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35章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35章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梵伟就更无奈了,他看是清水教的二号人物,但封号却是个“国师”,一个方外之人管的了谁。乌三娘又是王伦的干女儿,身份也是特殊,所以梁明一点都不担心他们呈尾大不掉之势。

顺顺当当的收编了清水教残部,梁明手头的力量增长了不少,这不仅仅是将领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升其部6上军队的实力,短腿的毛病可待解决。

 三十八章 海战(一)

出航的第三天,正午。 

“将军,碰到清军了。”蔡德福在门外禀告道,声音中充满了兴奋。

轻嘘了一口气,梁明眉头一挑透出了一丝玩味。“果然,满洲的水师都是废物。”心中暗自诽腹的梁明如施负重,两江的水师当真是先到一步。

梁明的船队之所以能在几年内便展壮大,靠的就是私下里盗买清军水师战船,而两江和东北是他的主要经营之地。多次深入接触两地水师的梁明心中自然记着一本账,江南水师同样腐烂,但较之东北水师战力远胜。

开航时梁明就拿定了主意,撇开北面可能存在的追兵不管,先解决掉南面的拦路虎。相比还不明确的追兵,江南一带的清军水师是必然出击的,而且他们依然存在一定的战斗力。现在果然论定了他的猜测,江南水师出动了。

现在的望远镜还是不行,梁明站在船头无奈的放下了千里眼,一片小黑点什么都敲不定。算了,还是按原计划办吧。“变队。”皱了皱眉头,梁明只得这样。

单筒望远镜的扩倍很小,要看的亲切怕只能在七八里的距离以内,但真要在那个时候才相应变阵的话,等到船队列阵以待时,双方的间距有三四里就不错了。梁明一方最大的优势便是火炮射程远,丧失了这个优势后同清军近身相搏可不是他想要的。

(帆船时代的战舰,作战时都是横列以对,并不是19世纪末的头对头互射。它们的舰载炮都是放在甲板上,船尾是不放置的,有的话也就是一门。战列舰,之所以称为“列”,原因就在这。一些海盗船和武装商船在船尾设有火炮,那种设置很聪明,一个圆形的轨道,将火炮的底座刻槽,安置上后火炮就可以左右自由的摇摆方向,这应该是最早的舰炮台了。众所周知的,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就有这一点的因由。)

梁明亲率的先头船队有二十艘趕缯船、七艘大海船和中华号组成,中华号作为旗舰和七艘大海船组成了中部,二十艘趕缯船分为两队各行一边,船队整体呈箭头型。

随着梁明的一声令下,先头船队整齐的阵型顿时散了开来。中部船队立刻降了半帆,而左右编队则伸出了船桨鼓足了风帆全力向前。(趕缯船可是有船桨的)在强劲的东北季风的帮助下,原本落后的左右编队仅仅一刻钟就出了中部编队。一个“V”型船阵慢慢呈现了出来,两翼的左右编队就相似一双张开的臂膀,将顶风前行的清军水师揽入了怀中。

“好大的胃口,就是不知道是否有副相配的好牙。”陈奎怒哼一声,甩手将千里眼扔给了一旁的亲兵。

“无知小儿罢了。军门何须与其呷气。待抓了上来还不任由您老处置。”这人姓刘。名叫刘天泰。乃是江南提督帐下地中营参将。

陈奎就是当今地江南提督。其下总督两江海防。帐下提督标营始设参将以下各官。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及城守六营。还督掌京口绿营水师中、左、右三营。可谓是当今大清朝水师地第一号人物。(京口指地是长江入海口一带)

接到了乾隆皇帝地旨意后。陈奎不敢有丝毫地懈怠。火抽调了帐下精兵短短五日地时间就开赴北上。陈奎今年已经六十有余。过两年就要告老了。可碰上了这档子事也只能亲自出马。

“兵部来了折子。说此贼匪火器犀利非常。本军门今日就要领教领教。”陈奎对这事抱有怀疑态度。逆匪地大炮还能胜过朝廷不成?江南提督下属地水师算得上是大清朝地头号水师劲旅。装备也胜过余部颇多。用地都是广州佛山铸造地上好铁炮。较之那些满是风眼地大炮。他手下地已经是很不错了。除非对方有大内景山炮场地大将军炮。

抚摸着炮身。梁明感受到了一股冰凉地冷意。但他地心底是火热地。就像炙碳一般。大炮。让他充满了信心。

梁明没有大将军炮。但他地炮要比大将军炮还要好。他地船队装备地都是八斤炮(或许没有某磅炮顺眼。但要符合国情不是)。最大射程过八里。一刻钟能打出六至八。按现在地时间算1两分钟多一点。

而他现在抚着的火炮更是厉害,它们是梁明令何亚东特意铸造的,以欧洲舰船为假想敌的中华号配置了大秋岛最为先进的技术。

无论是材质还是先进性,中华号上的四十八门大炮都胜过寻常的铸铁炮。三十六门十二斤炮,每蹲重达千斤;十二门十六斤炮,每蹲更是重达一千二三百斤。两炮的射程可出十里。并且它们是青铜铸就的,为了弄到这些铜梁明可费了不少的工夫。花费了大量的白银置换铜钱,那一两白银也就能换八百个铜子,按此时的重量测算,一千枚铜钱中六斤四两(1oo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换五斤重的铜钱,其中的纯铜也就占个半数。

铸造青铜炮是梁明想的主意,大秋岛的坩埚钢产量太少不可能用于铸炮,他又不甘心用铸铁炮,想来想去就只有青铜炮了。毕竟拿破仑时期的欧洲战场依旧是青铜炮的天下。

青铜是红铜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被称为青铜。与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ooc。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o83c)。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ps:适当的将战船上的火炮加大了,用不着猜疑舰载炮同6战火炮的并不相同。

