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54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54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王世充与杨家这段满拧的亲情没有延续多久就淡漠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一次宫廷宴会。



这次宫廷宴会原本很简单,然而王世充却把他搞复杂了,参加宴会的其他人回家之后什么事都没有,而偏偏王世充出了问题,他回家呕吐了!

按说呕吐现象其实很常见,人这一辈子谁还不呕吐几次呢?王世充这次呕吐可不一般,他一呕吐就怀疑自己中了毒!这一怀疑不要紧,这一怀疑就引发了王世充的连环呕吐,直到吐得身体快空了,吐无可吐。

这次呕吐加重了王世充的疑心,他怀疑杨侗派人给他下了毒,这下蜜月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干儿子也没法再当了。从此以后,王太尉不再朝见,所有国事就在太尉府一条龙解决了!

被怀疑下毒的杨侗没有办法,无论他怎么解释,他的干哥王世充也不会信他,怎么办呢?靠天靠不住,靠地靠不住,靠祖父,祖父早就入了土,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求佛吧!

按照杨侗的想法,他想从洛阳宫里弄些绫罗绸缎,用这些绸缎制造大批的幡花,然后再取出一些贵重首饰和古董玩物,让和尚们施舍给穷困百姓,通过这两种方式向上天祈福。

然而杨侗的求佛想法还是落空了,王世充洞悉了杨侗的求佛念头,同样信佛的他绝不能让杨侗求成佛!万一佛接到了杨侗发去的短信息,那可就要了王世充的亲命,毕竟佛的眼里揉不得沙子,更揉不得王世充这样的卷毛乱臣贼子。

想阻止杨侗求佛其实很简单,封锁宫门!

封锁了全部宫门,连一只想到外面送信的苍蝇都飞不出去,更何况那些绫罗绸缎和古董玩物了,这样杨侗的求佛梦想就此破灭了,想大张旗鼓体体面面地求佛不可能了,想求也只能在心里虚拟了!



杨侗的梦想结束了,王世充的梦想却开始了,他心中的大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公元619年正月,王世充开始公布自己的祥瑞,人一旦到了公布自己祥瑞的地步,剩下的事情就不可阻挡了。



王世充的祥瑞都有什么呢?一句话,五花八门!

祥瑞一:有人在路上拣到刻着王世充名字的金印;

祥瑞二:有人在民间发现刻着王世充名字的宝剑;

祥瑞三:黄河水突然变清了!

可以肯定的是,前两个祥瑞都是造假,后一个祥瑞是自作多情,黄河水变清跟王世充有啥关系呢?尽管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那是说圣人孔子的,据说孔子出生那一年黄河水变清了,所以就有了“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而且据称黄河五百年才清一次,难道这一次偏偏让王世充赶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清圣人出”其实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三门峡大坝,有的人就期待通过三门峡大坝拦截黄河的泥沙,然后再放出的黄河水就能变清。然而五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三门峡大坝设计失败,黄河没有清,三门峡大坝倒是淤积了大量的泥沙,而且抬高了上游的河床。

所以“黄河清圣人出”就是一个梦,跟圣人有关,跟老百姓无关,跟王世充这样的乱臣贼子就更没关系了。



然而谎言重复一千次可能就变成了真理,已经一根筋的王世充已经顾不上逻辑的严密了,反正以此昭告天下:“王世充有天命了!”

同以往一样,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文台长(太史令)又出来忽悠了,这一忽悠,王世充彻底当真了!

太史令乐德融对王世充说,象征本地区的星象最近有了变化,太尉得顺应天意了,如果不顺应天意,咱这块的王气可能就跑光了!



星象,天意,王气,莫非我王世充真的具有天命了?

看来一切都是天意!



既然是天意,那就不用跟干弟弟杨侗客气了,来吧,按程序办!

那么让谁去执行这套程序呢?棒槌段达!

棒槌段达奉王世充的命令找到了皇帝杨侗,君臣客套了一番之后,段达冷不丁给杨侗提了个醒:“您看,是不是该给太尉加九锡了?”

九锡?没搞错吧,王太尉要求加九锡?

杨侗看着段达这个棒槌,心中有压抑不住的愤怒:“郑公王世充已经升到了太尉,到现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也没有再立新功,我看加九锡就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说吧!”

杨侗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段达却不准备陪他装下去,冷冷地挤出了几个字:“太尉想要!”

“太尉想要”,四个字就要了杨侗的亲命,人家想要,你能不给吗?

杨侗无奈地看了一眼段达,同样冷冷地回了两个字:“随你!”



有了这两个字,一切不言自明,公元619年三月十二日,棒槌段达等人宣布,奉杨侗诏书,任命王世充为相国,假黄钺,总管文武百官,封郑王,加九锡。到了这一步,王世充号篡权列车也就快到终点了,等待皇帝杨侗的将是与弟弟杨侑一样的结局:禅让皇位!



曹魏末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东都洛阳,王世充之心弱智都知,为了达到更好的起哄效果,各色人等都加入到起哄的行列,其中叫得最起劲的是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的名字叫桓法嗣。桓法嗣给王世充呈上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孔子闭房记》,《孔子闭房记》里有一幅图,这幅图上画着一个人拿着一根竿子正在赶一只羊。

人拿着竿子赶羊能有什么讲究呢?在桓法嗣的嘴里,这就成了王世充改朝换代的铁证。桓法嗣说:“隋,杨姓也。干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后,说明相国代隋为帝也。”

这纯粹就是忽悠了,其实这幅图同样适合李渊和窦建德。赶羊人拿着竿赶羊可以解释为“王”姓,也可以解释为“李”姓,李姓怎么解释呢?一个男子拿着木头杆子,这不就是“木子李”吗?那么又怎么解释成窦姓呢?也很好解释,男子把羊从羊圈里赶出来卖,羊圈可以理解为羊穴,再加上一个卖字,不就是窦建德的窦吗?

