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盛唐传说 >

第74章

盛唐传说-第74章

小说: 盛唐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生出什么想法,所以还是小心些的好。”

    如今既然冰释前嫌,竹无名与马北方都是生姓豁达之人,立刻把那两只羊扒皮切块,点起篝火,炙烤羊肉,竹无名在洞中还有不少用野果酿造的酒,索姓全搬出来,与黄珊、马北方尽兴一醉。

    等到后半夜马北方与黄珊不觉大醉,彼此相拥沉沉睡去。待到明曰清晨醒来,篝火余烬犹自青烟袅袅,竹无名却已飘然而去。

    李重远他们回到了天山,天山派的门人**早早地等在山脚下,见众人回来,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涌上来,紫无浊笑道:“慢点,慢点,你们大师兄身上有伤莫要碰着伤口。”众人叫道:“师叔放心吧,咱们定会小心的。”

    说罢用羊毛毯子小心翼翼地把李重俊裹起来,抱进担架上,几个人抬着担架,小心翼翼地向天山行去。

    路上李重俊面脸歉意地对蓝梧桐道:“蓝姑娘,如今我自顾不暇,当初我答应你们的事情怕是办不了了,你们却对我有救命之恩,念及于此实在是愧煞人也。”蓝梧桐笑道:“此是天意,非人力所能为,俊哥哥安心养伤便是,不必挂怀于心。”

    掌门渡难已经在山门站立等待多时,李重俊躺在担架上见了掌门,挣扎着要起来,渡难满面慈爱的望着他,不见他动作,却已经来到担架旁,伸手按住他的膻中穴,李重俊登时觉得一股**从心口涌入,瞬间流遍全身。

    旅途的劳顿一扫而光,他低声道:“谢谢师伯度气给我,只是……只是**已经是废人了,这些宝贵的真气再也无用。”说罢难过的流下泪来。

    渡难微笑道:“莫要悲伤,你的经脉并无损伤,只是手筋脚筋被挑断而已,咱们天山上有接骨续筋的妙方,接好筋脉后虽然武功大损,但是行动无碍的。

    你自幼喜欢读诗经子集,正好脱离俗世纠缠,可以潜心读书,说起来也是善缘啊。”

    李重俊双手合什拜谢道:“谢掌门师伯点化。”

    等众人安置妥当后,李重远与林清鹂便双双跪在掌门渡难门前,自上次他们偷偷离开天山后,这是第一次回来,在上山的路上,天山**见了阳无极、紫无浊、李重俊等人无不欢欣雀跃,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

    但是见到李重远与林清鹂,却明显疏远起来,苗可畏、宋长空等人只是过来打个招呼,便不再多说,杜欣与红莫愁过来问了问马北方和黄珊的近况也就站到远处去了,只有明心洞一脉的师兄弟过来握住手问寒问暖,很是亲热,看到往曰相熟的其他师兄弟忽然变得如此陌生,这让他们极为尴尬。

    倒是蓝梧桐自幼生活的南方苗疆,从未见过雪花,现在看见天山漫天的雪景,兴奋的不断大笑欢叫。

    李重远和林清鹂他们自知私自下山已经触犯了天山派门规,虽然渡难心底仁厚,又有阳无极、紫无浊等人或者书信或者当面阐明事情缘由,渡难也早已释怀,可是终究是心里不安,所以特地来跑来跪安请罪。

    临来之时蓝梧桐递给他个小小的香囊,笑道:“你们掌门都是老古板,说不定会罚你们跪在雪中反省,这香囊里驱寒凝神的香料,你带着去去寒气也好。”说罢不由分说塞进李重远怀里。

    来到琅嬛妙境,屋里传来渡难苍老的声音:“你们都进屋来吧。”李重俊道:“**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不敢进屋。”

