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新闻学概论(第4版) >

第24章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24章

小说: 新闻学概论(第4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纸、广播、电视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不能相互取代。而这种特点是由三种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各自所采用的媒介所决定的。

  1.报纸的特点

  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这决定了报纸的长处:①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②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来读;③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纵横数万里,上下数千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的描绘到本质的揭示,从人的外表到人的内心活动,都可以跃然纸上。但和广播、电视相比,报纸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性差;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2.广播的特点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广播的长处:①传播迅速,时效性强。电波传播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这使广播可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广播电台如果作现场报道的话,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可以同时收听到新闻现场的情况。②渗透性好。在传播过程中,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传播的范围大,可以“无限发行”。③对象广泛、群众性强。收听广播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从大学教授到文盲,都可以听广播。④感染力强。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广播也有其天生的不足:一瞬即过,过耳不留,使受众难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听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3.电视的特点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这决定了电视具有广播所具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还有独特的长处:①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把视觉形象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把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接展现在受众眼前,受众所看到、听到的,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正在发生、现在正在发生),从而使受众更感逼真。②亲切感。观看电视大多是在家庭范围之中,面对小屏幕,观众感到自己仿佛在和电视上的人物作面对面的交流,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参与新闻事件。这是报纸、电台都难以达到的境界。③简洁明了。尽管语言是丰富的,但和现实生活相比,语言毕竟是贫乏的。许多复杂的场景、精彩的镜头,千言万语有时也难以言尽。但电视却把受众带到了现场,短短一两分钟的画面,受众就明白了、理解了。但电视同时有它先天的不足,它除了有广播所存在的缺陷外,还有突出的不足之处: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局限性,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4.互联网的特点

  (1)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报纸传递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极为明显。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虽然比报纸要快,但仍然要受播出时段的控制;尽管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为此所需的准备工作往往费时费力,只可偶尔为之。

  相比之下,网络在传播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轻易做到随时发布新闻。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炮的,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而是网络媒体。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由于受到传播能力和市场利益的制约,报纸、广播和电视通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有效的影响,而网络则几乎不受这种限制。一家新闻网站能够让全世界的网民都成为自己的受众,也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竞争对手轻而易举地争夺你的受众。比如在中国,或许只有极少数人能读到当天或者迟到几天的纸质的《纽约时报》,而纽约时报网站不但可以提供详尽的背景材料,还可以随时刷新播出的最新消息。新闻网站能够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选择信息渠道、订阅新闻、定制界面风格。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网民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网络新闻的互动。任何信息只要一进入互联网,就几乎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看到,不分疆界,没有地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媒体。

  传播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网络媒体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这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望尘莫及的。人们常常把网络上的无穷内容称为“海量信息”。借助于信息存储空间的优势,以及搜索、链接、订阅等功能,网络新闻可以比传统媒体做得更加立体、丰富、饱满。

  (3)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沟通的交互性是由网络媒体的形态特性决定的。尽管传统媒体也注意到了受众参与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媒体本身缺乏交互性的结构,读者来信、热线直播这些方式的效果都比较有限,并且还受到版面、栏目的种种限制。而网络可以同时接纳很多人对媒体的参与和交流。网络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和受者的严格区分,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发展到双向甚至多向交流。个人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者,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检索、接收、发布、回复、评论各种信息的一个“媒体”,网民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网络新闻的互动。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以吸引受众的问题。从当前世界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趋势看,报纸应从自身特点出发,下工夫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揭示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影响和发展趋势,为此而加强综合分析报道、深度报道,加强评论,多设专栏。广播也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电视则应加强现场新闻报道,加强有节目主持人的节目。而互联网则应该在媒体融合以及快速、互动上下工夫。

  不管是有意无意,报纸、广播、电视为争取受众(包括读者、观众、听众)必然地存在着竞争,这在任何社会里都是无法控制的。为了求得自身发展,不被淘汰,都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又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当我们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时,必须从传播媒介的自身特点出发。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上述几种新闻传播工具外,还有一条特殊的新闻流通渠道:通讯社。通讯社并不直接向社会大众发布新闻,它仅仅向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或称新闻原坯,经各新闻单位采用才公之于世。通讯社是在报纸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才出现的。报纸不但需要报道本地新闻,还要报道全国、全世界的重大新闻事件。开始时,报纸少,各报只好自己独自采访新闻。但任何一家报纸的人力资金都有限,不可能派出大批记者分赴世界各地,并且一报一个巨大的通讯网,势必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所以,当报纸发展到一定数量时,对全国、全世界的重大新闻事件有了共同需要,新闻稿有了一定的销路,就诞生了通讯社。通讯社向各报社发新闻稿,收取一定的报酬,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报社对报道全国、全世界的重大事件有了可靠的新闻来源,省去一大批人力和财力。从这一点上来说,通讯社是适应各种报纸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可以用来补充各报通讯网之不足。当广播、电视产生以后,通讯社又为广播台、电视台提供新闻稿。但通讯社只能满足各新闻单位的共同需要,各新闻单位的特殊需要还要靠各报自己去采访。

  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创办于1835年,那是西欧各国报纸迅猛发展时期,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称哈瓦斯社,即法新社的前身。开始是复写的手抄新闻,后改为油印,通过邮局递送到各报社。1840年用信鸽在各国首都传送重大新闻,1848年起用电报。1850年,德国人路透办了通讯社,后迁往英国,这就是著名的路透社。美国在1848年由6家报纸为联合采访欧洲船只带来的新闻,成立一个通讯社,史称港口新闻社,即美联社前身。至1880年,该社订户已达355家报纸。上述几家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通讯社。以后,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通讯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统计,全世界国家级通讯社有178家。

  我国的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脱胎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报社,1932年开始向国内发布新闻,1937年1月在延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正式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并在各主要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分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社成为国家通讯社。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华社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从报纸产生到现在,已有300多年历史。报纸的发展经历了从少到多、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早期,报纸的读者群小,读者的类型比较单纯,报纸的销路差,类型简单,一般是商业行情报纸和综合性报纸两种。随着读者群不断增大,读者的类型日益复杂,读者的需要越来越多样。任何一种类型的报纸,要想满足如此众多复杂的受众的需要,显然是力不从心了。为此,报纸不断地进行分工,各自侧重于一个方面,满足某一部分受众的某一部分需要。于是,报纸的类型越来越多。广播、电视经历了和报纸同样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指出的,信息时代的一大趋势是非群体化,过去一致性的需求被多样化的需求所替代。媒体也同样如此。“由于第三次浪潮的赫然来临,群体化传播工具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突然被迫削弱了。它在很多战线上,正在被我称之为‘非群体化的传播工具’所击退”【5】。

  非群体化就是受众的细分,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受众由于所在区域、职业、年龄、收入和文化教育的不同,日益显示出不同的兴趣、对传媒不同的需求。过去那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传媒已不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于是媒体开始分化,针对社会某一部分特殊受众创办特殊媒体。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为传媒的细分创造了必要条件。对电视来说是有线电视,尤其是光纤电缆铺设,使频道资源不再稀缺;90年代以后,数码技术的采用,使广播、电视的频率资源大为扩充。高速印刷机的应用使报刊印刷不再犯愁,像《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的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万份对开版。这一切使得传媒的非群体化时代真正来临。

  最早开播的电视专业频道是1980年美国人特纳开设的有线电视新闻网,即CNN。当时,美国电视业认为CNN要和美国三大电视网相抗衡,简直是鸡蛋碰石头,甚至讥讽CNN是鸡汤面条网(Chicken Noodle Network)。但CNN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