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美夫俊郎 >

第30章

美夫俊郎-第30章

小说: 美夫俊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这条街的店都是平民路线,因此人气也比方才姜凤逛的那条要高些,人来人往的,几乎每个小店铺柜台前都有两三个顾客,有个豆腐店前头还排着队呢。
草沱村可是没处买豆腐去,要不是想着不好拿,姜凤都想买上一块回去了。
街边随处可见小摊小贩,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珠花头饰,木制竹编的小器具,糖葫芦和糖人儿,泥人儿和布老虎,还有其它各色手工小玩意儿,有些东西虽是小摊子上的,做得却很是精细,别有一番古朴可爱。
放到现代那都是大师级的工艺品啊。
若非她现下还没有脱贫致富,肯定要哗哗的买上一堆。
不过姜凤还是花了五文大钱,买了个婴儿经典玩具,小拨浪鼓。
现下是小越越还没长大,要是小越越会走路了,自己牵着小豆丁似的小越越再来这里逛,小豆丁肯定看什么都喜欢,咱娘俩正好可以拉着小手,从街头吃喝玩乐到街尾。
遥想着美好未来,姜凤一路兴致勃勃地逛着,恰好瞧见一个铺子柜台上摆着一沓沓的纸,便想起来,自家可是一片纸都没有的,便又进去买了些最便宜的纸,那纸的颜色发黄,质地也粗糙不匀,不过姜凤也不是那念书习字的书生,也就不在意了。
姜凤把十几张纸卷成一卷,塞进背包里,那店小二的目光到是在这个怪妇人身上瞧了好几眼。
买这么些纸,却不买笔墨砚台,这是要做什么啊?
“凤妹子!”
听到熟悉的声音,姜凤回头一瞧,可不正是姜三姐和赵山两口子。
她们身边还跟着个约摸十来岁的女孩子,穿着整齐的长衫,微微泛着麦色的皮肤,一头乌黑的长发,在头顶的两侧梳成规矩的小包包,用蓝色丝线系了,顺垂到两鬓,搭配着还没褪去婴儿肥的圆圆小脸和月牙型的眼睛,更显得乖巧斯文又讨喜。
身上穿了一身儒衫,蓝白相间的颜色,看着整洁又干净。
这个小萝莉,定是姜三姐在城里书馆念的大女儿姜娇了。
“三姐,姐夫,这是大侄女娇娇吧?可是又长高了一截,快成大姑娘了。”
这姜娇自从七岁起就在城里学堂念书,如今已经有两年多了,跟姜凤原身倒是不怎么见面。
姜凤哪里知道姜娇原先的身高,不过是顺嘴胡说而已,反正见了旁人家孩子,翻来覆去的也就是那几句。
“诶,正是娇娇,正好今天学堂里休沐,我们带着娇娇来给她添置些笔墨。娇娇,这是你凤姨。”
姜三姐一说起大闺女,简直就是自动自发的容光焕发。
姜姐夫在女客面前总是守规矩地保持沉默,可一提到女儿,这中年汉子也是笑容满满。
这个世界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女人生孩子第一胎很少是女娃,大都是先生个两胎男娃,才有女娃降生,而那头胎是女娃的女人,就跟中了奖一般的自豪,据说头生女的娃娃,比寻常的要格外聪明健康些,哪家有了头生女,那可是要当个宝贝蛋一般地娇宠着养活。
草沱村几十户人家,十来岁的女娃里,也就姜娇是头生女,所以这小萝莉在草沱村知名度还是满高的。
“凤姨好!”
姜娇很有礼貌,态度落落大方,不愧是在城里学堂里念书的,声音也是娇嫩的娃娃音。
不过小萝莉就是小萝莉,虽然面上维持着仪态,可还是掩饰不住对姜凤身上那俩个背包的好奇与兴趣。
凤姨~
姜凤心里汗了一把,心想谢天谢地,还好没叫俺凤姐。
姜凤应了声,想了想便从背后的背包里取出才买的糖来,请姜娇吃。
“来来,姨这里也没什么好东西……”
小萝莉只是有礼貌地取了一颗,也并不吃,却是小心地放在了腰间的荷包里,还笑眼弯弯地谢过姜凤。
姜凤便明白,这小萝莉在城中念书,自然教养得不会在外头当着人的面吃东西,瞧这把糖放在小荷包里的动作看起来多有气质啊!
将来咱也要让小越越上城里来念书!
对小萝莉好感度上升的姜凤,又觉得自己给糖吃的举止太过寒酸,想了想便把自己制的香皂拿出来一块。
“娇娇啊,这个给你用着玩吧。”
“凤姨,这个是什么?闻起来好香啊。”
毕竟还是个小萝莉,虽然端庄知礼,在香皂这种没见的东西面前,还是难忍好奇,接了过来就放在鼻子下头闻。
当然香了,姜凤做的时候特意放了些野菊花的花瓣呢。
姜凤把这个用途说了说。不过重点强调,如果用来洗脸的话,只有脸上特别油特别脏的时候才用,不然脸就会干燥。
说到这里姜凤忽然想,自己怎么不做些面脂之类的呢?
反正家里有现成的葡萄籽油,欧李的核还有不少,应该也能用来榨油的。

