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15章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15章

小说: 刘备:"常败"的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阀起了主要的作用,可见我们的刘玄德临民为政,有时亦未能免俗。

俗不俗暂且休提,倒是与袁家这层关系,大有利用之价值。令刘备高兴不已的是,他从北来的行人口中得知:袁谭现今正在青州做刺史,其驻节之地就在刘备曾经任官的平原国平原县,距此不过三百余里。于是,刘备立即决定派孙乾和糜竺两位幕僚打前阵,先去平原联络袁谭。如袁谭出面在其父袁绍前美言一番,事情就好办了。

孙、糜二人领命,立即上路先行。孙乾已经去袁绍处当过一回说客,熟门熟路,四天后就抵达平原,而且见到袁谭本人。

袁谭虽然年岁不大,却非常记念旧情。他一听说自己的举主落难无归,当即慨然言道:“刘左将军天下英雄,信义著于四海,今为曹贼所逼,路人亦欲救之,谭昔蒙举拔,更不得辞!”

于是,袁谭当天即亲率两千人马,随孙乾与糜竺南下去恭迎刘备。数日之后,刘备终于在平原得到安身之处,袁谭对他自有一番热诚款待,这也无须细说。与此同时,袁谭又派出特使,驰赴平原西南四百里外的冀州魏郡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向驻在那里的袁绍报告一切。

此刻袁绍正在邺城指挥对曹操的决战。他的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刚刚向天下各州郡发出。这篇洋洋洒洒千余言的长檄,出自袁绍掌管文书的幕僚陈琳之手。陈琳是当时文坛健将,在“建安七子”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檄文历数曹操之罪状后,号召天下忠臣义士一起动手打倒曹操。袁绍本是一个喜好虚名的人,他既然以盟主的口气出来号召诸侯讨贼勤王,自然十分希望出现一呼百诺的效果。而今檄文刚一发布,即有身任朝廷高官显职而且社会知名度甚高的刘备来投奔自己,虽然其人已经近于光杆司令,但是此举的宣传价值和社会影响却绝对不可低估。心花怒放的袁绍,决定给予刘备特殊的礼遇,以收人心于天下。

不久,袁绍派出的专使到达平原,恭请刘备移驾邺城。刘备出发之后,袁绍又从邺城派出军队,沿途护送贵宾。在这戎马倥偬之际,作为十万兵马主帅的袁绍,竟然又亲自驰出二百里外,去迎接刘备。这一切,真令落难的刘玄德受宠若惊了。

刘备在袁绍这里落脚安身之后,袁绍送了他数百人马,他自己一些流散的旧部也纷纷来归。旬月之间,他又有了将近两千人的队伍。

这年二月,袁绍由邺城南下,进驻黄河北岸的黎阳,在这里设立对曹作战的前线指挥部。名为盟军实乃下属的刘备,亦随同南下助战。

黄河两岸战云密布。袁绍和曹操双方的智囊团都在绞尽脑汁,构思妙计良谋,将士们则刀剑出鞘,随时准备冲锋陷阵。袁绍自恃兵多将广,抢先动手。他令手下先锋颜良率军一万渡过黄河,直扑曹军的前哨据点白马县城(今河南滑县东)。至此,历史上著名的官渡大战便拉开了序幕。

黄河南岸的曹军主力四万人,集结在白马西南二百里的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一带。白马吃紧的消息传来,曹操十分焦急,因为白马与官渡的大本营互为掎角,唇齿相依,一旦有失,官渡便成难鸣的孤掌。于是,他采用谋臣荀攸之计,自率主力部队,大造声势,佯装要在白马以西约一百里处的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强渡黄河,直捣袁绍的大后方。待黎阳的袁绍分兵西上阻截,从而力量分散之际,曹操却突然率领数千精兵向东驰援白马。曹军到达白马以西十余里时,正在起劲攻城的颜良才察觉,他慌忙放弃攻城,来战曹操。