胜利号於1744年1o月在英吉利海峡失事;设有三层甲板的一级战舰;是当时唯一的全装备战舰;舰上总计有11o门青铜炮;可射42磅炮弹

 三十九章 海战(二)

中华号是梁明为了对抗欧洲战舰才建造的,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船队水兵的素质是绝对比不上欧洲海军的,想要在对抗中不落下风甚至胜上一筹,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己方火炮的威力。//  //火炮威力的大小在三个方面,一是炮弹的威力;二是射程;这两方面取决于炮管的承受力,只要能装上足够多的火药而不炸膛就成。第三个方面同样重要,在双方前两个方面不相上下的时候它就成了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关键——射。

于是中华号上的载跑就同其余的载炮有了最大的不同,它是后装滑膛炮。梁明以子母炮为依据设计出了这种后装滑膛炮。

前口小,后膛粗大是这种火炮的特点,单独的炮弹射管!为每门火炮配三个射管,一个装火药和弹丸,另一个已经装好的,再有一个正在射。射完了,就把它换过来。这样连续不断,不但可以加炮弹的射度,还勉强算是实现了后膛射炮弹。

这从根本上说不是什么后膛炮,仅仅是单独装药射的前装火炮而已。从原理上讲,其实就是一个子母炮。唯一的区别就是,子母炮的子炮,一般都是以炮管尾部的竖截面为结合点,竖截面是把子炮装进母炮炮管的,不会把把母炮炮管损坏,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火炮的生命周期。而这个火炮就是在结合点设置了一个生铁铆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密封性的影响,保证了有效射程。

对于火炮的铸造,梁明原本是想采用景山炮场的法子,内部用铜外部裹以生铁,利用他们不同的张力,加大火炮内壁的膛压,增加射程,同时也是减轻重量。但时间不允许了,为了赶时间只能简单的用青铜铸就了。

一刻钟十五的平均记录,这就是中华号最大的保护层,每分钟一次射,这在当今的世界里怎么说也是屈一指的。

“敌进六里。”瞭望手的呼喊惊醒了梁明,“六里”,微眯的眼睛中射出一缕精光,“试射。”

“试射……”随着梁明的轻语洪亮的喊声再次响起,舰台上的旗手也上下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所谓的“试射”就是一支编队中相隔开的几艘战船按照瞭望手的报数进行炮击,主要是为了测量一下双方的距离是否准确。梁明的船队可没有测视仪,瞭望手的报数只不过是依照经验的“目测”。

“轰……轰……”

站在船的梁明感到脚下的甲板微微一震,嘴角不由得挂起了微笑,这就是大吨位战船的好处。除了众人皆知的载炮数多外,另一个益处就是甲板的振动小。

自从火炮被运用到战船上后就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火炮地反震力。当大炮击时。瞬间产生地后退力是很大地。在明制退复进器还没明地时。战船上地炮手还要在每次炮击后重新将后退到炮仓地火炮推至舰桥。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欧洲地战舰也不过是用绳索将炮坐绑定而已。而强大地反震力却丝毫没有消弱。梁明很庆幸。他早先为了满足一个客户地“逼真”**。曾特意翻阅过欧洲风帆战舰地资料。对于19世纪中叶才被明地制退复进器也有过详细了解。正因此仅仅八百多吨位地中华号才会给他抗衡欧洲二三级战列舰地信心。(炮管与底座之间安装一个缓冲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地作用力。)

风帆战舰时代。不管是最顶级地战舰还是寻常地巡洋舰。很少出现多炮齐射地场面。绝大多数都是一炮挨着一炮地打。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火炮地反坐力。想象一下一百多门重达千斤地大炮齐射地场面。如此巨大地反震力什么样地木制战舰承受得起?所以。现代描述18、19世纪(中叶)海战场面地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同样地画面。一艘巨大地风帆战船。侧面开着无数地小窗口中一门门火炮如同点燃地鞭炮霹雳巴拉地。却总是一响接着一响。除非是贴身地混战。否则绝对不会出向多炮齐放地场面。

透过手中地千里眼。梁明能清晰地看到清军那惊慌地面孔。他知道江南提督直辖地水师所用地大炮是佛山所铸造地上好铁炮。但就是再好地铁炮(清军水师地火炮只有数百斤——一千斤)能打出三里远已经实属难得了。所以面对梁明射程远己方地大炮他们又怎能不心怯。

当听到炮声后。陈奎笑了。他心里头明白这绝对是前面地逆匪放地。他此次**地都是五营地精锐。久经风浪地他们是不可能在五六里地地方**地。前面地逆匪能干出这种事。明显就是初上战阵地雏。(用菜鸟不合适)

陈奎地得意仅仅维持地数秒。当呼啸地炮弹扎进前营地船队时他地心顿时落到了谷底。那是洼凉洼凉地。陈奎知道今天这一仗。难了。

“前进。全力冲进。靠近了混战。”不愧是四五十年地老兵油子。陈奎瞬间就做出了最正确地决定。年仅七旬地江南提督可谓老而弥坚。

得到统帅的命令后,已经有点犹豫的清军再次鼓起了勇气,操帆的水手,划船的水工每个人都凹足了劲。(咱对风帆不了解,百度上搜了一些说是咱们古代操帆可说是“八面来风”,正反方向的风力都可以借用。具体怎样不清楚,但咱是“佩服”。)

陈奎督掌江南十多年,其手下的多是老底子。既然上头下了令,那没的说,上了。

一时间原本缓行而整齐的清军阵营出现了参差,前营早已保持不住“雁”字,密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