54 赫赫有名林公子

小萝莉姜娇拿着那块香皂,想是心里喜欢,很是爱不释手。
“谢谢凤姨。”
小萝莉这个年纪,正是脸上爱出些油啊汗啊的时候,用热水也洗不干净,那胭脂铺里倒是有上好的香胰子,听说洗了脸以后清爽得很,而且还能把香味留在脸上,可那东西贵得很,要几百文一个哩。
家里送自己上城里念书,就花了不少钱了,家里还有弟妹呢,自己哪能乱花。且自己常在一道的同窗,也就是一两个家里是大户人家的,才用得起那个呢。
凤姨给的这个倒是新鲜的很,闻着味就香,回去就洗一下试试看。
姜三姐也是笑咪咪的,“凤妹子这可是个稀罕物,莫不是你自己做的么?”
要想讨好这当父母的,给孩子东西,可比直接给大人要更得喜欢。
姜三姐两口子现下就是如此。
这天几乎是专程来看女儿的,领着姜娇在街上逛,虽然也没舍得多花钱,但吃的用的都给买了点,姜娇大了也懂事,轻易不肯张口跟大人要东西。
还很少见她这般喜欢一个物件的呢。
“是啊,自己在屋里琢磨的。娇娇先用着,等以后姨再做了其他新花样,再拿给你玩。”
自己的成品受欢迎,姜凤也挺高兴。
还是年轻好啊,对新鲜物的接受度高,下回自己再推销,还是看看对方是老是少再说。
姜三姐给姜娇买了支新毛笔,其它的姜娇都说还有,怎么也不肯让姜三姐多花钱。
一众人等出了文具店,姜三姐问姜凤,“要买的可都买齐了?”
“买齐了。”
“我们的事也都办妥了,倒是还要去趟林家货栈,凤妹子不如一同去?”
这余下的时辰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一道走。
姜凤自然没有不应的。
姜三姐打发赵山去照管寄在城中朋友家中的牛车,一会儿出城好用。又把姜娇送回学堂。姜凤这才发现,原来学堂就在文具店左近的小巷子尽头处,牌匾上写着青石书院四个古朴大字,大门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甚是严整,墙头上的砖都雕了别具特色的花样,明显跟旁边的民居不一样,倒是闹中取静了。
姜凤跟姜三姐站在巷子口,看着姜娇进了书院,姜娇虽是有些不舍,但她娘和爹几乎每个月都来看她,而且再过两月就是过年,放了年假就可以回家了。
姜娇走进大门的时候,回头冲着两人招了招手,身影这才消失不见。
姜三姐揉了揉脸,静默了片刻,这才恢复了跟姜凤的说笑。
二人边聊边走,原来这林家货栈是在另一处巷子里,倒是离着不远。
“今年家里粮食收的多,就想卖到货栈去。这次去问问林掌柜看,要是能收的,下回就拉着粮食过来。”
“林家货栈也收粮食么?”
“往年也收过的,林家货栈的买卖大,收的东西也杂。”
姜凤想着自己的果酒和果酱都是送到这货栈去了。听着姜三姐这么一说,倒觉得这林家货栈像个批发巨头似的。
“多亏林家在咱青石城开了这货栈,不然城里那些粮店可不知道要多黑心呢。尤其是那姓马的!”
姜三姐说到最后一句时,却是自觉失言,待说上几句描补吧,又显得太刻意反而不美,便忙岔开话。
“林家在好些个城里都开着有货栈,若是认真算下来,怕不有三十来家吧。咱们这里还算是小的,听说那京城的总店,才是阔气哩。”
其实姜三姐提起马夫人,姜凤几乎无感。
