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三毛不在撒哈拉 >

第3章

三毛不在撒哈拉-第3章

小说: 三毛不在撒哈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居,是为了远离撒哈拉战火,与荷西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

  快要到三毛家的时候,我整个人是颤抖的。

  这里属于泰尔德(Telde)小镇的郊外,开车很容易到达。沿着山路一直走下去就是大海,海天的分界线似乎触手可及。小镇很安静,不时有居民开车出门或者回来。我不由得想起了和树参加的一次家族聚会,是在加泰罗尼亚一个沿海小镇,有一栋很大的彩色房子,是树舅舅的家,沿着房子一路走下坡,同样是大海,周围也很安静,有些房子门口堆满了报纸,可能还未到主人来此度假的日子。

  支走了友人,我选择一个人在三毛家门口停留。思绪太多,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梳理。这时,邻居探出头来,是一个大约六十岁的女人,很瘦很白。她说了一串西班牙语,口音浓重我没能听懂,于是向她摇了摇头。结果,我突然听到“三毛”两个字,原来之前她一直在问:“你是不是找陈平?”

  三毛的家

  陈平,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大家熟悉的是三毛这个名字,可是那个女人却问我是不是找陈平。我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她就口气很凶地说:“隔壁三号就是她的屋子。”随后就转身走回了屋里。

  就这么一直坐在三毛家门口

  而我,还停留在那一刹那的惊讶中。为什么她只称呼为陈平?为什么这个女人那么凶?

  我停留了很久,不肯就这样走了。就这么,我一直坐在三毛家门前。这时,屋子里有人出来,一个中年男人。我前去打招呼,中年男人却不理我。终于,我知道了他们冷淡的缘由,原来他们已经对无数游客的来访厌倦了。这一刻,我很讨厌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为什么要去打扰这些“无辜”的居民?

  在这里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强悍的卖花女人,那个和三毛一起拾荒的友人,三毛在这里获得了写作的灵感,她时常去市中心超市买菜,等待荷西回家,两人一起布置小屋……这里是三毛曾经快乐过、哀伤过、自闭过的地方,多少次三毛出入这里,想想这些,我就不由得发抖。

  三毛的家,没有典型的西班牙式遮光窗户,只是简单的白色织布窗帘,院子里面高大的椰子树一直都在。

  上山后,看见远方在云中的帕尔马(Palma)山,那是荷西葬身的地方。三毛曾第一次抵达便说:“觉得这座岛不对劲。”最终,我没有去那里,只是这样远远看着。它很美,美到像是毒药,如果七座岛屿中没了它,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或许就此改写了。

  远处的山是荷西葬身的小岛

  三毛家门口的大海

  沿着山路去海边,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我却走得很慢。我打电话给树,“你猜我在哪里?我终于还是去了三毛的家。”

  “傻瓜,哭什么?”他问道。

  “那么多的相似,我只希望到此为止。我不想失去你。”不知为何,我泪眼婆娑地说出这些话。

  “我说过,我不去潜水,我只是爱游泳。其他时候,我就和你在家里吃着薯片看电影,好吗?”树有些不知所措。

  沙滩上,许多年轻人赤裸着身体晒太阳、下海嬉戏,而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平静。天空很蓝,风轻云淡。

  临走前,我回到三毛的家,那个女人——三毛的邻居又出来张望我。我对她说:“是不是很多人来这里?如果是,真的很抱歉。”她只是说没事,就又转身了。我对着她的背影有礼貌地说:“再见。”

  她却回复我:“很快见。”

  加纳利环岛之行

  最后一天,我们决定用五六个小时开车环岛,然后直接开往机场。加纳利岛面积并不大,沿岛有环形公路,因此五六个小时环岛是可能的。

  五彩的小房子

  车沿着山路行驶,一个又一个转弯,左边是山,右边是海,像极了加泰罗尼亚。

  山中的小镇令人欢喜,简单的小房子,当地人黝黑的皮肤在太阳照射下格外可爱,还有大团大团鲜艳的花朵。可是开到了临海地带,就是一栋栋巨型的酒店,还有一个个旅行团。在三毛那个年代,这里的旅游业就已经发达起来了。途中,我们停在一个观景台上,立刻有个戴着墨镜的中年男人过来帮我们倒车指路,替我们开车门。男人还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是一个个用牙签扎好的小点心。开车的沙同学伸手去拿,我见状立刻说:“还给他。”然后对那个男人用西班牙语说:“谢谢你,我们不需要。”

  他立刻将沙同学还给他的那块蛋糕扔在地上,用脚蹍了起来,咒骂道:“一点同情心都没有的浑蛋。”说完,转身就回到了他的小店里。

  看他这样的反应,我顺理成章地认为:果然是一个靠小聪明赚钱的人。和树一起在西班牙南部塞尔维亚的时候,街头就有人帮忙倒车,最后索要一欧元报酬,如果不给他们钱,就恶意划你的车,简直就是强盗。更有许多来自南美洲的妇女,人手抱着一个可能捡来的小孩,游走在街上骗取游客同情心讨钱,这种情况很普遍。

  可能是见到太多这些为了面包不惜骗人的把戏,我不得不提高了警惕,人心也变得不再柔软,但换来这样的咒骂,却也是意料之外的。

  下车后,大家都去拍照,我就在一旁观察那个男人。又有车开来,他立刻端着盘子迎了过去。他协助别人停好了车,又前去开车门,将手里的小吃递过去,对方接过去后,他便转身回到店里面了。

  一个人的大西洋

  他竟然没有要钱!

