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剑道 >

第72章

剑道-第72章

小说: 剑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个目的,却不得不做有违于“道”之事,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世上之事,是与非之间还真的很难分清。”当几日之后柳孤寒与阳春雪回到他身边时,他如此对柳孤寒说。比起过于信任他的崔远钟,柳孤寒这个跟随时间并不长久的弟子有时能提出极尖锐的问题,回答柳孤寒这些问题,也是华闲之自省的一种方式。



“我明白。”柳孤寒的回答依旧简单,“世上之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想要获得首先要付出代价。”



“大道之行,也要付出代价啊……”华闲之回过头来,“我只希望,来到这求学的少年们不要成为代价。”



柳孤寒沉默了,华闲之劝动赵王挑这数百少年来扶英,为的是给将来播下希望的种子,那被扶英人称作老大帝国的大余国,实在是需要这批新鲜血液。



“老师,我回大余国。”屋外传来阳春雪的笑声,柳孤寒沉默许久,突然道。



“啊?”华闲之怔了一怔,瞳孔猛然收缩。



“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代价,老师不能回去,那么就由弟子替老师付这代价。”柳孤寒什么也没说,将自己的目光移向一边,华闲之却似乎听到了他心中的声音。



“孤寒,如果你只是为了躲避春雪的话,没有必要如此。”华闲之叹了口气。



“那么,老师,我去准备了。”柳孤寒却笑了起来:“明天我就回贵立。”



柳孤寒的离开让轩辕望有些吃惊,但他与崔远钟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为保护更多的人,柳孤寒不得不重新拿起他的杀人之剑,现在是柳孤寒,或者有一日,他们也要拿起那样的剑吧。



“说起来,阿望你还从来没有伤过人命呢。”



轩辕望停了一下手中的剪刀,道:“你如此说是何意思?”



崔远钟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希望你永远也不需要杀人啊。”



“永远也不需要杀人吗……”轩辕望又开始裁剪手中的布料,这些日子他渐渐找回了两年前的感觉,剪刀在他手中渐渐得心应手起来。“我也希望,我的手永远只是用来握剑,或者是执剪刀,而不必沾上人的性命。”



“阿望,老师说过,远望寒山雪,我们五个人合成一句剑道之诗。”崔远钟拍在轩辕望肩上的手没有拿开,他看出轩辕望心中的惶恐,轩辕望原本就不是喜好纷争之人,只不过踏上了剑之路,出于对剑的喜爱与求胜之心,他才放弃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下去的梦想,崔远钟不知道这其中什么原因起了关键作用,但他却知道,这种惶恐,对于应付余国惊变而带来的危机,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他微微沉思了会,又道:“我希望我们五人,能永远在老师身边,为将剑道光大而战,故此即使是被迫要夺人性命,我也希望你不要犹疑,我们的对手并非都是剑士。”



“哦。”轩辕望的心被一股热潮包围住了,对于任何一个成长中的男子而言,这种情感都是极宝贵的,绝非男女情感所能代替。



令华闲之与崔远钟稍稍安心的是,不久扶英驻泰西使节传来消息,泰西诸国为争夺与东方的贸易权而相互反目,战势一触即发,暂且无暇东顾,让大余国迫在眉睫的危机得到了暂时的缓解。这些游学的少年暂时无须面对回国的危机,但替赵王殿下扫除政敌之事却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柳孤寒慢慢行在京城的长街之上,扑朔而下的黄叶在秋风中打着转,繁华乱舞,有如这看似景盛的城市。不过中秋时分,天气最冷得紧了,大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将那份肃杀也遮掩住了,或许只有柳孤寒,才与这寒冷的天气是一体的吧。



“张伯略,京城南城守备使副将。”柳孤寒在心中背了一遍这个名字,唇边噙起一丝冷笑,这个人官不大,却是个要职,掌管京城南城门守备,是秦楚二王插入京城的一颗关键棋子,太子想除去他远非一两日了。



