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 >

第49章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第49章

小说: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是否会耗尽地力。他们的第一需要是获得可靠的粮食供应。而他们最初的 
耕作知识是从上著居民那里学到的。“印第安谷子”——欧洲人称之为玉米 
——在所有的殖民地,一直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印第安人已经完善地培 
育了一个高产品种,但他们的种植方法却很原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殖 
民地居民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耕种的。此外,一茬接一茬不断地种植工米,很 
快就耗尽了地力。《美洲耕作》的作者指出,“用他们的耕作制度种了几茬 
玉米后,土地对他们就毫无利用价值了。” 
频繁发生的殖民地战争,使人很难制定规划,这也加剧了劳力的匾乏, 
并使美洲农民保持其保守态度。贾雷德·埃利奥特在 1759 年抱怨说:“我 
们既是农民,又是军人,我们的情况很像古罗马人:耕完地就去从军打仗, 
打完仗再去耕地。”据他估计,就在前一年,至少有五千人离开他们的农场 
去和法国人或印第安人打仗。“这种情况,加上战争所招致的繁重劳役和赋 
税,使人们不愿放弃一贯沿用的传统做法而去搞一不保险、二不谨慎的新发 
明……要实施任何新计划或尚未尝试过的方法,实在是既无人手,也少资 
金。” 
美洲在耕作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从冬天奇冷的北方殖民地,到异常炎热 
的卡罗来纳,情况千差万别,远非小小的英格兰所能相比。各种拙劣的耕作 
方法无奇不有,就象土壤、作物和气候种类繁多一样。新英格兰的冬季白雪 
皑皑,封冻朗长达数月,使人完全无法听从英国农学家们的劝告,即俭朴的 
农民应当抓紧冬天的时间修整和翻耕土地。新英格兰的农民不得不把施肥、 
修筑栅栏和耙地等好儿种农活一齐并到短暂的春天去做。这样一种耕作制 
度,有自我延续的性质,由于产量很低,新英格兰人只能把任何可以空出的 
时间用来开垦又一片土地,而这块新土地又会很快耗尽肥力。 
在中部的几个殖民地,尤其是在宾夕法尼亚(那里的耕作方法可能稍微 
好些),把摊子铺得很大的诱惑一—“花钱滥置地产”——起着特别坏的作 
用。当时很需要耕畜,但实际上很难得到,殖民地居民又不懂如何照料它们。 
“他们开辟了一块土地,但是没有足够的农具、牲口和人力来情耕细作。因 
此,他们只要还能从这块地上榨出一点谷物,就死死守着它。一旦这块地再 
也没有什么可以奉献,他们就再开辟一块土地,然后又以同样方法对待它…… 
在移民们花费一半的财产来买土地,或者说,来付殖民地土地费的情况下, 
耕作制度必然会是这样。比如一个人口袋里有一百镑钱,正常可用它耕种四 
十至五十英亩土地,但他却去占了三百至四百英亩,单单为了偿付土地使用 
费就耗去了他的一半资产,这样就显然减低了他的耕作能力。” 
我们已经看到,弗吉尼亚的烟草种植是如何耗尽了地力,而把种植园主 
变成了土地投机商,这种情况又如何在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方面反映出来。再 
往南去,耕作方法甚至更为糟糕。北卡罗来纳人烟稀少,并且缺乏优良的海 
港,这就更增加刺激人们拼命榨取地力,然后迁往新地。大量松脂、沥青和 

松节油,可以很容易地从杂树丛主的野地中得到。在南卡罗来 纳,沼泽地 
中种植的水稻是英国人不熟悉的一种作物,种植它需要花费很大的排水灌溉 
系统,而殖民地的种植者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殊的才 
智。靛蓝是又一种英国农民不熟悉的作物,种植它很快就使土地失去肥力。 
这种气候、土壤和作物的巨大差异,本身就说明不宜采取同样的行动去 
改善美洲的农业。每个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研究解决自己的特殊问题。内陆 
交通联络方面的困难和缺乏有关的书本,也使耕种方法停滞不前。养蚕和酿 
酒等代价高昂的试验老是重复进行,原因之一就是后来的试验者得不到关于 
先前失败的可靠记述。但是,阻碍美洲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美洲自然条 
件异常独特和新奇,这使英国书籍中记叙的许多方法对其毫无用处。贾雷 
德·埃利奥特在 1748 年评论说,人们在这里竟然能取得进展,这本身就是 
了不起的事,“只要我们考虑一下,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人数是如此之少, 
而且他们是从文明古国来到这茂密的丛林和未经开垦的荒野;在这个地方, 
一切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几乎不起作用:他们没有牲口,没有车辆,在应付有 
待解决的各种杂务方面缺乏技能。可以说,在一定的意义上,他们是开天辟 
地,创造了一个新肚界。” 
英国农学家们所主张的殖民地农业改良,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使殖民地农 
民生活得好些。从大英帝国的观点看问题,最为理想的做法是鼓励大宗生产 
麻、蔗糖、靛蓝、蚕丝和酒之类产品,这些都是奖伦三岛难以出产的东西, 
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英国的金银不得不流往海外,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对殖 
民地农业的教条态度在佐治亚得出了什么结果。几乎在每一个殖民地,人们 
花了极大的代价,力图增加这些异国作物的生产,但徒劳无功。《美洲耕作》 
的作者乐观地展望说,“我们有极其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失 
望和挫折后,我国从殖民地得到麻类的期望,最终将在俄亥俄的土地上实 
现。”“这正是人们久已盼望得到的东西……对这种作物的疏忽有时使人以 
为这里的土地不良,百问题实际上是在种植者身上……应当责成他们每年向 
海军提供这个殖民地生产的一定量的麻类,这将迫使他们多少留心这一重要 
产品。 
改善美洲农业的更为现实和更有组织的努力来得十分缓慢。美洲第一本 
有关农业的重要论著,要到十八世纪中叶,才在新英格兰问世;那时,土地 
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宽绰和富饶,而木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贾雷德·埃 
利奥特牧师撰写的六篇论文(1748 年至 1759 年间陆续发表)被汇编成集, 
题为《论新英格兰的土地耕作:现状及可参照的方法》(1760 年在波士顿 
出版)。埃利奥特是康涅狄格的牧师,曾试图劝说纳克格族印第安人皈依的 
传教士约翰·埃利奥特的孙子。他还是他所在的殖民地的一位很有声望的医 
生,许多康涅狄格医生曾在他的门下学艺。长期的牧师兼医生的生涯(“三 
十多年从事一个需要频繁旅行的职业”),据他自己说,给了他写作论文和 
进行实验所需要的资料。他认为,“一分实际经验胜过十分现成知识。”他 
的论文为农业科学增添不了什么新东西,但他确实收集了有关排水、轮作、 
施肥、牲口饲养和几十个其他问题上的有用的线索。他还改进了杰思罗。塔 
尔的条播机,将塔尔的方法加以改造,使之适应美洲的具体条件。然而,即 
使是埃利奥特,也仍然希望康涅狄格成为缫丝工业的中心,他还论证实行小 
块田产制是保卫大英帝国边境的最好方法。 
几十年之后,才有许多其他人像埃利奥特那样为改进美洲农业而努力。 

