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新闻学概论(第4版) >

第13章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13章

小说: 新闻学概论(第4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声势壮、影响大。网络具有的脱域性,使得网络事件摆脱空间束缚,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议题,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网民都在同时参与讨论、形成舆论。舆论具有全国性,声势浩大,真正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新老媒体联动,产生了一个谁来主导舆论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网络上舆论是自发的,有其正确、健康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情绪化表达,有一边倒的“群体极化”现象,还有以讹传讹的虚假陈述。传统媒体拥有一大批经过训练有素的记者、编辑,他们应该冷静、客观,应该竭力把握舆论主导权,把舆论引向正确、健康的方向上去。

  注释

  【1】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99页。

  【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33页。

  【3】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23页。

  【4】 同上书,第117页。

  【5】 〔美〕库恩:《新闻界与外交政策》,转引自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6】 〔美〕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7】 厦门px事件:2007年5月,网络上发布一条帖子《反污染!厦门百万市民疯传同一条短信》,称厦门市民反对该市兴建一个化工项目——px项目,px就是对二甲苯,属危险化学品。不久,厦门百万人同传短信,号召“六一大散步”,向市政府施压。2007年12月15日,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决定把厦门px项目迁建到漳州市古雷半岛。

  陕西周老虎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镇坪镇猎人周正龙拍摄到该镇野外存活的华南虎照片,引起全国轰动。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网民、华南虎专家以及《人民日报》等媒体质疑。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通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相关人员受到处分。

  重庆最牛钉子户:2004年起,重庆某房产开发公司启动重庆杨家坪鹤兴路的拆迁工作。由于开发商不同意该地住户杨武夫妇原地安置条件,夫妇拒绝搬迁,整个拆迁地只剩下他们孤零零一家。2007年3月8日,《南方都市报》首先发表《网上惊现“史上最牛钉子户”》,全国许多媒体都跟进报道,连《纽约时报》也予以关注,直到2007年4月2日,双方达成协议。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既然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新闻传播活动,那么必定要有传播新闻的工具。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M·麦克卢汉在1967年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论点,试图以媒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标志。这一论点虽然备受争议,但却以极端语言显示媒介——新闻传播工具,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工具随着新闻活动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所能提供的日益增多的物质手段而不断创新。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规模狭小,基本上是一个部落一个社会。原始人主要以人体的器官——嘴巴作工具来传递新闻,就可以满足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特点在于能制造和运用自身以外的工具。到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创造了文字,新闻活动开始了用文字传递新闻的新阶段。到奴隶社会,已形成了口头、信号、文字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活动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物质手段。以中国的情况来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修驿道、通水路等措施。在唐朝,水陆交通更为发达,在水陆主要干线上设驿站,每30里一站,全国有驿站1639所。韩愈曾有诗形容驿站:“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陆路上传递邮件的速度,一般每天70里,最快达500里,速度惊人。这大大便利了新闻的传递。我国秦朝开始用笔书写,东汉蔡伦造纸以及唐朝(公元七八世纪时)印刷技术的发明,对于文字媒介的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口头、信号、文字三种传播媒介,各有各的用处,不可相互取代,每一种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出日益增多的具体形式,其中尤以文字为甚。

  一、口头新闻

  口头传递新闻,很简便,消息不胫而走,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口头新闻最大的缺点是新闻保真性差,新闻越传越走样,同时,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口头新闻在古代社会是一般群众传递新闻的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田头、屋场、旅店、市场到处是群众传播口头新闻的场所。中国的茶馆、西方一些国家的咖啡馆,是口头新闻的重要集散地,号称新闻市场。许多重大新闻都可以在茶馆、咖啡馆打听到。即使在新闻业十分发达的现代,茶馆、咖啡馆作为新闻集散地的作用也还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在古代社会,用口头传递新闻的事例最著名的莫过于马拉松的故事。公元前490年,希腊人抗击波斯入侵,在马拉松那里打了胜仗。战后,一名身强力壮的战士连续跑42。195公里,把胜利的喜讯传到雅典,这位战士最后精疲力竭而死。