当下两军对峙,鼓角齐鸣。只见曹操麾下杀出一彪轻骑,为首一员战将,把一柄长矛舞得飞转,胸前一绺美髯长须迎风飘舞,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披靡。颜良正在指挥部下行动,不料这员骁将已经冲到麾盖之下,手起矛落,颜良就被刺死落马在尘土之中。主将一死,颜良手下的人马顿时作鸟兽散,白马之围遂解。

这员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角色,不是别人,即是刘备的义弟关羽。关羽在下邳投降曹操之后,曹操爱其为人重情好义,武勇绝伦,故而对之优礼备至,希望感化他为自己长期效力。但是,关羽一心想与兄长相聚,不愿改换门庭。为了不负曹操厚爱,他一心想在脱离曹营前立一大功表示谢意。诛杀颜良,关羽这一心愿也就了矣。尽管曹操马上封了他一个汉寿亭侯的爵位,他也不改初衷。不久,关羽就离开曹营而去,这是后话。

关羽骑马时所使用的兵器,此处须得作一特别说明。后世所谓青龙偃月刀这种神奇兵器,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当时将领在马上所使用的长柄兵器,最具威力者是直刺型的长矛。《三国志·关羽传》对于他杀死颜良的具体记述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既然他的动作是直向的“刺”,那么他当时所使用的长柄兵器,也应当是长矛,而非用于横砍的大刀。

前锋颜良失利的消息传到黎阳,袁绍大为震怒。一万人马受损他都不甚心痛,唯有这颜良丧生令他惋惜不已,因为颜良是他麾下第一员骁将,须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盛怒之下,袁绍不顾谋士沮授的劝阻,下令全军从黎阳渡河,追击曹操。

袁绍发怒之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觉得十分尴尬。你在人家这里享受贵宾礼遇,你的义弟又把人家先锋官的脑袋搬了家,这不是有吃里爬外之嫌么?尽管袁绍没有对自己恶语相向,一直以笃于信义自许的刘备却很觉过意不去。为了有所弥补,刘备便自请为渡河袁军的前锋,与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一起追击曹操。

此时,曹操已把白马的一批军事物资运到延津,并且正准备转运回官渡。这批辎重车辆刚从延津出发,刘备和文丑的追兵便赶到了。

曹操见敌军的骑兵涌来五六千之多,而自己手下的骑兵却不满六百,不施智计势难转危为安。于是,他立刻命令押运辎重车辆的将士,把各自车上装载的金银布帛等诸般财物抛撒在道旁路边。待到后面的敌军追兵纷纷下马往自己的口袋中塞东西时,曹操突然杀一回马枪,六百铁骑如风驰电闪般向那乱哄哄捡便宜的队伍冲去。

刘备属下的三千骑兵,有一半是前两天渡河时才从袁绍麾下调拨来的。这些骄兵悍将,并没有把刘备这位寄寓者放在眼里,所以一看到道旁路边那些流光溢彩的财物时,带头不听禁令下马抢夺者,便是刘备手下这帮骑士。老子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亏得麾下的队伍先乱,使刘备最早看到失败的征兆,及时把张飞、赵云召到身边作好应变准备。三人刚刚靠拢,曹操那六百铁骑便冲杀过来,其势锐不可当。在张、赵二将的奋力护卫之下,刘备匆匆向东退走,得以侥幸逃生。而反应较迟的文丑,则死于曹军的乱箭之下。

曹操再战告捷,得意洋洋地还军官渡,准备与袁绍作最后的决战。连失两阵的袁绍倍加恼怒,他自恃元气未伤,挥兵径进,一直到达官渡以北三十里左右的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才停住马蹄。两军相持的局面,从夏四月延续到了秋七月。