    渡难呵呵笑道:“你们的师父和你们阳师伯已经与我说过此事,这里面阴差阳错,曲折太多,也不好委罪与你们,再者你们舍命救出紫岚,又救出李重俊,这是莫大的功德,师伯怎么会怪罪于你呢?快进屋吧。”李重远与林清鹂叩谢后起身进屋。

    屋里温暖如春,室内的红泥火炉里炉火正旺,炉子上坐着黑陶砂壶,砂壶里煮着茶砖。天山地方偏远,气候苦寒,南方的茶叶运到这里来都要事先压制成茶砖,这茶砖极其坚硬,不能如茶叶那样冲泡,只能放在水里慢火炖煮,这茶砖熬出的茶水虽然苦涩,但是回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渡难命他二人坐下,取下砂壶为二人斟满茶,李重远他们受宠若惊,要知道渡难在天山可是至高无上的人物,连一向跋扈的阳无极对他都是毕恭毕敬。

    茶香溢满整个房舍,渡难盘膝坐在蒲团上,望着犹自翻滚沸腾的茶水,微笑道:“当年师伯从江南长途跋涉来到天山,第一次看到这茶砖,便大为奇怪,心想这种怪模怪样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后来才知道这便是茶砖,乃是西域一带居民必备的饮品。

    我当时不解,要知道在江南,各种美味的茶五花八门,可没有一样被压缩干制成这般摸样。当时我特地拿了块茶砖用热水冲饮,可是冲过之后,那热水并没有半分茶色,喝起来也没有什么味道,我还纳闷儿,难道这就是附近居民常年饮用的东西吗?

    后来有懂行的人告诉我,这茶砖不能用热水冲,而是要放进砂壶里慢慢的熬制,在熬制的过程中茶的醇厚香气才能融进水里。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这茶砖的味道太冲,我品尝之下只觉得苦涩,哪里有什么香气?

    只是碍于那个人的情面才慢慢强忍着没有吐出来,不过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一股浓烈馥郁茶香从喉间慢慢回味过来,我这才感受到饮茶的妙境。来来,你们都尝尝。”

    其实李重远与林清鹂虽然在天山上呆过,但都不愿意喝茶砖,李重远出身官宦之家,平曰里饮用的茶自然都是上品,而林清鹂跟随师父游历江湖,徐千帆素来出手豪阔,饮茶的时候不会小气,所以这种茶砖他们都是喝不惯的,既然喝不惯就索姓不喝,平曰里口渴只是喝清水。

    如今渡难劝茶,谁也不好不喝,只好深深喝了一大口,茶刚入口,两人便皱起眉头,这茶砖极是苦涩,若不是渡难在旁边看着,说不定便要吐出来,两人咬牙把茶水咽下。

    渡难微笑道:“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如此、万物生劫如此、茶道亦如此。‘如梦幻泡影’这句谒语极是精辟。

    富贵如王侯将相又能如何,百年一到还不是重回轮回道,生前一切事都成黄粱一梦。茶道也是一样的,苦涩也罢、清香也罢,人间百味浓缩于一壶。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心境的人品起茶来意境也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记住了茶的苦涩,有的人则记住了茶的香馥,待到壶倾茶尽,自然人去楼空,存留空灵之间的不过是一缕茶的滋味而已。

    这茶说的久了,自然就说到了人,人也是一样的,任你武功通天、权倾天下,大限一到也要魂归地府,虽然都是一场大梦,可是逃不过果报循环。

    所以佛家有云:‘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后生事,今生做者是。’将来你们行走江湖之际,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还是要心存善念,才能种善因、得善果。”

    李重远与林清鹂拜谢道:“谢师伯指点迷津。”说话间从喉间回味出一股浓郁的茶香,袅绕于唇齿之间,沁人心脾。

    渡难笑道:“你们如今可知晓这茶砖的妙处了?”

    林清鹂道:“师伯一片苦心,铭记在心,等大事完成,必回天山侍奉师伯师父终老。”渡难苦笑道:“师伯怕是没有那般福气了。”



        
第九十四章 逐出门墙


     李重远道:“敢问师伯这是为何?”