张伯略为人倒也谨慎,向来都前呼后拥戒备森严,但他的夫人却是京城里出了名的醋坛子,因此他收了个花儿般娇嫩的小妾却不敢接入府中,只得在这歪柳胡同里买了座院子藏起来,每次来与小妾相会也不敢大张旗鼓,这也就给了柳孤寒机会。



前面张伯略的小轿拐进了巷子里,柳孤寒加快了脚步,在超过小轿的一瞬间,他的剑无声无息刺入轿内,轿里发出一声短促的闷哼声,轿夫的视线被柳孤寒背部所挡,什么也没有瞧见,轿里的声音他们虽然听见,却没往心里去。



将剑收回布套中仅是一瞬间的事情,柳孤寒拐向路旁的一个小胡同里,迅速消失在阴影之中。对于他这自幼便干着杀手勾当的人来说,这是一件极轻松的事情,但对于处于微妙对峙的太子一党与秦楚二王一党,这则是一触即发的弓弦被松开,想来很短时间之后,一片血雨腥风便将笼罩住这千年古都之上吧。



“干得很利索啊。”



一个呆板的声音忽然从阴影中传出,在声音传出的同时,柳孤寒的身躯紧紧贴上了墙。



“虽然你做的正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为了万全起见,你还是跟我走一趟吧!”



随着那个声音,一个人影缓缓从小巷那端行了出来,这个身材不高,因为背着光看不清面貌,但听声音似乎并不苍老。



“他发现了我出剑!”柳孤寒把剑夹在肋下,右手牢牢握住剑柄,屏住呼吸盯着来人,脑子里迅速判断来者会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的目光从来人脸上迅速滑到腰间,那儿系着一柄剑,以一个刺客的本能,柳孤寒确信此剑绝非装饰用品。



“看来你还真是个有经验的刺客啊,但遇上我不要妄图反抗!”那人一步步逼近,黑暗中一双眼睛闪闪发光,有如坟场里的磷火。柳孤寒没有避开来人身上凌厉的杀气,而是向前迈出一步,二人衣袂同时哗哗响了起来。



“第一次出手便被人发觉了,看来追随老师之后自己手脚没有以前迅捷了……”柳孤寒心中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来人身上强大的气势让他不由得紧张起来,他不只一次遇到高明的对手,但象来人这样能给他带来死亡压力的还很少很少。



“为什么不说话,怕了吗?”来人的声音呆板单调,让人听了极为厌恶,柳孤寒哼了声:“罗嗦!”



刹那间剑光闪了起来,让这阴暗黝黑的小巷也明亮起来,两人的剑“铮”一声交击在一起,紧接着密如连珠般的剑击声不绝于耳。



“咦,原来不是一般的刺客!”柳孤寒出剑的狠准迅捷大大出乎来人意料,他原以为可以轻易解决这样一个刺客,却不料对手剑技极强,二人心中同时想到,如果不出狠手这一点将会持久下去。



柳孤寒微压下腰,目光如炬盯在来人左肋之下,而那人则举起手臂,手中剑尖指向天顶,剑上星芒闪动,显然已凝聚全力。



这一刹那间二人都意识到对方将下狠手,却都为对方杀意控制住,无论随先出手都会露出自己的致命破绽,因此二人反而僵持住了。



蓦然远方传来叫嚎与奔跑声,二人知道那是张伯略的死已被发觉了。柳孤寒心中念头一转,这人虽然跟踪自己到这里,却不曾大叫大嚷,看来也不想被人发觉。



果然,那人手中剑芒散去,黑暗中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那人嘿嘿一笑:“看来还会见面的,下次再见,我必杀你。”



“哼,罗嗦。”