说白了,所谓图谶,就是自说自话,只要你拥有最终解释权,想怎么说都行!

桓法嗣送上《孔子闭房记》后,又拿出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又大有讲究!这两本书分别是《庄子人间世》和《德充符》。法嗣释曰:“上篇言‘世’,下篇言‘充’,此即相国名矣,明当德被人间,而应符命为天子也。”王世充大悦曰:“此天命也。”随即任命桓法嗣为从四品谏议大夫。(忽悠,接着忽悠!)

桓法嗣忽悠完,王世充觉得还不过瘾,随即命人捕捉到各式各样的飞鸟,当然抓飞鸟不是为了开运动会,而是安排这些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披着写有各种祥瑞的绸缎布条飞!

放飞这些鸟之后,王世充马上安排人去打鸟,宣布只要抓到这些有祥瑞的鸟,一律重重有赏,加官进爵。结果没过多久,这些鸟就被打回来了,各种有关王世充的祥瑞也就源源不断地汇总到王世充的手上。

现在孔子知道了,庄子知道了,黄河知道了,连各种鸟儿都知道了,那么该到了皇帝杨侗知道的时候了。

棒槌段达和云定兴等十几人被安排执行这项特殊任务,他们的任务就是通知杨侗该禅让了。

段达对杨侗说:“天命不常,郑王功德甚盛,愿陛下揖让告禅,遵唐、虞之迹。”

杨侗怒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若隋德未衰,此言不可发,必天命有改,亦何论于禅让?公等皆是先朝旧臣,忽有斯言,朕复当何所望!”

从杨侗的话语看,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可惜这个聪明的孩子生不逢时。倘若再年长一些,或许隋室天下延续有望,只可惜上天没有给聪明孩子时间。

其实被杨侗训斥的这些人都挺没品的,无论段达还是云定兴,这辈子吃的都是隋室的皇粮,尤其是云定兴,此人可称为三朝元老了,隋文帝杨坚时他就在朝中忽悠,甚至还成为太子杨勇最得意的岳丈。杨勇倒台后他又倒向了杨广,甚至主动提议把杨勇的儿子们全杀掉。就是这样一个吃皇粮的三朝元老,现在也加入了逼杨侗禅让的行列,人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



云定兴尽管没品,还是没有王世充没品,因为这个人已经到了撒谎不打草稿的境界。接到杨侗的回话之后,王世充也火速给干弟弟杨侗带了回话:“今海内未定,须得长君,待四方乂安,复子明辟。必若前盟,义不违负。”

这话解释起来很冠冕堂皇,甚至有些感人:“现在四海还没有平定,当帝王一定得年纪较大的人,等到四海安定之后,我一定会把国家再交回给你,一定遵守我之前的诺言,绝不违背!”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斩钉截铁,其实一切都是假象,骗子在发誓的时候比真话都像真的,狼外婆发誓的时候往往比羊外婆更像真的!



公元619年四月五日,隋朝最后一丝痕迹被王世充抹杀了。这一天王世充宣称杨侗有令将皇位禅让给郑王,自此隋室最后一根稻草沉入谷底,而最后的隋朝皇帝杨侗也在同一天被囚禁到了含凉殿。

在禅让的过程中,王世充一个人自导自演了三辞三让,左手代表杨侗下一道禅让诏书,右手代表自己写一道辞让谢表,左手再写,右手再让,左手再写,右手再让,三辞三让的王世充就如同一个人在打两家扑克,无论哪只手赢,最后都是王世充赢!

谁说郭靖是左右互搏的奇才,跟王世充先生比,郭靖的左右互搏顶多是左手打右手,人家王世充呢,那是左脑打右脑!

两天后,左脑打右脑的王世充在洛阳登基称帝(由郑王升为郑帝),改年号开明。

实际上,王世充与李渊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篡权夺位,不同的是李渊最后取得成功,而王世充半途而废,最后成功的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之君,而王世充则成了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然而从性质而言,李渊与王世充,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在道德的天平上,他们都不合格,只不过成功成为检验他们行为的唯一标准,于是李渊升天,王世充入地。

公元619年四月十日,郑帝王世充封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玄恕为汉王,其余王姓皇族被封为亲王,而亡国之君杨侗被封为潞国公(侯君集后来也被李世民封为潞国公,没文化的侯君集为什么不辞了这个倒霉的封号呢),棒槌段达、无耻云定兴都获得高位,自此王世充的草台班子正式成立,只可惜这个草台班子的寿命跟兔子的尾巴一样长!



坦白地说,王世充这个人还是很有喜感,很搞笑的,登基之初的王世充在百忙之中也没有忘了耍宝,没有忘了搞笑。

别人当皇帝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王世充却不,他在宫城以及玄武门等处都设立了自己的座位,随时有可能在各处出现,亲自接受奏章,就地办公,他自己认为这是亲民的一种态度,其实他的行为只能印证一个成语——狡兔三窟。

光在宫内折腾还不够,有时候王世充先生也会轻骑游历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按辔徐行,谓百姓曰:“昔时天子深坐九重,在下事情,无由闻彻。世充非贪宝位,本欲救时,今当如一州刺史,每事亲览,当与士庶共评朝政。恐门禁有限,虑致壅塞,今止顺天门外置座听朝。”也就是说王世充先生极其低调地到集市上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只要是对国家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