这几个月刘备过得很苦。军旅生活的艰辛倒无所谓,“铠甲生虮虱”的日子他早已过惯了,最折磨人的是精神上的抑郁不舒。首先,在这几个月间,他对袁绍其人及其营垒的内部状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他发觉:袁绍的性格,表面看来十分弘雅大度,其实内里却容不得人。由于主帅“外宽内忌”,其内部便呈现忠正者见疏,而佞邪者受宠的局面。白马、延津两次前哨战失利,袁绍行军刚愎自用是一条最主要的原因。反观曹营,不仅上下同心,而且主帅从善如流,故而奇计迭出,连连获胜。从种种迹象来看,官渡决战,袁绍这方可能凶多吉少。而自己目前却托身于袁军之中,眼睁睁看着大难将至但又回天乏术,这怎么能不使人忧心忡忡?其次,白马、延津两战失利,多少与刘备有关涉。前一役是其义弟杀了颜良,后一战中文丑阵亡而他却安然逃生。袁绍虽然一点没有埋怨,但其部属中不免有人暗中议论。这些风言风语传到刘备耳中,其心中是何滋味不需形容便可想而知的。

就这样,刘备在痛苦中熬到了七月,终于得到一个摆脱上述精神痛苦的机会。

这年七月间,豫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有黄巾军的余众举兵起事,反对曹操,声援袁绍。其头领姓刘名辟,活动的区域正在曹操的大本营许县以南二三百里间。消息传来,刘备立即去见袁绍,请求带领本部兵马到汝南,会同刘辟骚扰曹操后方,使之不能专力用兵官渡。

刘备的打算,一是想借此机会,独立行动以建功劳,上报袁绍,下弭流言。二是远离袁、曹决战的官渡,以免成为因城门失火而受殃的池鱼。袁绍听了他的请求,心想,你留在官渡也帮不了我什么忙,不如让你去袭击曹操的后背,或许还能助我一臂之力,当下痛快应允。三天之后,刘备即带领本部两千将士离开官渡,奔赴汝南。

刘备由官渡取道西南三百里,再折向东南行三百里后,即从许县的正北绕到了正南。他与刘辟一会合,就立刻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攻略城池,焚烧仓库,许县以南顿时局势动荡不安,不少地方相继打出反曹应袁的旗帜。刘备的军队,甚至占领了许县以南仅六十里的强县(今河南临颍县东),兵锋直逼临时首都许县的南郊。

曹操没有想到,手下败将竟然神不知鬼不觉跑到自己后院,放了一把烈火,气得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他当即派出堂弟曹仁,率轻骑两千五百,星夜驰回许县消灭刘备。这曹仁字子孝,是曹操军中第一员勇将,连威震三军的张辽,比起他来也略逊一筹。曹仁不光有勇,而且有谋。他这两千五百铁甲骑兵,又是百里挑一的壮士。所以他的人马回转许县后,刘备的快乐时光就趋于尾声了。

刘备对曹仁连战皆败,只好往西南方向退却。他越过汝水,经定陵、昆阳两县(分别在今河南舞阳县、叶县)县境,来到荆州南阳郡的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界内,才摆脱曹仁铁骑的追击。稍事休息,他清理人马,发觉仍然不下两千,心里颇为欣慰。自从萌发了脱离袁绍的念头后,他就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自立门户时有足够的本钱。此番与曹仁交手,如果全力相拼,也未见得就赢不了,但是刘备不愿打这种消耗战,宁可失地,不可失人。之所以他节节败退而犹感欣慰者,其原因即在于此。

刘备在叶县停留了数日,这当中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把荆州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当时的荆州主要地域在今湖北、湖南、河南省,乃是刘表的天下。刘表字景升,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鱼台县东北)人氏。其人少有高名,系汉末党锢名士集团首领人物“八俊”之一。关东诸军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以荆州刺史的身份举兵参加。其后群雄在中原混战,他在南方趁机扩张势力,史称其“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此时,他虽名为汉朝的镇南将军兼荆州牧,实际上却是威福自专的荆州王。接着,袁绍与曹操相持于官渡,刘表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保持中立。尽管有部属力劝他支持曹操,他却岿然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