二人都缓缓后退,足距有二十余丈才各自转身,这黑暗的巷子里,柳孤寒只在剑光闪过时隐隐看到那人的面容,那是一张陌生且年轻的脸。



第三十四章 不测之风云



京城之事由快使传到扶英已是两个月后了,华闲之得到密报后,也不由为自己一手导演的血腥而心惊。短短三日之内,京城中的军卫下层官员遇刺者多达一百余人,忠于双方的京中禁军间也常有冲突,本已在病中的老王连气带吓,所有太医都意识到这位平庸守成的帝王再也熬不过这个冬天,而这个消息自然也为太子、秦楚二王甚至远在扶英的赵王所知,于是各方的冲突便更激烈起来。



这场风波显然也波及扶英,海对岸那个庞大而暮气沉沉的国家面临着一场暴风雨,扶英的邸报中少不了来自对岸的消息。但比起山雨欲来的余国,扶英依旧繁荣。



“煌煌我扶英,日神之所居。圣英我初祖,举剑拓疆土。怒海斩苍龙,玄黄血如雨……”



沙哑的歌声吸引了轩辕望与绯雨的注意力,绯雨向街那头望去,一小群人正围在一起,那个沙哑的声音便是从人群中传来。见有了热闹,绯雨扯过轩辕望的衣袖便奔了过去,轩辕望笑了笑,心中涌起一股温馨,虽然他对此并不感兴趣,但为了宠着绯雨,他还是跟过去了。



“诸君,我大扶英帝国巍然立国三千载,虽饱经忧患却绵延不绝……”当二人来到人群边时,那个沙哑的声音却不再唱了,而是大声说着什么,轩辕望知道这与他方才唱的词句一般都是扶英人夸耀其祖先功业的,扶英人传说他们是日神后代,第一代君主圣英大王自神州东渡而来,在怒海中斩杀兴风作浪的苍龙,苍龙之身化作了扶英本岛,而苍龙之血洒在海中便成了一串串岛礁。



“可如今泰西人自西洋而来,泰西人粗鄙无礼,遇神不拜,见圣不尊,所恃者不过魔石之技,所喜者莫过金银珠玉,其为民者贪,其为君者残。正所谓:狼子野心岂有厌,泰西人灭了宝象诸国,更将矛头直指我极东诸国。”



人群挡着看不清那人,但那人沙哑的声音却让轩辕望心中一凛,绯雨毫不费力便“滑”进人丛中,看了看那人便没了兴趣,又飘了出来。



“时穷刚节现,势危圣主出。”那人又唱了一句,“幸有当今至德大王英明神武,我大扶英也有了魔石之技,那泰西诸国不识进退,垂涎神州膏沃,竟然调兵遣将进犯余国,那余国老大帝国,上迂下愚,如何能敌得过泰西诸国魔石之技,沽井一战师丧国辱,再战将逃兵死,三战血流成河,可怜圣人之国,神仙之地,竟狼狈如此!”



听到扶英人说到本国战败的惨状,轩辕望胸中热血沸腾,双目微微瞪了起来,绯雨拉了他两下,示意他离开,他脚步虽然移了两下,却又停了下来。



“想我圣英大王原本自神州东渡而来,神州百姓与我扶英同文同种,圣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扶英如何能弃神州于不顾,况且那泰西诸国富庶强盛,若是神州老大帝国为其所灭我扶英又如何幸免?为今之计,唯有我大扶英入主神州,以我扶英之智勇,合神州之人力,携极东之财物,与泰西诸国决一死战,我大扶英种族文明方能延续传承!”



那人的话象晴天霹雳一般,重重打在轩辕望心头,他对大余国皇帝官府倒并无多少挂怀,早年读的那些忠君爱君的圣贤书都在这些年的困顿中忘却了,虽然赵王待他师徒极为礼遇,他也极感激赵王,但这感激也仅限于赵王殿下一人。但当那扶英人话语中明显露出对神州余国的野心之时,轩辕望仍然有如雷殛一般。



“我们来扶英便是想学习扶英的,数千来年一向是扶英学我们,如今我们调过头来学扶英。可扶英这老师为何会打我们这学生的主意,为何会想吞并我余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