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益往直前 >

第25章

益往直前-第25章

小说: 益往直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有一些乡间别墅可以办公,总统在哪儿,那个地方就叫总统府。
    我在克里姆林宫采访过普京三次,当听说梅德韦杰夫要在一个“别院”接受采访时,不由得浮想联翩。据说梅德韦杰夫就是普京的傀儡和影子,他当总统这几年还是普京说了算,所以他现在事事都想跟普京不一样,那阵子很少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就待在那个戈尔基总统官邸。
    我采访过几百位各国政要,那些叱咤风云的总统们,有时也会像小孩过家家一样攀比,哪怕对待记者采访也是如此。在我采访美国总统克林顿一年之后,突然接到英国大使馆的点名邀请,说:“我们的首相布莱尔希望接受你的采访,我们希望这个采访比克林顿的更好,在形式上要有别于他甚至超过他。”
    这种情况我经常遇到,同一国的总统和总理,现任领导人和前任领导人,都会在接受采访上暗中较劲。当听说梅德韦杰夫要在他自己独属的地方接受采访,我心想:看样子梅德韦杰夫希望摆脱普京傀儡形象的传言得到印证了!
    对比之下,确实有很多端倪。我数次采访普京,都不是一对一的独家专访,而是两三家媒体联合采访。普京可能是日理万机排不过来,干脆就把中方的几家媒体一勺烩了。也可能是他喜欢排场,特别喜欢搞大型活动,比如执政时曾面对全国网友交流,亲自接热线电话,一接就四个钟头,这可能就是他传递信息的方式。所以,梅德韦杰夫答应我一对一地独家专访,也让我有点沾沾自喜,不管他出发点是什么,对我而言都是难得的机会。
    戈尔基总统官邸是园林般的度假胜地。出了莫斯科城,在一条乡间小道上走半个小时,穿过曲径通幽的半山腰,再通过一条两边种着高大白桦林的大路,进入一片很隐蔽的庄园。几道安检过后,我们被带到一栋三层小楼里,在一个雅致的休息间里休息,喝喝咖啡、吃吃点心。
    梅德韦杰夫是1965年生人,比普京年龄小,属于年轻的新生代。他手下的总统班底也比较年轻,细节上的安排也比较周到。休息间里有电视,可以看新闻,还可以看到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府里面正式公开的活动。我们在等待的时候,看到他正在会见我的老朋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总统身边团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与他的理念和喜好有直接关系。和普京的团队相比,梅德韦杰夫身边的人显得更有亲和力,年轻人更多,女性更多,懂英语的人更多,脸上的笑容也更多。而普京那边,则是彪形大汉更多,不苟言笑的人更多,办起事来比较刻板,没得商量。这是我近距离采访梅普二人的体会。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梅德韦杰夫总统府的工作人员过来说:“总统接受你们采访的厅已经腾出来了,你们现在可以跟我一起过去。”我们带着所有设备过去,把机器架设好之后,工作人员又让我们带好随身物品,回到休息间,因为安检人员还要检查我们的设备。
    随后,一位身材火爆、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走过来,问我:“水先生,你有没有化妆师?”我一听,以为梅德韦杰夫要用我的化妆师化妆,但因为名额有限,我们压根儿没带化妆师出国,就自己拎了个小化妆包,随便用粉把脸上的坑坑洼洼稍微补一补。
    我说:“哎哟,我没带化妆师,就是自己有个粉扑。”
    美女开口建议说:“我们有总统专用的化妆师,我建议让他给您正式地化一下妆,因为我们总统也要化妆,如果您没有化妆,或者您和总统的化妆方式不一样,在电视上能够看得出来。”
    哇,我真是大开眼界!虽然我这么多年来从事新闻报道,随着脸上皱纹增多,有时候也得稍微遮遮丑,但我没想到小梅总统会提出这么讲究的要求,他的团队更是细致到连化妆手法都要统一,令我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国家,采访过很多领导人,发现当今世界的政要们,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希拉克有自己的御用化妆师,每次接受媒体采访,一定会化妆。我采访过的那些韩国总统们,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等,一个个都很注重仪表。
    记得在上海采访李明博时,总统府的人突然跑过来问我:“水先生,你今天戴什么颜色的领带,能让我看一下吗?”我当时刚化好妆,还没来得及换西装戴领带,一时没反应过来他们要问什么,有点蒙地说:“我可能戴一条蓝色的。”现场的编辑帮我把衣服拿来,给对方展示了一下。总统府的人说:“好的,知道了,那我们总统就不戴蓝色的领带了。”原来,他是怕跟你撞衫,瞧,竟细致到这种程度!
    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当今政要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2010年,我在上海采访韩国总统李明博前,李明博的秘书特意来问我将会戴什么颜色的领带。原来,他是怕和我“撞衫”。
    就连“纯爷们”普京,我前后多次采访他,也发现他形象上有些细微变化。2000年我采访他时,他是不化妆的,到了2004年再采访他,发现他也开始化妆了。普京当总理后,我在北京也采访过他一次,那一次我甚至觉得他好像整容了,把眼袋给做了。吹个牛说,毕竟我也算阅人无数,而且跟踪报道普京十几年了,好歹能看出他的一些细微变化。当时他在对面一坐下,我就发现他五官有些微妙的变化,不太像以前的普京了。
    这些事给我很深的感触。后来,我在一些场合也建议过,我们中国的领导人也应该更注意自己的形象,穿衣戴帽乃至化妆,在细节上做得更精致一些,因为毕竟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
    眼看快到约定的时间,我们被提前请进采访的厅内。梅德韦杰夫准时走进来,他比我想象的还要矮一点儿,看上去很亲切,一见面就跟我握手。
    我来不及叫翻译,习惯性地直接上来就用英文跟他打招呼。没想到,梅德韦杰夫马上用很流利的英文回应我说:“你好啊,听说你们专门从北京来?”
    我说:“是是是,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报道组的全体成员。”他一一点头示意,和离得近的摄像握个手,一边说着一边坐下。