  看着这一切,我不由得内疚起来。我们对他的好意根本不领情,还误会了他,所以他反应才那么大。

  于是,我走到他边上解释道:“对不起,因为在巴塞罗那……”他翻了翻白眼,恶狠狠地说:“走吧,再见了,再见了,永远不见了。”后面的话虽然到了嘴边,我却只能吞下去。

  我们拍完了照,倒车离开观景台,我从后视镜看见他其实一直在看着我们。不知道为何,我感到很羞愧,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披上了伪装的针刺?童年时候,我们把世界想得很好,大人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将世界改变了。

  我想起一次和树在巴塞罗那拥挤的地铁上,树突然大叫:“把你的手拿开!”我抬起头,看见对面一个东欧模样的男人恶狠狠瞪着我们,他的手从一旁不知情的日本人的口袋里拿了出来,而周围人却假装没有看到,生怕被小偷报复。

  在微博上,我们会转一些令人心酸的帖子,满怀正义感,可是现实里宁可买冰激凌也不愿意把钱施舍给门口快要冻死的活人。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善良的,可是心里却始终不肯抛弃那个敲打的算盘。有时候,我愿意做一个简单的乡下人,从来没有进过大城市,从来没有那么多的主意和想法,耕地赶羊,奔跑在田野上……

  当飞机抵达巴塞罗那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海岸线,还有如同星星般散落一地的灯海。当树出现在接机口,我突然有一种到了家的感觉,一座城市,只有离开再回来你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

  很久之后,我脑海里仍然会浮现加纳利的样子:清晨日出前的无人沙滩,夜晚热闹的街市,那些穿着彩色亮眼衣服的非洲人叫卖木雕……

  我依然记得三毛邻居的那一句“很快见”。

  撒哈拉就在一旁,所有的梦触手可及。

  与撒哈拉共享一样的天气

  Chapter 02 我要做那个回来讲故事的人

  离开家,我就成了最勇敢的人

  澳门,鬼节“打边炉”

  漆黑的Band房

  奔向欧洲,我想与这个世界谈谈

  离开家,我就成了最勇敢的人

  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远古时期,人类是群居在洞穴里面的。那时候,他们会派群体里面最勇敢的人,让他出去走一圈,回来以后,给大家讲他在外面看到的东西。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地有了知识,人们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了解。

  那时,我就告诉自己,我想要当那个最勇敢的人。

  跨出第一步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当高中好友念叨着要去哥本哈根的时候,我还在觉得去香港像是登天。我的天空很窄,窄到只有一丝光线就能让我很知足。哥本哈根在哪里我不知道,也不在乎香港和哥本哈根的差别,我只是觉得,离开家,我就成为了那个最勇敢的人。

  六岁那年,我离开在上海闸北区的外婆家,结束了野姑娘在弄堂里尖叫奔跑的日子。从父亲骑着他那辆破旧而巨大的自行车把我送进小学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生活在虹口区。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然后读中学。我一度认为,大学、工作、结婚以及养老都会在这里度过了。

  叛逆的小孩想要离开这里,去成为那个勇敢的人

  我在一所不错的中学读了七年,除了阅读是唯一可以真正实践的兴趣爱好之外,青春就这样被浪费在了一张张数学卷子和其他科目的辅导书上面。在最叛逆的花季雨季,我不去参加任何无意义的集体项目,躲避着不想青春被浪费。十八岁成人典礼,我因无法忍受而中途离开,去鲁迅公园练吉他。父母对我这样一个自我意识强烈的叛逆小孩毫无办法,更无从与外人说起。

  坐在课堂里,看着周围埋头奋笔疾书的同学,我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愣想:当教育磨平了我们棱角夺走了梦想的冲劲的时候,还值得我们往一个角落去挤、去赢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吗?被肆意挥霍的青春难道就不值得过吗?为什么只邀请那些名校的人来学校演讲,那些在其他领域同样出色的人就不行吗,比如很会旅行、比如很会写作,甚至比如很会谈恋爱的人?我相信社会是多元的,在我没有证明之前,我沉默,以后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我那格格不入的青春,除了读教科书以外,只有闷头不断地阅读其他书籍。我就好像一座孤岛,做着一些旁人不懂的梦,坚持一些不明所以的坚持。

  后来,我了解到三毛的人生,在她未曾远行前也与环境不融合,一直也在痛苦中度过。三毛的大姐陈田心说:“当时,学生受体罚很常见,也不敢反抗,多半就接受了,但她就是不接受。她的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真的不去,对一切循规守律的事都觉得很累,父母最后只能接受、认同。”一些人是注定要离家千万里才能真正展开人生的。三毛度过煎熬期靠的也是不断地阅读,在书本的世界里,我们都找到了另一个天堂。

  十七岁的我,心开始出发了。

  那时,我常常看着头顶划破天际的飞机,幻想自己明年会在何方,后年会在何方,幻想到时会有怎样惊险的故事……生命可以很有趣,青春应该闪闪发亮地做自己。我知道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在远方完成:去犯错,去冲动,去撞得头破血流。我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高考后,我如愿去了澳门。

  七月夏天的夜晚,接到通知后的我在人民广场快乐地甩掉鞋子,赤脚奔跑着,我知道我的人生就这样真正地开始了。

  澳门,鬼节“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