倒是听她说起什么林家,便在姜凤原身的记忆里搜索。
嗯,林家是浣花国有名的皇商,家资巨万,富可敌国,祖居在邻县西平县,只不过这家虽有钱,子嗣却不昌,每代都是独苗,据说到了最后一代,就只余下个公子。
咦,等等,公子?
原身是个两耳不闻外间事,一心只过小日子的,几乎不爱打听闲事,也不爱跟人说八卦,后来娶了夫郎便心里只装得下一个柳迁,所以这林家的事,她知道的信息着实很少。
姜凤便试探地问道,“林家这一代可是只有个公子?”
姜三姐点点头,叹了声道,“可不是,最早的林家先祖,还曾经义助过皇帝起兵,得了个信义侯的爵位呢,可惜子嗣上头不行,如今只有个年轻的未婚公子,在总管着这一大摊子家业。”
姜凤又道,“那有什么,林公子招赘个上门的妻主不就是了,那般大的家业,还愁没有人乐意么?”
姜三姐却是笑道,“如今你倒是个再明白不过的,那林公子家财万千,人物又是绝世无双,若真招赘却未必能碰到什么好的,那但凡有些志气的有身份女子,谁肯去做那上门的妻主,平白地低人一等?当然了,若是咱这乡下村妇,倒是有大把的人乐意,可人家贵公子又怎生瞧得上哩?”
说着见快到林家货栈了,便压低声道,“听说林公子已是定了亲,那未婚妻是京城世家姚家的小姐,真正是金枝玉叶的大家小姐出身,跟林公子情投意合,一对璧人,为了林公子,愿意将日后的一个女儿,姓了林姓,好给林家传宗接代哩。”
姜凤此时已是确定无疑,这林公子必是不久前自己在镖局门口见过的那位俊美无俦的林公子了。
当时那曾家镖头曾提起他们的姓,林公子,姚小姐,可不正好能对的上?
真没想到,那两个人,竟然有这般的来头。
果然是高帅富与白富美的强强联合啊。
再想到将女儿姓了林姓,传宗接代什么的,姜凤心里又有种奇异的欢乐感。
此时的姜凤,除了有一面之缘外,一点也没觉得这样的两个人,居然会跟自己扯上什么关系。
“三姐,那位林公子可是居住在咱这青石县么?”
姜三姐摇头笑道,“林公子家也在京城里呢。咱这青石县不过是个边远小县,哪里会来?倒是西平县是林家祖地,许是还会回乡祭祖的。”

55 林家货栈非一般

西平县跟青石县虽是邻县,但却位于天凤群山的两侧,若是论直线距离的话倒也算近,不过二三百里,然而天凤群山山势高耸险峻,难以翻越,也就是些当地的山民(比如赵大兰两口子)才能从那羊肠小道上来回于两县,而那种崎岖小路,就是连马匹也过不得,更不用说马车了。
因此西平县到青石县的官道,是七折八弯,绕过了天凤群山的,也因此路程远了至少六七倍,以现如今车队行路的速度,至少也得五六天。
所以,姜三姐觉得就算是林公子回老家,也不会到这交通不便的邻县来。
姜凤却道,“今天倒是在曾家镖局门见一男一女出来,那长相和穿着,都不似寻常人,似乎听人喊他们为林公子和姚小姐,说不定就是这林家货栈的东家也未可知。”
姜三姐有些半信半疑,“若是你说的那般,倒还真有可能是。”
心里却在想着,这林公子亲自到了青石县,也不知道是林家货栈出了什么重要的大事?
两人边说边走,不过喝杯茶的工夫就到了地方。
林家货栈却是在另外一条大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