    坐下后他就问:“我听说你家里跟我们俄罗斯有渊源?”
    “啊?”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问,“是吗?”
    他说:“我知道你的父亲是中国的俄语教授,研究俄罗斯文学,是很有影响的学者。”
    哎呀,我当时那个心花怒放啊,确实没有想到,特别惊喜。因为我们提供的背景资料和问题单里,都没涉及这个。我有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个人简介,是用来对付这些高端采访对象的。通常来讲,所有你要求采访的政要,都会习惯性地跟你要采访记者的简历,掂量一下你的分量,是不是够大腕。所以我常备着一份中英双语的简历,把个人简介和我采访过的人,都列在上面。随着这些年我采访的人越来越多,这份简历越来越有竞争力,几乎屡试不爽。但是我肯定不会在简历里写,自己的父亲是一位俄语教授。
    我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很可能是那位可爱的俄罗斯驻中国使馆新闻官的功劳,大概是我同事跟他出去喝酒吹牛时,顺便说了一嘴:“我们水先生啊,你们一定要让他采访你们总统,他爸爸还是个俄语教授。”我有时会拿父亲跟同事们吹吹牛,这一点我从不避讳,父亲对我影响很大,而且在国内俄语界的确曾经颇有知名度。
    当我听到梅德韦杰夫问到我父亲时,很有些感动。我相信这肯定是别人告诉他的,但他把这信息记在脑子里,而且在现场主动跟我说,一方面说明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对于中国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相当重视。这样的话语很容易拉近距离,让我们的采访在很好的气氛当中开场。
    那次采访进行了50分钟,聊得非常愉快,谈得也很到位。所有我想问的问题都问了,还现场加了一些问题,梅德韦杰夫也相当配合。出乎意料的是,那次小梅总统在我的采访中传递了好几个重要信息:第一,他会参加下一届的总统大选;第二,在利比亚问题上,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破天荒地第一次表示:卡扎菲应该主动下台。
    关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当时有很多人猜测,梅德韦杰夫到时候会主动让贤。而梅德韦杰夫却在接受我专访时,明确表示将参加大选。在我们的节目播出后,这个重要消息被国内国外众多媒体争相引用。
    在我近年来所做的采访中,这种由人物专访变为热点讯息的情况,并不多见。如果我是一个商人的话,这句话相当于是我从梅德韦杰夫那里拿到的一个大单。而这个大单,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讲,太有成就感了。
    在莫斯科西郊的戈尔基总统官邸,梅德韦杰夫给我的采访送上了一份“厚礼”。采访完毕,我也给小梅总统送上了一份“薄礼”——《孙子兵法》。
    至于利比亚问题,在此之前,俄罗斯官方从未表态,而俄罗斯的态度对世界而言是很重要的。普京曾经大骂西方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是以十字军东征的方式在征服利比亚,干涉其内政。而梅德韦杰夫却直言不讳地,公开表达了跟普京不一样的态度。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无风不起浪,梅普二人在很多问题上的态度,的确大相径庭。
    另外,我加了一个新问题:“以前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很多东西都跟你们学习。这些年中国发展迅速,甚至有些东西可以让俄罗斯人感觉都超过你们了。现在的俄罗斯人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你们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梅德韦杰夫的回答滴水不漏,也很诚恳。他说,苏联以前的确有很多先进经验供中国学习,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些援助,但是,就像我们在人生中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后来者居上,别人会通过努力和勤奋超越你。从我们自身来讲,应该加强学习,谦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把我们的事情做好。
    我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我并不认为,这是广大俄罗斯民众看待中国的真实态度,但是我希望梅德韦杰夫的话传出去之后,能让俄罗斯的民众有所反思。不用带着任何情绪和不满,去看待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完全可以淡定一点。
    采访完毕,我们编导感慨说,跟普京比起来,小梅还是嫩了点。的确,小梅不如普京老辣,他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不管是否带有个人情绪,都会直截了当地表达。
    为什么那条关于他参选总统的新闻,会被广泛转载呢?因为专访播出后,普京就在另外一个场合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针对性很强很严厉的话:“在政治上我们还是要成熟一点,在做出有些决定的时候,不要急于表态。”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针对梅德韦杰夫的。
    后来,在网络上和央视内部,都有种说法:我们这次采访“挑拨”了梅普组合的关系,让他们公开在媒体上,有种针尖对麦芒的感觉。
    可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一年之后,俄罗斯大选,普京重新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又被普京推举为总理。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恍然大悟,这哥儿俩唱了一出双簧给全世界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