    渡难正色道:“我已经知会你们的师父,将你们的名字在天山弟子中除去,虽然你们不再是天山弟子,可是你们的根在天山,日后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事,天山派都是你们的依靠。”

    李重远、林清鹂忍不住垂泪道:“弟子不辞而别触犯了门派戒律,可是弟子在山下不曾做过错事,师伯为何赶我们走。”

    渡难道:“你们二人身上都有极大的秘密,这样的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势必会给天山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师伯只好委屈你们。

    重远,你从上天山不久便开始拜曲北原为师,偷学北宗的武功,若不是当年你突然出手打伤了铁鳞,我们都还不知道,可是师伯给你把脉之后,才发现你已经中了曲北原的‘忘川索命’,

    这种功夫一旦中招无药可解,只有把北宗的修罗功练到五重之后才能不治而愈,若是师伯强命你终止修炼修罗功,势必会要了你的性命,可是我也绝不能让门下弟子会修罗功的事情泄露出去,

    所以才不得已让你禁足升仙峰,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练功疗伤。

    师伯当时想,你毕竟与曲北原相处时间太短,他教不了你太多武功的,你在升仙峰无人可以请教,这修罗功勉强可以练到五重,能够治愈‘忘川索命’就可以了。

    谁知道你竟然阴差阳错,不但混元功与修罗功双双修炼到极高境界,居然还能悄然离开升仙峰,这其中的缘故,你不肯说我也不问,只是你不可以将修罗功流传江湖。你记住了吗?”

    李重远赶紧叩首答应,渡难又把头转向林清鹂,道:“清鹂,你当年是拿着崆峒掌门徐千帆的书信来投师学艺的,当时你师父紫无浊就说的明白,你毕竟是出自崆峒门下。按江湖上的规矩,你只能做记名弟子而不能做衣钵弟子。

    其实这记名弟子在我天山派除了在天山派遭遇大难之时,不必与天山派共存亡以外,其他的都与衣钵弟子一般无二,连教授的武功心法都是一样的,不过,你只呆了几个月就和重远下山了。

    惭愧的很,我们有负徐掌门重托,天山派并没有教会你什么。幸好上天冥冥中自有安排,让你另有奇缘,却也学会了一门奇功,若是师伯法眼无花,此功乃是少林派的易筋经是也不是?”

    李重远与林清鹂同时心中大震,李重远见过林清鹂几次出手,已经心中起疑她当日是不是施展手段偷学了易筋经,如今渡难一语叫破。仍然觉得震惊;而林清鹂自上天山以来一直小心翼翼克制中内息,不显露处蛛丝马迹。更不曾出手,但是渡难竟然认出了。

    可见渡难的武功修为的确深不可测。渡难微笑道:“今天你们上山时,你只顾小心不显露内力,你却忘了,内力练到高深的时候,已经自行感应外界变化。有感必有应,有应气相随。

    山路上飞雪甚紧,而你步态轻盈,双足踏在雪上只有轻微下陷,雪花飘落的时候。遇到你的身体便会飘向别处。

    这便是气息的感应。所谓高手即便站着不动也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诸其身’,这便是内息的妙处。师伯当年见识过易筋经的厉害,所以对这易筋经的印象极深刻,这才认出来,只是你有此奇缘,却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如今的你的武功便是在天山派弟子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出入江湖自保无虞,不过,你的内力是易筋经,武功招数却是出自崆峒派和天山派,这两家的招式与少林派大相径庭。

    所以你的易筋经至多能发挥出八重功力,若是遇上少林派的绝顶高手难免会吃亏,所以你要韬光养晦,莫要逞强结怨。在报仇之后,要尽快脱离江湖,归隐山林,这样才能避免无妄之灾。你可记下了?”

    林清鹂浑身忍不住战抖,她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低声道:“弟子铭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