  二、信号媒介

  信号作为媒介传递新闻,最大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息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信号媒介最著名的莫过于我国古代的烽火台。台上“广积秆草,昼夜轮流看望,遇有紧急,昼则燃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1】。在明朝燃放烽火时还鸣炮。举放烽火报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放烟举火办法。《史记·信陵君列传》称,边关戍卒用烽火向魏王先后通报两个信息,先是报赵王入侵,后是赵王打猎,那就得发出两种不同的信号。明朝规定:“若见虏十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2】同时还采用不同的举放花式,或排成直线,或排成十字交叉等等。烽火台设置,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一节节传下,速度极快。汉武帝时,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军队分头出击匈奴,以举火放烽为发现敌情、协同进攻的信号。两军相距三千多里,仅一天工夫,信号从河西传到辽东。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迅速的通讯方法。

  敲锣报警也是古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遇到紧急情况,紧锣密鼓,声震四乡,聚集群众。这种方法至今还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农村山区使用。

  三、书信新闻

  这是中外古代社会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书信新闻主要通过邮路来传递。书信新闻包括军报、官书,还有民间书信往来。在中国古代,由于驿站发达,书信新闻传递得很快。在唐朝,明文规定了邮件传递速度,陆驿每天70里,紧急公文一天400里。安禄山在范阳造反,唐明皇在临潼寻欢作乐,两地相隔3000里,唐明皇6天之内接到紧急军书,速度惊人。唐人有诗来形容: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这并非夸张之辞。到宋朝,紧急军书每天速度达500里,误时杀头。在古罗马,罗马执政安东尼曾专门雇佣一批通讯员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一有动静马上写信报告。

  传递书信的办法,还有风筝、信鸽等。信鸽常用于军事、航海中。当航海出现紧急情况,就在鸽子腿上缚以简信,让鸽子飞回去,以便家中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四、印刷媒介

  在古代社会,中国是世界上印刷业最发达的国家,但并没有产生过像近代报纸那样以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这里说的印刷媒介,主要指古代“邸报”。它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而是刊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等政府公文。但“邸报”客观上起着沟通统治阶级内部消息的作用。这将在第四节详细加以论述。

  五、其他传播方法

  1.露布

  《文心雕龙》称:“露布者,盖露板不封,布诸视听。”始于战国,在南北朝时,“桓温北伐,令袁宏倚马撰露布”,布告天下。后来,逐渐专用来传布战争捷报。南北朝时,“后魏每征战克捷,欲天下闻知,乃书帛建于漆杆之上,名为露布”。写着捷报的大幅帛书,高高地悬挂在竹竿上,将士们擎着它,快马送往京城,沿路民众都可以看到。这可以说是我国比较早的向公众发布新闻的形式之一。唐朝时,大将李晟击败背叛朝廷的军阀朱泚,攻克长安,用露布报捷,有这样一段话:“臣已肃清宫禁,祗谒陵园,钟虚不移,庙貌如故。”【3】

  军事捷报公开张扬,其目的在“欲天下闻知”,鼓舞士气、民气,威慑敌军。

  2.牌报、旗报

  这是露布的一种转化形式,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广泛使用,把起义军的战果和作战情况写在布旗上(称旗报)、木牌上(称牌报),由人手持,沿途供民众阅读。下面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两块牌报【4】:

  今报:长安二府由绥德、汉中高赵从西河驿过河,统领夷汉番回,马步兵丁三十万。权将军刘(即刘宗敏)统兵十万过河,从平阳北上。

  又报:皇上(指李自成)统领大兵三百五十万,七月初二日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

  永昌元年七月初七日(1664年7月22日)

  后一块牌报,报告了李自成起义军向明王朝发起进攻的行动,宣扬了起义军的赫赫声势。七月初二的行动,七月初七就发出报道,在当时是很迅速的,可以想见李自成起义军很重视新闻、宣传活动。

  3.悬书、揭帖

  悬书出现于战国时代的郑国。乡人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内容既有消息又有议论,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可能影响很大,遭到以“不废乡校”著称的子产的明令禁止。悬书后来发展到“揭帖”,用毛笔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供过往行人观看,多为匿名。揭帖的内容有些是标语、口号,有些则是在新闻基础上加以评议,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各自的生产方式不同,人类的新闻活动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和近代、现代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整个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又有共同点。

  首先,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也就是说,古代社会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其次,和近代、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即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以口头、书信为主要手段的新闻传递,基本上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是一种“你问我答”的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