又将矛头指向俄罗斯政府和普京的一些政策,比如,指责俄罗斯当局打击和迫害同性恋,俄罗斯人权记录有问题,等等。
    俄罗斯国内的恐怖势力借机兴风作浪。2013年年底,恐怖分子在距离索契几百公里的伏尔加格勒,接连制造了两起自杀爆炸,炸死30多人。一时间,索契冬奥会安全问题又成了西方媒体热炒的话题。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甚至掀起了一股抵制冬奥会的浪潮。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主要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奥会。表面上看,西方的指责似乎都是针对一些具体事项,也似乎有理有据,其实,这背后主要还是映射了当今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深层矛盾,当然也有针对普京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强硬政策的某种报复和打压。
    2012年普京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对美国采取了针尖对麦芒般的强硬立场,无论在伊朗核问题,还是叙利亚局势,乃至北约东扩,普京无一不是以强硬回应美国和西方。索契冬奥会开幕前的一年里,人们更是看到普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