在英国,甚至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地方农业协会就已经在汇集乡绅农场主 
的经验,并交流试验的结果。倡在美洲,从事农业改良的有力组织直到 1785 
年才成立。在这以前,费城的美洲哲学学会曾宣布将改良农业列为其宗旨之 
一,然而它的实际成就却微乎其微。杰斐逊的主要贡献——例如,他发明的 
著名的翻土犁板(1798 年)——是那个世纪末期的事。美洲农业的进步, 
革命以后的年代才迈开了步伐。 
当然,殖民地时期农业的落后状况,也有某些例外。罗得艾兰闻名于世 
的纳拉甘西特马———“有些马几乎两分钟就能奔跑一英里,许多都不超过 
三分钟”——一表明完全可能在这里饲养第一流的种马以供出口。十八世纪 
初期来到这里的德国农民,最初大多在费城落脚,继而向西迁往宾夕法尼亚 
的肥沃农田和俄亥俄流域。他们的勤劳俭朴和其他美洲农民的马虎懒散适成 
鲜明的对照。他们聚居的康亲斯特加谷地远近闻名,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使用 
有名的“康奈斯特加运货车”——一一种后来成为开拓西部边界象征的坚实、 
宽轮的有篷货车——还因为他们从英国种畜培育出殖民地时期最为优良的役 
畜“康奈斯特加马”。正如本杰明·拉什在十八世纪末期对他们进行的调查 
表明,他们的方法正好系统地反映了其他美洲农民的疏漏之处。“德国移民 
的农场与州内其他人的农场可以很容易地被分辨出来:这些农场的粮仓特别 
大,房宅简朴但结构紧凑,农场周围的栅栏较高,有大片的果园,土地肥沃 
松 软,牧场繁茂葱郁,一切属于他们的东西都显得丰裕和整齐。”德国移 
民按照自己高效的耕作方法,运用其从故国带来的特殊技能。他们不过是以 
自己的方式表现了保守的本质。 

第三卷语言和文字出版物 


“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将会像一个家庭 

的孩子那样,在一起交流,促膝谈心。” 

诺亚·韦伯斯特 


英国的移民们已经开始像美利坚人那样说话。在他们所阅读和他们所印 
刷出版的东西中,新大陆正在形成自己的方式。在下面几章里,我们将会看 
到美国语言和美国阅读风格的开端;看到美洲的文字出版物如何变得符合美 
洲的需要。在这里,出版物不再是文化阶层的私产,它开始属于公众。 

第十编新的一致 


   “不懂拼写的人,恰是拼写得最好的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 


41.一种美洲的口音 


尽管聚居在沿海殖民地的英国移民力图坚持他们所熟悉的各自的英国老 
家的生活方式。他们却在无意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植根于辽阔 
的美洲大地,比起在小小的英格兰许多方面都更为和谐一致。移民们坚持使 
用母国的语言,他们在新大陆各地流动的过程中,在社会阶梯上的升降变迁 
中,使这一语言更加统一了。在这片广亵的大陆上,很快回荡着一种共同的 
口头语言。它克服了地域障碍,就像印刷的文字跨越了时间障碍一样。美洲 
的语言,注定要实现塞缪尔·丹尼尔在 1599 年所作的伊丽莎自时代的预言: 


  有谁知道,我们语言的瑰宝, 

  会有一天,在异域的海岸生根、立足; 

  世代凝炼成的精华,彼带往蛮夷的远邦? 

  迄今荒凉原始的西方, 

  可会因我们的语言,添色增光? 


仅仅两个世纪之后,当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事实时,诺亚·韦怕斯特预见:“北 
美洲将居住着一亿人,所有人都讲同样的语言。”与欧洲的情况截然相反, 
美洲展示着这样的前景:“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将会象一个家庭的孩子那 
样,在一起交流、促膝谈心。” 
美国的语言,确实表现了一种惊人的一致性。我们不妨看一看使用多种 
语言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苏联和中国,或者考虑一下,在面积还不到四百 
万平方英里的欧洲,人们却使用着至少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